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7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构“生活论美学”:意义、内涵与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西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9-203,共5页
重构生活论美学,既代表了人类审美实践的生活化转向,也体现了消费文化发展的复杂化趋势对新的美学阐释理论的内在需要。在20世纪美学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的探索中,后现代主义、实用美学及日常生活哲学等,均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主张与方案,而... 重构生活论美学,既代表了人类审美实践的生活化转向,也体现了消费文化发展的复杂化趋势对新的美学阐释理论的内在需要。在20世纪美学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的探索中,后现代主义、实用美学及日常生活哲学等,均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主张与方案,而"生活论美学"的提出,旨在解决在实用功利性突出的物质世界中,如何重建人的具有审美性的日常生活世界。生活论美学的理论核心是解决生存与审美的内在契合与统一,思考重点是如何培育一种社会感性文化形态,塑造主体的感性心理品质,而重构的方法则表现为通过完善审美文化形态,塑造主体的审美行为,使其获得改变生活的审美素养和能力,以便为物化的世界不断注入丰富的审美价值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论美学 日常生活 审美性重建 意义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论德育理念的逻辑悖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靳健 赵晓霞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56,共5页
生活论德育理念建构了一个抛开学习者及其生活的外在的道德教育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了一种他律的生活论哲学;并且用"道德灵魂附体不附体"和"生活改变不改变"来指导德育实践活动,结果引申出许多逻辑悖论,不利于道德教... 生活论德育理念建构了一个抛开学习者及其生活的外在的道德教育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了一种他律的生活论哲学;并且用"道德灵魂附体不附体"和"生活改变不改变"来指导德育实践活动,结果引申出许多逻辑悖论,不利于道德教育的健康发展。相形之下,中国古代思想家创造了一个主客一体,彻上彻下,彻里彻外,已至通透之境的至善道德实践论,不但有助于人们塑造美丽人生,而且从人性和宇宙本源上有助于解决当下世界面临的诸多道德伦理问题。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人们回到纯洁、至善、神圣的道德实践之路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生活论哲学 逻辑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生活论转向的社会利弊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博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21,25,共4页
美学的生活论转向是后现代消费社会出现的文化现象,对美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变,如让审美回归日常生活,让审美回归感性体验,消解分化,取消价值判断,抹平距离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普遍美、标准美以及审美的幻境等。这些都需要深... 美学的生活论转向是后现代消费社会出现的文化现象,对美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变,如让审美回归日常生活,让审美回归感性体验,消解分化,取消价值判断,抹平距离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普遍美、标准美以及审美的幻境等。这些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进而破解消费社会的审美谜题,带引人们穿越仿真的森林和代码的仙境,重获自由和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生活论转向 消费 新变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的改造与解放”——“生活论转向”视野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种内涵和旨趣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善林 冯能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7,共9页
在"生活论转向"的世界哲学思潮中,一部分西方哲学家把现实生活的考察体验作为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确定了生活在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中的本体地位;在西方,对中国有着巨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其重要代表,把整个哲学建基... 在"生活论转向"的世界哲学思潮中,一部分西方哲学家把现实生活的考察体验作为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确定了生活在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中的本体地位;在西方,对中国有着巨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其重要代表,把整个哲学建基于物质生产生活之上,并由此进一步思考社会、经济、政治、革命、道德等生活形态与艺术审美生活形态的价值及关系,从而呈现了一种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如何有效改造与解放自身生活的美学内涵和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论转向 实践 异化劳动 改造与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审美经验”与“感知星丛”——生活论美学的“建构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5,共8页
"日常审美经验"和"感知星丛"构成了生活论美学的"建构性"维度,体现出"生活世界"作为当前美学基本理论问题重建之根基的学理价值。借助马丁·泽尔对"显象"与"显现"进... "日常审美经验"和"感知星丛"构成了生活论美学的"建构性"维度,体现出"生活世界"作为当前美学基本理论问题重建之根基的学理价值。借助马丁·泽尔对"显象"与"显现"进行的理论辨析,生活论美学可以对"日常审美经验"进行理论描述和界定。作为具备"特殊可能性"的日常经验,"日常审美经验"既不同于"日常感性经验"和"艺术审美经验",又具有审美属性,是生活论美学为当代美学理论拓展出的新领域。"日常审美经验"所内涵的"感知星丛"观,则为生活论美学反思单一感知霸权提供了价值支点,形成了重塑当代美学"介入"品格的内在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论美学 日常审美经验 感知星丛 建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人民生活论与传统的养气说
6
作者 张孝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65-68,共4页
提倡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中一个颇具独创性的观点。毛泽东这一观点,强调的是文艺工作者主体修养的自觉性问题。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马克思主义诗学一般很少从自觉性角度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主体修养的要求。因... 提倡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中一个颇具独创性的观点。毛泽东这一观点,强调的是文艺工作者主体修养的自觉性问题。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马克思主义诗学一般很少从自觉性角度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主体修养的要求。因此,这一观点虽然与恩格斯和列宁的有关片断论述不无关涉,但就其思想资料的直接源头而言,则应该视为创造性地转化传统哲学和诗学“养气”说的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入人民生活论 传统养气说 创造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 被引量:162
7
作者 鲁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6,37,共9页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革:一、在道德存在观上,从知识形态道德转向生活形态道德。新课程认为,道德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它存在...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革:一、在道德存在观上,从知识形态道德转向生活形态道德。新课程认为,道德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它存在的基本形态,“人应当如何生活?”是道德的基本提问。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们建构有道德的生活。二、在课程观上从唯知识论转向生活经验论。新课程认为,道德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们不断丰富、提升、反思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过程。德育课程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传授知识的课程,而是经验课程。三、在学习观上,从单向认知转向多向互动。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进行学习,课程中的互动表现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学习者与教材等的对话,学习者自我经验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存在 形态知识 道德生活 道德唯知识论 生活经验论 单向认知 多向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生活论纲——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类考察 被引量:22
8
作者 葛鲁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西方科学心理学一直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现象。心理生活的探索则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生活 ,这就必须改变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绝对分离 ,改变科学心理学现有关于研究对象的分类标准和分类体系。中国的本土文化传统... 西方科学心理学一直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现象。心理生活的探索则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生活 ,这就必须改变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绝对分离 ,改变科学心理学现有关于研究对象的分类标准和分类体系。中国的本土文化传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说心理生活的心性学说。心理生活是立足于人的心理的“觉”的性质 ,“觉”的活动是一种生成意义的活动 ,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生成的活动。心理生活有其基本内涵和体证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就在于科学地揭示心理生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生活 心理现象 心性学说 新心性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馆阁文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论略 被引量:2
9
作者 成明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4,共5页
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揭示宋代精英文人的群体生存状态及宋代馆阁制度对文人的深刻影响。结论认为:物质的困顿与精神的丰富,构成北宋馆阁文人生活对照鲜明的两个方面。虽然馆俸薄少,但这并不影响文人推崇馆职的热情,因为一经此职,遂... 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揭示宋代精英文人的群体生存状态及宋代馆阁制度对文人的深刻影响。结论认为:物质的困顿与精神的丰富,构成北宋馆阁文人生活对照鲜明的两个方面。虽然馆俸薄少,但这并不影响文人推崇馆职的热情,因为一经此职,遂践清途,跻身名流。馆阁的诱惑——蓬山藏室、育才之府、文人渊薮,使得文人士夫在学问、仕途上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生活的压力也在宴赏赋咏、切磋论艺、交游往还、戏谑调笑、恩宠优渥中得到了某些淡化和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阁 文人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好生活论”与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中国样态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雨亭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4,共8页
习近平"美好生活论"是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语境的表达和发展。"美好生活论"不仅遵循了马克思关于劳动解放的科学论断,而且结合中国实践经验和世界发展问题提出一系列新认识,即劳动创造美好生... 习近平"美好生活论"是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语境的表达和发展。"美好生活论"不仅遵循了马克思关于劳动解放的科学论断,而且结合中国实践经验和世界发展问题提出一系列新认识,即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生产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劳动解放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并在应对全球劳动问题方面展现出世界意义。"美好生活论"系统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制度环境下如何科学推进劳动解放的问题,完善和充实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劳动解放的理论预判,使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具有了充满实践活力的中国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解放 中国实际 美好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论美学”话题缘起语境及其价值取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善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4-198,共5页
"生活论美学"话题在后现代媒介消费文化语境中发起,并建基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上,狭义的"生活论美学"话题中的"生活"是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而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社会精英生活;是后现代媒介消费文... "生活论美学"话题在后现代媒介消费文化语境中发起,并建基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上,狭义的"生活论美学"话题中的"生活"是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而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社会精英生活;是后现代媒介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世俗感性的日常生活,而不是传统或现代再现、自律和生产文化语境下的诗性超越的日常生活。应在日常生活本体论基础上重视当下身体审美化价值取向,在明确提倡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同时,还主张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在当下后现代媒介消费时代,我们有理由在吃穿住行的日常生活中推动审美化的进程,让休闲和工作充满身心的快乐和幸福;但同时也要警惕在这一进程中陷入麻木无情状态,从而成为资本主义和官僚机构借助媒介消费推行的统治意识形态的被宰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审美的日常生活 审美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游戏的语言生活论
12
作者 苏德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0-144,共5页
语言游戏概念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里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个概念有一个形成过程:从早期真值函项论转到中期语言运算说,然后再转为语言游戏说。在维特根斯坦哲学里,最为核心的语言游戏是学习母语的语言游戏。通过这一语言游戏,可以形成和... 语言游戏概念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里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个概念有一个形成过程:从早期真值函项论转到中期语言运算说,然后再转为语言游戏说。在维特根斯坦哲学里,最为核心的语言游戏是学习母语的语言游戏。通过这一语言游戏,可以形成和解释所有其他语言游戏。随着语言从运算转向游戏,语境也相应从早期形式主义的理解转为后期生活化的理解。由于语言游戏的获得、发展和旨归都是生活,所以,语言游戏即是语言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 语言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革命失败前党内民主生活论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海霞 徐世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2-73,共2页
党史学界对于大革命失败前党内民主生活的看法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一般认为大革命失败前存在着陈独秀的家长制、一言堂等等。这种观点最早出自党中央的文献,即《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里。其要点:一是中央不受群众监督;二是“... 党史学界对于大革命失败前党内民主生活的看法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一般认为大革命失败前存在着陈独秀的家长制、一言堂等等。这种观点最早出自党中央的文献,即《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里。其要点:一是中央不受群众监督;二是“首领”专断;三是党内民主完全变成空话。笔者对此三点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为了认清大革命失败以前党内政治生活的全貌,必须结合当时的实践,看一下党内政治生活哪些方面表现不足,哪些方面还是很正常的,这样,才能得出一个较合乎实际的公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革命 失败前 党内民主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美好生活论”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12
14
作者 汪康 朱亚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29,共6页
“美好生活”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活的异化状态的深刻批判,确立了关于“美好生活”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的语境下,美好生活主要包含三重维度意蕴:从价值维度来看,人的自... “美好生活”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活的异化状态的深刻批判,确立了关于“美好生活”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的语境下,美好生活主要包含三重维度意蕴:从价值维度来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美好生活”的价值旨归;从需要维度来看,“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由生存性需要到发展性需要、再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历史的动态范畴;从实践维度来看,劳动是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现实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美好生活 社会主要矛盾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少娜 符永霞 +1 位作者 陈清华 王毅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2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基础资料、生活质量和照护负担,通过多...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2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基础资料、生活质量和照护负担,通过多因素分析探究糖尿病足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经相关性分析探究照护负担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照顾者生活质量中的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精力(vitality,VT)、生理职能(role physica,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以及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GH)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PF)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照顾者生理健康总评(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精神健康总评(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照顾者疾病家庭负担量表(the family burdens cale of disease,FBS)总分为(15.92±2.32)分,其中经济负担占比最高,得分(5.53±0.34)分,其次为日常活动负担(4.13±0.43)分;不同患者年龄、糖尿病足分级、医疗费支付方式以及不同照顾者性别、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年龄、与患者关系、是否同住、每日照顾时间、是否伴有慢性疾病以及共同分担照顾任务数量的照顾者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平均照顾时间、与患者同住、患有慢性病、FBS总分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照顾者FBS总分与其生活质量PCS、MCS以及总分均呈现负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照顾者具有较高的照护负担,和患者同住、患慢性病、照顾时间长以及照护负担重均明显影响照顾者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当从影响照顾者生活质量因素出发,给予有效的症状评估及管理,进而提高照顾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照护负担 照顾者 糖尿病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体育生活化”到“生活体育化”:理论基点、内在逻辑及学理阐释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献国 唐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体育生活化是探究体育本质与价值的重要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与历史合理性,但因时代之故存在美中不足,因而提出“体育生活化”向“生活体育化”转化与发展的问题。研究表明,生活体育化的理论基点是体育生活化,其转化过程遵循凸显... 体育生活化是探究体育本质与价值的重要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与历史合理性,但因时代之故存在美中不足,因而提出“体育生活化”向“生活体育化”转化与发展的问题。研究表明,生活体育化的理论基点是体育生活化,其转化过程遵循凸显“生活”核心地位及进阶发展的理论逻辑,新时代体育和生活共同需求的现实逻辑。马克思生活观是生活体育化的理论之源,阐释了生活体育化的理论机制、核心内容与意义;内涵上生活体育化指向以体育活动为主体的休闲生活方式,表达为具有身体实践、交往实践的生活观念,生活与体育在双向塑造的过程中趋于统一,形成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路径;其主张生活中职业与场域的泛化,以体育文化塑造生活、激发生活的活力并引领生活的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体育化 体育生活 转化逻辑 美好生活 马克思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自动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生活饮用水中4种氯酚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阳 李九龙 +5 位作者 袁悦 曹凤梅 李虹霖 雍莉 冯子男 李永新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建立了全自动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2-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萃取纤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加盐量、加酸量、消毒剂余量等对萃... 建立了全自动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2-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萃取纤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加盐量、加酸量、消毒剂余量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优化后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为:取10 mL水样于20 mL顶空瓶中,加入3.6 g NaCl、0.1 mL 1 mol·L^(−1)盐酸溶液,使用65μm DVB/PDMS纤维头,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60 min,振摇速率450 r·min^(−1),解吸时间5 min,解吸温度280℃.4种氯酚浓度-响应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4,方法检出限为0.015—0.060μg·L^(−1),方法定量限为0.050—0.20μg·L^(−1),平均回收率为90.4%—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47%—6.91%.该方法具有准确、便捷、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多种氯酚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氯酚 生活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年龄拐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温慧敏 高圆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6-1481,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的年龄拐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中国健康养老与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年龄≥60岁的老年人,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ADL受损的年龄拐点,并进一步分析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的年龄拐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中国健康养老与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年龄≥60岁的老年人,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ADL受损的年龄拐点,并进一步分析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身体健康状态对老年人ADL受损的影响。结果:我国老年人ADL受损发生率为3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预测老年人ADL受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95%CI(0.771,0.893)],老年人ADL受损的年龄拐点为73.5岁。年龄、居住地、月收入、睡眠时长、有无社交活动或运动、疼痛是我国老年人ADL受损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老年人ADL受损的年龄拐点为73.5岁,年龄对老年人ADL受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DL受损受年龄、居住地、月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升老年人的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年龄 影响因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细菌处理油田采出水与生活污水的效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冉 李彤 +2 位作者 王亮亮 赵进 潘杰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油田采出水污染物浓度高,缺少生物生长需要的N、P等元素,而生活污水富含N、P,但排放波动大,单独处理成本高。为提高油田污水的生物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将模拟油田采出水与模拟生活污水混合用于微藻-细菌共生培养,考察采出水与生活污... 油田采出水污染物浓度高,缺少生物生长需要的N、P等元素,而生活污水富含N、P,但排放波动大,单独处理成本高。为提高油田污水的生物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将模拟油田采出水与模拟生活污水混合用于微藻-细菌共生培养,考察采出水与生活污水不同体积混合比(1∶3、1∶5、1∶15、1∶35)对生物生长和营养物去除的影响。其中,微藻为普通蛋白核小球藻,菌种由酵母菌、乳酸菌、硝化菌、枯草芽孢菌等组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比例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液的生物量、藻密度、菌密度和叶绿素基本呈增长趋势。微藻-细菌在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3的混合液中的生长情况最好,培养7 d后的总生物量为0.55 g/L,其中藻密度为0.23 g/L,菌密度为0.32 g/L。高比例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液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在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3的水样中培育7 d后藻叶绿素a的含量最高,达649.27μg/mg;在混合比为1∶5的水样中藻叶绿素b的含量最高,达821.23μg/mg。在营养物去除方面,高混合比的污水更有利于微藻-细菌吸收营养物。当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3时,有机物和氨氮去除率最高,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65%,氨氮去除率为37%;采出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5的水样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70%。将油田采出水和生活污水按适当体积比混合,可以促进藻-菌生长,提高生物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生活污水 微藻 细菌 代谢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场景的生活治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锐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2,共8页
我国的生活治理不同于西方的生活政治范式,生活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生活革命”引出的社会失序问题要求国家进入民众的生活世界。中国场景的生活治理有三重目标,即满足生活需求、调控日常生活、获得社会认同。中国特... 我国的生活治理不同于西方的生活政治范式,生活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生活革命”引出的社会失序问题要求国家进入民众的生活世界。中国场景的生活治理有三重目标,即满足生活需求、调控日常生活、获得社会认同。中国特色的生活治理需要系统对规范结构进行场景转换,通过于此,在使系统变得可理解的同时,推动社会规范的重构,既促进社会的有机团结,又实现生活的自主治理。生活治理目标的实现需要推动话语权对接、再造社会性关联、构建认同型规范。系统只有做好生活教化工作,并协调好嵌入和改造生活的关系,国家治理方能重构亲近型秩序,促进国家政治德性的人人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生活 生活治理 中国场景 秩序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