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其权衡协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荣中 申海建 +1 位作者 张阔 刘华平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374,共10页
[目的]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之间的关系,为地方政府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时空变化;同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 [目的]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之间的关系,为地方政府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时空变化;同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再对食物生产等9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权衡与协同分析。[结果](1)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2年的835.20亿元减至2018年的808.93亿元,减少率为3.15%,呈持续下降趋势。(2)ESV在空间上呈现差异,ESV减少最大是长沙市。(3)利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株潭城市群ESV由2022年的802.99亿元下降到2034年的777.10亿元,降幅达3.22%。(4)权衡协同关系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具有时空差异性。[结论]长株潭城市群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的差异,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支持、调节、文化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具有较显著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 权衡协同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分区的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的尺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温昕 王继军 韩晓佳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5-315,共11页
[目的]明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保证生态系统服务长期有效供应,实现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方法]以典型退耕区陕北黄土高原为例,利用199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InVEST模型量化4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即碳储量、产水... [目的]明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保证生态系统服务长期有效供应,实现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方法]以典型退耕区陕北黄土高原为例,利用199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InVEST模型量化4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即碳储量、产水量、土壤保持量和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各类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和呈现的尺度特征。[结果](1)1990-2020年碳储量和生境质量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总体增加的趋势,空间上呈东南略低西北略高的分布。(2)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以协同作用为主,且在1990-2020年协同效应不断增强,权衡作用主要发生在产水量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作用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东北部地区。(3)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作用存在着空间尺度效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相关性逐渐增强而显著性有所下降,且作用关系的方向性会发生改变。[结论]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以协同为主,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作用存在着空间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作用 效应 地理分区 陕北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要素时空演变及权衡与协同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鞠琴 卜媛媛 +5 位作者 申同庆 蔡辉艺 王乐扬 金君良 于磊 格桑卓嘎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6,共9页
为探究黄河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InVEST模型对2000—2020年黄河水源涵养区碳储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产水能力和水源涵养5个生态系统服务要素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各要素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相互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 为探究黄河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InVEST模型对2000—2020年黄河水源涵养区碳储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产水能力和水源涵养5个生态系统服务要素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各要素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相互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水源涵养区产水能力、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呈现一致波动时间变化趋势,生境质量、碳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各生态系统服务要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协同相关性,其中,土壤保持与产水能力和土壤保持与碳储量间协同关系最强,其他要素之间呈现中等或弱协同关系;5个生态系统服务要素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要素差异较大;各项生态系统服务要素间以协同为主,整体协同关系在时间上呈波动轻微增强趋势,空间分布上中南部草地以高-高协同为主,低-低协同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草地和林地,高-低和低-高权衡主要分散在东西部地区的耕地和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要素 权衡协同 InVEST模型 黄河水源涵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效应及其驱动因素
4
作者 孙才志 于涵 郝帅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52-2967,共16页
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的性质和强度并从空间的角度更深入探索其形成机制,可为制定流域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InVEST模型对流域内产水量(WY)、生境质量(HQ)、碳储量(CS)、土壤保持(... 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的性质和强度并从空间的角度更深入探索其形成机制,可为制定流域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InVEST模型对流域内产水量(WY)、生境质量(HQ)、碳储量(CS)、土壤保持(SC)四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分析其时空演变格局,利用权衡-协同标准(TSC)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00—2020年,流域东部及东南部WY明显增强;HQ自东向西呈现出“高-低-高”的空间分布特征;CS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空间分布特征与HQ较为一致;SC则表现出整体增加态势。(2)在SC-WY、HQ-SC、WY-HQ中,流域内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而CS-SC、CS-WY、CS-HQ均以权衡作用为主。(3)单因子作用下,地形因子对六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的解释力较大;在交互作用下,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主要以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为主。(4)不同影响因子对于六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作用出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其中气候因子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衡协同 生态系统服务 多尺地理加权回归 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粮食主产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作用强度及其驱动因素
5
作者 胡和兵 申雪萌 +1 位作者 黄智祥 张梦蕾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96,共14页
[目的]探究粮食主产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协同关系的作用强度及其驱动因素,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方法]以皖北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在测定2000—2023年产水量、碳储存、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粮食生产... [目的]探究粮食主产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协同关系的作用强度及其驱动因素,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方法]以皖北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在测定2000—2023年产水量、碳储存、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粮食生产力5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运用Morans’I度量各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自相关性,构建动态权衡协同度(DESTI)模型量化23 a间5种生态系统服务变化量的权衡/协同关系作用强度和方向,利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OPGD)探求自然与社会因子对其的驱动力。[结果]①近23 a来,皖北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力服务提升91.97%,其余各生态系统服务均有所下降。②5种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作用强度和方向存在较强空间异质性,呈现条带型、点状型、均质型和离散型4种空间格局,且以条带型和点状型为主。③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强度受自然因素(土壤侵蚀力、NDVI)的驱动作用明显,自然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也增强了权衡协同的空间差异。[结论]皖北粮食主产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作用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自然因素为主要驱动因素,且自然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增强了其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地理探测器 粮食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兴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及其权衡协同关系
6
作者 王思元 胡梓莹 +2 位作者 程瑜佳 李禾 刘昕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51,共10页
【目的】生态系统服务对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其评价方法及权衡协同关系,以期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的科学制定提供有力支持。【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研究区,利用指标评价法与模型模拟法,选取... 【目的】生态系统服务对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其评价方法及权衡协同关系,以期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的科学制定提供有力支持。【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研究区,利用指标评价法与模型模拟法,选取粮食供给、碳固存、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和休闲游憩5项指标,分别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综合评价;利用空间叠置法识别热点区域,采用Spearman指数与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选用自组织映射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划分不同生态功能区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优化策略。【结果】(1)大兴区单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分布在西北和东南方向存在差异,其中供给、调节、支持服务都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规律,而文化服务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热点区以供给-调节-支持服务协同聚集为主,集中分布于长子营镇、采育镇及永定河流域。(2)大兴区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复杂,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及碳固存-粮食供给协同关系最强,休闲游憩与其他服务多呈权衡关系。(3)大兴区存在6类生态系统服务簇,并据此划分为水域生态保育区、都市生态修复区、农业生态供给区、碳汇生态保育区、绿地生态涵养区、均衡生态体验区6个功能区。【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北京市大兴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多元指标体系,深入探讨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并识别功能聚类,研究结果能够为大中型城市的生态服务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为现状问题相似、发展目标相同的区域提供规划基础及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大兴区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转化的生态空间优化路径
7
作者 刘颂 张浩鹏 吴鼎闻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2,共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如何促使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向服务间协同转化是生态空间规划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转化视角,揭示权衡协同内涵与两者转化的可能性,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如何促使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向服务间协同转化是生态空间规划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转化视角,揭示权衡协同内涵与两者转化的可能性,明确权衡协同转化以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与评估尺度为价值判断依据,阐释生态空间异质性决定权衡协同异质性。从“效应评估”“驱动力解析”和“格局塑造”3个方面建构以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增益为目标的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思路。以芜湖市为例,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转化规律、关键驱动力及其作用,建构多情景生态空间格局方案的优化路径,以期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理论的实践应用指引方向,同时创新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 生态空间 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
8
作者 郭荣中 申海建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22-127,共6页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作用及时空差异特征分析,是指导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对张家界市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对9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作用及时空差异特征分析,是指导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对张家界市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对9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张家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2年的290.1839亿元减至2018年的289.8530亿元,减少率为0.1140%,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变化特征;权衡协同关系表明,2002—2018年,张家界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主导关系呈现出协同—权衡—协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 时空变化 湖南张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恺 易桂花 +4 位作者 张廷斌 李景吉 王国严 李蓝星 党伟洋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6,共11页
[目的]分析川西高原3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揭示自然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而为川西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InVEST模型评估并分析了川西高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存... [目的]分析川西高原3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揭示自然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而为川西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InVEST模型评估并分析了川西高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存储3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双变量Moran′s I指数分析了川西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使用冗余分析揭示了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川西高原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249.24 mm,土壤保持量为226.18 t/hm^(2),碳存储量为118.56 t/hm^(2)。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之间以及水源涵养和碳存储功能之间的协同关系呈增强趋势,土壤保持和碳存储功能之间的协同关系保持稳定。[结论]2000—2020年,协同关系是川西高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存储功能之间的主导关系,水源涵养主要受降水和气温影响,土壤保持主要受林地、灌木和降水影响,碳存储主要受林地和灌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冗余分析 川西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下的甘肃省生态功能分区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潇飞 龚健 +3 位作者 叶菁 方鸿嘉 张世镇 林家胜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7-479,共13页
以西北生态脆弱区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InVEST模型、CASA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甘肃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权衡协同关系,探讨权衡协同关系下生态功能分区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由于... 以西北生态脆弱区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InVEST模型、CASA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甘肃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权衡协同关系,探讨权衡协同关系下生态功能分区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由于退耕还林等大规模生态建设工程促使甘肃省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类增加,固碳量、生境质量、土壤保持和产水量4种生态服务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2)权衡协同关系中,生境质量-产水量、固碳量-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表现为中等协同关系,土壤保持-固碳量、土壤保持-产水量、生境质量-固碳量表现为强协同关系。(3)利用K-means聚类将甘肃省划分为经济-文化发展区、生境质量-固碳优先区、土壤保持-固碳优先区、生物多样-土壤保持区、水土综合保育区和生态服务综合保育区6种生态分区,将权衡协同关系纳入生态系统服务簇分区优化,需优化区占全省面积的3.07%。通过综合分析生态服务相似性和差异性,形成生态系统服务簇后充分考虑其分区内部的权衡协同关系,对传统生态分区进行优化调整,提出增强协同、缓解权衡的空间差异化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分区 权衡协同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集聚特征及权衡与协同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安健吉 杨悦 +2 位作者 员学锋 苏强俊 安骐岷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6-327,335,共13页
[目的]揭示2000-2020年陕北地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特征,丰富生态系统服务的系统研究框架,为陕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INVEST模型、RUSLE方程和NDVI指数量化生态系统固碳、产水、土壤保持和食物供给服务;应用Ge... [目的]揭示2000-2020年陕北地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特征,丰富生态系统服务的系统研究框架,为陕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INVEST模型、RUSLE方程和NDVI指数量化生态系统固碳、产水、土壤保持和食物供给服务;应用Getis-Ord G_(i)^(*)工具识别冷热点乡(镇、街道)的集聚特征;应用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判断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格局。[结果](1)2000-2020年陕北地区单位面积碳储量、产水量、土壤保持量和食物供给量增加的区域分别占10.23%,77.91%,90.44%和47.80%;(2)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出集聚分布的模式(p<0.01),且高值集聚效应均有所增强,产水和食物供给服务的低值集聚效应同步增加,固碳和土壤保持服务的低值集聚效应减弱;(3)生态系统服务的相互作用关系逐渐由权衡主导过渡到由协同主导,多数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减弱、协同关系增强。[结论]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整体呈现向好趋势,但部分区域仍需因地制宜地缓解水资源短板,提高食物供给能力,促进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演变 集聚特征 权衡协同 陕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及供需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洪莉 曹茜 +4 位作者 眭海刚 曹威 史玮玥 杨敬元 葛亮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774-4788,共15页
神农架国家公园是我国十个国家公园试点之一,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极高的生态地位。然而,对于新划定的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和供需平衡关系研究较为缺乏,不利于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管理和价值实现。在评估神农架国... 神农架国家公园是我国十个国家公园试点之一,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极高的生态地位。然而,对于新划定的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和供需平衡关系研究较为缺乏,不利于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管理和价值实现。在评估神农架国家公园2010—2020年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固碳服务、水质净化服务和生境质量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热点分析、权衡协同度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通过计算供需比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基于市场价值法和替代成本法计算剩余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研究结果表明:(1)神农架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总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先下降后大幅上升,固碳服务先上升后有所下降,水质净化、固碳服务和生境质量的空间格局较为稳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因素为降雨、海拔、植被类型等;(2)除产水服务与生境质量之间具有较强的协同关系外,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主要以权衡为主,尤以西北部的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权衡关系最强;(3)2类、3类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的面积最大且呈逐年增加趋势,4类、5类热点区的面积有所减少;(4)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固碳服务整体上为供大于求,综合供需比逐年增加;(5)在满足当地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神农架国家公园的剩余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由144.06亿元增加到216.62亿元。为更好地实现新划定的神农架国家公园全域管理,促进国家公园试点落地,亟需重视神农架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效益转换为经济价值,提高当地和周边居民福祉。未来应将国家公园西北部(即原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管理和效益调控的重点对象,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供需平衡 价值量 神农架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演变及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丽娜 张飞云 +1 位作者 滕伦 李倩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3-552,共10页
为探究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ES)供需时空演变格局,厘清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本研究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为研究对象,运用当量因子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该区域2000—2020年ES供需时空特征及权衡/协同状况。结... 为探究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ES)供需时空演变格局,厘清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本研究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为研究对象,运用当量因子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该区域2000—2020年ES供需时空特征及权衡/协同状况。结果表明:2000—2020年巴州ES总供给缩减了719.91亿元,下降11.89%,其中水域和林地供给分别下降35.66%和14.52%,其他地类供给变化不显著;ES高、较高需求区逐年增长,主要集中在库尔勒市及其周围地区;2005—2010年巴州北部高、较高盈余区分别减少了58.91%、34.60%;各项供给服务都具有显著协同关系,需求指标中仅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具有显著协同关系,供给-需求全局双变量Moran′s I的指数为0.159,呈协同关系但显著性较弱。研究表明:巴州ES整体上供大于求,但存在显著供需空间错配现象,未来应制定有效的空间管理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 协同 土地利用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与簇情景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贤凤 勾容 苏维词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6-980,共15页
耦合InVEST-PLUS模型,测算和剖析了2000~2030年不同情景下贵州省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基于斯皮尔曼相关性(Spearman)分析各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揭示了其生态系统服务簇.结果显示:2000~2020年,... 耦合InVEST-PLUS模型,测算和剖析了2000~2030年不同情景下贵州省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基于斯皮尔曼相关性(Spearman)分析各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揭示了其生态系统服务簇.结果显示:2000~2020年,土地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的持续减少和林地及草地波动变化,建设用地出现大幅度扩张,3种情景下自然发展情景的建设用地上升最为显著,增幅为25.39%,生态保护情景中林地与草地等主要生态用地得到保护.产水量和土壤保持在2000~2020年间呈先降后升的波动变化趋势,而生境质量和碳储量呈下降趋势,碳储量的平均值由234.05t/hm^(2)降低到231.70t/hm^(2),生境质量的平均值由0.64降低至0.60;相对而言,在生态保护情景中,除产水量略有下降外,其他生态功能指标均有改善,尤其是碳储量及生境质量均达到最高值.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的权衡(3对)和协同(3对)呈现相对均衡状态;在生态保护情景下,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区域整体环境呈变好趋势.根据聚类结果识别了贵州省4类生态系统服务簇(ESB),2000~2030年研究区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各类ESB存在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PLUS模型 情景模拟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20年北洛河流域产水、保土、固碳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特征与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宇洁 张晓萍 +3 位作者 孙伟楠 耿文亮 安泽锋 陈庆伟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7,共13页
[目的]探究北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特征与权衡/协同关系,为该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70—2020年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多源数据,运用InVEST和CSLE等... [目的]探究北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特征与权衡/协同关系,为该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70—2020年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多源数据,运用InVEST和CSLE等模型,定量评估分析北洛河流域1970—1990年土地利用相对稳定期、2000年左右的过渡期和2010—2020年生态恢复期的不同时期内产水量、土壤保持和碳储量3种典型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结果]1)流域总产水量表现为先增加后波动下降的趋势,2000年降至最低。土地利用稳定期产水总量的年代际平均值为10.16×10^(8) m^(3)(37.75 mm),过渡期降低36.9%,而生态恢复期降低25.53%。林、耕、草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产水总量和产水深始终最大,林地的产水深始终最小。2)土壤保持总量整体呈波动增加趋势,2010年达到最高值。土地利用稳定期内,土壤保持总量的年代际平均值为305.62×10^(6) t(113.57 t/hm^(2)),过渡期上升至364.52×10^(6) t,生态恢复期显著增加至426.19×10^(6 )t(157.75 t/hm^(2)),相较于第1时期增加38.9%。林地保持能力远高于耕地,梯田等工程措施的建设使耕地土壤保持功能大幅提升。3)碳储总量呈先稳定后持续增加趋势,2000年后开始显著增长,2020年较1970年增长24.09%。林地是主要的碳库,其碳储量显著增加,而草地和耕地碳储量随面积的减少而降低。4)在空间格局变化上,产水量减少、土壤保持和碳储量增加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高塬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5)在流域尺度上,1970—2020年北洛河流域产水量与土壤保持、碳储量之间存在权衡关系,土壤保持与碳储量呈协同关系。土壤保持与碳储量的协同度随时间降低,而产水量与其他二者的权衡关系相对稳定。[结论]随着植被恢复,流域产水、土壤保持和碳储量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具有相对稳定的权衡协同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益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CSLE模型 权衡协同 北洛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动态变化及权衡协同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天雯 罗明良 白雷超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8-901,共14页
嘉陵江流域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管理对保障生态安全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 VEST模型,评估了2000-2020年间土壤保持、生境质量、碳储量和产水服务等4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地理探... 嘉陵江流域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管理对保障生态安全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 VEST模型,评估了2000-2020年间土壤保持、生境质量、碳储量和产水服务等4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了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对其的驱动作用;以地形梯度进行分区,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和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了全域和分区情形下不同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年间,嘉陵江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呈现“整体上升、局部平稳”特征。土壤保持和产水服务显著增长,土壤保持高值区集中于地势陡峭、植被良好的东南和西北地区;而产水服务呈“南高北低”格局,高值区位于降水充沛的南部;生境质量略有下降,碳储量相对稳定,空间分布与土壤保持服务类似。2)生态系统服务在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共同驱动下发生变化,受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坡度、降水和高程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3)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在时间、空间及地形梯度分区上差异显著,不同梯度内部服务关系各具特征,其中低梯度区作用较弱,中梯度区协同性增强,高梯度区以权衡为主。该研究揭示了嘉陵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其权衡协同关系,为流域优化生态功能布局、提升生态服务水平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嘉陵江流域 In VEST模型 权衡协同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及驱动因素阈值效应——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17
作者 陶洁怡 章锦河 +2 位作者 董平 陆玉麒 戈大专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836-7851,共16页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特征及驱动因素识别是实施耕地资源科学管治决策的重要基础。构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框架,运用InVEST模型、Spearman相关分析、均方根误差、GBDT等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2000—2020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特征及驱动因素识别是实施耕地资源科学管治决策的重要基础。构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框架,运用InVEST模型、Spearman相关分析、均方根误差、GBDT等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2000—2020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主导驱动因素及阈值特征。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耕地粮食生产和文化娱乐服务提升,产水服务和固碳释氧服务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土壤保持量呈下降趋势。空间上,产水、固碳释氧和土壤保持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格局,粮食生产与之相反,文化娱乐服务高值分布转变为“大集聚、小分散”格局。(2)长三角地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体表现为权衡减弱、协同增强,不同时期权衡/协同关系会出现强度的变化甚至发生关系逆转。服务间的权衡关系在不同地理区域存在显著差异,高权衡区域随着时间演变逐渐减少。(3)2000—2020年耕地资源禀赋对权衡强度的贡献率下降,社会经济因素贡献率显著提升,光照条件、农业政策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强度的关键因素。当光照时长范围为1800—2000h、耕地复种指数超过1.6或城镇化率提升至80%,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作用减弱。考虑驱动因素的阈值范围,将有助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发展,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生态安全维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驱动因素 阈值效应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
18
作者 耿君 赵媛媛 +2 位作者 王婧煜 刘志锋 高广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3-572,共10页
客观理解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有助于科学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优化和生态系统管理.基于InVEST、RWEQ等模型,计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2000-2020年生境质量、食物供给、产水、碳储存、土壤保持、防风固沙6种生... 客观理解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有助于科学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优化和生态系统管理.基于InVEST、RWEQ等模型,计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2000-2020年生境质量、食物供给、产水、碳储存、土壤保持、防风固沙6种生态系统服务,并分析其时空格局特征;同时采用相关系数法和权衡协同度法,探究同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和前后2个工程阶段内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程度.结果表明:1)食物供给、土壤保持、碳储存、防风固沙服务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2000-2020年,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但生境质量整体显著下降;2)基于2种权衡与协同计算结果发现,防风固沙-食物供给、产水-碳储存、防风固沙-产水3组以协同关系为主,生境质量分别与防风固沙、土壤保持、碳储存、产水、食物供给5组呈现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3)2种方法结果一致性分析表明产水-碳储存、防风固沙-食物供给2组的协同区域重合较多,占全区的53%以上,集中分布于乌兰察布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亚区,生境质量-食物供给的权衡区域重合较多,占全区的27.57%.为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建议未来生态建设要针对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保护与利用目标来确定生态系统恢复与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京津风沙源 权衡协同关系 相关系数法 权衡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19
作者 戴金峰 乔江波 +3 位作者 朱绪超 朱元骏 贾小旭 邵明安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6,共9页
为探究近年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分析权衡协同关系的动态规律,助力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InVEST模型,研究了2010—202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与4种... 为探究近年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分析权衡协同关系的动态规律,助力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InVEST模型,研究了2010—202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与4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权衡协同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中的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功能先增加后减少,分别下降了31.93×10^(8) m^(3)与6.43×10^(8) t,碳储量无明显变化,生境质量评分保持在0.3左右,优秀面积减少1833 km^(2);②研究区整体空间分布为西北高、东南低,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高值区分布于山脉附近,以林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③多年来权衡关系为主导关系,协同关系存在于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以及碳储量与生境质量之间。综上,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林地面积的减少和气候条件的改变,未来应适当增加林地面积,建立林地面积预警红线,并建立气象动态监测机制,以应对极端气象条件,促进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权衡协同 InVEST模型 天山北坡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袋状图和相关系数的太行山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
20
作者 李茂娟 李天奇 +2 位作者 朱连奇 谷艳春 张丹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512-6523,共12页
旨在探讨太行山地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并据此进行生态服务分区,以支持太行山地及华北平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运用产量空间化、InVEST模型和ArcGIS核密度分析对太行山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食物供给)、调节服务(... 旨在探讨太行山地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并据此进行生态服务分区,以支持太行山地及华北平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运用产量空间化、InVEST模型和ArcGIS核密度分析对太行山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食物供给)、调节服务(产水服务和固碳服务)、支持服务(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和文化服务(休闲游憩)进行评估,采用线性的Pearson相关系数和非线性的袋状图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了各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袋状图结果识别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地理格局和主导服务分布。结果表明:(1)食物供给与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之间均为权衡关系,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之间大多互为协同关系,而休闲游憩与其他服务间则表现为既不权衡也不协同的兼容关系;(2)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其分区面积与相关性强度(相关系数绝对值)紧密相关。(3)多种服务协同效应较好、权衡效应较强和协同/权衡效应相当的区域面积比例约为4∶3∶2;供给为主导服务的区域多分布在研究区边缘的平原地区和山间盆地,休闲游憩为主导服务的区域多分布在东部丘陵和平原的过渡的浅山地带,海拔、坡度和植被覆盖较高的区域则以调节和支持服务为主导服务。基于袋状图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分区及主导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对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布局、补充保护范围及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Bagplot袋状图 相关系数 InVEST模型 太行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