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林地区无定河流域土地生态系统分类与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利顶 傅伯杰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7-65,共9页
通过研究榆林地区无定河流域各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特点,根据各有关因子在空间上的组合将该区分为3个一级,37个二级土地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生态系统区域结构特征和不同土地生态系统类型在生态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分类 生态经济分析 土壤退化 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识别及其近20年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2
2
作者 刘亚群 吕昌河 +1 位作者 傅伯杰 于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975-3987,共13页
生态系统分类制图是理解生态系统时空格局和支撑生态系统分类管理的基础。研究以反映生态系统主导服务功能和人类干预强度为主线,构建了包括9个一级和25个二级类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集成土地利用、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居民点分布... 生态系统分类制图是理解生态系统时空格局和支撑生态系统分类管理的基础。研究以反映生态系统主导服务功能和人类干预强度为主线,构建了包括9个一级和25个二级类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集成土地利用、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居民点分布等多源数据,开展了2000和202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分类制图,并对其类型、结构、格局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我国城镇生态系统扩张1.1倍,64.51%来自耕种生态系统。耕种生态系统缩减0.88万km^(2),其中水田和旱田分别减少0.60万km^(2)和2.09万km^(2),但绿洲扩张1.81万km^(2)。受退耕还林还草影响,农牧和农林混合生态系统分别减少2.88万km^(2)和0.92万km^(2),林地生态系统增加1.61万km^(2)。水域湿地生态系统增加0.31万km^(2),70%源自沼泽生态系统的扩张,尤其是青藏高原水域湿地,受气候变暖影响扩张明显。气候暖湿化促使部分干旱荒漠和冰冻寒漠生态系统的盖度增加,使牧草地生态系统增加9.97万km^(2),而干旱荒漠和冰冻寒漠生态系统分别减少14.98万km^(2)和0.92万km^(2)。我国生态系统变化导致整体景观的连接性下降、破碎度增加、类型多样性增加,斑块间生态过程的阻碍增强。我国生态状况明显改善,92.06%的区域NDVI增加,平均NDVI增幅为0.74%/a,其中农牧和农林混合生态系统NDVI增幅最显著,分别为1.26%/a和0.85%/a。该分类方案与制图结果突出了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环境风险和生产力的差异,可为宏观尺度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 人类活动 聚类分析 时空格局 NDVI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域—生物群系—功能群分类的生态系统类型识别及时空格局变化分析——以河北省太行山区为例
3
作者 毕善婷 陈影 +3 位作者 李泽 屈爽 赵文超 梁阅兵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4,257,共10页
[目的]科学识别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类型,是理解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时空分布格局和支撑生态系统分类管理的基础。[方法]基于域—生物群系—功能群(RBE)的分类原理,构建了包括3个1级,8个2级和24个3级类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并集成... [目的]科学识别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类型,是理解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时空分布格局和支撑生态系统分类管理的基础。[方法]基于域—生物群系—功能群(RBE)的分类原理,构建了包括3个1级,8个2级和24个3级类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并集成多源数据,开展了2000和2020年的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的分类制图。基于RUSLE模型、InVEST模型和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演变。[结果]①河北省太行山区20 a间建设用地生态系统增加最多,主要来自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缩减了61105.95 hm^(2),以雨养农田为主。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和人工湿地面积分别增加了5584.32和2535.66 hm^(2),而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减幅分别为0.96%和8.18%。未利用地生态系统受研究区生态保护措施影响减少5800.68 hm^(2)。②生态系统服务值受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影响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除粮食供给服务为西低东高,主要是由于农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③冷热点区域空间分布整体上具有重叠性,但仍有差异。[结论]提出的分类体系具有可行性,分类精度达到80%以上,符合研究区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趋势,可为识别山区生态系统分类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政策提供科学支撑,进而促进山区生态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分布格局 河北省太行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韶关丹霞山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空间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婷 周若琪 +4 位作者 赵文胜 郭剑强 陈再雄 陈昉 彭少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13,共10页
丹霞山复杂地形地貌塑造了很高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复杂的景观多样性,全面的系统分类、空间定位和生态系统类型描述对该区域的生态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IUCN全球生态系统分类框架,结合植被类型和特殊地形地貌特征,对韶关丹... 丹霞山复杂地形地貌塑造了很高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复杂的景观多样性,全面的系统分类、空间定位和生态系统类型描述对该区域的生态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IUCN全球生态系统分类框架,结合植被类型和特殊地形地貌特征,对韶关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的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研究,并利用遥感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对各级生态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可视化制图。结果显示:(1)该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可划分为81类,包括3个I级类型、6个Ⅱ级类型、12个Ⅲ级类型、28个Ⅳ级类型和81个Ⅴ级类型;(2)除空间定位与格局分析外,特别对丹霞山的4个大类的特色生态系统进行了单独的空间展示,包括用面来展示的山顶生态系统23类和沟谷生态系统13类,用点来代表的洞穴生态系统4类,用线来代表崖壁生态系统4类。本研究关于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及空间定位,揭示了丹霞山地区的独特地形地貌特征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特征,深化了丹霞山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形成机制的理解,结果可为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生态系统分类 空间定位 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FM网络对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分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凯 刘增文 +2 位作者 李俊 田楠 时腾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022-7030,共9页
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分类是认识森林生态过程的根本途径,传统的从结构角度对森林生态系统分类只能反映森林的外在特征,而无法从功能角度区别森林的本质差异。通过对黄土高原3个生物气候区18个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特征测算和分析,... 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分类是认识森林生态过程的根本途径,传统的从结构角度对森林生态系统分类只能反映森林的外在特征,而无法从功能角度区别森林的本质差异。通过对黄土高原3个生物气候区18个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特征测算和分析,选取了能全面反映养分的积累和分布(生物量、枯落物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循环通量(年吸收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以及养分循环效率(循环系数、利用系数、养分生产力)等多方面指标作为分类指标体系,利用自组织映射特征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SOFM)聚类方法,从养分循环的角度将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2个一级类型,6个二级类型。该分类结果与实际较符,从而探索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分类方法,也验证了SOFM网络模型应用于森林养分循环分类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分类 养分循环 自组织映射特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4
6
作者 闫丹丹 沙金霞 +1 位作者 刘彬 杨旭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2,90,共5页
地下水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可直接利用的自然资源,是维持自然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支撑,但人们往往只重视其使用价值,而忽略了其生态价值,造成地下水不合理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对地下水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系统性价值评估显... 地下水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可直接利用的自然资源,是维持自然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支撑,但人们往往只重视其使用价值,而忽略了其生态价值,造成地下水不合理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对地下水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系统性价值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按利用地下水方式,将地下水生态系统分为三大类、服务类型分为四大类,并以此为基础,对赋存于地下水中的生态系统建立由10项服务指标、9种评估模型构成的价值评估体系。最后以邯郸市为例,2015年为基准年,对其涉及到的7项服务指标进行了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15年邯郸市赋存于地下水中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合计为105.18亿元,直接使用价值为38.49亿元,间接使用价值为66.69亿元,间接使用价值是直接使用价值的1.73倍。研究认为地下水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巨大,应在全面认识地下水价值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使其服务价值最大化。研究成果可为地下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生态系统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邯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媒介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
7
作者 吴舒尧 李双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3-1136,共4页
通过总结已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发现大多数研究未考虑不同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溪流等)的组分、结构以及所处环境的差异,无法有效地反映不同生态系统产生的不同生态过程与服务。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媒介,从服务传递... 通过总结已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发现大多数研究未考虑不同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溪流等)的组分、结构以及所处环境的差异,无法有效地反映不同生态系统产生的不同生态过程与服务。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媒介,从服务传递媒介角度建立以水、岩石和土壤、大气、生物系统及生态系统整体为媒介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以水为媒介的服务有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等,以岩石和土壤为媒介的服务有土壤形成和土壤保持等,以大气为媒介的服务有固碳释氧和空气净化等,以生物为媒介的服务有食物生产和生物控制等,基于生态系统整体作为媒介的服务有景观美学和休闲娱乐等。以期用此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框架更有效地研究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特征,以及相同类型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共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分类 传递媒介 服务级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补偿实施的NSE生态服务功能分类体系及应用模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范小杉 高吉喜 于勇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39,共5页
针对我国即将全面开展并实施的区域生态补偿制度,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生态服务功能分类的基础上,以促进区域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整体协调、健康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前提,探索整合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 针对我国即将全面开展并实施的区域生态补偿制度,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生态服务功能分类的基础上,以促进区域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整体协调、健康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前提,探索整合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NS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体系,并从理论依据和分类原则等方面验证了该分类的科学性,进一步结合生态补偿费的征收实际应用,建立了以NS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基础的生态补偿费核算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体系 生态补偿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维护与预警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谢宗强 张玉钧 +7 位作者 王义强 葛结林 徐文婷 熊高明 徐凯 毛江涛 陈思淇 冯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73-1882,共10页
针对乡村生态景观中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保护管理需求,本研究以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为基础,采用分子遗传标记、无人机航拍等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地面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乡土景观生物多样性检测、筛选、分类和空间制图的方法,解析... 针对乡村生态景观中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保护管理需求,本研究以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为基础,采用分子遗传标记、无人机航拍等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地面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乡土景观生物多样性检测、筛选、分类和空间制图的方法,解析了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和驱动因素,研发出面向乡村三生空间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3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维护技术,建立了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生物多样性监控预警机制和可视化平台,形成了乡村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多尺度全链条“识别-维护-预警”技术体系。研究成果突破了单一学科研究手段的局限性,为乡土植物的遴选、配置和景观营造提供了“师法自然”的成套技术方案,解决了乡村生态景观营造中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技术缺失问题,为动态管理乡村生物资源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村域尺度 种质资源 生态系统分类 监测预警 景观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