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胺酮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毒性效应
1
作者 左雨蒙 韩卫 +1 位作者 张建波 李涛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氯胺酮是一种解离性麻醉剂,临床上作为手术麻醉剂或麻醉诱导剂,具有一定精神依赖性,滥用可导致神经损伤、不良情绪反应等毒副作用。氯胺酮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机制为阻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此外,也通过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 氯胺酮是一种解离性麻醉剂,临床上作为手术麻醉剂或麻醉诱导剂,具有一定精神依赖性,滥用可导致神经损伤、不良情绪反应等毒副作用。氯胺酮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机制为阻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此外,也通过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受体、阿片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单胺能受体、胆碱能受体、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钠通道和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等途径发挥作用。本文对氯胺酮发挥药理学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毒性效应进行总结,以期为鉴别氯胺酮毒性效应的症状表型和滥用氯胺酮的鉴定等法医学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法医毒理学 氯胺酮 分子生物学机制 毒性效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力学微环境诱导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嫣然 邹小杭 +5 位作者 刘雨晴 于夕媛 李想 石国琳 张盼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9-559,共1页
目的为模拟骨髓力学微环境,本研究构建了三维造血干细胞水凝胶培养体系;且前期研究表明该三维力学微环境可调节造血干细胞晚期髓系分化轨迹,特化出高表达趋化因子基因(如Cxcl2和Cd14等)的3D-巨噬细胞。单细胞测序揭示三维力学微环境内3D... 目的为模拟骨髓力学微环境,本研究构建了三维造血干细胞水凝胶培养体系;且前期研究表明该三维力学微环境可调节造血干细胞晚期髓系分化轨迹,特化出高表达趋化因子基因(如Cxcl2和Cd14等)的3D-巨噬细胞。单细胞测序揭示三维力学微环境内3D-巨噬细胞通过CXCL2配体与CXCR2受体结合的方式与中性粒细胞亚群之间密切交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免疫应答过程中,3D-巨噬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募集作用。方法体外ELISA和Transwell实验探究3D-巨噬细胞在LPS刺激下分泌的CXCL2配体是否在体外中性粒细胞趋化活动中具有活性。将3D-巨噬细胞移植入氯膦酸二钠脂质体构建的巨噬细胞缺失小鼠模型后,使用LPS复现腹膜炎小鼠以探究3D-巨噬细胞能否在体内通过分泌CXCL2配体募集中性粒细胞并维持造血干细胞池至粒细胞-单核细胞祖细胞池的输出。结果体内外实验表明3D-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CXCL2配体募集中性粒细胞,且移植入巨噬细胞缺失小鼠的3D-巨噬细胞不仅可挽救因组织巨噬细胞缺失而引起的免疫缺陷,而且可维持造血干细胞池向粒细胞-单核细胞祖细胞池的输出,从而维持感染期间成熟免疫细胞的持续产生。结论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3D-巨噬细胞有望成为治疗巨噬细胞功能缺陷引起的免疫缺陷的潜在细胞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相互作用 免疫应答过程 造血干细胞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免疫缺陷 髓系 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A与GP60/SPARC相互作用力学生物学机制构建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及抗肿瘤应用
3
作者 孟润 张瑞雅 +2 位作者 王磊 周晓荣 王伯初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5-225,共1页
目的人血清白蛋白(HSA)能与其受体蛋白(GP60)/结合蛋白(SPARC)相互作用,但其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学生物学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这阻碍了以HSA为基础构建药物靶向递送系统。本研究旨在阐明HSA与GP60/SPARC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学生物学机制,为以HS... 目的人血清白蛋白(HSA)能与其受体蛋白(GP60)/结合蛋白(SPARC)相互作用,但其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学生物学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这阻碍了以HSA为基础构建药物靶向递送系统。本研究旨在阐明HSA与GP60/SPARC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学生物学机制,为以HSA而构建的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合理设计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力学实验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方法,旨在揭示HSA与GP60/SPARC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学原理和分子生物学规律等。进而对HSA进行合理改造设计,构建更为精准的药物靶向递送系统。通过荷瘤小鼠实验模型,对构建的药物靶向递送系统进行有效性评估。结果HSA的ⅡAⅡB结构域是其与GP60/SPARC相互作用的主要区域,分子间疏水相互作用是HSA与GP60/SPARC相互作用的主要分子力。通过对ⅡAⅡB结构域进行截短和亲疏水性改造设计,能有效构建药物靶向递送系统,该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展现了精准的肿瘤靶向性和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结论HSA与GP60/SPARC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受主要作用区域、关键氨基酸等生物学机制调控,还受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代表的分子力影响。揭示HSA与GP60/SPARC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学生物学机制,不仅有助于以HSA为基础的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合理设计,还为以其他蛋白质为基础构建新型药物靶向递送系统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递送系统 力学生物学 肿瘤治疗效果 生物学机制 疏水相互作用 分子力学 SPARC 有效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蛋白16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崔京 李逸雯 +1 位作者 刘艳飞 刘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4,共6页
干扰素诱导蛋白16(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 16,IFI16)是人类PYHIN(pyrin and H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家族(也称干扰素诱导蛋白P200家族)成员之一,在人体器官组织中广泛存在,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及免... 干扰素诱导蛋白16(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 16,IFI16)是人类PYHIN(pyrin and H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家族(也称干扰素诱导蛋白P200家族)成员之一,在人体器官组织中广泛存在,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及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不同生理及病理状态下,IFI16的含量及定位均会发生改变,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抗病毒、肿瘤、炎性疾病及其他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其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IFI16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16 PYHIN 细胞衰老 生物学机制 疾病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L通过相分离和结合HuR促进骨形成的力生物学机制
5
作者 印崇 田野 骞爱荣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38,共1页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由外界力学刺激不足导致的成骨细胞分化水平降低,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胞相分离可以响应力学刺激,并对成骨分化和骨形成起重要调控作用。然而,力学刺激调控相分离和成骨分化的机制尚...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由外界力学刺激不足导致的成骨细胞分化水平降低,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胞相分离可以响应力学刺激,并对成骨分化和骨形成起重要调控作用。然而,力学刺激调控相分离和成骨分化的机制尚不清楚。Plakin家族在成骨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介导细胞相分离。然而目前有关Plakin家族相分离和成骨细胞分化的报道有限。方法在本研究中,对Plakin家族成员PPL蛋白对力学刺激的响应,及其相分离作用进行了鉴定。同时,还研究了PPL相分离与成骨分化之间的关系,并筛选了PPL的下游成骨分化调控因子。还进一步研究了PPL治疗骨质疏松小鼠的潜在价值。结果在PPL的相分离作用受到力学刺激的调控。PPL通过其无序区(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region,IDR)的相分离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PPL IDR通过相分离结合成骨细胞分化因子Hu R来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此外,PPL IDR的关键功能区域对骨质疏松小鼠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力学刺激影响骨形成的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基础,并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骨质疏松 成骨分化 成骨细胞分化 生物学机制 相分离 PPL 潜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decan-4响应基底刚度调节VSMC向“合成型”转化的力生物学机制
6
作者 贺靖钦 何疆 +2 位作者 谭霞 张萧元 张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3-103,共1页
目的基底硬度变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从“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的力-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方法本文通过分离早期、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ApoE^(-/-))的VSMCs,提取细胞膜蛋白及脂筏组分,结合串联质谱和蛋白组学分析,比... 目的基底硬度变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从“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的力-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方法本文通过分离早期、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ApoE^(-/-))的VSMCs,提取细胞膜蛋白及脂筏组分,结合串联质谱和蛋白组学分析,比较并筛选出在细胞膜脂筏上差异定位的蛋白分子Syndecan-4。通过梯度硬度基底胶培养、免疫染色、染色质共沉淀以及基因敲除等手段探究其在调节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在硬基底上VSMCs中的Syndecan-4向细胞膜脂筏区转位,与PDGFRβ形成寡聚体,协同介导PDGF信号传递,促进VSMCs从“收缩型”向“合成型”的转化。在高脂饮食的Syndecan-4^(-/-)APOE^(-/-)双突变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中,血浆及病灶区白细胞数量、去分化的VSMCs数量、VSMCs增殖细胞的数量均显著低于Syndecan-4+/-或Syndecan-4^(+/+)的APOE^(-/-)小鼠。同时,收缩性蛋白SMMHC,SM22α和αSMA表达升高,胞外基质产量减少,未发现有平滑肌细胞侵入富含泡沫细胞的斑块区,未出现晚期斑块内出血。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基底刚度对VSMCs表型转化的重要影响,并阐明了Syndecan-4在此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加深了对VSMCs表型转化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针对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区 合成型 生物学机制 表型转化 平滑肌细胞 血管平滑肌 基底刚度 细胞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李亚东团队联合揭示慢性疼痛导致睡眠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7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7-517,共1页
2024年4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李亚东研究员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罗艳佳研究员等团队在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Neuron)发表题目为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rojections to the dors... 2024年4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李亚东研究员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罗艳佳研究员等团队在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Neuron)发表题目为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rojections to the dorsal medial striatum underlie insomnia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pain的研究成果,揭示慢性疼痛导致睡眠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麻醉科 慢性疼痛 睡眠障碍 神经生物学机制 神经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团队联合 松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揭示绿肥内源驱动土壤健康的生物学机制
8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2期107-107,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术团队揭示了绿肥内源驱动土壤健康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表明,种植利用绿肥可以驱动土壤微生物沿土壤剖面迁移,提高深层土壤微生物网络稳定性和关键微生物组群的丰度及生物多样性,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术团队揭示了绿肥内源驱动土壤健康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表明,种植利用绿肥可以驱动土壤微生物沿土壤剖面迁移,提高深层土壤微生物网络稳定性和关键微生物组群的丰度及生物多样性,进而增强深层土壤的多功能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物学机制 农业区划研究所 网络稳定性 多功能性 生物 土壤健康 深层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毒”学说内涵探讨及“消癌解毒方”抗癌生物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李栋 程海波 +2 位作者 周红光 王明艳 吴勉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60-2361,共2页
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是在肿瘤发病过程中体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病理因素,是导致发生肿瘤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癌毒一旦产生,继生痰浊瘀血,耗损人体气血津液,影响脏腑功能,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基本证型是... 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是在肿瘤发病过程中体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病理因素,是导致发生肿瘤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癌毒一旦产生,继生痰浊瘀血,耗损人体气血津液,影响脏腑功能,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基本证型是痰瘀郁毒证;基本病机是痰瘀郁毒、耗气伤阴;治疗则以消癌解毒,益气养阴为主。消癌解毒方正是在"癌毒"理论指导下,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而设计的中药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机制 癌毒 TOLL样受体 痰瘀郁毒证 消癌解毒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低温胁迫响应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0
作者 郭子武 李宪利 +1 位作者 高东升 段成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4-57,共4页
综述了植物对低温胁迫响应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制 ,即低温信号激活某些抗冻基因的表达 ,产生特异蛋白和渗透调节物质 ,使植物抗氧化胁迫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提高 ,保护了植物细胞。而植物抗寒性的提高决定于抗冻基因的表达 ,如何通过分... 综述了植物对低温胁迫响应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制 ,即低温信号激活某些抗冻基因的表达 ,产生特异蛋白和渗透调节物质 ,使植物抗氧化胁迫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提高 ,保护了植物细胞。而植物抗寒性的提高决定于抗冻基因的表达 ,如何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提高植物抗冻基因表达的效应是培育植物抗寒品系的关键。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低温胁迫 响应机理 生化机制 分子生物学机制 抗冻基因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花色呈现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基因工程改良 被引量:34
11
作者 赵昶灵 郭维明 陈俊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024-1035,共12页
文章综述了植物花色基因工程改良的前提、策略和特殊性。植物主要花色色素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的合成途径和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已基本研究清楚,关键酶的基因已被克隆。花色的基因工程改良遵循一般植物基因工程规律,而且是系统工程,要求花... 文章综述了植物花色基因工程改良的前提、策略和特殊性。植物主要花色色素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的合成途径和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已基本研究清楚,关键酶的基因已被克隆。花色的基因工程改良遵循一般植物基因工程规律,而且是系统工程,要求花器官特异性启动子,基本策略为抑制关键酶的基因表达、导入调节基因或新的外源基因。花色基因工程可能成为获得雄性不育的方式之一,应与传统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当然也存在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花色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机制 改良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2
作者 徐明 蔡国梁 李若愚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94,98,共5页
从四个方面(细胞内分子、细胞膜分子、细胞外分子和其他广泛存在的分子和离子)综合分析运动性疲劳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达到完善运动性疲劳机制理论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分子生物学机制 线粒体DNA 神经递质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自由基致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53
13
作者 杨保收 陈越 +1 位作者 龚伟 金久善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5,共5页
自从1900年Gomberg[1]发现三苯甲基自由基以来,对自由基的研究逐渐深入,近20年来,已成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学以及医学中很活跃的学术领域。医学研究证实,许多疾病(如心血管、肝脏、肺脏、肾脏、... 自从1900年Gomberg[1]发现三苯甲基自由基以来,对自由基的研究逐渐深入,近20年来,已成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学以及医学中很活跃的学术领域。医学研究证实,许多疾病(如心血管、肝脏、肺脏、肾脏、脑、胰腺疾病及肿瘤等)以及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氧自由基损伤 分子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再巩固的时间动态性及其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9
14
作者 曾祥星 杜娟 +1 位作者 王凯欣 郑希付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2-590,共9页
记忆巩固需经觉醒状态下的信息编码和睡眠状态下的巩固阶段两个过程。记忆再巩固理论认为记忆巩固是一个需要多次反复巩固的过程,即使已巩固的记忆也会在提取激活后变得不稳定,需经再巩固才能重返稳定状态,此过程需要新的蛋白质的合成... 记忆巩固需经觉醒状态下的信息编码和睡眠状态下的巩固阶段两个过程。记忆再巩固理论认为记忆巩固是一个需要多次反复巩固的过程,即使已巩固的记忆也会在提取激活后变得不稳定,需经再巩固才能重返稳定状态,此过程需要新的蛋白质的合成。记忆再巩固具有较强的时间特征,发生在记忆巩固之后,依赖于蛋白质降解的去稳定化阶段和依赖于蛋白质合成的记忆再稳定阶段,所持续的时间窗为6 h。不同类型的记忆是否引发记忆再巩固或消退行为,取决于提取试次暴露所持续时间的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巩固 记忆再巩固 时间动态性 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泽军 季浏 褚昕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7-1043,1055,共8页
人体研究与动物实验证明,运动会影响脑的多种功能,对脑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包括提高认知能力[1],延缓由衰老引起的认知能力下降[2,3]以及降低抑郁症状[4,5]。关于运动影响脑功能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后神经可塑性的变化方面,如神经... 人体研究与动物实验证明,运动会影响脑的多种功能,对脑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包括提高认知能力[1],延缓由衰老引起的认知能力下降[2,3]以及降低抑郁症状[4,5]。关于运动影响脑功能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后神经可塑性的变化方面,如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树突棘密度与血管新生等[6,7]。特别是海马作为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能力 神经生物学机制 运动会 神经可塑性 突触可塑性 脑功能 动物实验 人体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应对的性别差异及相关的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炼 张进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208,共7页
人类对压力的反应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行为上均是以“争斗或逃避”为特征的。然而,男女在行为反应的方式上则有不同,成年女性对后代的关爱及哺育行为,可以保证自己和后代的安全,减少困扰;并在形成和维系社交网的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 人类对压力的反应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行为上均是以“争斗或逃避”为特征的。然而,男女在行为反应的方式上则有不同,成年女性对后代的关爱及哺育行为,可以保证自己和后代的安全,减少困扰;并在形成和维系社交网的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关爱与协助方式的内在生物行为学核心机制在于催产素、内啡呔及性激素的调节。这一机制能够解释早期未能解决的压力调节系统,并为以后的压力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机制 生物行为 压力 神经内分泌机制 争斗 逃避 性别差异 关爱行为 协助行为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中枢疲劳的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婧 熊正英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44,共3页
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中枢疲劳与酶、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和某些小分子物质的关系着手,综述了运动中枢疲劳的生物学机制。
关键词 运动中枢疲劳 氨基酸代谢 神经递质 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吻素子诱导人结肠腺癌细胞凋亡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迟德彪 李琳 +1 位作者 孙莉莎 马文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94-997,共4页
目的探讨钩吻素子体外诱导人结肠腺癌LoVo细胞凋亡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钩吻素子对LoVo细胞跨膜电位、线粒体跨膜电位、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活性氧、细胞间通讯的影响。结果钩吻素子可降低LoVo细胞跨膜电位... 目的探讨钩吻素子体外诱导人结肠腺癌LoVo细胞凋亡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钩吻素子对LoVo细胞跨膜电位、线粒体跨膜电位、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活性氧、细胞间通讯的影响。结果钩吻素子可降低LoVo细胞跨膜电位、线粒体跨膜电位,能降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加入EDTA可使游离钙升高,能增高LoVo细胞的活性氧及细胞间通讯。结论钩吻素子体外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可能与上述实验结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吻素子 LOVO细胞 细胞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及其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嘉 汪俊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8-441,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肿瘤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渐上升和低龄化的趋势。近年来,吸烟与乳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广泛关注。多数研究认为,吸烟能够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且证实随烟龄越长,其罹患乳腺癌的... 乳腺癌是女性肿瘤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渐上升和低龄化的趋势。近年来,吸烟与乳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广泛关注。多数研究认为,吸烟能够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且证实随烟龄越长,其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可能存在多种致乳腺癌的生物学机制。文中就吸烟与乳腺癌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吸烟 危险因素 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光动力学疗法的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新蜀 吴士明 +4 位作者 余和平 白定群 谭勇 何勇 许川山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84,共2页
光动力学疗法是新兴出现的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但其机制有待阐明。本文从细胞性损伤、血管性损伤、细胞凋亡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对其生物学机制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关键词 肿瘤 光动力学疗法 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