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免疫传感器检测迟缓爱德华氏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淑娴 曲梁静 +3 位作者 刁菁 王晓璐 叶海斌 魏鉴腾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6期38-41,共4页
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是最为严重的水产动物致病菌之一,准确、即时的检测手段是预防控制该菌传播的关键所在。通过量子点(QDs)标记E.tarda单克隆抗体(Ab),利用生物免疫传感器技术实现E.tarda的快速、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QDs-Ab的... 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是最为严重的水产动物致病菌之一,准确、即时的检测手段是预防控制该菌传播的关键所在。通过量子点(QDs)标记E.tarda单克隆抗体(Ab),利用生物免疫传感器技术实现E.tarda的快速、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QDs-Ab的荧光通过加入氧化石墨烯(GO)产生淬灭,构建了捕获目标细菌的探针,GO最适淬灭浓度为60μg/L。细菌捕获探针中加入E.tarda后,能够检测到重新恢复强度的橙色荧光。针对E.tarda设计的生物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选取灿烂弧菌、溶藻胶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能明显引起荧光强度的改变,而实验组却能显著提高荧光强度。本研究建立的基于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的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在细菌的早期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免疫传感器 迟缓爱德华氏菌 氧化石墨烯 量子点 荧光能量共振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生物免疫传感器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及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淑娴 曲梁静 +5 位作者 叶海斌 王晓璐 刁菁 樊英 于晓清 李天保 《农业灾害研究》 2017年第2期18-21,24,共5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频发,目前亟需一种灵敏、快速、准确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该研究采用生物免疫荧光技术,通过不同颜色的量子点(QDs)标记副溶血弧菌抗体(Ab1)和迟缓爱德华氏菌抗体(Ab2)来实现多种病原菌的同时检...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频发,目前亟需一种灵敏、快速、准确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该研究采用生物免疫荧光技术,通过不同颜色的量子点(QDs)标记副溶血弧菌抗体(Ab1)和迟缓爱德华氏菌抗体(Ab2)来实现多种病原菌的同时检测。结果显示,QDs-Ab的荧光通过加入氧化石墨烯(GO)产生淬灭,构建了捕获目标细菌的探针,氧化石墨烯最适淬灭浓度为60 ng/ml。细菌捕获探针中加入副溶血弧菌或迟缓爱德华氏菌后,能够检测到重新恢复强度的绿色或橙色荧光。副溶血弧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检出限分别为1.5×10~4 CFU/ml和2.1×10~4 CFU/ml。针对副溶血弧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设计的生物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选取灿烂弧菌、溶藻胶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能明显引起荧光强度的改变,而试验组却能显著提高荧光强度。该研究建立的基于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的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在细菌的早期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免疫传感器 副溶血弧菌 迟缓爱德华氏菌 氧化石墨烯 量子点 荧光能量共振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表面波DDT有机氯农药免疫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明艳 毛伟 +2 位作者 贝伟斌 陈芳 叶学松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自组装DDT抗体固定化技术,研制了以36°-YX LiTaO3为基底的双通道水平剪切声表面波(SH-SAW)DDT免疫生物传感器.在静态注射的测试方法下,研究了该传感器在液相痕量DDT检测中的原理和应用.实验表明,基于双通道声表面波检测技术的... 采用自组装DDT抗体固定化技术,研制了以36°-YX LiTaO3为基底的双通道水平剪切声表面波(SH-SAW)DDT免疫生物传感器.在静态注射的测试方法下,研究了该传感器在液相痕量DDT检测中的原理和应用.实验表明,基于双通道声表面波检测技术的DDT免疫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的优点,传感器的检测下限为<1.57×10-9μg/L;在6×10-9μg/L^29×10-9μg/L检测范围内,传感器输出频率的变化与DDT的浓度成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免疫生物传感器 自组装固定化 DDT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唾液sIgA电流型纳米免疫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艳 甄生航 +4 位作者 郑军 马霄 刘成桂 朱洋 谢国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7-110,共4页
通过层层自组装,将硫堇(Thi)和纳米金(GNPs)修饰到Nafion修饰的玻碳(GCE)电极表面,利用纳米金单层吸附唾液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最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构建了一种检测唾液sIgA的新型电流型纳米免... 通过层层自组装,将硫堇(Thi)和纳米金(GNPs)修饰到Nafion修饰的玻碳(GCE)电极表面,利用纳米金单层吸附唾液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最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构建了一种检测唾液sIgA的新型电流型纳米免疫生物传感器。该生物传感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测试方便,检测线性范围为6.5~300 mg/L,检出限为3.0 mg/L;电流值达到95%稳态时间小于20 s。探讨了抗体和底物浓度,pH值和温度,孵育时间,干扰物对传感器的影响。该传感器与ELISA法相关性良好(R=0.98932,P<0.001),可用于唾液sIgA的快速、准确检测,从而判断人体局部免疫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SIGA 免疫生物传感器 纳米金 硫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电化学阻抗免疫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杜娟 王剑平 +1 位作者 盖玲 应义斌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9-714,共6页
建立了一种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生物传感器,它是通过石英晶体金电极表面附着一层蛋白A膜来固定抗体的。该生物传感器采用了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石英晶体金电极、Ag/AgCl/Cl-SAT参考电极和铂对电极。和以往... 建立了一种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生物传感器,它是通过石英晶体金电极表面附着一层蛋白A膜来固定抗体的。该生物传感器采用了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石英晶体金电极、Ag/AgCl/Cl-SAT参考电极和铂对电极。和以往的普通金电极不同,第一次采用了石英晶体金电极。试验结果说明抗体的固定以及大肠杆菌O157∶H7与抗体的结合都增加了石英晶体金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阻抗,在[Fe(CN)6]3-/4-氧化还原对存在的情况下,用电化学阻抗谱测量该阻抗。该免疫生物传感器的检测限是103cfu/mL,石英晶体金电极的电子传递阻抗变化值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时间少于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检测 免疫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阻抗谱 石英晶体金电极 大肠杆菌O157∶H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表面等离子谐振免疫生物传感器检测动物组织中的兽药残留 被引量:9
6
作者 郭文林 《中国兽药杂志》 2004年第11期31-35,12,共6页
 表面等离子谐振免疫生物传感器已成为分析生物分子特异性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20世纪90年代已来,有几家实验室进行了应用该技术筛选检测动物组织及体液中兽药残留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和实时检测的特点,有...  表面等离子谐振免疫生物传感器已成为分析生物分子特异性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20世纪90年代已来,有几家实验室进行了应用该技术筛选检测动物组织及体液中兽药残留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和实时检测的特点,有可能作为筛选方法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兽药残留检测。本文简要介绍了这种生物传感器检测动物组织及体液中兽药残留的原理及检测某些兽药残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谐振 免疫生物传感器 动物组织 兽药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在奶牛上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钱伟东 张洪友 +3 位作者 夏成 徐闯 吴凌 段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4,共3页
为了解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本试验对7头妊娠奶牛,8头产后发情奶牛和18头乏情奶牛的血浆雌二醇、促黄体素、促卵泡素和孕酮浓度进行了检测,同时应用的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进行了乳汁孕酮检测。结果显示,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 为了解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本试验对7头妊娠奶牛,8头产后发情奶牛和18头乏情奶牛的血浆雌二醇、促黄体素、促卵泡素和孕酮浓度进行了检测,同时应用的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进行了乳汁孕酮检测。结果显示,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检测的乳汁孕酮水平与ELISA检测血浆孕酮含量之间呈正相关。该优化的生物传感器检测奶牛妊娠的孕酮浓度范围为10~15 ng/mL,发情的孕酮浓度范围为4~10 ng/mL;持久黄体的孕酮浓度范围为10~16 ng/mL,卵巢静止的孕酮浓度范围为3~7 ng/mL,黄体囊肿的孕酮浓度范围为12~18 ng/mL。表明该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能有效的检测奶牛妊娠、发情和繁殖障碍疾病的乳汁孕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孕酮 免疫生物传感器 妊娠 发情 乏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胰蛋白酶原-2电流型免疫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8
作者 郑军 马霄 刘成桂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2-385,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Urinary Trypsinogen-2,TSG-Ⅱ)的新型电流型免疫生物传感器。方法:将Nafion吸附到玻碳电极表面,并通过静电吸附和共价键合作用将硫堇和纳米金进行层层自组装,然后通过形成的纳米金单层吸附TSG-Ⅱ抗体... 目的:研制一种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Urinary Trypsinogen-2,TSG-Ⅱ)的新型电流型免疫生物传感器。方法:将Nafion吸附到玻碳电极表面,并通过静电吸附和共价键合作用将硫堇和纳米金进行层层自组装,然后通过形成的纳米金单层吸附TSG-Ⅱ抗体,最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吸附位点。结果:该免疫生物传感器对TSG-Ⅱ的响应特性良好,其线性检测范围为6.0~100μg/L;检出限为3.5μg/L。结论:该电流型免疫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为建立一种检测TSG-Ⅱ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胰蛋白酶原-2 免疫生物传感器 纳米金 硫堇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磺胺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2
9
作者 符运良 张铁民 王林茂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在金膜芯片表面固定抗原技术,实现了磺胺二甲嘧啶药物的定量检测。介绍了抗原分子膜的生长方法,当配置样品中磺胺二甲嘧啶浓度分别为0,1.2,2.4,8,11.5 mg/L,与工作浓度的抗体混合,测量了传感的信...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在金膜芯片表面固定抗原技术,实现了磺胺二甲嘧啶药物的定量检测。介绍了抗原分子膜的生长方法,当配置样品中磺胺二甲嘧啶浓度分别为0,1.2,2.4,8,11.5 mg/L,与工作浓度的抗体混合,测量了传感的信号强度值,得到抑制标准曲线。在无抗牛奶中添加系列质量浓度的磺胺二甲嘧啶样品,利用免疫竞争抑制原理构建标准曲线,检测的浓度线性范围为3~48 mg/L,对浓度为40 mg/L的样品,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回收率为99%。检测结果表明: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在磺胺二甲嘧啶药物残留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 磺胺二甲嘧啶 结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电化学阻抗谱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灯 陈松月 +3 位作者 秦利锋 李蓉 王平 Li Yanbin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我们提出了用掺锡的三氧化二铟 (ITO)作为工作电极 ,通过硅烷化固定化技术 ,将抗大肠杆菌O15 7:H7单克隆抗体固定在ITO电极表面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来构建一种新型的免疫传感器。该新型的免疫传感器的检测限为 4× 10 3 CFU/mL ... 我们提出了用掺锡的三氧化二铟 (ITO)作为工作电极 ,通过硅烷化固定化技术 ,将抗大肠杆菌O15 7:H7单克隆抗体固定在ITO电极表面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来构建一种新型的免疫传感器。该新型的免疫传感器的检测限为 4× 10 3 CFU/mL ,检测线性范围为 4× 10 3 - 4× 10 6CFU/mL。实验研究表明 ,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较高 ,检测时间短 ,操作简单等优点 ,在临床医学和环境监测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谱 免疫生物传感器 大肠杆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闪闪 李忠海 +2 位作者 黎继烈 郭筱兵 耿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9-221,共3页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为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纳米金由于其独特的光、电学性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稳定性等特点,可用于分子标记、检测信号放大等方面,从而可以大大改善生物传感器的检测速度、灵敏度、及稳定性。...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为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纳米金由于其独特的光、电学性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稳定性等特点,可用于分子标记、检测信号放大等方面,从而可以大大改善生物传感器的检测速度、灵敏度、及稳定性。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发展历程、着重阐述了纳米金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DNA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免疫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生物传感器高灵敏检测盐酸克伦特罗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吕会田 张云 +1 位作者 乐加昌 张仲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46-450,共5页
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 hydrochloride, CL),又名双氯醇胺、氨哮素、克喘素,为白色结晶状粉末, 无味略苦,是一种人工合成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盐酸克伦特罗又称"瘦肉精",被非法用于肉用动物生产。彻底查禁CL 的非法... 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 hydrochloride, CL),又名双氯醇胺、氨哮素、克喘素,为白色结晶状粉末, 无味略苦,是一种人工合成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盐酸克伦特罗又称"瘦肉精",被非法用于肉用动物生产。彻底查禁CL 的非法滥用,必须要有高效、灵敏、特异的残留检测方法。本研究着重应用免疫学和生物化学方法,构建了基于量子点标记的ATP合酶分子马达免疫旋转生物传感器 (immuno-rotary biosensor, IRB),结合荧光技术,利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仲伦老师研发的BPCL弱光检测器实现了对盐酸克伦特罗快速、高灵敏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克伦特罗 量子点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ATP合酶 免疫旋转生物传感器 BP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的唾液sIgA可再生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艳 甄生航 +1 位作者 朱洋 谢国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9-355,共7页
将壳聚糖(CHI)分散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吸附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形成负电荷界面,利用静电吸附和金-氮(Au-N)、金-硫(Au-S)共价键作用将阳离子电子媒介体硫堇(THI)和纳米金颗粒(GNPs)层层自组装到电极表面,通过纳米金单层吸附... 将壳聚糖(CHI)分散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吸附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形成负电荷界面,利用静电吸附和金-氮(Au-N)、金-硫(Au-S)共价键作用将阳离子电子媒介体硫堇(THI)和纳米金颗粒(GNPs)层层自组装到电极表面,通过纳米金单层吸附唾液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最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同时放大电流信号,构建了一种检测唾液sIgA的新型纳米免疫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检测线性范围为3.0~350.0μg/L,r=0.989 7;检出限(S/N=3)为1.5μg/L;电流值达95%稳态时间小于20 s;可用0.1 mol/L的甘氨酸再生8次。探讨了底物浓度、抗体浓度、孵育时间、温度、pH值及干扰物质对该传感器的影响。该免疫传感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方便可再生,可用于唾液sIgA的准确、快速检测,从而判断人体局部免疫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 免疫生物传感器 多壁碳纳米管 硫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IL受体微阵列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初步应用
14
作者 黄俊琪 张虹 +3 位作者 巩祥鹏 韩泾鸿 李娟 吴长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4-496,F0003,F0004,共5页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Apoptosis-inducedLigand,TRAIL)受体微阵列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为离子敏场效应型(Ionsensitivefieldeffecttransistor,ISFET)免疫生物传感器,利用此检测系统检测细胞表面的TRAIL受体。方...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Apoptosis-inducedLigand,TRAIL)受体微阵列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为离子敏场效应型(Ionsensitivefieldeffecttransistor,ISFET)免疫生物传感器,利用此检测系统检测细胞表面的TRAIL受体。方法:将1∶10稀释的4种TRAIL受体的抗体吸附在此型免疫生物传感器上,对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株EVC9611、肺癌细胞株AS49-DDP、舌癌细胞株Tca8113以及白血病人来源的白细胞进行检测。结果:这种微阵列传感器检测系统可以同时检测细胞表面的4种TRAIL受体,并发现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株EVC9611和舌癌细胞株Tca8113的细胞表面没有4种TRAIL受体的表达,而肺癌细胞株AS49-DDP细胞表面的TRAILR2表达较多,白血病人来源的白细胞4种受体都有表达。结论:研制的TRAIL受体微阵列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可以有效地同时检测各种细胞表面的4种TRAIL受体,为进一步使用TRAIL治疗肿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L受体 微阵列 离子敏场效应型 免疫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