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东川地区生态综合整治的策略 被引量:5
1
作者 曾辉 高凌云 李书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0-84,共5页
对云南省东川地区的生态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估了生态破坏的后果及其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金沙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影响;通过对过去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的回顾,弄清目前导致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程度较高的关键问题和成因;根据未来本地区社会... 对云南省东川地区的生态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估了生态破坏的后果及其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金沙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影响;通过对过去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的回顾,弄清目前导致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程度较高的关键问题和成因;根据未来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生态保护、恢复与建设的具体需求,从调整农业结构,确保生态建设投入,实施积极的生态移民战略和强化后续管理工作等角度,探讨了本地区生态综合整治的策略;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探讨了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川地区 生态保护 生态综合整治 策略 泥石流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步伐 力创“全县水保生态第一乡”——定西县杏园乡以退耕还林(草)为龙头生态综合整治进展顺利 被引量:1
2
《甘肃林业》 2002年第4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定西县 杏园乡 退耕还林 生态综合整治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开展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3
作者 张移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1,共1页
本刊讯 围堰堵河、采砂、污染等严重危害渔业资源和影响渔业生产。为使鄱阳湖永远保持“一湖清水”,前不久,江西省人民政府召开“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沿湖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以最快的... 本刊讯 围堰堵河、采砂、污染等严重危害渔业资源和影响渔业生产。为使鄱阳湖永远保持“一湖清水”,前不久,江西省人民政府召开“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沿湖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对鄱阳湖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4月下旬开始,在滨湖地区开展鄱阳湖生态综合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综合整治 生态环境 鄱阳湖 江西省 电视电话会议 综合整治工作 生态综合整治 人民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产业发展案例解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英 《河北农机》 2021年第17期121-122,共2页
某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治理的要求,创新提出“以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以土地收益为前期投资保... 某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治理的要求,创新提出“以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以土地收益为前期投资保证,以后续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长远经济收入来源,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背景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产业 发展案例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海门市实施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5
作者 肖振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江苏 海门市 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无公害农产品生态工程 城乡绿化生态工程 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地适宜性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路径——以宁波山银岙废弃矿山为例
6
作者 胡荣荣 孟宪森 +2 位作者 张玉城 卢操 饶硕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2期235-240,共6页
宁波市海曙区山银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地质灾害隐患、土地资源压占、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资源循环利用等复合型生态问题,开展系统性综合治理。研究区总面积335635 m^(2),划分为A、B、C3个治理分区。以场地适宜性修复为原则,构建... 宁波市海曙区山银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地质灾害隐患、土地资源压占、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资源循环利用等复合型生态问题,开展系统性综合治理。研究区总面积335635 m^(2),划分为A、B、C3个治理分区。以场地适宜性修复为原则,构建“地质灾害治理—生态功能恢复—资源循环利用”的系统性修复路径,对A、B区通过削坡整形、挡墙支护及截排水系统建设,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了边坡稳定性,并通过厚层基材喷薄对坡面和平台进行绿化;C区利用“U”形山谷地形,设计为容量142万m^(3)的建筑渣土消纳场,实现了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修复后,研究区植被覆盖率从30%提升至80%,水土流失逐步减少,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为类似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场地适宜性修复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