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价值取向研究——基于生态话语分析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魏榕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9,共6页
价值取向是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的重要原则。文章一方面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系统与“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构建了价值取向的生态话语分析框架,为教师深入解读教材的生态性价值取向提供了元语言框... 价值取向是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的重要原则。文章一方面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系统与“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构建了价值取向的生态话语分析框架,为教师深入解读教材的生态性价值取向提供了元语言框架;另一方面基于产出导向法,通过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以及多元评价三大教学流程,阐释了生态性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教材 价值取向 生态话语分析 产出导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及物性系统的网络新闻生态话语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曹进 杨明托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4,共9页
网络新闻生态话语是生态环境的网络语言表征,可以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研究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阐释话语的生态意义,分析网络新闻生态话语的生态取向,引导人形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研究收集了具有代... 网络新闻生态话语是生态环境的网络语言表征,可以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研究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阐释话语的生态意义,分析网络新闻生态话语的生态取向,引导人形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研究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新闻生态话语,探讨了参与者、过程和环境成分中的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参与者的分布受生命体/非生命体、个体/集体和权威性因素的调配,物质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和心理过程讲述了生态故事的主要框架,环境成分中的范围、定位和方式提供了生态故事的主要背景信息,增强了生态故事的实践意义。网络新闻生态话语通过配置及物性系统的生态因素,描述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生态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系统 生态话语分析 网络新闻生态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以Thomas Nashe的《春》为例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玉梅 王术芬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97,共7页
自然诗歌作为一种有益性话语,对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理论,从生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诗歌《春》进行及物性、语气、情态、评价、主位结构和信息系统等多层面解读。一方面希望诗歌语篇分析提... 自然诗歌作为一种有益性话语,对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理论,从生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诗歌《春》进行及物性、语气、情态、评价、主位结构和信息系统等多层面解读。一方面希望诗歌语篇分析提供一个新视角,丰富生态话语分析研究;另一方面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他对自然的态度和感受,揭示语言背后诗人的自然生态观,以期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进而主动去关爱自然,保护地球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生态话语分析 《春》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态话语分析 被引量:70
4
作者 苗兴伟 雷蕾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1期12-22,共11页
生态话语分析在生态学框架内通过话语分析揭示语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语言学的韩礼德模式注重通过语言分析阐释语言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态话语分析通过及物性、作格结构、施动性、致使性、语法隐喻和评... 生态话语分析在生态学框架内通过话语分析揭示语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语言学的韩礼德模式注重通过语言分析阐释语言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态话语分析通过及物性、作格结构、施动性、致使性、语法隐喻和评价资源的分析阐释生态话语如何建构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揭示生态话语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物种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生态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及物性系统视角下田园诗的生态话语分析——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及其英译为例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令君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1期23-32,共10页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视角出发,对比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及其英译本中的生态意蕴,重新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研究发现,《归园田居》(其一)及其英译本主要通过及物性过程中的参与者(重点是施动者)的拟人化和生命体化...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视角出发,对比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及其英译本中的生态意蕴,重新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研究发现,《归园田居》(其一)及其英译本主要通过及物性过程中的参与者(重点是施动者)的拟人化和生命体化来构建作者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自然生态观,通过对生活环境及场景的描述来体现作者与人和以及景和的社会生态观,通过一些特殊的物质过程动词来体现出作者高洁的精神生态观。本研究不仅探索了生态话语分析的及物性路径,对田园诗的英译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还能让国内外读者品味古代中国人民"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田园诗 生态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押沙龙,押沙龙》的生态话语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碧芳 《电影评介》 2011年第21期100-103,共4页
福克纳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的生态哲学思想,《押沙龙,押沙龙》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描述了人与大地、男人与女人以及父亲与儿子等多重复杂的人物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话语网络。在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 福克纳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的生态哲学思想,《押沙龙,押沙龙》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描述了人与大地、男人与女人以及父亲与儿子等多重复杂的人物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话语网络。在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的今天,用生态批评的方法去解读《押沙龙,押沙龙》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押沙龙 押沙龙》 生态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功能视角下新闻报道的生态话语分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杨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3-45,共13页
生态话语分析能够反映语言和其他生态现象之间的关系,能够从意识上唤醒、引导和改变人类对环境和自然的认识。在当今社会,随着新闻媒体传播的不断深入,新闻报道不仅发挥着传递信息等社会功能,还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作... 生态话语分析能够反映语言和其他生态现象之间的关系,能够从意识上唤醒、引导和改变人类对环境和自然的认识。在当今社会,随着新闻媒体传播的不断深入,新闻报道不仅发挥着传递信息等社会功能,还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作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的发展,评价理论对于揭示文本中隐藏的意识形态至关重要。本文拟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下,运用评价系统的子系统——态度系统对《卫报》关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10篇新闻报道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西方主流媒体关于气候及环境的意识形态,从而进一步证明评价理论对于生态话语分析尤其是意识形态揭示方面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呼吁人们建立恰当的、有益于生存的生态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报道 生态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视角 评价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话语分析拓展之国际关系研究——以中国北极定位分析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赵蕊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7,共13页
目前生态语言学非隐喻研究重点关注话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缺少对其他关键领域的探索,而国际关系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展示了生态议题下国际关系研究的驱动因素,包括生态话语分析的跨学科属性、主观价值倾向、广泛研究对象和服务国家宗... 目前生态语言学非隐喻研究重点关注话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缺少对其他关键领域的探索,而国际关系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展示了生态议题下国际关系研究的驱动因素,包括生态话语分析的跨学科属性、主观价值倾向、广泛研究对象和服务国家宗旨;探讨了生态议题下国际关系研究的特色内容,涉及信息需求以及各领域和谐发展;并以CNN报道和《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的中国北极定位为例,论证如何探寻信息差别并开展差别溯源。由此,将生态话语分析提升至服务国家层面,拓宽其研究范围,丰富生态话语研究的生态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 国际关系 信息差别 中国北极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话语分析路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生态素养教育探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姝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3-44,57,共13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环境中不断积累和发展的,高等学校应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大任。本文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讨论以生态话语分析路径的大学英语教学实现大学生生态素养教育...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环境中不断积累和发展的,高等学校应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大任。本文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讨论以生态话语分析路径的大学英语教学实现大学生生态素养教育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绿色语法研究是对语言中的非生态因素进行批评重构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生态事物关系;生态隐喻研究是发掘新时代隐喻的过程,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谐话语分析研究是引导学生获得生态体验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话语分析路径的大学英语教学以语言为出发点,关注语言如何影响和处理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清生态事物关系、唤醒生态意识,引导其树立生态观,是阶段性推行高校生态素养教育的可行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 生态素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语法视角下生态关系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珂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8,共15页
绿色语法和盖亚理论等现代科学理论相互交融,可以用来表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关系。本研究基于及物系统与作格系统、词汇系统与语法系统的并协互补,提出基于绿色语法的生态话语分析框架,并在此分析框架的指导下对比分析环境叙事语... 绿色语法和盖亚理论等现代科学理论相互交融,可以用来表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关系。本研究基于及物系统与作格系统、词汇系统与语法系统的并协互补,提出基于绿色语法的生态话语分析框架,并在此分析框架的指导下对比分析环境叙事语篇中人类与自然参与者的角色,进而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关系的话语建构。研究表明,环境叙事语篇有助于强化人类保护自然的主体责任,同时充分肯定自然的生命性和施事性,强调自然实体和人类具有相似性,即两者皆为具备智力、知觉力和自我意识的生命体。通过对环境叙事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本研究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关系的话语建构,以期进一步深化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助力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语法 和谐共生 并协互补 话语建构 生态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美国智库气候变化涉华话语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苏瑶 巩浩宇 杨晏乙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3年第1期116-130,共15页
[目的/意义]梳理美国智库气候变化涉华话语,全面了解美国智库气候变化议题下对华研究动态与态度趋势,以供决策与学术研究参考。[方法/过程]基于语料库方法,本研究以14家美国主要智库2012—2021年气候变化议题下的涉华话语为语料自建语料... [目的/意义]梳理美国智库气候变化涉华话语,全面了解美国智库气候变化议题下对华研究动态与态度趋势,以供决策与学术研究参考。[方法/过程]基于语料库方法,本研究以14家美国主要智库2012—2021年气候变化议题下的涉华话语为语料自建语料库,依据费尔克劳夫(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框架,将生态话语分析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相结合,从高频实词、关键词、索引行多角度剖析美国智库近年来对气候变化议题下对华研究动态与态度趋势。[结果/结论]美国智库始终关注中国在气候治理中的各项政策与措施,重点关注碳排放、中美在绿色低碳经济中的竞争与合作、中美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权竞争问题。在2012—2016年、2017—2020年和2021年3个时间段中,美国智库在气候问题中对华态度展现出竞合兼备的特点。随着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日益显著,竞争成分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利本位的生态破坏型话语增多、话语态度逐渐强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美国智库 语料库 生态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宣传话语的生态意义分析--以《玉龙雪山景区简介》为例
12
作者 崔金萍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1-44,共4页
在和谐生态场所观的指导下,对《玉龙雪山景区简介》进行生态话语分析,为旅游宣传话语如何体现积极的生态意义提供建议。及物系统、生态鉴赏系统的生态话语分析结论表明,《玉龙雪山景区简介》及其英译语篇及物过程的“参与者”均为自然物... 在和谐生态场所观的指导下,对《玉龙雪山景区简介》进行生态话语分析,为旅游宣传话语如何体现积极的生态意义提供建议。及物系统、生态鉴赏系统的生态话语分析结论表明,《玉龙雪山景区简介》及其英译语篇及物过程的“参与者”均为自然物,体现景区内自然万物和谐共生;鉴赏对象为自然物,被正面描述,丰富了生态系统。此语篇的生态属性为生态保护型,语言层面促进旅游宣传的积极影响,其语言表达方式值得其他旅游宣传话语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 及物系统 生态鉴赏系统 旅游宣传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场表达视角下企业生态身份的话语建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苗兴伟 李珂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生态身份是人们识解自我与自然关系的方式,体现为人类与生命共同体的认同。研究运用立场表达视角,基于立场表达和生态话语分析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探讨生态身份及其相关立场表达资源的异同。研究发现,企业可持续... 生态身份是人们识解自我与自然关系的方式,体现为人类与生命共同体的认同。研究运用立场表达视角,基于立场表达和生态话语分析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探讨生态身份及其相关立场表达资源的异同。研究发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话语建构的生态身份属于模糊生态身份,企业可持续发展话语属于模糊话语,并不完全利于人类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生态身份的话语建构对比研究不仅能够阐释企业的生态观,而且有助于揭示企业可持续发展话语的本质,促进可持续发展话语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话语 立场表达 生态身份 话语建构 生态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国家生态形象自塑研究——以习近平主席外交话语为例
14
作者 许峰 高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56,共12页
作为国际媒体议程中的显要事件,环境治理日益演变为国家形象建构与话语权博弈的重要场域。本研究结合语料库和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生态话语分析方法,从经验意义系统、人际意义系统、语篇意义系统三个方面分析习近平主席2013—2022... 作为国际媒体议程中的显要事件,环境治理日益演变为国家形象建构与话语权博弈的重要场域。本研究结合语料库和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生态话语分析方法,从经验意义系统、人际意义系统、语篇意义系统三个方面分析习近平主席2013—2022年在重要国际舞台讲话中有关生态文明的英文话语,探讨官方环境话语的传播策略、输出内容与生态价值、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生态话语表达以有益性话语为主,反映出中国在生态治理理念、角色、成果三方面的作为和期许,塑造了有责任、有担当、有行动的正面生态形象,并且通过强调经验识解、角色定位和情感诉诸等手段向国际社会传递出积极的生态保护意义;该话语有助于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和认同度,彰显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国家形象 环境议题 外交话语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生态文明话语分析——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的讲话为例
15
作者 刘波 苗兴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9-134,共16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解决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解决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的讲话为研究对象,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生态文明话语中的体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语境内各变量的运作,生态文明话语建构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类的责任主体位置以及参与者各要素间的和谐关系,并赋予话语较强的权威性和普及性。希望本研究能为生态文明话语分析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 生态文明话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 生态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的超学科发展--阿伦·斯提布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8
16
作者 何伟 魏榕 Arran Stibbe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6,112,共5页
近年来,作为新兴学科的生态语言学逐渐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国际生态语言学学会会长阿伦·斯提布教授大力推进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在本次访谈中,斯提布教授就生态语言学的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回答: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近年来,作为新兴学科的生态语言学逐渐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国际生态语言学学会会长阿伦·斯提布教授大力推进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在本次访谈中,斯提布教授就生态语言学的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回答: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有何原因?生态语言学具备什么样的学科属性?生态语言学与其他语言学流派有何关系?作为生态语言学之主要研究方法的生态话语分析之重要依据——生态哲学观——的建构有何原则?生态语言学有何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阿伦·斯提布 学科属性 生态话语分析 生态哲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衔接与连贯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伟 马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6-45,共20页
为满足生态话语分析的需求,本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的衔接与连贯理论进行了生态化的审视和拓展。本文指出,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衔接与连贯系统包括三个处于合取关系的子系统:一是作为话语生态取向判断依据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 为满足生态话语分析的需求,本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的衔接与连贯理论进行了生态化的审视和拓展。本文指出,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衔接与连贯系统包括三个处于合取关系的子系统:一是作为话语生态取向判断依据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二是作为话语生态取向判断内容的外部条件,即对话语的生态取向有着必然影响的语域三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三是作为话语生态取向判断内容的内部衔接手段,即在语篇的推进中起组织作用的及物性、语气、时态和语态、指称、替代和省略、连接、重复和搭配、修辞以及语音语调,它们的使用和变换特点或传递一定的生态取向,或使生态取向产生程度上的强弱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衔接与连贯 生态哲学观 生态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外语教学》2019年总目录
18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6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美国亚裔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山东外语教学》 生态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