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经济互动视角下的企业生态经济效益会计核算理论与测度方法——文献综览与研究框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长江 赵成国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63,共9页
生态—经济关系协调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生态化经营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传统环境会计聚焦于企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企业生态化经营背景下的环境可演变为资源的事实缺乏关注。文章从企业可持续发展会计与测度研究、... 生态—经济关系协调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生态化经营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传统环境会计聚焦于企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企业生态化经营背景下的环境可演变为资源的事实缺乏关注。文章从企业可持续发展会计与测度研究、生态与经济互动研究、企业生态效率理论与测度研究、生态效益会计与测度研究、企业环境财务会计与测度研究、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与环境绩效评价研究六个方面回顾相关文献,提出了生态—经济互动视角下的企业生态经济效益会计核算理论与测度方法研究框架,以期推动企业生态经济效益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互动 企业生态经济效益 企业生态经济效益会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药材复合经营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韦铄星 刘晓蔚 +3 位作者 张烨 黄荣林 刘菲 蒋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89,共6页
为了解桉树复合经营林-药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并筛选出同时具备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良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连续5年对桉树人工林间种药材(扶芳藤、金银花和鸡骨草)的6种模式进行对比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6种模式中A1和A3... 为了解桉树复合经营林-药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并筛选出同时具备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良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连续5年对桉树人工林间种药材(扶芳藤、金银花和鸡骨草)的6种模式进行对比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6种模式中A1和A3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对比CK模式,A1和A3的枯落物量分别增加了19.5%和30%;蓄积量分别增加了25.18 m3/hm2和36.39 m3/hm2;林分空气和土壤温度明显下降,湿度有所提升;土壤孔隙度和最大含水量明显提高,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提高3.5%以上;地表径流降低9.2%以上。(2)A3和B3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药材净收益率分别为94.10%和185.16%;总净收益率分别是CK模式的102.2%和86.5%。(3)A3模式同时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效益 林-药模式 对比分析 复合经营 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经济效益能值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任丽燕 吴次芳 岳文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85-1291,共7页
应用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定量分析了西溪湿地公园建立前后生态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并通过建立新的能值指标从生态环境和经济角度评价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出效率,以期为湿地公园保护模式研究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定量分析了西溪湿地公园建立前后生态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并通过建立新的能值指标从生态环境和经济角度评价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出效率,以期为湿地公园保护模式研究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公园建立以后,每年能值总投入增加到原来的1.6倍,能值总产出是原来的1.9倍;能值总产出中经济收入减少,但环境产出大幅度增加,其中有机物质产出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值产出分别是原来的1.5倍和2.3倍。能值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建立以后系统净环境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经济产出率有所降低。研究结果证明,建立湿地公园增加经济投入,改善生态环境,并适当发展湿地旅游增加经济收入,保障系统反馈,能够提高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园 能值分析 生态经济效益 西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复种轮作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滨娟 黄国勤 +1 位作者 陈洪俊 王淑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20,共9页
为了筛选具有可持续性、适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冬季绿色高效循环复合种植模式,通过2012年—2013年连续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AHP法和综合指数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种稻田复种轮作模式(冬闲?稻?稻?冬闲?早稻?晚稻,绿肥?早稻?晚稻?油菜... 为了筛选具有可持续性、适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冬季绿色高效循环复合种植模式,通过2012年—2013年连续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AHP法和综合指数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种稻田复种轮作模式(冬闲?稻?稻?冬闲?早稻?晚稻,绿肥?早稻?晚稻?油菜?玉米||大豆?晚稻,油菜?玉米||大豆?晚稻,蚕豆?早稻?甘薯||玉米?蔬菜?甘蔗||大豆,蔬菜?甘蔗||大豆?绿肥?早稻?晚稻)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按照晚稻价格比折算后,两年间各种植模式中蔬菜?甘蔗||大豆种植模式的作物产量最高,其次是绿肥?早稻?晚稻,蚕豆?早稻?甘薯||玉米的作物产量最低。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表明,2012年各系统的综合效益指数大小排序依次为:蔬菜?甘蔗||大豆>油菜?玉米||大豆?晚稻>蚕豆?早稻?甘薯||玉米>绿肥?早稻?晚稻>冬闲?早稻?晚稻,说明蔬菜?甘蔗||大豆种植模式"改稻为经",是能够带动稻田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经过稻田复种轮作后,各系统的综合效益指数表现为:绿肥?早稻?晚稻>蔬菜?甘蔗||大豆>油菜?玉米||大豆?晚稻>蚕豆?早稻?甘薯||玉米>冬闲?早稻?晚稻,表明稻田冬种紫云英模式的绿肥?早稻?晚稻种植模式能兼顾三大效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从两年的综合效益结果来看,蔬菜?甘蔗|大豆→绿肥?早稻?晚稻模式能够带动稻田高产高效,能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解决粮食安全和农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等社会问题,而且对于冬季农业开发、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综合来说,蔬菜?甘蔗||大豆→绿肥?早稻?晚稻模式是适合我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稻田冬季农业开发与复种轮作循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 稻田 复种轮作 生态经济效益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山地农村生活能源建设与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18
5
作者 郭晓东 牛叔文 +1 位作者 李国柱 王海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3期98-102,共5页
在西秦岭山地使用太阳灶和沼气,生态经济效益显著。1户1台1.5m2太阳灶、1个8 m3沼气池每年所得到的热量等于773 kg标准煤,折合1 353 kg薪材,净收益为268元。一年内所替代的薪柴等于0.338 hm2有林地一年的生长量,可使0.042 275hm2有林地... 在西秦岭山地使用太阳灶和沼气,生态经济效益显著。1户1台1.5m2太阳灶、1个8 m3沼气池每年所得到的热量等于773 kg标准煤,折合1 353 kg薪材,净收益为268元。一年内所替代的薪柴等于0.338 hm2有林地一年的生长量,可使0.042 275hm2有林地免遭砍伐。农户从退耕还林中得到的收益为平均每年465元,与种植粮食比较,这些收益主要是不再种粮后所节省的生产成本。退耕还林以扩大林木增量为目标,应作为中长期的战略,稳步实施。使用太阳灶和沼气以保护林木存量为目标,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效的有力措施和生态建设的必要手段,应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山地 农村生活能源 太阳灶 沼气 退耕还林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创军 杨立中 +3 位作者 唐家良 杨红薇 白平 吴鹏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96-199,共4页
在小区试验基础上对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农业种植模式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土壤养分、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等进行了观测,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模式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不同权重比例下,紫苏+连翘间作模... 在小区试验基础上对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农业种植模式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土壤养分、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等进行了观测,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模式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不同权重比例下,紫苏+连翘间作模式、山药+辣椒间作模式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均较高,玉米/红苕的传统种植模式综合效益最低。结果说明:该区域传统种植模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应调整种植结构,寻找符合当地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优化种植模式。因此,我国紫色土丘陵区坡地适宜发展和推广以牧草和中草药为间作植物的复合种植模式,此举可推动区域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丘陵区 种植模式 生态经济效益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洋 侯淑婧 宗科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69,共4页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东近五年的区域生态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旨在构建较为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为下一步提高山东区域生态经济效益奠定良好基础,以促进经济、社会、...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东近五年的区域生态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旨在构建较为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为下一步提高山东区域生态经济效益奠定良好基础,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加快区域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实现我国“青山绿水、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生态经济效益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估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梁会民 赵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14,共3页
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评估 ,分析出老虎沟流域水土保持进入了初步的良性循环 ,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并指出影响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环境容量、文盲率、系统商品率和侵蚀模数等。
关键词 小流域 层次分析法 水土保持 效益评估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油茶林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覃正亚 王永安 +2 位作者 苏立刚 黄金玲 付达夫 《经济林研究》 2002年第4期4-9,80,共7页
在全省油茶林典型县中 ,共抽样标准地 80块 ,测单株 3 610株 ,调查样地立地条件 ,林内外环境 ,测定油茶测树因子计算油茶表象因子与产量关系 ,首次编制了油茶产量表 ,测定油茶林 ,涵养水源 。
关键词 湖南 油茶林 生态经济效益 生长环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四种人工灌木植被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彦昌 苗鸿 +2 位作者 欧阳志云 陈利顶 贵立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8-162,共5页
以定西地区常见人工灌木树种柠条、沙棘、红柳、紫穗槐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其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通过农村社会调查和市场分析并结合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方法分别计算四种灌木的生态... 以定西地区常见人工灌木树种柠条、沙棘、红柳、紫穗槐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其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通过农村社会调查和市场分析并结合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方法分别计算四种灌木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效益分析表明,四种灌木树种生态效益大小顺序为沙棘>红柳>柠条>紫穗槐,经济效益大小顺序为紫穗槐>沙棘>红柳>柠条。从总净收益来看,四种灌木生态经济效益总和大小顺序为沙棘>紫穗槐>红柳>柠条。表明沙棘是该区优良的植被恢复灌木树种,适宜在定西地区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穗槐 沙棘 灌木树种 柠条 红柳 黄土丘陵区 生态经济效益 定西地区 机会成本法 净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热区种植草果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段其武 陈爱国 刘宏茂 《生态经济》 1996年第5期38-40,共3页
本文介绍了云南热区种植草果的概况及经营技术,并对所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云南 草果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兵 吴斌 李建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9-63,共5页
小流域经济系统在实施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之后,生态经济效益也便随之产生,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计量评价一直是小流域水土保持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综合环境生产力指数模型的开发、研制以及利用该模型对小流域生态经济效益进行综合... 小流域经济系统在实施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之后,生态经济效益也便随之产生,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计量评价一直是小流域水土保持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综合环境生产力指数模型的开发、研制以及利用该模型对小流域生态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是该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效益 评价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提高草地生态经济效益的途径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一民 李代琼 +2 位作者 刘国斌 姜峻 黄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根据黄土丘陵区草地利用、草地建设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目前草地生态、经济效益低的根本原因。同时从草地畜牧业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功能出发,论述了加强草地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基础,草地-畜牧业是该区发... 根据黄土丘陵区草地利用、草地建设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目前草地生态、经济效益低的根本原因。同时从草地畜牧业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功能出发,论述了加强草地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基础,草地-畜牧业是该区发展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主导产业。依据多年试验研究,提出了提高草地生态、经济效益的技术途径和经营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草地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以桂西北河池市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孔祥丽 王克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38-142,共5页
退耕还林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途径之一。以桂西北河池市为例,在分析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的基础上,对当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解决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现存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喀斯特 退耕还林 生态经济效益 河池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4
15
作者 任春燕 王继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5-159,共5页
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可持续生态建设试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及生态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确立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因素,预测了区域内典型流域未来5~15 a的人均... 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可持续生态建设试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及生态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确立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因素,预测了区域内典型流域未来5~15 a的人均经济收入以及未来30~40 a的人口、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果园和人均羊单位。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适合于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3个大类,20个具体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植物篱主要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钟麟 陈一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715-718,共4页
保护耕地资源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迫切需要。耕地中坡耕地问题最多,潜力也最大。本文介绍了经济植物篱(埂)技术的属性、定义、主要品种、应用模式及生态经济效益。该技术在坡耕地的利用和保护中,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值... 保护耕地资源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迫切需要。耕地中坡耕地问题最多,潜力也最大。本文介绍了经济植物篱(埂)技术的属性、定义、主要品种、应用模式及生态经济效益。该技术在坡耕地的利用和保护中,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植物篱 模式 生态经济效益 耕地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名小良桉树人工林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华 李建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37-2242,共6页
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通过对小良的实地调查和专家走访,挑选了30个对小良桉林生态经济影响较大的因子,建立了评价因子指标体系和五个评价等级,采用二个层次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小良桉林生态经济效益首次进行了定量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是:... 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通过对小良的实地调查和专家走访,挑选了30个对小良桉林生态经济影响较大的因子,建立了评价因子指标体系和五个评价等级,采用二个层次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小良桉林生态经济效益首次进行了定量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是:现在小良桉林生态经济效益为一般。总体态势是:16%为好,26%为较好,31%为一般,23%为较差,4%为差。综合评价得分为79.85分,介于一般和良好之间,这说明在小良桉树人工林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显性的、潜在的问题,如果还不注意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就会使森林资源变为不可更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因此,科学客观地分析与评价小良桉林产业生态经济效益,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发展良策,实现生态和经济的综合调控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生态经济效益 茂名小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粤赣100家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军 吴晨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1-69,共9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粤赣100家农业经营主体调查,研究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方法:首先应用DEA模型中的CCR方法测度了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并进一步应用半对数回归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 研究目的:通过对粤赣100家农业经营主体调查,研究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方法:首先应用DEA模型中的CCR方法测度了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并进一步应用半对数回归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实证分析了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总体上,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最高的是种植业,最低的是养殖业;发达地区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总体上低于不发达地区;绿色、生态农产品的出售比例,绿色、生态农产品与非绿色、非生态农产品的产值比,政府补贴额度,银行信贷额度,社会服务机构数量,主要农业经营者的文化程度、见识广度等因素对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均产生正向的影响,而年龄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论:政府需要在绿色、生态农产品市场,财政补贴,信用贷款,社会服务机构和吸引优秀农民返乡进行绿色、生态创业上提供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农地再利用 生态经济效益 DEA模型 主分成分析 农业经营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江稻田三熟种植方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少安 刘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19,共5页
通过1991~1994年连续3年的试验资料,对沿江稻田多熟制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能量平衡、养分和有机质平衡、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栽培技术后的麦/玉-稻三熟制,即新型麦/玉-稻种植方式,较常规麦/玉-稻... 通过1991~1994年连续3年的试验资料,对沿江稻田多熟制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能量平衡、养分和有机质平衡、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栽培技术后的麦/玉-稻三熟制,即新型麦/玉-稻种植方式,较常规麦/玉-稻三熟制和常规麦-稻两熟制在生态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稻田 三熟种植方式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的生态经济效益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绍斌 梁知洁 赵艺欣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本项研究以建平县为基点,采用田间试验与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配合温饱工程的实施,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辽西北地区耕作制度发展中的作用,从定性到定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这项配套的现代化技术密集型农业... 本项研究以建平县为基点,采用田间试验与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配合温饱工程的实施,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辽西北地区耕作制度发展中的作用,从定性到定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这项配套的现代化技术密集型农业投入,在气侯干旱、土壤瘠薄、生育期短、经济欠发达的辽西北地区有显著的保墒增温作用,它协调了太阳辐射与土壤水、肥、气、热之间的关系,可充分发挥高产作物及经济作物的增产潜力;稳定地解决当地存在的粮食不足问题;为当地农民发展经济作物,退耕还草,发展牧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耕作制度 田间试验 玉米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