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用水负效益的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铭璐 郭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2,108,共6页
农业用水过程中供水、用耗水、排水、纳污环节产生的负效益会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进而影响系统的可持续性。基于农业用水过程中各环节产出的负效益,构建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损失... 农业用水过程中供水、用耗水、排水、纳污环节产生的负效益会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进而影响系统的可持续性。基于农业用水过程中各环节产出的负效益,构建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损失率、社会失稳率、生态负载率为指标,运用能值方法、AHP层次分析法分析了2012—2017年郑州市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2—2016年郑州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损失率约为0.25%,2017年上升至0.29%;社会失稳率由2012年的21.46%下降到2017年的7.04%;2012—2016年生态负载率基本稳定为11.7%,2017年上升至13.7%;系统损耗度主要受社会失稳率和生态负载率影响,系统损耗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轻度不可持续转变为临界不可持续,逐渐趋于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 损耗 负效益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
2
作者 王翊 《生态经济》 1987年第6期4-7,共4页
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它分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和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两大类,它们各自有不同特点。农村生态经济系统以初级和次级物质生产为主,加工系统和系统投入相对不发达,系统结构较为松散;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则加工系统... 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它分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和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两大类,它们各自有不同特点。农村生态经济系统以初级和次级物质生产为主,加工系统和系统投入相对不发达,系统结构较为松散;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则加工系统、消费系统高度发达,初级和次级物质生产萎缩甚至完全消退,系统开放程度和有序性极高。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这些特点,表现在其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一、结构特征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分为三个基本亚系统:人口、环境和经济亚系统。三个亚系统通过三对相互作用环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 农村生态经济系统 系统 价值流 系统结构 物质生产 加工系统 环境系统 结构特征 初级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杨松 孙凡 +2 位作者 刘伯云 杜洋文 李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9-54,共6页
应用H.T.Odum的能值分析理论方法,对重庆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能值投入量为327.42×1020sej,能值产出量为756.87×1020sej,净能值产出率为3.67,环境负载率为1.80,可持续发展指数为2.04.重庆... 应用H.T.Odum的能值分析理论方法,对重庆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能值投入量为327.42×1020sej,能值产出量为756.87×1020sej,净能值产出率为3.67,环境负载率为1.80,可持续发展指数为2.04.重庆农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转型期.为了促进重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系统的能值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大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优化系统的投能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能值分析 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的贵州省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易定宏 文礼章 +3 位作者 肖强 胡聃 李锋 游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635-5645,共11页
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详细分析了贵州省1992—2008年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对其环境负载率、废弃物能值比率、能值-货币比率、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使用强度、电力能值使用量比、能值投入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自给率、人口承载力等指标进行... 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详细分析了贵州省1992—2008年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对其环境负载率、废弃物能值比率、能值-货币比率、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使用强度、电力能值使用量比、能值投入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自给率、人口承载力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地区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生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资源,输出能值中仍以原材料输出为主,缺乏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环境负荷率由1992年的2.15上升到2008年的3.82之间,表明贵州省环境和资源系统的负荷率在增大。能值-货币比呈现下降趋势,其值在3.82×1013sej/$到2.47×1013sej/$之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贵州省的GDP增长较快造成的,受总能值使用量和人口数量的制约,人均能值使用量在13.6×1015sej和11.4×1015sej之间波动。能值使用强度呈上升趋势,其值在1.07×1011sej和1.57×1011sej之间,说明贵州对省内资源利用的不断增强。电力能值使用量比呈上升趋势,这与贵州省加快水电资源开发有关。能值投入率由1992年的0.049上升到2008年的0.107。净能值产出率非匀速下降,在25.3—10.9之间变动,此值高于新疆、四川、甘肃的净能值产出。能值自给率呈现一种波动状态,其比例从1992年的95.7%下降到2008年的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理论 评估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被引量:49
5
作者 黄和平 毕军 +2 位作者 李祥妹 张炳 杨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578-2586,共9页
运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生态经济系统中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武进区物质输入总量及人均物质输入量也在增加,但递增速率均远小于GDP增长速率,而物质输出总量... 运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生态经济系统中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武进区物质输入总量及人均物质输入量也在增加,但递增速率均远小于GDP增长速率,而物质输出总量及人均物质输出量则呈现递减趋势;(2)在不考虑水的因素情况下,武进区物质输入量保持较快的上升速度,其中固体物质的增长速率远远大于气体物质的增长速率;物质输出量则呈总体下降趋势,其中以气体物质输出量的贡献最大,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以气体特别是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工业废气为主;(3)排除占大部分比例农业用水的上升,工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和地下水总量及人均利用强度都在减少;同时,总的废水排放量及人均排放量在减少,其中又以生活废水排放量的减少最快,其次是工业废水;(4)单位GDP物质输入量的变化处于波动状态,同期的单位GDP物质输出量则呈递减趋势,单位GDP用水量和单位GDP废水排放量则有相同的递减趋势,表征了武进区资源利用效率的稳步提高,区域经济增长和环境压力也在逐步脱钩。上述结果体现了武进区近年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但还存在较多问题,说明武进区在调整物质利用强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还需下更大的功夫,并采取相关措施,以期提高实施循环经济战略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地位和意义。文章最后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就区域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物质流分析方法在应用中的一些缺陷,为今后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MFA) 生态经济系统 物质输入与输出 武进区 物质消耗强度 物质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广东省1978—2006年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赵志强 高江波 +1 位作者 李双成 王仰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1-867,共7页
采用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考察了广东省1978—2006年人均消费足迹和人均产出承载力变化过程,发现都是增长的过程,且产出承载力的增长速度高于消费足迹增长。分别对生物资源账户、能源账户、工业账户、劳务和贸易账户进行分析,研... 采用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考察了广东省1978—2006年人均消费足迹和人均产出承载力变化过程,发现都是增长的过程,且产出承载力的增长速度高于消费足迹增长。分别对生物资源账户、能源账户、工业账户、劳务和贸易账户进行分析,研究消费足迹和产出承载力的结构特征以及变化趋势。消费总足迹的增长中,非生物资源消费足迹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产品产出承载力的增长也主要得益于第二产业的发展。30年改革开放的制度变化,广泛的区域分工以及产品贸易与流通,人力资本的不断提升都是广东省承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生态足迹 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全国省区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高阳 冯喆 +1 位作者 王羊 李双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9-1096,共8页
以我国1996,2000,2004,2008年各省区为例,分别采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从全国、地区、省区内3个层面,利用Theil系数进行区域可持续性及东、中、西部地区时空差异判定。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计算结果绝对数值明显... 以我国1996,2000,2004,2008年各省区为例,分别采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从全国、地区、省区内3个层面,利用Theil系数进行区域可持续性及东、中、西部地区时空差异判定。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计算结果绝对数值明显高于传统模型,总体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盈余与赤字区域排列均为东部>中部>西部。东、中、西部地区区内及区际差异结果分解表明:我国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省、区间的差异主要由区域内部省间差异导致;东、中、西地区尺度上,三者间差异并非构成我国区域差异的主体,区间差异基本保持稳定;区内尺度上,除西部地区外,东、中部地区差异略有下降,而西部地区异质性减少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生态足迹 生态经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特征研究 被引量:79
8
作者 陈端吕 彭保发 熊建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38-1346,共9页
以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度、协调度模型,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系统达到最佳耦合协调状态的因子贡献度,探讨系统因子对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调控适应机制。研究表明:①从耦合程... 以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度、协调度模型,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系统达到最佳耦合协调状态的因子贡献度,探讨系统因子对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调控适应机制。研究表明:①从耦合程度的时序看,10a间耦合度变动趋势较平稳,2003-2011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基本为拈抗状态,2012年正在向磨合时期过渡。对于序参量年度变化率比较,年度变化都比较平稳,序参量之间协同作用的强弱程度体现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作用并不十分理想。②2003-2012年环洞庭湖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程度基本还处于中低水平。2003~2011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关系处于低度协调,2012年开始转入中度协调,洞庭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③2003~2005年耦合度处于较高状态,但协调度却不处于高位。2006-2012年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④生态经济系统评价因子的贡献度,是系统耦合协调达到理想等级的评价因子重要性,反映某项评价指标对耦合或协调最佳状态的贡献程度。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评价因子贡献度大下社会经济子系统,说明了对于系统理想状态的调控,生态环境子系统各项指标具有主导作用。⑤在系统调控中,囚子贡献度与系统目标调控程度呈正相关。因子贡献度越大,对系统耦合或协调目标调控力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度 协调度 生态经济系统 因子贡献度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动因 被引量:49
9
作者 王千 金晓斌 +1 位作者 周寅康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7-256,共10页
采用能值理论与地理学研究中的空间自相关分析(ESDA)技术相结合,估算2009年河北省138个县的耕地生态经济系统各项能值指数,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省域范围内耕地生态系统能值指标的空间格局分布规律、特征,从地形地貌、土壤类型、降雨量... 采用能值理论与地理学研究中的空间自相关分析(ESDA)技术相结合,估算2009年河北省138个县的耕地生态经济系统各项能值指数,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省域范围内耕地生态系统能值指标的空间格局分布规律、特征,从地形地貌、土壤类型、降雨量、耕地集约利用、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探讨了空间分布差异原因。结果表明:河北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单项指标与综合指标在省域范围呈空间聚集分布,能值综合指标的Moran's I指数较大,聚集特征显著,其大小顺序为EIR>EYR>ELR>ESI,单项指标Moran's I的排列顺序依次为,EMY>EMF>EMR>EMN>EMRI;河北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单项指标与综合指标局部空间聚集格局显著,不同能值指标其局部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主要聚集区为"石家庄-保定-唐山"和"张家口"地区,宏观视角上,能值指标的空间格局分布差异,主要受到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年平均降雨量,农业基础设施以及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理论 空间格局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深圳市三个小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杨卓翔 高阳 +1 位作者 赵志强 李双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35-3644,共10页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通过能值转换率,把深圳市3个农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货币流和信息流转化为统一量纲———能值。在绘制能值系统概图和编制能值分析表的基础上,建立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3个系统的能值输入结构、生产效率、...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通过能值转换率,把深圳市3个农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货币流和信息流转化为统一量纲———能值。在绘制能值系统概图和编制能值分析表的基础上,建立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3个系统的能值输入结构、生产效率、环境负载和可持续发展状况等进行分析和比较。此外,比较经济指标与能值分析结果,并采用情景分析对农场未来发展做出预测。能值分析方法不仅考虑环境及其服务功能对经济生产的贡献,同时能值交换率和能值产出率把系统经济流入和产出纳入分析过程,结合环境和经济评价,可用于综合分析农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西丽果场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高的农场,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次之,而山海农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低。都市农场应该大比例利用可更新资源,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并且积极提升农业的技术含量。在此基础上,控制规模合理地发展旅游经济,走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分析 情景分析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被引量:45
11
作者 李海涛 廖迎春 严茂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3-98,共6页
能值理论可用以衡量分析整个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 ,定量分析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的真实价值 ,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方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一系列能值分析指标对江西省生态经济的发展... 能值理论可用以衡量分析整个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 ,定量分析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的真实价值 ,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方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一系列能值分析指标对江西省生态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估 ,提出了进一步开发江西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24
12
作者 陈锋正 刘新平 +1 位作者 吴大付 刘向晖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8-695,共8页
利用改进的DFSR(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3—2012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统计数据,对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河南省农... 利用改进的DFSR(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3—2012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统计数据,对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由"经济滞后型"转变为"环境滞后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度相对较高,协调度相对较低。为推进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同发展,需要大力实施农业资源集约发展战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和人口科学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耦合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宁夏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鹏 刘小鹏 +2 位作者 姚晓艳 陈晓 孔福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3,共4页
为了定量分析宁夏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及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运用能值理论对2010--2015年宁夏生态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5年间宁夏生态经济系统总能值使用量由148.75×10 2 sei增加至208.67×10 21 sej,... 为了定量分析宁夏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及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运用能值理论对2010--2015年宁夏生态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5年间宁夏生态经济系统总能值使用量由148.75×10 2 sei增加至208.67×10 21 sej,在总能值使用量中93%以上为不可更新资源能值,说明宁夏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决于对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宁夏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自给率高达97%以上,而其外部输入能值却严重不足,对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虽使经济得到发展,但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不可持续的发展;宁夏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负荷率较高,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法 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的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凡 杨松 +3 位作者 左首军 马生丽 赵靖明 张磊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5-141,共7页
应用Odum H T的能值理论方法,对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3年到2007年,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呈稳定增长趋势,从2.07×1024sej增至4.71×1024sej,年均增长5.31%,但总投入的增长几乎... 应用Odum H T的能值理论方法,对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3年到2007年,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呈稳定增长趋势,从2.07×1024sej增至4.71×1024sej,年均增长5.31%,但总投入的增长几乎全是辅助能值的贡献.对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进行分解比较后发现,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渔业、畜牧业、林业、种植业.为了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增大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优化系统的投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中国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投入 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高乐华 高强 史磊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10,130,共7页
近年来,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陆域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相比,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理论研究仍较薄弱。在海洋生态状况加速恶化、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运行凸显的背景下,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内涵出发... 近年来,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陆域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相比,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理论研究仍较薄弱。在海洋生态状况加速恶化、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运行凸显的背景下,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当前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发展的具体表现进行剖析,确定其协调发展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并构建出用以促进协调发展的海洋经济主导型、海洋生态主导型、海洋社会节约型三种基本模式,以期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 概念界定 非协调表现 协调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 被引量:18
16
作者 白洁 王学恭 赵成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5,共6页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约束性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5个绿洲生态经...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约束性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5个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及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绿洲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水平均很低,尚不存在良好协调发展区域;绿洲协调发展能力呈现为嘉峪关>金昌>张掖>酒泉>武威的顺序,嘉峪关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生态滞后型区域;金昌、张掖、酒泉、武威同属于濒临失调衰退阶段,其中金昌、酒泉属于生态经济同步型区域,张掖、武威属于经济滞后型区域,据此提出各绿洲的发展方向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协调发展 生态经济系统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兆福 魏朝富 谢德体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63,共4页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人工控制的经济系统与土地自然生态系统耦合的复合系统,其运行和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规律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进行了...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人工控制的经济系统与土地自然生态系统耦合的复合系统,其运行和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规律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剖析了其运行的机制,并提出了调控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运行的目标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运行机制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退耕前后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周萍 刘国彬 侯喜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6-273,共8页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结构角度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前后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环境压力、能值指标变化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前,该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产品...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结构角度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前后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环境压力、能值指标变化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前,该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产品总产出能值为7.53E+18 sej,退耕后减小了1.50E+17 sej,单位面积农产品生产力由退耕前的5.38E+15 sej/hm2上升到退耕后的1.68E+16 sej/hm2,畜产品的产出能值有所下降。退耕后系统生产优势度指数由退耕前的0.60上升到0.72,系统稳定性指数由退耕前的0.51增加到退耕后的0.53,退耕后流域人口承载力较退耕前大。退耕前后该流域能值投入率及环境负荷几乎无变化,净能值产出率由0.11增加到0.29,退耕前流域人均能值用量为5.16×1015 sej,退耕后增加到5.41×1015 sej,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由退耕前的2.55上升到退耕之后的6.69。退耕后,能值-货币比为2.21×1012 sej/$,与退耕前相比变化不大。为了使该流域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投入配置,提高资源生产效率,减小环境负荷,逐步走向系统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健康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环境工程 退耕生态 黄土丘陵区 退耕还林草政策 能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被引量:76
19
作者 赵晟 李自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64-470,共7页
能值理论是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新理论 ,它以太阳能值为统一尺度 ,解决了不同类型能量之间无法进行核算的问题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能量分析理论方法 .应用能值理论 ,对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能值分析 ,并对甘肃省总的能... 能值理论是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新理论 ,它以太阳能值为统一尺度 ,解决了不同类型能量之间无法进行核算的问题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能量分析理论方法 .应用能值理论 ,对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能值分析 ,并对甘肃省总的能值用量、能值货币比率、能值自给率、人均能值用量、能值密度等一系列能值指标进行了定量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周建 齐安国 袁德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88-494,共7页
本文运用能值理论对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2004年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中,总能值用量为2.23×1023sej,其中可更新资源能值为3.52×1022sej,不可更新资源产品的能值为2.08×1023sej;货币流能值6.21&#... 本文运用能值理论对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2004年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中,总能值用量为2.23×1023sej,其中可更新资源能值为3.52×1022sej,不可更新资源产品的能值为2.08×1023sej;货币流能值6.21×1023sej,其中进口能值为1.07×1022sej,出口能值为3.09×1022sej;废弃物能值为4.11×1021sej,占全省总能值用量的1.84%;能值自给率达95.20%,净能值产出率为23.72,净出口能值2.02×1022sej,人均能值使用量达3.32×1015sej.人-1,能值使用密度1.05×1012sej.m-2,能值货币比率为3.33×1012sej.$-1,能值投资率为4.36%,电力能值占总能值使用量的12.60%,环境负荷率为5.34,可更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为1056.90×104人,资源的总人口承载为8455.18×104人。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该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