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367
1
作者 徐中民 陈东景 +1 位作者 张志强 程国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1-445,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1999年 生态足迹分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分析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缺陷 被引量:88
2
作者 彭建 吴健生 +1 位作者 蒋依依 叶敏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716-2722,共7页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生态足迹从生物生产的角度可以定量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生态持续性程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生物物理量衡量方法。尽管生态足迹分析具有指标指示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生态足迹从生物生产的角度可以定量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生态持续性程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生物物理量衡量方法。尽管生态足迹分析具有指标指示意义明确、评估结果全球可比与模型方法简便、资料易获取、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但在理论方法上仍存在不足之处。综合国内外区域生态足迹分析的最新进展,生态足迹分析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理论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6点:①弱可持续性评价,难以完整反映系统的可持续性状态;②静态模型,缺乏预测功能;③长时间序列生态足迹研究的合理性有待商榷;④全球平均生产力的相对性,导致评估结果的非绝对性;⑤过于强调土地的数量,而忽略土地的质量;⑥假定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的空间互斥性,忽视兼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分析 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评估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分析法及其在持续性规划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万茂 李俊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3-155,共3页
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主要特征,提出规划持续性的方法思路和生态足迹概念,简介了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功能及其实证研究成果,并提出规划持续性的对策。
关键词 生态足迹分析 持续性规划 应用 可持续发展 规划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豆供给的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强文丽 刘爱民 成升魁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1,共4页
近年来,随着大宗农产品贸易的迅速增加,农产品贸易引起的资源与环境效应评价日趋凸显。为定量反映我国大豆供给变化的环境效应,本研究使用改进的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我国1986~2009年的大豆供给的耕地足迹和能源足迹进行了定量测算,耕... 近年来,随着大宗农产品贸易的迅速增加,农产品贸易引起的资源与环境效应评价日趋凸显。为定量反映我国大豆供给变化的环境效应,本研究使用改进的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我国1986~2009年的大豆供给的耕地足迹和能源足迹进行了定量测算,耕地足迹按照生产国单产进计算,能源足迹考虑了生产过程中化肥、机械投入和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结果表明:(1)我国大豆供给的耕地足迹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且进口引起的耕地足迹增速大于国内耕地足迹增速;(2)化肥及机械投入的不同是导致我国及进口来源国大豆能源足迹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3)对不同生产国的大豆耕地和能源足迹的对比表明,我国生产单位大豆隐含的耕地足迹和能源足迹均高于其他进口来源国,从资源利用角度而言,大豆国际贸易提高了全球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保证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供给 生态足迹分析 资源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 被引量:43
5
作者 曹新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2期70-75,共6页
对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根据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I来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以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以... 对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根据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I来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以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以上指标体系,对开封市2004年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开封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0.014983 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85.53%;其次是餐饮,为9.75%。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为0.041 790hm2,生态安全度为0.36,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对研究结果采用旅游环境容量来进行判断,也表明研究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旅游地 生态足迹分析 开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分析在郑州北部综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宏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等理论,深入分析郑州北部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11年,示范区主体惠济区生物资源消费人均生态足迹为4.508 hm2,能源消费人均生态足迹为0.168 hm2,总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676 hm2,人均生态承...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等理论,深入分析郑州北部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11年,示范区主体惠济区生物资源消费人均生态足迹为4.508 hm2,能源消费人均生态足迹为0.168 hm2,总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67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98 1 hm2;惠济区生态处于赤字状态。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郑州北部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生态经济价值的全面实现培育地方发展新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承载力 生态经济示范区 郑州市惠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义乌市生态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晶晶 李晓松 +3 位作者 郭重阳 裴亮 杜鑫 吴炳方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0-46,共7页
传统生态足迹计算方法过于依赖统计年鉴,尤其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数据:土地利用因子、产量因子均来自普查统计数据,由此产生的误差对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大。随着遥感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当前基于遥感技术实现土地利用和产量因子的准... 传统生态足迹计算方法过于依赖统计年鉴,尤其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数据:土地利用因子、产量因子均来自普查统计数据,由此产生的误差对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大。随着遥感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当前基于遥感技术实现土地利用和产量因子的准确监测已成为可能。因此,本研究通过遥感监测获取土地利用和产量因子,然后对义乌市2000年和2007年的生态足迹分别计算,并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显示,义乌市生态承载力在急剧下降,并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几点关于减缓义乌市生态足迹增长速度、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分析 遥感 义乌市 生态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差异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颖 王万茂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19-24,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的区域差异,为中国土地利用和规划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启示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分析了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的差异及其空间分布,提出土地持续利用和规划的建议。研究结论中...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的区域差异,为中国土地利用和规划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启示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分析了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的差异及其空间分布,提出土地持续利用和规划的建议。研究结论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差异较为显著,为了提高其可持续性程度,应尽快开展编制生态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分析 DEF 实证分析 中国 土地可持续利用 SEF 生态承载力 土地资源 生态赤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的桂林城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钟泓 马钦彦 +1 位作者 李丰生 李生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4-157,167,共5页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桂林市1998~2005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桂林市1998~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桂林8年来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近1.2倍,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达到1.244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7719 hm2,生态...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桂林市1998~2005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桂林市1998~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桂林8年来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近1.2倍,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达到1.244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7719 hm2,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供需状况从1998年发展到2005年超出生态承载力供给的6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 生态足迹分析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慧玲 奥布力.塔力普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08-112,172,共6页
通过采用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动态分析新疆2000~2011年的生态足迹,发现随着经济发展各项资源生态足迹逐年增加,已经超越了生态承载力的平均水平,形成了生态赤字。新疆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长期安全,需要通过... 通过采用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动态分析新疆2000~2011年的生态足迹,发现随着经济发展各项资源生态足迹逐年增加,已经超越了生态承载力的平均水平,形成了生态赤字。新疆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长期安全,需要通过合理调整产业布局、适度控制人口增长、转变消费模式,从而控制生态足迹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生态环境 生态足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化研究——以宝鸡市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玉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46-150,共5页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可定量反映城市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城市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该文以宝鸡市为例,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宝鸡市200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研究了其城市化发展中的生态环...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可定量反映城市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城市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该文以宝鸡市为例,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宝鸡市200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研究了其城市化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域景观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城市化水平对人均生态足迹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而人口城市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对生态足迹具有反作用。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宝鸡市的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分析 经济城市化水平 人均生态足迹 城市化发展 宝鸡市 人口城市化 自然环境 影响作用 影响程度 研究方向 系统研究 生活方式 人类活动 环境动态 分析方法 地域景观 城市生态 参考依据 变化情况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承载力分析与生态红利开发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珂珂 李建龙 +6 位作者 王艳平 李卉 毛刚 浦惠民 李志刚 秦惠平 徐超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76-83,共8页
为了充分开发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资源充分获得生态红利,以及从生态承载力分析与生态红利开发对策的角度,给苏州市吴中区提供符合现状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以苏州市吴中区2007—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主要依据,对吴中区6年间的生态足迹... 为了充分开发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资源充分获得生态红利,以及从生态承载力分析与生态红利开发对策的角度,给苏州市吴中区提供符合现状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以苏州市吴中区2007—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主要依据,对吴中区6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并且对吴中区的生态红线区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6年间吴中区的生态足迹正逐年下降,尤其是能源用地生态足迹下降显著。这说明吴中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红线区域达到1 757.16 k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7.1%,为江苏省最高。苏州市吴中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有人口数量过大、耕地资源短缺和生活消费水平较高等3个方面。生态环境的治理应相应从控制人口、改变产业结构、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着手。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红利开发应当主要从发展第三产业,推广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农业园、打造绿色特色品牌等方面进行,此外应当抓住园博会的好时机,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市吴中区 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承载力分析 生态赤字分析 生态红线划分 生态红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的修正模型研究前沿与动态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建国 张宏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710-3714,3717,共6页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研究方法,它旨在运用生态足迹指标去衡量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性影响。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静态的非货币化计量模型,它经历了一个由横截面数据、固定参数标准、单一情景模拟的综合影响...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研究方法,它旨在运用生态足迹指标去衡量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性影响。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静态的非货币化计量模型,它经历了一个由横截面数据、固定参数标准、单一情景模拟的综合影响分析向时间序列数据、多种参数标准、多情景模拟的历史演变过程。针对传统模型的不足之处,总结并归纳出各类生态足迹修正模型,并与传统模型做比较分析。改进后的各种足迹模型分别从不同角度增强了原模型的预测功能,避免了其结构性弱的缺陷,解决了计量参数不一的问题,并且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具体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足迹修正模型 研究前沿与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宜兴市生态赤字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敏 李建龙 +6 位作者 李辉 杨悦 史雪娟 张丽平 史伟成 谢伯军 王晨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22-28,共7页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宜兴市2004—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了生态赤字水平、动态变化及成因,并结合可持续发展力指标,对宜兴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近10年来,宜兴市出现严重生态赤字,赤字大小由2004年...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宜兴市2004—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了生态赤字水平、动态变化及成因,并结合可持续发展力指标,对宜兴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近10年来,宜兴市出现严重生态赤字,赤字大小由2004年的2.21 hm2·人-1增加至2013年的3.43 hm2·人-1,其中能源的生态赤字最大,约占总生态赤字的70%。此外,生态压力指数较高,达8.13;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较低,为1.16~1.09;万元GDP生态足迹为0.87~0.35;区域发展能力指数呈小幅增加趋势。可见,宜兴市一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各土地利用类型分配不平衡,但资源利用率较高,区域发展能力逐渐增强,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因此,宜兴市应着力于控制人口数量、加快工业的转型与升级、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市 城市生态与环境红线 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承载力分析 生态赤字分析 可持续发展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赤字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艳平 李建龙 +6 位作者 梁珂珂 李卉 毛刚 浦惠民 李志刚 秦惠平 徐超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3-19,共7页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苏州市吴中区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分析了生态赤字的成因,并结合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指数对可持续发展力进行定量评估,最终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结果表明,2005—2012年间,吴中区存在严...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苏州市吴中区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分析了生态赤字的成因,并结合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指数对可持续发展力进行定量评估,最终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结果表明,2005—2012年间,吴中区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赤字大小为1.113 2-2.087 5 hm2·人-1,耕地和能源用地赤字比例较大,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逐渐降低,生态赤字状况有所缓解;万元GDP生态足迹为0.493 84-0.093 54 hm2·人-1,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为1.048 2-1.223 7,缓慢增加,基于生态足迹的经济发展能力指数为2.474 7-1.499 0,大幅下降。可见,苏州市吴中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足迹的分配不均,但其资源利用率较高,综合可持续发展力较强。因此,提出了一种加快工业转型、控制人口数量、加强耕地保护、减少污染排放、重视生态建设、增加产业类型、平衡足迹分配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市吴中区 城市生态与环境红线 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承载力分析 生态赤字分析 可持续发展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同德县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定量分析
16
作者 才吉 《中国草食动物》 2011年第3期40-42,共3页
通过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青海省同德县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同德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793 7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06 4 hm2,全县人均生态赤字为1.187 3 hm2,其中生态赤字最多的是牧草地,然后依次为化石燃料土地... 通过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青海省同德县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同德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793 7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06 4 hm2,全县人均生态赤字为1.187 3 hm2,其中生态赤字最多的是牧草地,然后依次为化石燃料土地、耕地、林地。同德县草场退化是生态足迹扩大的结果之一,草场退化的加剧减小了生态承载力,因此草原退化对同德县生态赤字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化石燃料的消耗和耕地占用的急剧增加也是产生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同德县草原生态处于不可持续性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 同德县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可持续性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祥亮 周晓铁 +1 位作者 孙世群 陈伟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910-3911,3913,共3页
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安徽省近年来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以此对安徽省可持续性发展现状进行度量,并利用灰色模型对安徽省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试图对安徽省人均足迹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占有情况... 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安徽省近年来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以此对安徽省可持续性发展现状进行度量,并利用灰色模型对安徽省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试图对安徽省人均足迹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占有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表明,2005年安徽省人均生态赤字已达1.289 5 hm2,若按现在的发展态势,安徽省生态赤字将持续增大,如不改变现状,安徽省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分析 灰色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球生态负债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智颖飙 王再岚 +4 位作者 邓先德 韩雪 张纪卯 李静敏 杨淑宝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7,共7页
应用环境支持系统指数、地球生命力指数(LPI)和人类发展指数(HDI)对地球的生态赤字背景下区域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与发展力进行比较与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负债背景下,我国中部省份之一的安徽省虽然1995-2005年区域发展力呈上升趋势... 应用环境支持系统指数、地球生命力指数(LPI)和人类发展指数(HDI)对地球的生态赤字背景下区域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与发展力进行比较与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负债背景下,我国中部省份之一的安徽省虽然1995-2005年区域发展力呈上升趋势,变动趋势从99.8上升到111.2,但持续发展力在16~19位徘徊;生存支持系统变动趋势上升为2005年的103.9;环境支持系统变动趋势上升为2005年的111.8;资源转化效率呈不稳定变动态势.区域抗逆水平指数趋势在100~105.5之间变动;土地资源指数生物转化效率指数呈现下降趋势,排放强度指数趋势在100.0左右徘徊;环境管理指数趋势在100~121.2之间变动。年生物转化效率指数下降为2005的94.4;农药和化肥使用强度呈现动态下降,但万元GDP使用量均高于我国中部、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这对长江、巢湖和芜湖等我国重要湿地的生态承载力改善构成极大威胁.安徽生态承载力的提高和环境支持系统的改善仍面临严峻挑战.该结果可以为其他区域生物承载力改善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提供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生命力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 生物承载力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下的河南省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825-10827,10831,共4页
在介绍河南省社会经济概况后,对生态承载力的概念、生态承载力的估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的介绍,重点运用了生态足迹分析法,利用2000~2008年河南省的各类土地供给状况数据对河南省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人口、自然资... 在介绍河南省社会经济概况后,对生态承载力的概念、生态承载力的估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的介绍,重点运用了生态足迹分析法,利用2000~2008年河南省的各类土地供给状况数据对河南省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人口、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之间的不协调影响河南省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实施的效率;经济相对欠发达影响河南省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人口负担过重导致河南省生态承载力不足这3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保护生态系统的阈值,提出了树立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集约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实行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严格控制人口总量增长,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分析 阈值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生态赤字背景下的内蒙古生态承载力与发展力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路战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6-109,共4页
应用环境支持系统指数、地球生命力指数(LPI)和人类发展指数(HDI)对全球生态赤字背景下内蒙古地区的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与发展力进行比较与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占主导地位。内... 应用环境支持系统指数、地球生命力指数(LPI)和人类发展指数(HDI)对全球生态赤字背景下内蒙古地区的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与发展力进行比较与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占主导地位。内蒙古的区域性生态赤字虽然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接近我国平均水平。由此,对区域生态与环境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资源环境绩效与区域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而且越来越成为影响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生命力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 生物承载力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