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都市生活样式的现代法治——法律人文主义立场的叙述 被引量:1
1
作者 舒扬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63,共14页
西方城市法律在中古时期是城市共同体的生活样式,凝聚着信仰和宗教情怀;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法律逐渐失去了旧有的意义,转化为形式理性的规则。形式理性的法律有利于现代工商业的发展,但对于现代都市生活中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却是无能... 西方城市法律在中古时期是城市共同体的生活样式,凝聚着信仰和宗教情怀;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法律逐渐失去了旧有的意义,转化为形式理性的规则。形式理性的法律有利于现代工商业的发展,但对于现代都市生活中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却是无能为力。当代法学理论在法律的自由纬度和平等纬度之间各取一端,似乎都还不能解救现代法治的困局。可以考虑借助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哲学"和图依布纳"反思法"理论模式的构想,为现代都市设计超越形式理性/实质理性二分法的制度框架,以求重构都市生活的样式,构筑超越自由/平等二元价值对立的都市新文化,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城市法制在人文语境下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理性的法律 都市生活样式 反思法 城市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审视现代性“自我”?——把握社会理论中的自我塑造实践
2
作者 朱雯琤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0,F0002,239,共12页
本文旨在思考“现代性自我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审视韦伯的人格及其生活样式观、福柯的主体性与自由实践观,以及莱克维茨的创造性实践理论,思考对于个体来说,当下的自我实践将如何具体展开。尽管韦伯、福柯和莱克维茨对现代性自我的... 本文旨在思考“现代性自我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审视韦伯的人格及其生活样式观、福柯的主体性与自由实践观,以及莱克维茨的创造性实践理论,思考对于个体来说,当下的自我实践将如何具体展开。尽管韦伯、福柯和莱克维茨对现代性自我的理论在时代性和中心主旨上存在明显差异,但他们都拥有对现代性自我的强烈关切。从考察有关现代性和自我实践的论述中,我们不仅能梳理出“自我如何可能”问题的理论脉络,也为我们当下的自我实践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主体性 独异性 生活样式 自我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的缘起与运作 被引量:8
3
作者 胡敏敏 邬关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6-138,共3页
SPA型成衣品牌营销模式是近年来国际上一些知名的自然时尚休闲品牌获得成功的一种销售模式。SPA的缘起是基于以符号消费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消费行为兴起和对生活样式的细分。其运作的模式是通过店铺设计,打造服务营销理念;通过面对面(客... SPA型成衣品牌营销模式是近年来国际上一些知名的自然时尚休闲品牌获得成功的一种销售模式。SPA的缘起是基于以符号消费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消费行为兴起和对生活样式的细分。其运作的模式是通过店铺设计,打造服务营销理念;通过面对面(客户-店铺-工厂)的沟通,建立品牌经营的快速反应机制;通过以店铺为核心的成本精算和生产安排,有效提高经营效率和降低库存,从而拓展品牌价值空间。SPA对我国服装界的借鉴不仅仅在于以服务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差异化“流行零件的组装”和柔软性凸显的商品企划,更在于对生活方式的理解,对后现代主义消费行为的把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衣品牌 SPA 生活样式 后现代主义 商品企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生存之道的非正式社会控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启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82,共9页
非正式社会控制是社会结构与文化交互作用产生的结合体。非正式社会控制之所以重要,乃因它是地方性的、群体的生存之道,关乎如何安排生活和秩序,它表现着社会结构和群体的文化,构建了生活的样式。地方性的秩序就是人们在多元的社会控制... 非正式社会控制是社会结构与文化交互作用产生的结合体。非正式社会控制之所以重要,乃因它是地方性的、群体的生存之道,关乎如何安排生活和秩序,它表现着社会结构和群体的文化,构建了生活的样式。地方性的秩序就是人们在多元的社会控制中不断行动之后形成的结果。社会转型意味着旧有的非正式社会控制将可能失去它存在的基础,旧有的生存之道不能适应多变的世道,旧秩序正在被瓦解。而此时,如果国家法律等正式制度不能有效介入社会并弥补社会转型带来的非正式社会控制不足的困境,社会转型将面临巨大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社会控制 社会结构 文化 生活样式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思想与文体——汪曾祺诗化小说论 被引量:6
5
作者 席建彬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42,共4页
汪曾祺小说的诗化风格并不稳定,在现代主义影响下早期相对驳杂,"十七年"的现实转向包含对时代文化的某些迎合,而晚期在至美诗情的短暂闪现之后,则更多诗意的消解,表现出对诗化美学的背离。趋于变异的小说风格,预示着文学精神... 汪曾祺小说的诗化风格并不稳定,在现代主义影响下早期相对驳杂,"十七年"的现实转向包含对时代文化的某些迎合,而晚期在至美诗情的短暂闪现之后,则更多诗意的消解,表现出对诗化美学的背离。趋于变异的小说风格,预示着文学精神的开裂与波动,局部乃至整体小说美学的独特与丰富,需要一种更为开放的眼光去辨识与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阶段性 生活样式 诗化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型教师教育理念的隐忧与省视
6
作者 龙宝新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4-29,共6页
专业建构是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题,其内在隐藏着一些理念性缺陷有待于克服。专业知能本位的理念、教师专家化的目标、资格证书引领的路径、对专业自主的依附与专业社会化的理论视角等都是专业型教师教育的隐忧所在。教师专业建构... 专业建构是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题,其内在隐藏着一些理念性缺陷有待于克服。专业知能本位的理念、教师专家化的目标、资格证书引领的路径、对专业自主的依附与专业社会化的理论视角等都是专业型教师教育的隐忧所在。教师专业建构的目的不是要用知识、专家、资格来控制教师的教育生活,而是为了促使其个性化教育生活样式与教师文化的自然、自由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建构 专业型教师教育 教育生活样式 教师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有常形
7
作者 郑璀颖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68-368,共1页
古语云“水无常形”,形容流水形态的复杂与多变,带给人无尽的想象与感叹。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对流水形态的思考,将水复杂的形态美感加以抽象、提炼,以造型的语言沉淀下来,形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家具造型。结合流畅的、纤细的竹条材料... 古语云“水无常形”,形容流水形态的复杂与多变,带给人无尽的想象与感叹。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对流水形态的思考,将水复杂的形态美感加以抽象、提炼,以造型的语言沉淀下来,形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家具造型。结合流畅的、纤细的竹条材料,细竹条的弯曲排列使得流水的动态得以表达,并且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不尽相同,搭配不锈钢边框,以此表现富有动感的现代高档休闲家具。同时席地而半卧,造就一种闲暇而舒适的生活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样式 竹条 视觉冲击 设计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艺术乡建的实践与未来:与方李莉的对话 被引量:30
8
作者 方李莉 向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8-125,共8页
基于中国乡村百年之痛以及对现代性及其后果的反思,艺术乡建主要从“生态性”“治理性”和“美好性”三个层面对乡村建设做出新的规划与构建,在乡村振兴和中华文化复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人类学逐渐关注人的情感之维,探讨... 基于中国乡村百年之痛以及对现代性及其后果的反思,艺术乡建主要从“生态性”“治理性”和“美好性”三个层面对乡村建设做出新的规划与构建,在乡村振兴和中华文化复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人类学逐渐关注人的情感之维,探讨情感结构与社会转型和变迁之间的深刻联系。在艺术人类学视野中,中国手工艺的复兴和乡村复兴实则是一套文化样态和审美哲学的复兴。艺术家介入乡村建设可以让乡民重新感知乡村的美,从而引领新时尚和社会革新。乡村是中国文化之根,不是我们拯救乡村,而是乡村拯救我们。我们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改变,今后的社会发展是去中心和多中心的重构。在这样的社会转型中,我们更需要迈向“生态中国”,需要新的看世界的方式和生活样式,从而真正在艺术层通达美美与共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艺术乡建 乡村复兴 多中心重构 时尚 生活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与文学书写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岩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共1页
人类文明一直是在与生存空间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演进的,各文化群体早期的聚居之地由乡村变为城镇,主要是出于族群安全同时便于以仪式规约集体行为的考量。与此同时,文学的早期书写也呈现出了与人类生存条件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古希... 人类文明一直是在与生存空间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演进的,各文化群体早期的聚居之地由乡村变为城镇,主要是出于族群安全同时便于以仪式规约集体行为的考量。与此同时,文学的早期书写也呈现出了与人类生存条件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古希腊罗马神话和欧洲各国早期的史诗大多都与英雄传说、战事和生产有关,而东亚等区域基于农耕的生活样式决定了其抒情短诗以及神话传说的类型。这些文学类型均与当时的生存环境和获取资源的方式有关。时至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模式以及教会势力范围发生了持续的改变,城镇的功能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此时的骑士文学、民间创作、传奇故事以及戏剧等文类均折射出社会群体新的精神诉求。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群体社会化存在方式的提升,其生存空间也持续发生着巨大的变迁。在19世纪,现代城市的出现也带来相应的文学现代性问题。由此,城市不仅成为群体活动的主要空间,同时也是文学的集中表征之地,呈现出人类在某一空间范围所特有的境遇和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书写 文学类型 骑士文学 传奇故事 群体社会化 民间创作 生活样式 英雄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是如何接受外来饮食文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被引量:3
10
作者 水野蓉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1994年第1期56-61,共6页
日本著名饮食文化学者大家氏在他的著作《食的近代史》中指出:从明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日本人的饮食式样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尽管笔者对《主妇之友》进行调查,得知昭和初期一般家庭菜中含有外来因素(... 日本著名饮食文化学者大家氏在他的著作《食的近代史》中指出:从明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日本人的饮食式样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尽管笔者对《主妇之友》进行调查,得知昭和初期一般家庭菜中含有外来因素(原料或烹饪法)的菜的比例为30%,但是如果进一步考虑,比如折中菜(日本式的西洋菜或西洋式的日本菜)中,外来因素所占的比例不一定很大,再比如外来菜的种类也是有限的,这是实情,但不能否认日本一般家庭此时仍保持的以米为中心的一菜加一汤或者多菜加一汤的饮食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饮食生活 外来因素 中菜 生活样式 中国菜 公害问题 下降状态 中间层 人均收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