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碳密度修正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功能区构建
1
作者 张湉 沈振 +1 位作者 苏婷婷 戴代新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95,共11页
【目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精准评估探究示范区碳储量时空演变机制,揭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规律尤为关键。【方法】基于示范区土地利用类型特征,结合气候因子... 【目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精准评估探究示范区碳储量时空演变机制,揭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规律尤为关键。【方法】基于示范区土地利用类型特征,结合气候因子构建碳密度修正模型,以提升碳储量估算精度;使用InVEST模型与QGIS软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量化分析示范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以及碳储量演变特征并揭示碳储量空间分布规律;从碳汇-碳源视角出发,依据碳密度极差划分碳功能区。【结果】1)2000—2020年示范区的碳储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年碳储量分别为3.17×10^(7) t、2.58×10^(7) t与3.26×10^(7) t。2)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碳储量动态演变的核心驱动因素:2000—2010年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是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010—2020年林地面积的大幅回升使得示范区的碳储量变化由负转正。示范区内碳储量空间分布呈现西北部和东部高、内陆水域及行政边界处低的特征。3)碳功能区划分结果显示碳功能平衡区面积显著增加,而碳排控制区面积有所减少,表明2000—2020年示范区的碳储结构正向集中分布与碳汇增强方向演变。【结论】提出基于“碳汇增强区—碳功能平衡区—碳排控制区”三级分区的精细化空间低碳发展与管控策略,为示范区的低碳转型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碳储量 碳功能区 时空演变 规划策略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进阶实践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龙 叶美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7,共11页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关键,锚定区域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整体协同,取得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关键,锚定区域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整体协同,取得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与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实践新成效。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示范区三地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统筹构建跨域共治新机制、优化塑造生态环境新风貌、联动打造对内开放新平台、完善提升域内服务新层级,在协同进阶的路径上为跨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经验,也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实践开辟了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协同进阶 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陆耦合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魏家星 倪雨淳 +1 位作者 寿田园 张昱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305-5319,共15页
快速城市化和国土空间规划大背景下,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城市精细化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立足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从陆域、水域两个层面进行量化计算,构建水-陆耦... 快速城市化和国土空间规划大背景下,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城市精细化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立足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从陆域、水域两个层面进行量化计算,构建水-陆耦合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将高供给区域识别为生态源地,并基于MCR模型和电路理论分别提取廊道和节点,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分别识别陆域和水域生境斑块面积34.31km^(2)、272.50km^(2),为江南水乡空间存续和城市绿地空间选址提供了理论依据;2)水-陆耦合度评价得到源地41个,总面积206.79km^(2),占研究区总面积8.57%,呈现“西北多东南少”的格局;3)提取89条生态廊道和91个生态节点,生态廊道总长度586.35km,呈均匀网状分布,节点包括44个夹点及47个障碍点,主要位于吴江区。通过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与优先级评价,分级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议,为我国其他快速城市化地区及都市圈周边区域的国土空间合理布局、土地利用的转化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安全格局 水-陆耦合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蔓延与生态保护冲突空间识别与量化评估--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胡凯群 林美霞 +6 位作者 吝涛 叶红 张国钦 睢晋玲 陈天翼 姚霞 卢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2-473,共12页
如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表现在空间上就是城市无序蔓延与生态环境保护用地的冲突,本质上是建成区与非建成区的生态系统之间的冲突。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 如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表现在空间上就是城市无序蔓延与生态环境保护用地的冲突,本质上是建成区与非建成区的生态系统之间的冲突。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基于自然环境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构建城市蔓延风险空间量化评估模型,得到城市蔓延风险空间分布并提取城市蔓延严重风险区;利用生态侵蚀度指数识别评估生态保护压力空间并提取生态保护压力高值区。根据城市蔓延严重风险区与生态保护压力高值区的重合空间,对城市无序蔓延与生态保护的冲突程度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协调关系,为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与区域生态保护决策提供科技支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蔓延的严重风险区与生态保护压力高值区的重合面积达到583.83km^(2);其中较高风险区与侵蚀度高的地区重合面积为311.73km^(2),冲突度为53.39%;高风险区与侵蚀度高的地区重合面积为47.70 km^(2),冲突度为8.17%。(2)示范区内各类生态系统中,耕地生态系统受城市蔓延冲突程度均为最高,其在较高和高风险区的占比分别为91.58%、8.42%;其次是草地生态系统。为协调城市蔓延与生态保护空间的关系,保障示范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进一步识别了示范区内生态预警区和城市蔓延重点关注区,其中生态预警区内需要充分的生态修复,降低生态保护压力;城市蔓延重点关注区在建设时要注意保护原有生态保护压力大的区域,加强生态工程建设,管控建设用地规模,保障蓝绿空间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蔓延 生态保护压力 生态侵蚀度指数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SDG 15.1.2生物多样性指标计算与分析: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伽光 林文鹏 +1 位作者 徐润浇 李鲁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5-1036,共12页
生物多样性评价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15.1.2指标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本研究借助遥感技术,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为研究区,选取物种多样性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评价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15.1.2指标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本研究借助遥感技术,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为研究区,选取物种多样性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层次和景观多样性层次的7个指标(生境质量指数、增强型植被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生境面积百分比、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景观分离度指数、蔓延度指数)构建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对研究区生物多样性的量化计算及生物多样性评估.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42,生物多样性高等级区域面积为526.65 km^(2),占研究区陆地面积的27.38%;研究区共28个乡镇,其中生物多样性高等级区域占乡镇陆地面积比例大于50%的乡镇有两个,分别是青浦区的华新镇和香花桥街道.②探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不透水面占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受人类活动干扰较为严重,不透水面占比与高等级生物多样性占比呈负相关,在植被稀少的城市和工业区域生物多样性等级较低.研究显示,SDG 15.1.2指标区域得分为27.38分,距离实现2030年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目标还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该研究旨在构建县级区域生物多样性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SDGs指标本地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目标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时空分布研究——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中浩 张永瑶 +1 位作者 胡熠娜 高峻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430-9445,共16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与自然是否能够协调发展的重要表征。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以“水-能源-粮食”纽带为切入点,基于InVEST模型、CASA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与自然是否能够协调发展的重要表征。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以“水-能源-粮食”纽带为切入点,基于InVEST模型、CASA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i模型,测度了示范区2000、2005、2010、2015及2020年产水、固碳、粮食生产服务的供需量,引入基尼系数、供需指数和相关系数,刻画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除粮食生产服务供给量波动下降以外,产水和固碳的供给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在需求量方面,三种生态系统服务均呈上升趋势;(2)空间上,产水和粮食服务供给量主要呈“东南、西南高”的特征,固碳供给量高值则集中于吴江区桃源镇,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高值区主要以人口密度较大乡镇为中心呈环状分布;(3)示范区内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上呈均衡分布状态,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指数均呈下降趋势;(4)在供给方面,产水-粮食生产呈现显著的协同关系,产水-固碳、固碳-粮食生产的权衡/协同关系不显著;在需求方面,三种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出两两协同关系。本研究探索示范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时空分布,有利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可为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平衡 “水-能源-粮食”纽带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比研究--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林彤 李刚 +2 位作者 黄沙 石佩琪 肖黎姗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0-424,共5页
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为例,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入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索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上海青浦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满意度、参与意愿和环境意识显著高于浙江嘉... 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为例,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入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索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上海青浦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满意度、参与意愿和环境意识显著高于浙江嘉善和江苏吴江两地。总体而言,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主要受年龄、便利性认知、社区垃圾管理满意度和奖惩机制的影响。对青浦区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有效的管理政策及较大的实施力度超越了个体因素的影响,对垃圾分类意愿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据此,提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建议,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的可持续管理和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影响因素 主成分分析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体检评估方法研究——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例
8
作者 黄雪菲 柳泽 +3 位作者 刘伟 陈兰川 武敏 何良将 《规划师》 2025年第8期39-47,共9页
通过梳理分析跨域国土空间规划和协同治理、规划评估相关理论研究与典型实践,结合跨域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的关键议题,构建涵盖全周期评估、多维度评估、多尺度评估、数智化评估的跨域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技术框架。其中:全周期评估... 通过梳理分析跨域国土空间规划和协同治理、规划评估相关理论研究与典型实践,结合跨域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的关键议题,构建涵盖全周期评估、多维度评估、多尺度评估、数智化评估的跨域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技术框架。其中:全周期评估统筹规划实施结果、成效和过程评估;多维度评估统筹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制度环境等空间要素评估;多尺度评估统筹区域、城市和社区等各层级空间尺度评估;数智化评估则强调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方法的应用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体检评估开展实践应用,总结技术框架在辅助构建系统分析评估思路方面的优势、示范区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方面的创新成果,以及研究在县域尺度、要素综合、创新示范等方面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治理 国土空间规划 区域规划 体检评估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生态补偿的水净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流动的空间耦合研究——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为例
9
作者 陈昊扬 姚申君 +2 位作者 彭婉婷 蔡文博 蔡永立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79-3091,共13页
深入探讨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内水净化生态系统服务(WPS)的供需状况、服务流动路径及其与生态补偿的关系。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示范区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挑战。针对这些问题... 深入探讨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内水净化生态系统服务(WPS)的供需状况、服务流动路径及其与生态补偿的关系。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示范区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挑战。针对这些问题,首先采用InVEST模型对示范区内氮磷WPS的供需进行了量化分析,揭示了不同子流域和行政区域间的供需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示范区大部分地区存在显著的WPS供需赤字,尤其是在太湖东南侧、示范区西南角和东北角区域,氮磷净化服务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为进一步理解WPS的流动特性,应用了SPANS算法来模拟服务在示范区内的流动路径。分析发现,服务盈余区域主要集中在示范区的中心地带以及吴江区的北部和东南部。这些区域通过生态服务流动有效缓解了周边地区的污染压力,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生态优势。然而,流动路径的复杂性也揭示了生态服务在不同地区间分配的不均衡性,强调了进行合理生态补偿的重要性。基于供需流动分析结果,提出了示范区生态补偿的优化策略。应优先补偿那些接收大量外来污染负荷、提供重要WPS的区域,确保这些区域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生态系统服务。通过政策支持和财政援助,引导资金和资源流向具有潜在供应能力的区域,增强其生态系统功能。研究还建议引入基于供需流动态监测的补偿调整,以应对区域生态服务变化的不确定性,确保生态补偿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研究不仅为示范区WPS的供需状况提供了全面的量化分析,还通过流动路径模拟和生态补偿设计,为区域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路径。这些成果对于改善示范区水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净化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流 供需空间关联 生态补偿 SPANS算法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高光谱遥感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质监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峰 谭琨 潘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2,共6页
本文基于机载航空高光谱影像数据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一河三湖”重点水域水质参数进行了反演研究。试验获取了示范区内全谱段高光谱影像数据,通过对机载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获得水体离水反射信息;在飞行时刻同步采集... 本文基于机载航空高光谱影像数据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一河三湖”重点水域水质参数进行了反演研究。试验获取了示范区内全谱段高光谱影像数据,通过对机载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获得水体离水反射信息;在飞行时刻同步采集了水体样本与水体光谱,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特征选择方法,选择最优波段参与反演模型的构建,并完成水质专题制图。模型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均达0.6以上,同时与水质监测站数据误差小于10%,实现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水质精确监测,证实了机载高光谱遥感对于水质参数的反演应用价值,为示范区发展赋能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机载高光谱 水质参数 定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基础设施的“新江南水乡”发展模式——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章敏霞 翟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5-120,共6页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战略的提出需要一种生态筑底、协同整合的基础设施作为区域联动发展、动态演变的框架。通过梳理景观基础设施理论,挖掘其与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的整合潜力,利用“千层饼”模式分析生态过程,结合耦合法统筹系统、要素...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战略的提出需要一种生态筑底、协同整合的基础设施作为区域联动发展、动态演变的框架。通过梳理景观基础设施理论,挖掘其与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的整合潜力,利用“千层饼”模式分析生态过程,结合耦合法统筹系统、要素、场地间的“互适性”,探讨跨尺度、多层次的发展策略。提出依托景观基础设施规划思想,以区域水管理为纽带组织蓝绿系统协同骨架,以复合水乡单元替代单一功能分区,构建多中心水乡簇群为基础的“产城”“三生”融合的“新江南水乡”发展模式,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实践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新江南水乡 长三角区域 生态绿色 一体化示范区 景观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如何影响绿色发展福利?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庆宾 熊婉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29,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新格局的必由之路,更是践行以民生福祉为价值归宿的生态民生观的应有之义。以较少的生态损耗较大程度实现由环境水平改善带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提升,是绿色发展福利的核心内涵。该研究在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新格局的必由之路,更是践行以民生福祉为价值归宿的生态民生观的应有之义。以较少的生态损耗较大程度实现由环境水平改善带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提升,是绿色发展福利的核心内涵。该研究在系统阐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绿色发展福利影响的理论机制基础上,运用2006—2020年中国23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倍差法实证检验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政策对绿色发展福利的作用效果与影响机理,并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与空间邻近效应探索。研究发现: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能够显著提高绿色发展福利,且此结论在更换样本数据、排除其他政策干扰以及采用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②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主要通过其政策规划中所提到的发展绿色科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格局三条作用途径,实现对绿色发展福利的提升作用。③政策效果存在地区异质性,其在大规模城市与东、中部地区作用效果显著。④生态文明试点政策存在空间邻近效应,其对本地与邻近地区绿色发展福利水平的提升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针对上述结论,该研究从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区际协调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在生态门槛内实现绿色发展福利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绿色发展福利 多期倍差法 邻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持绿色发展战略定力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13
作者 白长峰 《内蒙古林业》 2020年第9期17-19,共3页
按照党中央"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和盟委"全力将兴安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绿色发展引领区"的精神,兴安盟林草系统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忘初心、不负韶... 按照党中央"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和盟委"全力将兴安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绿色发展引领区"的精神,兴安盟林草系统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以更扎实的作风、更有效的举措,坚决担负起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努力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文明示范区 生态优先 战略定位 不忘初心 政治责任 绿色发展战略 兴安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14
作者 许维泽 李祥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9-49,共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指引下,南平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指引下,南平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美丽南平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示范区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 保护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15
作者 任大俊 辜红兵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7年第2期46-47,共2页
雅安市农业产业依托自然生态资源,按照“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发展战略,走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之路。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为加快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促进灾区产业提档升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四川省... 雅安市农业产业依托自然生态资源,按照“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发展战略,走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之路。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为加快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促进灾区产业提档升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四川省农业厅与雅安市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四川芦山地震灾区“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合作协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示范区 绿色发展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自然生态资源 地震灾区 农业产业 雅安市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创建实践探索——以路南粮食生产功能区为例
16
作者 金惠芳 《农家科技》 2021年第1期11-12,共2页
为进一步推广粮食作物绿色新品种、新技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地区粮食生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和《... 为进一步推广粮食作物绿色新品种、新技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地区粮食生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高质量完成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创建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路南粮食生产功能区积极创建了绍兴市市级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现将其实践探索情况介绍如下,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样板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粮食生产功能区 农业绿色发展 先行示范区 生态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绍兴市 中共中央办公厅 浙江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推进城乡绿色一体化
17
作者 桂小杰 《林业与生态》 2016年第5期12-14,共3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协调”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要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绿色一体化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城乡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协调”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要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绿色一体化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城乡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了城乡生态产品供给与需求矛盾加剧、绿色建设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等诸多问题。如何用协调发展的理念推进城乡绿色一体化,成了我们工作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城乡 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资源禀赋 生态产品 绿色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涪陵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浩 《河南农业》 2017年第11期61-62,64,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更加突显其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挑战,而且这些挑战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不得不面对的短板。找准并正...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更加突显其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挑战,而且这些挑战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不得不面对的短板。找准并正视这些挑战,突出问题导向,对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通过分析重庆市涪陵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面临的五项挑战,提出与之应对的五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绿色发展理念 涪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纪恒强调全力推进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佳纯 《云南林业》 2013年第6期7-7,共1页
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日前在普洱市调研时强调,全力推进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释放更多生态红利,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为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当好先锋、做好表率。
关键词 示范区建设 绿色经济 试验 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 云南省 普洱市 升级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信阳市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区初见成效
2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72-172,共1页
河南省信阳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绿色经济,实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的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扎扎实实地发展绿色经济并... 河南省信阳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绿色经济,实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的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扎扎实实地发展绿色经济并初见成效。一是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围绕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和绿色农副产品,已基本形成深山“林、茵、药、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市 国家生态示范区 科学发展 绿色经济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