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作为帕金森病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鑫 冯涛 +1 位作者 郜丽妍 李芳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04-1006,共3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平衡障碍,这些运动症状主要是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导致。此外,脑内其他区域神经元丢失引起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目前诊断主要依据英国帕金森病协...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平衡障碍,这些运动症状主要是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导致。此外,脑内其他区域神经元丢失引起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目前诊断主要依据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帕金森病诊断标准,主要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和多巴胺能反应性,而运动障碍门诊的专家误诊率高达10%-50%,提示我们亟需寻找一种可将帕金森病从运动障碍疾病中区分出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生物学标记物在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
作者 范秉林 李吕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16-1118,共3页
脑卒中是全世界第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引起长期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绝大多数脑卒中(87%)为脑梗死[1]。获得可靠的预后信息不仅对患者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健康护理资源合理分配中起重要... 脑卒中是全世界第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引起长期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绝大多数脑卒中(87%)为脑梗死[1]。获得可靠的预后信息不仅对患者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健康护理资源合理分配中起重要作用。急性脑梗死预后血清学生物标记物在危险分层、监控疾病和治疗反应、研发神经保护治疗靶点和治疗试验替代终点方面起重要作用。现主要针对脑梗死发病机制之一--炎症生物学标记物在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判断,做一个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炎症 生物学标记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9 C反应蛋白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朱亚香 赵帅林 +1 位作者 杨关印 高宝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2-1187,共6页
早期预测、发现和治疗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对于改善移植肾存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方法均具有局限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部分生物学标记物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本文分别总结... 早期预测、发现和治疗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对于改善移植肾存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方法均具有局限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部分生物学标记物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本文分别总结了移植前生物学标记物如可溶性CD30(sCD30)、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等与移植肾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同时对于移植后生物学标记物,从蛋白质组学方面阐述连接蛋白(TTN)、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等一系列分子在移植肾排斥反应背景下的变化,并在基因组学研究方面阐述器官移植临床试验-04(CTOT-04)研究中用以甄别及监测急性排斥反应的干扰素诱导蛋白10(CXCL10)mRNA等基因信号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分析干扰素诱导蛋白9(IP-9)mRNA对于急性排斥的预测价值。本文分析miR-210、miR-223和miRNA10a等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介绍美国国立卫生院儿童肾移植中应用或撤除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研究01(SNS01)研究中基因集DUSP1、PBEF1、PSEN1、MAPK9和NKTR在鉴别移植物急性排斥中的作用,阐述kSORT联合IFNγELISPOT检测以及tCRM评分模型在预测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价值及TruGraf在监测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现就近年来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的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及时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评估抗排斥治疗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排斥反应 生物学标记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永超 王晓武 董文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40-1842,共3页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是指具有相似临床特点和危险性的短时间内发生的主动脉病变,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风险最高的一种,出现胸痛等症状后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2%。文献报道AAD的发病率在每年(50~100)...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是指具有相似临床特点和危险性的短时间内发生的主动脉病变,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风险最高的一种,出现胸痛等症状后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2%。文献报道AAD的发病率在每年(50~100)/10万人,大宗尸检报告提示发病率为0.2%~0.8%:统计表明AAD发病24h、48h和2周的病死率依次高达35%、50%和80%.国内有报道48h内死亡率更是高达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分子生物学标记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AORTIC 主动脉病变 发病率 临床特点 尸检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预后有关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快乐 施学辉 蒋国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3-275,共3页
近来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 ,为我们能更好地预测食管癌的预后、改进治疗方法和提高生存率提供了可能。在此 ,作者就近年来与食管癌预后有关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食管癌 生物学标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祁玉璟 郭雪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6-819,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可发生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心律失常,在形态学和心电生理方面的改变相互促进其发生,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神经体液的激活等引起"心房重构",使得房颤更易于发生及维持。既往的研究显示许多生物学因子在心...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可发生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心律失常,在形态学和心电生理方面的改变相互促进其发生,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神经体液的激活等引起"心房重构",使得房颤更易于发生及维持。既往的研究显示许多生物学因子在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甚至死亡等方面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现将与房颤有关的生物学标记物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内皮功能及附壁血栓形成、神经体液激素、遗传因素6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贝伐珠单抗抗肿瘤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标记物 被引量:1
7
作者 潘青青 王孟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606-612,共7页
贝伐珠单抗已被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普遍适用的疗效预测指标。目前除了以影像学、副反应作为预测因子外,很多研究集中在对生物学标记物的筛选上。循环标记物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 贝伐珠单抗已被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普遍适用的疗效预测指标。目前除了以影像学、副反应作为预测因子外,很多研究集中在对生物学标记物的筛选上。循环标记物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对疗效的预测没有定论,而治疗前高水平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VEGFR)及低水平血管细胞间粘附因子-1、E-选择素、血管紧张素-2预示着治疗反应更好。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方面,研究发现治疗前磷酸化VEGFR2与VEGFR2比值高或低表达碳酸酐酶9(carbonicanhydrase9,CA9)、CD31-微血管密度(CD31-microvesseldensity,CD31-MVD)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另外基因方面的研究显示含有VEGF-634CC和VEGF-1498者副反应较少,而携带VEGFR2H472Q变异型基因者出现副反应的几率高。综上,要找到合适的生物学标记物来预测贝伐珠单抗抗肿瘤治疗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去发现更特异的作用位点及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去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生物学标记 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冯涛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7期601-606,共6页
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混合性痴呆的鉴别诊断面临困难。目前应用的血管性痴呆临床诊断标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偏低。近年一些生物学标记物作为病理生理过程的客观指标被应用于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些生物学标记物包括结... 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混合性痴呆的鉴别诊断面临困难。目前应用的血管性痴呆临床诊断标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偏低。近年一些生物学标记物作为病理生理过程的客观指标被应用于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些生物学标记物包括结构影像学、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脑脊液标记物[淀粉样β多肽(Amyloid β-peptide,Aβ)和tau蛋白]、血浆细胞因子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查等。初步的研究结果提示脑脊液Aβ和脑的脱氧葡萄糖-PET显像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生物学标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卒中后出血性转化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伟 薛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573-576,共4页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出血性转化 溶栓治疗 生物学标记 卒中后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性生物学标记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飞雁 高春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1-285,共5页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影响移植总体疗效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aGVH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靶器官组织的活检。近年来,aGVHD的诊断性生物学标记物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的研究热...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影响移植总体疗效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aGVH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靶器官组织的活检。近年来,aGVHD的诊断性生物学标记物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的研究热点,已发现多种miRNA、细胞因子及免疫调节细胞与aGVHD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相关。本文从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及细胞水平3个层面对aGVHD相关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相关的生物学标记物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春兰 裴丽娟 侯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4期397-400,共4页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不仅严重损害心脏功能,而且明显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因此,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至关重要。近年研究发现,炎症、氧化应激、纤维化、心房肌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相应的生物学标记...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不仅严重损害心脏功能,而且明显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因此,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至关重要。近年研究发现,炎症、氧化应激、纤维化、心房肌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相应的生物学标记物可以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中的microRNA-122可作为肝损伤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12
作者 牛玲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95-295,共1页
背景:肝脏特异的microRNA-122参与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并且经评估它可作为潜在抗病毒干预的指标。然而,尚没有有关循环中的miR-122在评估肝脏功能方面应用的报道。目前,关于血清学miRNA水平改变的评价最早出现在百草枯引起的急性肝中毒患... 背景:肝脏特异的microRNA-122参与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并且经评估它可作为潜在抗病毒干预的指标。然而,尚没有有关循环中的miR-122在评估肝脏功能方面应用的报道。目前,关于血清学miRNA水平改变的评价最早出现在百草枯引起的急性肝中毒患者。方法:收集的血清标本使用实时反转录PCR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2和临床肝功指标丙氨酸转移酶存在正相关。此外,血清miR-122被用来评估乙型肝炎与肝细胞肝癌,发现在这两个紧密相关的疾病中,血清miR-122有明显的区别。除血清miR-122外,另一小细胞核RNA U6在肝细胞肝癌患者被抑制,表明了其在这一疾病中的预后价值。结论:总之,这些证据表明血清miR-122可以为不同的肝脏疾病提供标记物,更重要的是表明一个核酸标志物的组合,可被作为识别紧密相关疾病的一个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标记 循环 肝损伤 肝细胞肝癌 丙氨酸转移酶 肝脏疾病 肝脏功能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
13
作者 王陈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0-422,共3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分子生物学标记 癌胚纤维连接蛋白 诊断 端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O标记浓度对BMSC_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体外MRI表现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江民 刘佳 +4 位作者 林雁冰 宗根林 吴利忠 钱海珊 游建雄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对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SPIO标记后BMSCs体外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BMSCs,取第四代的B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不同浓度的SPIO标记液标记BMSCs,通过...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对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SPIO标记后BMSCs体外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BMSCs,取第四代的B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不同浓度的SPIO标记液标记BMSCs,通过普鲁士兰染色检测标记效率,台盼兰活细胞计数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通过MRI检查,观察体外不同浓度SPIO标记细胞的信号变化情况。结果 SPIO在25~50μg/ml的浓度范围可以安全、高效地标记BMSCs,不会影响BMSCs的表型、活力和增殖等生物学特性;当SPIO浓度在75μg/ml以上时,BMSCs活性及增殖能力逐渐降低。随着SPIO标记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摄入的铁逐渐增多,而T2信号强度则逐渐降低;当SPIO浓度≥50μg/ml,标记细胞的T2信号强度与普通BMSCs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SPIO标记BMSCs对其生物学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且MRI扫描能够有效检测其信号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 间质干细胞 生物学标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国东 李丹 +3 位作者 许杰华 王劲 朱康顺 单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566-3568,共3页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效果及其对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分离、扩增大鼠MSCs。取第4代MSCs,用终浓度为25μgFe/mL的SPIO-多聚赖氨酸(PLL)复合物进行标记。...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效果及其对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分离、扩增大鼠MSCs。取第4代MSCs,用终浓度为25μgFe/mL的SPIO-多聚赖氨酸(PLL)复合物进行标记。标记后动态观察MSCs的形态改变,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的活力,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普鲁士蓝铁染色证实细胞内铁,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铁含量。结果:MSCs的SPIO-PLL标记阳性率达100%,标记后的MSCs细胞内铁含量为(18.38±2.80)pg/cell,是未标记细胞的76倍。标记细胞的形态、活力、生长增殖能力与未标记细胞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PLL介导SPIO标记MSCs方法简便、效率高,不影响MSCs的生物学特性,可用于MSCs的标记和示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生物学标记 大鼠 超顺磁性氧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及其衍生生物标志物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16
作者 付颖 熊阳阳 +2 位作者 方思 李传香 郭红荣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6,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以气流受限和不完全可逆性为特征。COPD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蛋白酶与抗蛋白酶失衡等。血清白蛋白(albumin, 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以气流受限和不完全可逆性为特征。COPD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蛋白酶与抗蛋白酶失衡等。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及其衍生生物标志物作为营养状态和炎症反应的生物指标,对COPD的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无COPD与ALB及其衍生生物标志物的系统性阐述,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最新的研究成果,增强读者对这些生物标志物在COPD中作用的理解,并揭示其潜在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血清白蛋白 生物学标记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田丽元 陈东风 +1 位作者 曹长军 王少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8-471,475,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观察137例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超声图像与石蜡切片,分析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的关系。结果...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观察137例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超声图像与石蜡切片,分析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的关系。结果肿块纵横比>1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χ2=11.551,P<0.05;χ2=5.973,P<0.05);边缘毛刺征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χ2=7.883,P<0.05;χ2=5.600,P<0.05);高回声晕征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χ2=8.108,P<0.05;χ2=4.957,P<0.05);肿块内部坏死与PR阴性表达相关(χ2=4.819,P<0.05);微钙化与CerbB-2阳性表达相关(χ2=4.661,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根据乳腺癌超声表现预测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膝骨关节炎血清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 被引量:7
18
作者 曾花 蔡道章 +5 位作者 陈郁鲜 曾春 叶志强 庄泽 黎明涛 胡坤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4-888,共5页
目的: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筛选其能用于骨关节炎诊断、治疗或发病机制研究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4例)与健康志愿者血清(4例)蛋白图谱的差异,使用基... 目的: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筛选其能用于骨关节炎诊断、治疗或发病机制研究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4例)与健康志愿者血清(4例)蛋白图谱的差异,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对获得的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和初步分析,并用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所鉴定的蛋白。结果:成功建立了骨关节炎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质谱分析初步鉴定出8个差异蛋白,其中5个蛋白在膝骨关节炎组表达上调,3个蛋白在膝骨关节炎组表达下调。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得到α2-巨球蛋白在膝骨关节炎组表达上调,与双向荧光胶内差异凝胶电泳技术联合质谱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α2-巨球蛋白可作为骨关节炎潜在的疾病相关生物学标志物进一步研究,为骨关节炎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血清 生物学标记 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中线部位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及分子生物学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缪亦锋 王冉 +5 位作者 金义超 杨绍峰 吴慧 戴炯 李善泉 张晓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11-1914,共4页
目的探讨脑中线部位胶质瘤切除术的手术策略,并作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分析脑中线部位胶质瘤患者共28例,均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必要时辅助神经内镜。术后留取肿瘤标本,采用PCR检测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1/2),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 目的探讨脑中线部位胶质瘤切除术的手术策略,并作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分析脑中线部位胶质瘤患者共28例,均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必要时辅助神经内镜。术后留取肿瘤标本,采用PCR检测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1/2),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采用Kaplan-Meier分析对所有患者随访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7%),WHOⅡ级11例(39%),WHOⅢ级5例(19%)及WHOⅣ级10例(35%)。Kaplan-Meier分析提示,患者平均总体生存时间为15个月,其中低级别胶质瘤总体生存时间为26个月,而高级别胶质瘤的总体生存时间为9个月,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肿瘤标本应用PCR分析发现,仅有3例(11%)患者发现IDH1/2基因阳性突变,4例患者(14%)MGMT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结论联合多种技术包括神经内镜、术中导航等是改善脑中线部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脑中线部位 手术 预后 分子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因素及其生物标记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昌云 吴小敏 +6 位作者 陈龙飞 李永坤 陈枝挺 林婉挥 林汉斌 车春晖 黄华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因素及对血清生物标记物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2013年1月~2014年6月福建地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26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狭窄组25例(颈动...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因素及对血清生物标记物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2013年1月~2014年6月福建地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26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狭窄组25例(颈动脉狭窄≥50%),对照组244例(颈动脉狭窄0~49%),采用ELISA测定研究对象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7、白细胞介素8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各组间血管危险因素以及炎性生物标记物表达的差异。结果颈动脉狭窄组年龄、脑卒中家族史和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颈动脉狭窄组血清MMP-1和MMP-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60.63±34.88)μg/Lvs(105.39±14.06)μg/L,P=0.000;(16.38±0.88)μg/L vs(15.73±0.92)μg/L,P=0.003)]。结论合并年龄增长、高血压和脑卒中家族史3个危险因素的个体应注重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筛查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生物学标记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