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3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曲泊帕治疗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亚伟 杨守博 +2 位作者 尹硕 李文斌 陈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0-426,共7页
目的分析联合海曲泊帕治疗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cancer 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TI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合并CTIT≥Ⅲ级患... 目的分析联合海曲泊帕治疗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cancer 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TI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合并CTIT≥Ⅲ级患者的资料,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33例,其中研究组为口服海曲泊帕联合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或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治疗,对照组为皮下注射rhTPO或IL-1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升血小板应答率、平均起效时间、下一周期治疗延长发生率的差异,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有提高,用药后第1、2、3天血小板计数升高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后第(7±3)天血小板升高计数对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升血小板应答率有所升高。研究组用药平均起效时间3(3,5)d,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为4(3,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致下一周期治疗时间延长发生率为54.5%,对照组下一周期治疗时间延长发生率为81.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2名患者出现轻度可逆性肝功能异常。结论海曲泊帕联合rhTPO或IL-11治疗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化疗后CTIT症的疗效可靠,可显著提升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曲泊帕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 肿瘤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细胞介素-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确诊7年后并腹腔转移1例
2
作者 徐茂丽 阮志兵 尹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79-680,共2页
病例男,18岁,2017年11月胸部CT增强检查(图1)发现纵隔占位,给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Mixed germ cell tumor,MGCT),其中未成熟畸胎瘤约占50%,精原细胞瘤约占20%,胚胎性癌约占20%,卵黄囊瘤约占10%。2024年5月,患... 病例男,18岁,2017年11月胸部CT增强检查(图1)发现纵隔占位,给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Mixed germ cell tumor,MGCT),其中未成熟畸胎瘤约占50%,精原细胞瘤约占20%,胚胎性癌约占20%,卵黄囊瘤约占10%。2024年5月,患者因“腹痛2月,加重伴腹胀排气排便减少2 d”就诊,行胸部CT平扫、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2)。胸部CT平扫(图2a)提示纵隔右份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考虑肿瘤复发;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2b~2h)示右中上腹巨块状混杂密度影,大小约12 cm×10 cm×13 cm,其内见积气影,病灶与回肠关系密切,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肝内多发结节状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考虑肝转移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肿瘤 生殖细胞和胚胎性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复发及难治性性腺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天宇 杨佳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生殖细胞肿瘤常发生于性腺部位,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由于对化疗高度敏感,生殖细胞肿瘤治愈率较高,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化疗耐药和疾病进展而死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显著改善了多种实体肿瘤的预后,但在生殖细胞肿瘤中的免疫机制... 生殖细胞肿瘤常发生于性腺部位,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由于对化疗高度敏感,生殖细胞肿瘤治愈率较高,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化疗耐药和疾病进展而死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显著改善了多种实体肿瘤的预后,但在生殖细胞肿瘤中的免疫机制和免疫治疗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复发及难治性生殖细胞肿瘤是否能获益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仍需进一步评估。本文通过总结生殖细胞肿瘤中免疫相关机制、免疫治疗病例报道及临床试验结果,评估免疫治疗疗效,为未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天坛经验
4
作者 李响 陆丽娟 宫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1-788,共8页
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是临床少见但高度异质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治疗方法取决于肿瘤类型,单纯生殖细胞瘤经放化疗可治愈、成熟型畸胎瘤经手术切除可治愈,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则需综合治疗。目前国内外指南或... 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是临床少见但高度异质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治疗方法取决于肿瘤类型,单纯生殖细胞瘤经放化疗可治愈、成熟型畸胎瘤经手术切除可治愈,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则需综合治疗。目前国内外指南或专家共识均建议先予以药物化疗,未达完全缓解者再手术切除。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药物化疗后手术风险增加,故部分学者主张直接手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提出儿童颅内NGGCT临床诊疗策略(2023天坛版),建议由神经外科医师和肿瘤科医师共同评估,个体化治疗,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生殖细胞和胚胎性 肿瘤 儿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俊华 张玉琪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01-404,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 germ cell tumors,CNS GCTs)是儿童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国际上治疗儿童CNS GCTs常采用化疗、放疗、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CNS GCTs的临床表现、发生位置以及肿瘤成分均十分复...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 germ cell tumors,CNS GCTs)是儿童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国际上治疗儿童CNS GCTs常采用化疗、放疗、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CNS GCTs的临床表现、发生位置以及肿瘤成分均十分复杂,治疗方案和治疗结局多样,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预后差异明显,使得CNS GCTs的处理较为复杂,因此需要通过多学科合作的综合评估与治疗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儿童原发性CNS GCTs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外科学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射疗法 生殖细胞肿瘤/诊断 生殖细胞肿瘤/放射疗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卡娜 刘辉 +2 位作者 侯敏敏 邓凤 郄明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2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案等预后相关因素,研究其临床特征与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42例卵...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2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案等预后相关因素,研究其临床特征与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42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包括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6例(38.1%)、未成熟畸胎瘤12例(28.6%)、无性细胞瘤6例(14.3%),卵黄囊瘤4例(9.5%)、绒毛膜癌1例(2.4%)及胚胎癌1例(2.4%)等。42例患者全部进行手术治疗,其中30例在初次手术中保留了生育功能,34例在术后给予BEP方案(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或BVP方案(博来霉素+长春新碱+顺铂)化疗。2年生存率97.5%(39/40),死亡1例(Ⅳ期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复发率37.5%(15/40),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复发占66.7%(10/15);5年生存率88.2%(15/17),死亡2例(均为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不同病理分期、肿瘤直径、肿瘤类型和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及规范化的BEP或BVP方案化疗,5年总体生存率较高,但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预后相对较差。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分期、肿瘤直径及肿瘤类型与生存率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生存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诊断性放疗联合化疗在诊治颅内生殖细胞肿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立敏 雷竹 +5 位作者 曹雪 骆雯 廖加群 吴海霞 杨洁 邱晓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0-275,共6页
背景与目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经积极放化疗常可获得令人满意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然而对部分无法取得病理诊断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研究者们至今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该研究探讨低剂量诊断性放疗联... 背景与目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经积极放化疗常可获得令人满意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然而对部分无法取得病理诊断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研究者们至今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该研究探讨低剂量诊断性放疗联合化疗在诊治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该研究分析了贵州省人民医院及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28例(16例男性,12例女性,中位年龄14.5岁)高度怀疑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患者。患者血浆和(或)脑脊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和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均为阴性,头颅MRI诊断提示鞍区和(或)松果体区呈典型生殖细胞肿瘤影像特征,临床表现高度提示可能为生殖细胞瘤(germinoma)。这些患者因无法通过手术及立体定向活检明确病理诊断,或患者本身不同意手术或活检,因此我们建议实施诊断性低剂量放疗联合化疗方案,诊断性放疗剂量为3.4 Gy,1.7 Gy/2次。经低剂量诊断性放疗后行MRI复查。随后根据MRI复查结果采用以下治疗:⑴影像学为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或稳定(stable disease,SD),建议手术治疗。⑵影像学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或部分缓解(partial release,PR),再予以2个周期化疗,顺铂+足叶乙甙(DDP+VP16)方案2个周期,化疗后再次行MRI复查,如果患者影像学检测结果显示达CR,随即按生殖细胞瘤进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及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放疗方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1)局部放疗;(2)全脑全脊髓+局部加量放疗;(3)全脑+局部加量放疗(松果体区病变总剂量小于等于50.4 Gy;鞍区病变总剂量小于等于41.0 Gy)。⑶经低剂量诊断性放疗联合化疗后行MRI复查,如果患者影像学仍未达CR,建议患者立即接受手术治疗。参考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判断放化疗效果。结果:经诊断性放疗后显示为SD的患者1例,被随后的手术证实为垂体瘤。经低剂量诊断性放化疗后,病灶影像学诊断结果显示26例达CR,考虑临床诊断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随即予患者行IMRT及3D-CRT;治疗后影像学复查均为CR,以上患者随访时间1~8年,所有患者均无瘤生存,无复发,未见放射性坏死。经诊断性放疗及2个周期化疗后仍有1例患者影像学诊断结果显示未达到CR,后经手术证实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结论:低剂量诊断性放疗联合化疗具备区分颅内生殖细胞瘤与非生殖细胞瘤的能力,对高度怀疑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患者,在没有病理证实的情况下,可参考此方案进行诊断性治疗和临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 诊断性放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中c-kit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高玉平 江基尧 +4 位作者 朱建善 刘强 许雁萍 陈以明 罗其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c-kit(CD117)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1例原发性CNS GCTs c-kit和PLAP的表达。结果生殖细胞瘤100%表达c-kit,87.5%表达PLAP,c-kit和PLAP在畸... 目的探讨c-kit(CD117)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1例原发性CNS GCTs c-kit和PLAP的表达。结果生殖细胞瘤100%表达c-kit,87.5%表达PLAP,c-kit和PLAP在畸胎瘤中均不表达。c-kit和PLAP在松果体母细胞瘤、垂体腺瘤、中枢神经细胞瘤、淋巴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和髓母细胞瘤中不表达。结论c-kit和PLAP是原始生殖细胞较特异性标记之一,c-kit和PLAP高表达支持CNS GCTs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c-kit在生殖细胞瘤中表达较PLAP更加敏感,是优于PLAP的诊断标记,可用于生殖细胞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也为药物靶向治疗生殖细胞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CNS 生殖细胞 畸胎瘤 原始生殖细胞 C-KIT PLAP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松果体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病理特点及其起源探讨 被引量:13
9
作者 肖罡 方陆雄 +1 位作者 邱炳辉 漆松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9-433,共5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及病理成分探讨松果体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起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致2010年9月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松果体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术前影像学表现和病理标本。结果影像学表现,12例存在钙化,1... 目的通过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及病理成分探讨松果体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起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致2010年9月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松果体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术前影像学表现和病理标本。结果影像学表现,12例存在钙化,10例含有囊变,5例含有脂质。矢状位类圆或类椭圆状6例,边缘均较光滑,不规则形状9例,边缘多突起;术中所见,所有肿瘤均位于大脑大静脉蛛网膜袖套包绕形成的松果体隐窝内;病理成分,13例含有生殖细胞成分,9例含有畸胎瘤成分,4例含有胚胎性癌成分,3例含有绒癌成分,7例含有卵黄囊瘤成分,3例含有横纹肌瘤成分。在7例标本边缘发现生殖细胞瘤,10例患者生殖细胞瘤成分与其余成分相互穿插或被其它成分包绕。结论松果体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起源于松果体周围残余生殖细胞,其极有可能来自单一的原始生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区 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影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类型及起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众 李连宏 +1 位作者 范姝君 谢丰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关键词 睾丸肿瘤 生殖细胞 组织学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隋燕霞 王鸿雁 +1 位作者 侯惠莲 蒋依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primary 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PIGCT)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6例颅内PIGCT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其中12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生殖细胞瘤7例,肿瘤由大小一致的圆形或多边形细胞构成,呈...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primary 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PIGCT)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6例颅内PIGCT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其中12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生殖细胞瘤7例,肿瘤由大小一致的圆形或多边形细胞构成,呈巢团状分布,细胞界限清楚,胞质透亮,细胞核大、居中,核仁明显,间质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成熟性畸胎瘤4例,肿瘤内可见成熟的外、中、内胚层成分;卵黄囊瘤2例,由未分化间叶成分和原始腺上皮成分组成,分界不清,呈疏松网状结构,可见透明小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2例,其中1例为生殖细胞瘤混合胚胎性癌,另1例为生殖细胞瘤混合未成熟畸胎瘤;绒毛膜上皮癌1例,由大而异型的细胞滋养叶细胞、中间滋养叶细胞及合体滋养叶细胞构成,伴大量出血。结论颅内PIGCT是一类罕见的肿瘤,准确的病理学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颅内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蓉 章文华 +5 位作者 吴令英 王桂香 李洪君 李淑敏 洪婉君 刘丽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4-166,170,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疗效及复发患者二线治疗。方法:对我院1958年11月~1998年12月312例卵巢恶性肿瘤中的154例接受顺铂方案化疗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4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总生存率为74.7%...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疗效及复发患者二线治疗。方法:对我院1958年11月~1998年12月312例卵巢恶性肿瘤中的154例接受顺铂方案化疗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4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总生存率为74.7%,初治患者(Ⅰ~Ⅲ期)92例,5年生存率为92.2%,其中66例(71.7%)保留生育功能,19例已正常生育20次。复发转移62例,5年生存率51.1%,8例保留生育功能。结论:为了提高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生存率,首次手术时应正确分期,术后及时采用当前标准BEP方案作为一线化疗,连续3~6疗程。对复发患者,根据以往治疗情况尽早选用有效的二线方案化疗,有利于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药物联合治疗 疗效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在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禄生 梁平 +5 位作者 李映良 翟瑄 周渝冬 于增鹏 邹彬 纪文元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化疗在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GCTs)的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拟诊GCTs患儿根据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in,AFP)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 目的:探讨化疗在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GCTs)的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拟诊GCTs患儿根据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in,AFP)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beta,β-HCG)检查结果分为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瘤(non-germinoma germ cell tumors,NGGCTs),生殖细胞肿瘤行CE方案(卡铂+依托铂苷),诊断性化疗2个疗程后复查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判断化疗效果,肿瘤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或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临床确诊为GCTs后,≥3岁的患者行降低剂量的放疗及后续化疗,〈3岁的患儿继续化疗,待3岁后延期放疗,排除诊断的则行手术,根据病理检查进一步治疗;内胚窦瘤混合型生殖细胞瘤分别采用BCE(博来霉素、卡铂、依托铂苷)和ICE方案(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化疗,同时均联合足量全中枢放疗,视情况行二期探查手术。结果:25例患者获得随访,20例拟诊生殖细胞瘤患者诊断性化疗后PR19例(95%),临床确诊为生殖细胞瘤后,≥3岁组(15例),经后续放化疗后100%CR,随访生存率100%,平均随访时间2年,〈3岁组(3例),1例化疗第6个疗程肿瘤发生全脑全脊髓转移,放弃治疗,2例化疗6个疗程后均顺利完成延期放疗,放化疗结束后均CR,目前随访中肿瘤稳定1例,排除生殖细胞瘤诊断,经手术后病检确诊为畸胎瘤,肿瘤全切,目前无事件生存(event free survival,EFS)2年。诊断NGGCTs(5例),其中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2例,1例化疗4个疗程,放疗期间复发死亡,1例手术完整切除后顺利完成化疗及放疗,目前已EFS 2年;混合性生殖细胞瘤3例,均行化疗+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EFS1~3年。结论:GCTs对CE方案的化疗非常敏感,诊断性化疗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但单纯化疗后复发率较高,治疗必须联合放疗,化疗联合降低剂量及范围放疗可以有效的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3岁的患者仍是治疗的难点和研究的重点。化疗对NGGCTs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化疗联合全中枢放疗是治疗NGGCTs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 化疗 诊断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勤 吴楠 +5 位作者 李锐 魏雪 陆珍凤 夏秋媛 饶秋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85-988,共4页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primary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s,PMGCTs)中12p获得的情况,探讨其在PMGCTs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观察3例PMGCTs的临床病理特...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primary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s,PMGCTs)中12p获得的情况,探讨其在PMGCTs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观察3例PMGCTs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检测PMGCTs的免疫表型,应用FISH法检测肿瘤的12p获得情况。结果 3例PMGCTs均为男性,年龄22~24岁。CT示前纵隔占位,例3肿瘤广泛累及肺部。患者血清AFP和(或)β-hCG升高。2例肿瘤组织形态表现为单一精原细胞瘤或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免疫表型:SALL4、PLAP均阳性,其中精原细胞瘤成分表达CD117、OCT4,卵黄囊瘤表达AFP,胚胎癌表达CKpan、CD30。例3肿瘤分化差,免疫抗原显著丢失。FISH检测3例PMGCTs均存在i(12p)信号。结论 青春期后非纯畸胎瘤PMGCTs发生12p获得,FISH检测纵隔肿瘤存在i(12p),具有重要的病理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染色体12p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原始生殖细胞分化及其衍生肿瘤中Oct4、CD34、p63的表达 被引量:8
15
作者 范姝君 李传伟 +3 位作者 李连宏 王文军 王芳 张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研究Oct4、CD34、p63在原始生殖细胞衍生肿瘤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34例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Oct4、CD34、p63的表达。结果Oct4表达于无性细胞瘤和胚胎性癌,而在卵巢生殖细胞... 目的研究Oct4、CD34、p63在原始生殖细胞衍生肿瘤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34例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Oct4、CD34、p63的表达。结果Oct4表达于无性细胞瘤和胚胎性癌,而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其他类型及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P<0·01)。CD34主要表达于卵黄囊瘤/内胚窦瘤,阳性率为81·3%,并且在卵黄囊瘤/内胚窦瘤的不同组织学形态间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63主要表达于未成熟畸胎瘤,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其他类型及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P<0·01)。结论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无性细胞瘤和胚胎性癌分化水平最接近于生殖母细胞至胚泡阶段。卵黄囊瘤CD34的分化表型与其组织学形态结构相关。Oct4、p63可分别作为进一步鉴别无性细胞瘤和未成熟畸胎瘤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生殖细胞 OCT4 CD34 P6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晓宇 王琳 +3 位作者 谷彦军 张诗武 赵秀兰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研究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malignant tumors,TGCMT)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阐述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TGCMT组织切片40例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 目的:研究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malignant tumors,TGCMT)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阐述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TGCMT组织切片40例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复习切片明确诊断后进行CD34和PAS双重染色,证实肿瘤组织中VM的结构,利用多因素性相关分析阐述VM的临床意义。结果:40例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中VM阳性者22例(53.66%)。χ^2检验分析血管生成拟态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以及患者的生存状态之间具有差异,P=0.013,P=0.045,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无VM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Log—rank检验法比较两组间生存曲线有显著性差异(P=0.012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VM是影响TGCM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38,OR=4.043)。结论:TGCMT中存在VM,VM是影响TGCM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 血管生成拟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病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众 李连宏 +2 位作者 范姝君 夏雪雁 谢丰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347,共5页
关键词 睾丸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细胞核因子及其相关因子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启云 王菊 +1 位作者 尹亚西 周宗瑶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616-621,共6页
为研究生殖细胞核因子(GCNF)及Oct-4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揭示GCNF及Oct-4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关系。运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1例男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及8例无瘤变卵巢组织及10例无瘤变睾丸组织中GCNF及Oct-4的表达。结果显示... 为研究生殖细胞核因子(GCNF)及Oct-4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揭示GCNF及Oct-4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关系。运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1例男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及8例无瘤变卵巢组织及10例无瘤变睾丸组织中GCNF及Oct-4的表达。结果显示GCNF在所有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及无瘤变的睾丸组织均呈阳性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核,Oct-4在未成熟畸胎瘤,无性细胞瘤及精原细胞瘤呈阳性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在其他类别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及无瘤变卵巢组织及睾丸组织中不表达。由此可知,GCNF和Oct-4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的表达强度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核因子 OCT-4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预后及生育状况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孙玮 韩素萍 傅士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s)的临床特点、5年累积生存率以及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及化疗后患者的月经及生育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1999年5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34例MOGC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病...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s)的临床特点、5年累积生存率以及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及化疗后患者的月经及生育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1999年5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34例MOGC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病中位年龄28.5岁,34例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13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21例。单纯无性细胞瘤7例,非无性细胞瘤27例。26例患者术后补充化疗,其中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并化疗18例。化疗以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方案(BEP方案)及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方案(PVB方案)为主。共随访9~146月,平均随访53.7±37.3月,失访4例,死亡3例,5年累积生存率为89%。临床观察指标中仅组织学分级为Ⅰ级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100%)高于Ⅱ~Ⅲ级(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而各种手术类型、手术病理不同分期和不同组织学类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保留生育功能患者化疗后,月经异常发生率为83.3%(15/18),化疗结束后2~4月开始逐渐恢复。有生育计划的6例患者,共获得妊娠4例,其中3例自然妊娠,1例助孕后妊娠,共娩出健康新生儿3例。结论:MOGCTs总体预后较好,PVB、BEP方案是有效的化疗方案,化疗对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是可逆的,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并获得满意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Ⅳ期颅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姚强华 汤静燕 +4 位作者 潘慈 叶启东 周敏 高怡瑾 胡文婷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评估儿童Ⅳ期颅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13年12月接受Ⅳ期方案治疗和随访的患儿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例Ⅳ期颅外MGCT患儿中,男13例、女12例,中位年龄2.0岁(1~11岁)。剔除外院... 目的评估儿童Ⅳ期颅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13年12月接受Ⅳ期方案治疗和随访的患儿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例Ⅳ期颅外MGCT患儿中,男13例、女12例,中位年龄2.0岁(1~11岁)。剔除外院曾化疗的1例,诊断后放弃治疗的1例,治疗≤2个疗程病情好转中放弃治疗的3例,共20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经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R)18例(90.0%),部分缓解(PR)1例(5.0%),初治总有效率(CR+PR)为95.0%。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5~156个月),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70.0±10.2)%及(82.4±9.2)%。治疗过程中没有因合并症导致的死亡。结论此诊疗方案对儿童颅外Ⅳ期MGCT疗效肯定。与PEB(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等其他化疗方案相比,药物累积剂量不大,但涉及药物较多,可能导致远期不良反应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生殖细胞肿瘤 远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