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生态足迹模型在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应用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丽 谢世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87,共6页
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分别应用于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性研究中,选取重庆市涪陵区作为研究区域,对其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具体的计算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和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得出研究区分别存在4... 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分别应用于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性研究中,选取重庆市涪陵区作为研究区域,对其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具体的计算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和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得出研究区分别存在4.35hm2/cap和1.846hm2/cap的生态赤字,这说明三峡库区的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并简要讨论了两种生态足迹模型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态足迹模型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三峡库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改进的开放系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84
2
作者 赵志强 李双成 高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0-2231,共12页
对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面对的科学问题。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系统封闭性和空间互斥性等不合理假设,利用从系统论出发并具有基于流量算法优点的能值分析理论,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加以改进,同时将人类... 对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面对的科学问题。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系统封闭性和空间互斥性等不合理假设,利用从系统论出发并具有基于流量算法优点的能值分析理论,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加以改进,同时将人类劳务纳入系统评价。改进后的模型仍然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分析区域消费足迹与承载力,强调区域资源进出口,分析开放系统条件下区域发展状况,并将人类的作用纳入可持续发展评价范畴。以深圳市2006年发展状况为例对改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具有48.08ghm2的人均潜在生态承载力;在生物生产账户上存在3.60ghm2的人均生态赤字,需进口来弥补,而在工业产品账户上3.14ghm2的人均盈余,可供出口;具有约4.87ghm2的人均净承载力出口,为其他区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人力资源是深圳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至少提供相当5.20ghm2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低能耗的清洁工业,产出高能值转换率的产品,实现区域本地产品在能量系统等级的提升,是提升本地承载力的现实途径。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突破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偏生态的弱可持续性评价局限,成为综合反映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能值分析 开放系统 可持续性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31个省级区域生态承载力实证研究 被引量:75
3
作者 张可云 傅帅雄 张文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84-1089,共6页
发达地区通过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污染型行业,导致污染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同样,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破坏在区域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间接转移。一个地区使用了大量的生态资源,但其绝大部分资源都可能是靠输入,在这种情况下... 发达地区通过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污染型行业,导致污染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同样,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破坏在区域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间接转移。一个地区使用了大量的生态资源,但其绝大部分资源都可能是靠输入,在这种情况下,输入资源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输出资源地区的生态系统却承受了巨大的生态压力。通过实证研究,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比较了2008年中国31个省市区生态承载力,并讨论了区域间生态破坏转移问题,为实现以生态文明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生态足迹模型 生产性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以黑龙江省石油城市大庆市为例 被引量:44
4
作者 臧淑英 智瑞芝 孙学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0-425,共6页
大庆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基地,但同时作为资源型城市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产业结构单一、结构失衡、基础设施不足、经济辐射力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先天性弱点。目前大庆市的石油开采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如何借振兴东北老... 大庆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基地,但同时作为资源型城市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产业结构单一、结构失衡、基础设施不足、经济辐射力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先天性弱点。目前大庆市的石油开采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如何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培养替代产业,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大庆市的当务之急。1983-2001年其生态足迹供需严重失衡,生态赤字持续扩大。可见,无论在经济意义上,还是在生态意义上。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都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然而,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复杂,涉及到区域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等多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做一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舟曲县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 被引量:9
5
作者 汪霞 张洋洋 +3 位作者 怡欣 王思源 庆丰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691,共5页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南部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舟曲县进行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舟曲县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均衡值为1.885 7 ha/人,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均衡值为1.020 2 ha/人,整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其中草地产生生态赤字最为严重,水域...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南部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舟曲县进行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舟曲县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均衡值为1.885 7 ha/人,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均衡值为1.020 2 ha/人,整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其中草地产生生态赤字最为严重,水域和林地处于生态盈余.舟曲县有6乡呈现生态赤字,处于生态赤字的乡镇体现了对区域内白龙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的依赖性.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舟曲县各乡镇生态承载能力,可为进一步开展定量化区域生态风险评估和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在耕地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国刚 杨德刚 +1 位作者 苏芮 唐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1-1086,共6页
耕地是一种公众资源,承载着保证粮食安全、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用地需求,以及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要求等功能。运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区域能值足迹模型、耕地能值足迹模型两种能值改进模型,从时间序列上(1978~2007年)对新疆耕地资源... 耕地是一种公众资源,承载着保证粮食安全、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用地需求,以及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要求等功能。运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区域能值足迹模型、耕地能值足迹模型两种能值改进模型,从时间序列上(1978~2007年)对新疆耕地资源利用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3种模型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978~2007年间,新疆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不断上升,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无规律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新疆耕地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不断下降。耕地能值足迹模型显示,新疆耕地可持续发展指数由1978年的5.63下降到2007年的0.60,新疆耕地利用逐步由可持续状态(1978~2000年)恶化为不可持续状态(2001~2007年)。3种模型的对比研究表明:区域能值足迹模型不适合对耕地利用进行评价,只能从总体上分析一个区域的可持续状况;耕地能值足迹模型评价效果最好,能更客观地反映出耕地利用的可持续状态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不足和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区域能值足迹模型 耕地能值足迹模型 能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指数 耕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方国华 罗乾 +3 位作者 黄显峰 闫轲 闻昕 周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14,共3页
将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研究,分别构建了区域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承载力模型及评价模型,引入了衡量水资源生态压力强度的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以连云港市为例分析了2005~2009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区域水资源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 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扩展的土地承载力指数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被引量:80
8
作者 靳相木 柳乾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982-2993,共12页
生态足迹模型是土地承载力评价的重要方法。通过将Niccolucci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中足迹深度的取值范围从大于等于1扩展到大于等于0,将生态盈余状态的分析纳入一个统一的三维模型框架,实现了自然资源消费对资源流量和资源存量占用程度在核... 生态足迹模型是土地承载力评价的重要方法。通过将Niccolucci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中足迹深度的取值范围从大于等于1扩展到大于等于0,将生态盈余状态的分析纳入一个统一的三维模型框架,实现了自然资源消费对资源流量和资源存量占用程度在核算上的统一。以温州市为例,运用扩展后的三维模型计算了2000—2012年间温州市的生态足迹、足迹深度、生态赤字(盈余)。在此基础上,引入粮食压力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碳汇压力指数、建设压力指数和土地综合负担指数等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数,判断当前市域土地是否处于超载状态,以及超载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间,温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整体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生态赤字严重且逐年上升,温州市土地承担着巨大压力;2000—2012年间温州市足迹深度在4—6之间,自然资源流量远远不能满足自然资源需求,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存量来支撑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温州市粮食压力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碳汇压力指数、土地综合压力指数均大于1,耕地、水域、林地均处于超载状态,且自2000年以来,温州市土地所承载的自然资源消费压力是其承载能力的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足迹深度 扩展 土地承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模型的争论与发展 被引量:44
9
作者 陈成忠 林振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252-6263,共12页
生态足迹模型自William Rees 1992年提出、Mathis Wackernagel 1996年推广应用以来,在众多研究者的质疑和争论中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其理论假设、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实证应用、一些缺陷改进等。在这... 生态足迹模型自William Rees 1992年提出、Mathis Wackernagel 1996年推广应用以来,在众多研究者的质疑和争论中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其理论假设、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实证应用、一些缺陷改进等。在这些综述成果基础上,结合近2~3年的研究新进展,概括了10a来对其理论假设、均衡因子、产量因子、计算方法、过于静态性、缺乏预测性、结论单一性等方面存在的主要争论,聚焦了在概念发展、计算方法、均衡因子、产量因子、应用领域、时间序列、非线性科学研究方法、与其他社会经济指标相结合等方面进行的改进及发展,并指出今后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将要在计算方法改进、加强实践操作及市场化运作、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有机联系、与非线性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长时间序列动态评估、单项指标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些争论、改进的综述及发展方向的提出,目的在于引发国内对生态足迹模型研究的新思考,推动生态足迹模型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研究方法 缺陷 发展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甘肃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贾宁 金玲 张明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5-129,共5页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评价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的一种宏观测算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已对甘肃省2000-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评价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的一种宏观测算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已对甘肃省2000-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旅游业处于一种生态不协调状态;并且通过实例的分析,探讨了这种方法在评价旅游环境承载力应用中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环境承载力 生态足迹模型 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高温伏旱区生态安全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邹聪明 胡小东 +3 位作者 张云兰 薛兰兰 Shakeel Ahmad Anjum 王龙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1-205,216,共6页
随着全球环境恶化的速度加快,区域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对高温伏旱区的生态安全的研究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利用基于能值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重庆市江津区2002-2007年的生态安全现状做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1)2002-200... 随着全球环境恶化的速度加快,区域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对高温伏旱区的生态安全的研究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利用基于能值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重庆市江津区2002-2007年的生态安全现状做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1)2002-2007年江津区均处于较安全等级,但是安全等级程度逐年下滑,因此需要密切关注;(2)在2002年之后,江津区一直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程度呈逐渐加深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高温伏旱区 生态安全 江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模型的修正与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叶田 杨海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49-454,共6页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和模式,已逐渐深入人心。由于可持续发展已经进入了实证阶段,如何评价可持续发展即成为了关键问题。于是,对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也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生态足迹模型作为一种基于生物物理量的评价模型,...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和模式,已逐渐深入人心。由于可持续发展已经进入了实证阶段,如何评价可持续发展即成为了关键问题。于是,对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也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生态足迹模型作为一种基于生物物理量的评价模型,由于其直观、简便的特点,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但该模型的提出是基于全球生态系统的,当应用于区域时,存在一些不足,文章提出了生态足迹模型在基于区域评价时存在的不足,作出了相应的修正,并对时间序列修正进行了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修正 应用 时间序列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艳茹 郑艳东 +1 位作者 葛京凤 徐晨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0-235,共6页
为了证实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控指标是否科学与合理,根据1999—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并预测河北省2010年、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将预测结果与河北省土地... 为了证实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控指标是否科学与合理,根据1999—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并预测河北省2010年、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将预测结果与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测算的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河北省人均生态足迹1999—2008年共增加0.218 1hm2,增长率达到32.18%,人均生态承载力共增加0.019 8hm2,增长幅度为28.09%,人均生态赤字由2006年增长到最大值0.450 2hm2后回落至2008年的0.418 8hm2,表明河北省正朝着降低生态赤字,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方向进行。(2)根据预测值与规划确定值相比较可知,201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实际发展将会比规划预期增加0.16%,人均生态赤字减少0.18%,202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实际发展将会比规划预期增加18.41%,人均生态赤字减少6.29%,说明本轮规划的预计生态供给均可实现。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实施将会降低人均生态赤字,体现了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控指标的科学与合理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促使生态环境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生态足迹模型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模型回顾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景跃军 张宇鹏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2,共4页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测度和比较人类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其生态承载力之间差距的测量方法。运用该模型可以定量地评估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与人口数量之间是否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定量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生态足...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测度和比较人类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其生态承载力之间差距的测量方法。运用该模型可以定量地评估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与人口数量之间是否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定量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生态足迹概念自提出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区域)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由于生态足迹概念和模型提出与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该模型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模型静态性问题、生产力状况与土地合理利用等。在有关国际机构、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下,其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正在不断完善,其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回顾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与生态重要性识别的最小生态用地优化--黑河中游案例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朕 蒙吉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3-520,共8页
生态用地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供给源,最小生态用地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从生态安全的基本内涵出发,选择西北内陆河黑河中游为研究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模型确定维持社会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小生态用地数量,在此基础上... 生态用地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供给源,最小生态用地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从生态安全的基本内涵出发,选择西北内陆河黑河中游为研究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模型确定维持社会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小生态用地数量,在此基础上综合生态重要性与土地生态适宜性识别进行生态用地优化。研究表明:(1)黑河中游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5.567 5,而人均生态容量为4.839 2,人均生态赤字0.728 3,维持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需要3 010 km^2的林地或9 086 km^2的草地或1 431 km^2的水域。(2)研究区最重要的生态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与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 767 km^2,土地覆被以林地与草地为主;次重要生态区域主要分布在甘州区中部、临泽县东南部,总面积964 km^2,土地覆被以耕地为主;重要生态区域主要分布在甘州区、临泽县中部与山丹马场的北部,总面积3 058 km^2,土地覆被以耕地与未利用地为主。(3)基于最小生态用地确定、生态重要性与土地生态适宜性识别结果,研究区生态用地优化需要退耕还林369 km^2、退耕还草191 km^2、生态林建设141 km^2及相应的空间格局优化。研究结果对黑河中游生态建设和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生态用地优化 改进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重要性 土地生态适宜性 黑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以东江流域东源县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龚建文 张正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44-1850,共7页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生态足迹分析模型是通过对区域人口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测度,确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采用2004-2007年东源县统计年鉴、历...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生态足迹分析模型是通过对区域人口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测度,确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采用2004-2007年东源县统计年鉴、历年年初土地面积、2002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相关数据,对重点饮用水源地——东源县14a(1994-2007年)来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的东源县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0.8561hm2·cap-1,而实际人均生态空间面积(均衡承载力面积)为1.6418hm2·cap-1,人均生态盈余为0.5887hm2·cap-1。14a来东源县的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几乎都是大于生态需求(除了1995年、1996年生态需求略大于生态供给外),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且生态盈余呈现稳中增长的趋势,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一种相对可持续状态。其中,林地生态承载量最大,生态盈余最多,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耕地生态承载量次之,生态足迹最大,生态赤字大,生态压力严重;水域和草地的生态压力逐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 定量评估 生态环境效应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玉龙 葛继稳 张志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49,共6页
通过调整均衡因子以及引入水资源足迹和环境负荷等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首次运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对湖北省1997—2006年、中部六省和全国2006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基于多种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模型相... 通过调整均衡因子以及引入水资源足迹和环境负荷等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首次运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对湖北省1997—2006年、中部六省和全国2006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基于多种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区域生态足迹的供需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改进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动态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田杰 姚顺波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本文对陕西省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量化计算,并引用生态压力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等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近10年发展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 本文对陕西省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量化计算,并引用生态压力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等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近10年发展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人均生态足迹年均增长率达到7.856%,生态赤字年均增长率高达15.772%;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对建筑用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过度耗用;近10年陕西省的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1,且呈现增强的趋势,但万元GDP生态足迹则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对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系统发展能力也有很大提升,但是2010年已超出其发展潜力,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的发展持续性出现矛盾,生态经济发展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发展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武汉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胜帮 刘江宜 张婧婧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9年第11期39-42,共4页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2002—2007年武汉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武汉市的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之中,全市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远大于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资源的消费严重超过了资源...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2002—2007年武汉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武汉市的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之中,全市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远大于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资源的消费严重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生态资源压力巨大,表明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性的状态。针对目前的情况,文章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人们行为观念等实现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冷建飞 张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54-59,共6页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分析了江苏省2005—2012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发现江苏省水资源利用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的极不安全状态。为进一步研究导致生态赤字的原因,首次将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这2个评价指标应用到第一...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分析了江苏省2005—2012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发现江苏省水资源利用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的极不安全状态。为进一步研究导致生态赤字的原因,首次将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这2个评价指标应用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3个主要三级账户中。结果显示:第一产业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大,第二产业次之,二者之和占总生态足迹的90%以上,且均超过水资源生态足迹承载力,这是造成水资源赤字和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较高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建议,以期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