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陆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飞 李伟 +2 位作者 赵文植 李卫英 辛培尧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0期115-119,共5页
陆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进行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生态环境评价是解决和治理生态问题的前提。传统地面监测方法由于视角问题很难满足综合监测与评价的要求,而卫星遥感监测又存在监测精度低、时效性差等问题。无人... 陆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进行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生态环境评价是解决和治理生态问题的前提。传统地面监测方法由于视角问题很难满足综合监测与评价的要求,而卫星遥感监测又存在监测精度低、时效性差等问题。无人机灵动性好、便于操作,经搭载各类型遥感传感器,可实现陆地生态系统动态连续监测。基于此,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森林、草原、荒漠及农田生态系统的监测与生态环境评价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技术 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 生态环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生态系统监测、研究和管理能力评估
2
作者 吴炳方 刘健 +3 位作者 张林秀 于秀波 李发东 李晓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95-1001,共7页
通过对比分析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评估非洲生态系统研究和监测能力及差距,提出构建非洲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的框架与方案,形成洲际生态系统评估方法及监测网络布局设计;并通过建立典型监测站,作为非洲生态系统监测网的示范和培训基地... 通过对比分析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评估非洲生态系统研究和监测能力及差距,提出构建非洲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的框架与方案,形成洲际生态系统评估方法及监测网络布局设计;并通过建立典型监测站,作为非洲生态系统监测网的示范和培训基地,为非洲提供一个生态系统管理的示范,为提升非洲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系统监测网络 示范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生物标志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佳葳 周世萍 +3 位作者 刘守庆 李惠娟 杨发忠 朱国磊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81,共13页
随着化学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广泛使用,单纯的化学分析方法已经不能真实地判别出其是否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立有效的生物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蚯蚓广泛分布于土壤中,其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对化学物质污染能起到早期监测预... 随着化学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广泛使用,单纯的化学分析方法已经不能真实地判别出其是否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立有效的生物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蚯蚓广泛分布于土壤中,其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对化学物质污染能起到早期监测预警作用,已经被广泛用于土壤生态系统的监测中。笔者对蚯蚓生物标志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蚯蚓 生态系统监测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专家王兵研究员
4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王兵,男,1965年5月出生,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席专家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站长,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人口资源环... 王兵,男,1965年5月出生,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席专家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站长,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外聘博士生导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监测 研究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专家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博士生导师 中国民主促进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监测与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召开
5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48,共1页
2012年12月20日至24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香港浸会大学联合举办的"生态系统监测与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香港地区的近60人参加了... 2012年12月20日至24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香港浸会大学联合举办的"生态系统监测与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香港地区的近60人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生态系统监测 香港浸会大学 管理 中国科学院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地理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实践
6
作者 石伟 武志涛 梁寒雪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4,共7页
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致力于开展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与资源利用研究,通过动态监测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索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和恢复技术,并对湖泊群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建设观测站... 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致力于开展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与资源利用研究,通过动态监测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索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和恢复技术,并对湖泊群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建设观测站的意义在于保护并充分利用华北地区的亚高山草甸资源,支持我国温带亚高山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预期目标包括获取大量连续观测数据、培养野外科技工作者和取得原始创新的科研成果。该观测站的建设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为天然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草甸 生物多样性保育 生态系统监测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的水鸟监测意义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淑霞 董云仙 夏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62,共8页
水鸟的多样性及其变化趋势是保护水鸟必需的信息,也是其栖息湿地环境质量的指示因子之一.本文综述了水鸟与湖泊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成果,认为水鸟的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可以快速反映湖泊的水生植物、鱼类的生物量和湖泊水位、营养状况的变... 水鸟的多样性及其变化趋势是保护水鸟必需的信息,也是其栖息湿地环境质量的指示因子之一.本文综述了水鸟与湖泊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成果,认为水鸟的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可以快速反映湖泊的水生植物、鱼类的生物量和湖泊水位、营养状况的变化,集群繁殖的食鱼水鸟可用于湖泊生态系统中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生态监测;同时阐述了水鸟通过取食水生植物、排出粪便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的主要影响,并在湖泊生态系统管理中给出相应建议.为了深入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多稳态转变机制和全面反映受污染湖泊的恢复进程,建议在我国富营养湖泊的恢复过程中,应将水鸟与湖泊生态系统其它成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监测,定量化研究水鸟与湖泊水生植物、鱼类和水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浅水湖泊 指示生物 大型水生植物 生态系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波束激光雷达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8
作者 汤天瑾 杨居奎 +4 位作者 伏瑞敏 孙立 孙欣 王玉诏 宋志清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9,共14页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口径的优势,多波束激光雷达与高分辨率相机共孔径设计已成为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文章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的需求,分析了大口径共孔径成像系统的特点和设计要点,给出了一种米级口径大视场的可见光多光谱相...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口径的优势,多波束激光雷达与高分辨率相机共孔径设计已成为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文章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的需求,分析了大口径共孔径成像系统的特点和设计要点,给出了一种米级口径大视场的可见光多光谱相机与多波束激光接收、高倍率压缩大气探测三通道共孔径成像光学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结果。光学系统焦距8000mm/2667mm,大气探测实现40倍压缩并与后续的法布里-珀罗标准具衔接,光学系统结构紧凑,多光谱谱段在其耐奎斯特频率处的像质、大气平行光出射波前差、多波束激光能量集中度达到衍射极限。共用三镜调焦可以有效保证各通道像质均达到衍射极限,对于大气通道尤为有利。该设计方案不仅适用于多波束激光雷达多功能共孔径光学系统,也可用于其它大口径多通道共孔径光学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 激光雷达 共孔径 大口径 能量集中度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航天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总体设计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新伟 黄缙 +5 位作者 贺涛 毛一岚 李雨廷 徐驰 莫凡 曹海翊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6,I0001,I0002,共13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是中国首颗高精度监测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森林资源和森林生产力的林业遥感卫星。卫星以主被动相结合的测量方式,探测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植被生产力,支撑陆地生态系统的资源调查和碳储量核算,服务国家“...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是中国首颗高精度监测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森林资源和森林生产力的林业遥感卫星。卫星以主被动相结合的测量方式,探测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植被生产力,支撑陆地生态系统的资源调查和碳储量核算,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监测评价等工作,同时探测大气气溶胶,服务于大气环境监测。文章介绍了卫星的任务需求和有效载荷配置及其技术指标,阐述了卫星主要工作模式和定标模式,展示了卫星的初期运行和在轨测试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设计 任务模式 定标模式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波束激光雷达激光器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鑫 孟俊清 +10 位作者 刘经启 吴姚芳 施君杰 赖宁安 夏浩伟 宋铁强 刘丹 杨成 王明建 侯霞 陈卫标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7,共9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波束激光雷达用于森林碳汇遥测,通过计算激光到达树冠和地面的时间差获取高精度的植被高度。激光器作为多波束激光雷达的发射光源,是其核心和关键部件。激光雷达对光源的需求是高光束品质、高脉冲重复频率的大...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波束激光雷达用于森林碳汇遥测,通过计算激光到达树冠和地面的时间差获取高精度的植被高度。激光器作为多波束激光雷达的发射光源,是其核心和关键部件。激光雷达对光源的需求是高光束品质、高脉冲重复频率的大能量纳秒脉冲激光。激光器采用主振荡功率放大的技术路线,振荡级为正交双Porro被动调Q超稳谐振腔构型,输出重复频率40Hz、脉冲宽度约4ns、单脉冲能量约2mJ的单频脉冲激光;放大级采用板条放大技术,获得单脉冲能量75mJ、光束品质因子M2优于1.5的激光输出,达到雷达所需光源指标要求,证明该激光器设计合理,可作为高重频对地遥感类激光光源的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调 Q 板条放大 空间全固态激光器 多波束激光雷达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航天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系统设计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海翊 张新伟 +3 位作者 黄缙 贺涛 毛一岚 卢清荣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24,共13页
由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支持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瞄准森林碳汇储量评估的需求,配置了多波束激光雷达、多角度多光谱相机、超光谱探测仪和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等4个载荷。卫星采用主被动遥感相结合的体制,综合运用激光、多... 由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支持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瞄准森林碳汇储量评估的需求,配置了多波束激光雷达、多角度多光谱相机、超光谱探测仪和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等4个载荷。卫星采用主被动遥感相结合的体制,综合运用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遥感手段,可实现植被生物量、叶绿素荧光、气溶胶分布的高精度定量测量。通过在轨定标和真实性检验,发布了包括森林树高、生物量、叶绿素荧光等反演产品。目前该卫星处于在轨测试阶段,预期在地面坡度小于5°的区域,树高测量精度优于1.5 m,区域尺度的生物量反演精度优于85%。该卫星将在碳汇储量监测、生态资源详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等方向上提供遥感监测服务,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挥遥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句芒号 森林碳汇 生物量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伟刚 胡斌 +13 位作者 杜国军 段鹏飞 井亚舟 李碧岑 柯君玉 郭永祥 夏晨晖 安宁 崔程光 李云飞 崔博伦 伏瑞敏 毛一岚 LIU Yuxiang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8,共11页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简称超光谱探测仪)是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gōu)芒号”四个有效载荷之一。超光谱探测仪是国际上首台专门设计探测太阳诱导植被荧光载荷,光谱范围670nm~780nm,光谱分辨率0.3nm,对地观测幅宽34km...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简称超光谱探测仪)是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gōu)芒号”四个有效载荷之一。超光谱探测仪是国际上首台专门设计探测太阳诱导植被荧光载荷,光谱范围670nm~780nm,光谱分辨率0.3nm,对地观测幅宽34km。为了保证探测精度,探测仪要求在10mW·m^(-2)·sr^(-1)·nm^(-1)输入光谱辐亮度下信噪比大于200。针对高精度定量化探测需求,国内首次采用高稳定双焦距望远光学系统设计,实现了光学系统的公差比传统设计低4倍,采用高性能AD量化器件和电路抑制设计实现513.1高信噪比,采用高稳定漫反射板(Quasi Volume Diffuser,QVD),实现在轨高稳定性能监测,采用间接控温实现0.08℃精密控温。文章给出了探测仪设计与实验室验证情况,并给出了外场试验结果和在轨初步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光栅成像光谱仪 设计与验证 超光谱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植被测量子系统无控定位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岳春宇 周楠 +1 位作者 杨舒琪 何红艳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58,共9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植被测量子系统包含多波束激光雷达和0°相机。同时开机对地观测时,多波束激光雷达可提供高精度测距值转化的广义高程控制点,参与0°相机平差定位,实现在轨无控测图。文章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植...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植被测量子系统包含多波束激光雷达和0°相机。同时开机对地观测时,多波束激光雷达可提供高精度测距值转化的广义高程控制点,参与0°相机平差定位,实现在轨无控测图。文章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植被测量子系统探测体制,建立图像与激光对地观测模型及其几何关系模型,引入公开粗格网数字高程模型(DEM)约束,实现激光辅助图像摄影测量平差计算。通过仿真实验分析,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植被测量子系统无控测图方法可提升0°相机图像平面定位精度,仿真数据最优实验结果从613.05m提高到15.35m。对参与平差计算的激光控制点数量和布设位置开展了讨论,仿真数据一景图像当采用上中下三行均匀布设激光控制点时,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测量子系统 无控定位 联合平差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细粒子气溶胶反演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一凇 范兰兰 +10 位作者 李正强 洪津 林军 郑杨 董鉴韬 伽丽丽 马䶮 张罗 王羿 涂碧海 朱梦瑶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4,共10页
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大气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评估所需的关键参数。对2022年8月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上搭载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DPC/CM-1的主要改进是星下点空间分辨率从3.3 km提升到2.4 km... 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大气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评估所需的关键参数。对2022年8月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上搭载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DPC/CM-1的主要改进是星下点空间分辨率从3.3 km提升到2.4 km。针对DPC/CM-1载荷及数据特点,发展了基于偏振与光谱特征和空间纹理特征的云检测方法,同时耦合了多角度信息实现较严格的云像元判识。该方法对于沙漠、植被、丘陵,以及海表耀光及非耀光区域等不同下垫面,均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发展了基于改进气溶胶模型的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FAOD)反演算法,利用全球地基气溶胶观测网(AERONET)数据对FAOD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拟合直线斜率达到0.95以上,且有接近73%的数据分布于期望误差以内,说明了反演算法的可靠性。FAOD反演结果清晰显示出全球FAOD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印度、非洲中部等地区受人口分布、工/农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影响,FAOD高值达到0.7~0.9。DPC/CM-1在轨测试期间的初步反演结果表明其在大气环境监测、污染传输分析等方面的潜力,能够提供更精细尺度的大气参数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 卫星遥感 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 云检测 在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松材线虫病变色木识别指数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焦全军 郑焰锋 +5 位作者 黄文江 张兵 张鹤译 史宜梦 吴发云 付安民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131,共9页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松树生存的林业有害生物疫情。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是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木识别的有效手段。通过研究植被指数阈值法,利用2022年8月4日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优于2 m高分辨率4谱段相机的特点,开...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松树生存的林业有害生物疫情。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是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木识别的有效手段。通过研究植被指数阈值法,利用2022年8月4日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优于2 m高分辨率4谱段相机的特点,开展基于指数的松材线虫病木识别示范,验证该卫星松材线虫病监测应用能力。基于松材线虫染病松木光谱特征,提出基于与生物量和色素相关的双指数识别策略,设计了松材线虫病指数(PWDI),并在山东省栖霞市疫区进行句芒号松材线虫病识别测试。结果表明,双指数识别策略相比单指数策略性能更优,其中PWDI与NDVI组合的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木识别能力最强,总体精度达到84.5%,NWI—NDVI,NGRDI—NDVI组合次之。在单指数策略下,PWDI的识别性仍能优于其他5个测试植被指数。研究表明,句芒号卫星具有可靠识别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木的良好潜力,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木双指数识别策略及新的识别指数PWDI可为其他类似卫星的松材线虫病监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遥感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句芒号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载荷替代数据海南综合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迎春 吴发云 +6 位作者 孙忠秋 付安民 高金萍 高显连 高剑新 崔晨彦 晁智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海南保存着我国仅有的几处热带雨林之一。系统获取热带雨林天空地数据,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的前提,也是在全国建立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主要森林类型产品生产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3月20日至2021年7月10日,借助全国林草资源... 海南保存着我国仅有的几处热带雨林之一。系统获取热带雨林天空地数据,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的前提,也是在全国建立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主要森林类型产品生产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3月20日至2021年7月10日,借助全国林草资源调查机载平台获取并生产超过6000km^(2),20TB航空大光斑激光雷达、小光斑激光雷达、可见光和近红外影像、超光谱影像原始数据和产品,完成170个森林调查样地、183个控制点和17个检查面。这些数据与高分七号、GEDI数据一起,构成了覆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的天空地数据。产品精度显示,大光斑激光雷达平面和高程精度分别优于1m和0.15m;小光斑激光雷达平面和高程精度分别优于0.5m和0.08m;数字地形模型(DEM)高程精度和冠层高度模型(CHM)高度精度分别达到0.15m和91.8%;0.2m数字正射影像(DOM)平面精度优于0.5m;超光谱影像的光谱分辨率0.24nm,空间分辨率1~2m。通过试验,以期为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林业产品开发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提供高质量天空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林草资源调查机载平台 机载大光斑激光雷达 机载小光斑激光雷达 机载超光谱相机 数字地形模型(DEM) 冠层高度模型(CHM) 数字正射影像(DOM)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谱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技术框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丹丹 肖晨超 +2 位作者 魏丹丹 梁树能 魏英娟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构建星空地一体化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技术体系是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碳汇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源遥感大数据在时间维、空间维、光谱维的技... 构建星空地一体化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技术体系是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碳汇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源遥感大数据在时间维、空间维、光谱维的技术优势,设计了基于时空谱的星空地协同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技术框架,包含观测网络体系、数据体系、产品体系、云服务平台、标准体系、应用体系6大部分,重点分析了技术框架亟需突破的4项关键技术,最后以寻乌废弃稀土矿山环境修复工程区碳汇遥感监测的初步应用为例,阐述体系框架的应用模式和实践效果。文章设计的框架思路可为山水林田湖草等不同尺度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乃至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精准监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谱 遥感大数据 陆地碳汇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动植物多样性资源监测概况 被引量:8
18
作者 裴男才 陈步峰 史欣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5期191-194,共4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为发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为了更好地掌握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等基本特征,建立起广东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研究区域涉及广州(主站点为帽峰山)、佛山、中山、肇...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为发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为了更好地掌握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等基本特征,建立起广东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研究区域涉及广州(主站点为帽峰山)、佛山、中山、肇庆等地,也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重要成员(CFERN;http://www.cfern.org/index.asp)。该文较为全面地梳理了近15年来以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的各类公开发表文献,主要是生物基本要素(植物多样性、群落和景观多样性、鸟类多样性等);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结果可为相关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林业 森林生物学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森林资源监测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创新对策 被引量:9
19
作者 艾畅 +7 位作者 高金萍 徐干君 肖舜祯 刘恩林 郭荣卫 冯磊 耿君 曾峰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9,共7页
森林资源监测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经过近70年的发展,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在清查方法和技术手段上与国际接轨,组织管理和系统运行较好,监测范围覆盖整个祖国大陆。监测内容除包含森林资源状况外,还尝试开展森林固碳释氧、涵养... 森林资源监测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经过近70年的发展,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在清查方法和技术手段上与国际接轨,组织管理和系统运行较好,监测范围覆盖整个祖国大陆。监测内容除包含森林资源状况外,还尝试开展森林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和效益评估,森林多资源多功能监测态势已具雏形。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监测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如何融入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监测工作,为森林资源监管工作提供全面精准、安全高效的数据支撑和智慧服务,协助推进对森林资源这一生命共同体中最核心要素的精细化管理等,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森林资源监测的理念要有突破,要从顶层设计、监测工作创新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适应新要求,用创新的钥匙开启资源监测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监测 生态监测 生态系统综合监测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1卫星星敏感器在轨测量精度初步评价
20
作者 丁宝帅 李国元 +1 位作者 艾波 王伶俐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星敏感器是目前主流的高精度姿态测量仪器,在轨运行期间星敏感器会产生系统误差、高频误差和低频误差。文章进行了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卫星)星敏感器系统误差与高频误差的计算,分析了星敏1a与1b的光轴夹角误差与卫星星下点纬度... 星敏感器是目前主流的高精度姿态测量仪器,在轨运行期间星敏感器会产生系统误差、高频误差和低频误差。文章进行了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卫星)星敏感器系统误差与高频误差的计算,分析了星敏1a与1b的光轴夹角误差与卫星星下点纬度的变化规律,基于傅里叶变换对光轴夹角低频误差进行建模,并以此来反映两星敏感器的低频误差。在轨数据表明,星敏1a旋转至星敏1b以及星敏1a旋转至2的系统误差分别为(6.906′,-12.569′,-1.552′)和(-4.540′,-27.199′,13.522′)。星敏数据中精度最高的是星敏1a/1b融合数据,三轴误差分别为0.505″、0.633″和0.800″。同组的星敏1a和1b精度类似,星敏1a三轴误差分别为0.990″、0.981″和16.731″,星敏2a三轴误差分别为0.888″、1.022″和15.156″。星敏2精度稍差,三轴误差分别为2.061″、2.382″和27.231″;星敏1a与1b光轴夹角误差(3σ)为2.50″,光轴夹角低频和高频误差分别为2.046″和1.470″。在相邻轨道星下点纬度相同时光轴夹角误差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 星敏感器 系统误差 高频误差 低频误差 光轴夹角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