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裁判理性:明辨“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失”
1
作者 李树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46,共14页
伴随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相关案件的数量和类型愈发增多,与此相应,关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认定与应用的场景也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传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领域扩展至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损失的鉴别,森林生态系统各类... 伴随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相关案件的数量和类型愈发增多,与此相应,关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认定与应用的场景也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传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领域扩展至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损失的鉴别,森林生态系统各类功能的标价,律师风险代理费的计算,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额度的确认,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执行的监管等其他情境。这使如何正确识别与确认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失这一技术性问题在规范体系中取得了极为重要的前置性地位。经比较分析审判实践发现,不同法院在判断方法的采用和选择上往往各行其是:或者一律运用虚拟治理成本法进行评估,或者直接视其为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或者另行独立评估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失,裁定双重赔偿;在判决方式上既有判决金钱赔偿,也有判决赔礼道歉,更有以认购碳汇的方式予以替代;在适用对象上既适用于环境污染行为,也用于生态破坏行为。因暂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各界对其缺乏统一的认识,法官大多依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径行裁判,令司法裁量权流于形式。为解决因概念混淆引起的认定混乱及机械裁判问题,通过比较验证,引入生态学领域中已有的知识、方法和体系,澄清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并确认其内涵是“为人类提供的支持、调节、供应和文化服务”;修正《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Ⅱ版)》中以适用方法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体例,采用分章分类形式分别列明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失和环境修复费用相对应的估算办法;统一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的计算标准——以环境要素与污染物质间的可分程度进行类型化估算;区分损害类型与对象的差异,并兼顾主体性因素,明示虚拟治理成本法应是有条件地用以评估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时值《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之际,在法典体例结构和具体内容设置上,除对现有法律规范进行整合优化之外,可以有意识地吸纳生态学领域中已形成的相对成熟的智识和科学方法,并宜在保持概念同一性的基础上转为相应的法律表达,从而深入推进技术规范和法律规范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失 生态环境修复费用 认定混乱 机械裁判 有效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间服务功能损害填补责任的生态环境法典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钢 于晶云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5,共11页
期间服务功能损害填补责任包括补偿性修复责任和期间服务功能损失赔偿责任。在生态环境恢复理念下,补偿性修复责任适用理应优先于期间服务功能损失赔偿责任。然而,审视期间服务功能损害填补责任的现状可以发现以下问题:一是法律规范层... 期间服务功能损害填补责任包括补偿性修复责任和期间服务功能损失赔偿责任。在生态环境恢复理念下,补偿性修复责任适用理应优先于期间服务功能损失赔偿责任。然而,审视期间服务功能损害填补责任的现状可以发现以下问题:一是法律规范层面没有明文规定行为人在期间服务功能损害能够修复时承担补偿性修复责任;二是司法实践中补偿性修复责任的适用相当有限,具体措施也不甚明确;三是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当适用期间服务功能损失赔偿责任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尝试通过立法论或者解释论引入补偿性修复责任,并且完善期间服务功能损失赔偿责任。在解释论框架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中衍生出补偿性修复责任的解释显然难以形成共识,这种解释论也无法体现补偿性修复责任优先于期间服务功能损失赔偿责任的顺位关系。采取立法论,在生态环境法典中规定补偿性修复责任更为合理可行。因此,可以在生态环境法典中分别设置补偿性修复责任条款和期间服务功能损失赔偿责任条款,补偿性修复责任条款重点突出能够通过补偿性修复措施填补期间服务功能损害的前提条件,而期间服务功能损失赔偿责任条款重点突出无法通过补偿性修复措施补偿期间服务功能损害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 期间服务功能损害 补偿性修复 期间服务功能损失赔偿 生态环境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履行的二元规范构造
3
作者 黄忠 郑毓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履行是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地的创新机制,包括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替代履行和生态功能损失赔偿替代履行。目前,两类替代履行存在定位不清和适用混乱的困境,亟须从规范定位、适用条件、适用程序、监管机制等方...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履行是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地的创新机制,包括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替代履行和生态功能损失赔偿替代履行。目前,两类替代履行存在定位不清和适用混乱的困境,亟须从规范定位、适用条件、适用程序、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二元规范建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替代履行应定位为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承担方式,在生态环境具有修复可能且侵权人具备生态环境修复能力时具有优先适用性,法院应主动依职权适用并由行政机关主导监管;生态功能损失赔偿替代履行应定位为判决执行的创新方式,遵循公平正义原则,法院不得主动依职权适用但应当主导监管。生态环境法典应当在“法律责任和附则编”中明确区分两类替代履行及其适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生态环境修复费用 生态功能损失赔偿 替代履行 生态环境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环境需水的大凌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林飞 席芝橙 谭艳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59-1664,共6页
目前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均没有考虑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问题。河流的来水量如果达不到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不能正常发挥。对大凌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分类,用市场价值法、代替花费法和机会成... 目前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均没有考虑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问题。河流的来水量如果达不到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不能正常发挥。对大凌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分类,用市场价值法、代替花费法和机会成本法经行计算,并且在计算供水功能价值、贮水功能价值和输沙功能价值时考虑了河流的生态环境需水,其它功能的实现也是在满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基础上。结果表明:直接使用价值为92.64亿元/a,间接使用价值为215.17亿元/a,总价值为307.81亿元/a。通过分析,得出大凌河河流生态系统的核心服务功能是调蓄洪水功能、水产品功能和栖息地功能,应在充分发挥核心功能的同时兼顾其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凌河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评估 生态环境需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系统格局与服务功能演变 被引量:4
5
作者 田世民 梁帅 +4 位作者 赵高磊 贾佳 周雄冬 常静怡 江恩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0-76,共7页
基于2017年以来的水质监测数据、198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及1956—2020年的水文数据,对黄河源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功能等生态环境全要素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1956—2020年唐乃亥... 基于2017年以来的水质监测数据、198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及1956—2020年的水文数据,对黄河源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功能等生态环境全要素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1956—2020年唐乃亥站年径流量呈现不显著波动增加趋势,在整个65 a的研究尺度上,源区径流存在2次较大尺度的丰枯交替变化,即枯(1956—1965年)—长丰(1966—1989年)—长枯(1990—2005年)—偏丰(2006—2020年);近10 a黄河源区水质整体呈良好状况,底栖动物多样性总体表现为α多样性低、β多样性高的特征;黄河源区河流演变丰富了底栖动物栖息地类型,提高了底栖动物的丰度、密度和生物量,且黄河源区河流生态系统处于长期变化的动态平衡状态;1980—2020年黄河源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幅度较小,景观生态格局总体表现为异质性增强,破碎化程度上升,连通度下降;1980—2020年黄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向好,其水源涵养功能、碳储功能、生境质量和洪水调蓄功能均在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嫩江县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研究
6
作者 邢佳 倪艳芳 +3 位作者 张力 赵传亮 孙伟光 邹海虹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1期220-221,224,共3页
利用GIS软件,结合嫩江县自然环境特征,开展嫩江县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合国家相关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评价嫩江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按重要性划分5个等级,并进行空间分析。
关键词 GIS 生态环境 生态服务功能 评价 黑龙江嫩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尾矿库溃坝短期生态环境损失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水华 彭浩 +2 位作者 余琦 姚池 黄劲松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3-220,共8页
尾矿库溃坝不但会对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而且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定量评估尾矿库溃坝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在溃坝尾砂流演进过程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尾矿库溃坝生态环境损失评估方法... 尾矿库溃坝不但会对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而且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定量评估尾矿库溃坝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在溃坝尾砂流演进过程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尾矿库溃坝生态环境损失评估方法。以江西省某铁矿尾矿库工程为例,模拟了溃坝尾砂流演进过程,获取了该尾矿库下游受灾区域分布及危险程度区划图,并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角度评估了尾矿库溃坝造成的短期生态环境损失。结果表明:采用Bingham流变模型可有效模拟尾矿库溃坝及尾砂演进过程,获得尾矿库下游地区受灾情况;尾矿库下游地区受到溃坝影响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遭受的损失最大。所提方法可为类似尾矿库工程漫顶溃坝生态环境损失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溃坝 尾砂流演进过程 短期生态环境损失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弱生态环境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时空演变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贺祥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209-215,共7页
运用GIS软件和采用价值系数估值法,分析2005年、2010年及2015年黔东南州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2005—2015年黔东南州水域、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等面积增加幅度较大,水田、有林地和草地面积减... 运用GIS软件和采用价值系数估值法,分析2005年、2010年及2015年黔东南州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2005—2015年黔东南州水域、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等面积增加幅度较大,水田、有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较多。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负增长,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率较高,其余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倒"V"形变化;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和净化环境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降低幅度较大;粮食生产服务价值降低,表明耕地面积流失量较大。各时期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气体调节、净化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占总价值89%左右,结果与黔东南州森林面积较大,具有较强气候调节、土壤保持能力等特征一致。剑河县、雷山县、黎平县、天柱县、镇远县和榕江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高于全州,且与其变化趋势与方向相反;岑巩县、从江县、丹寨县、锦屏县、麻江县、三穗县、施秉和台江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低于全州,且与其变化趋势与方向一致;黄平县和凯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低于全州,且与其变化趋势与方向相反。有林地、灌木林地与草地面积变化率较低,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却明显下降,其提供的气候调节和水文调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其次是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水田和旱地的面积变化较小,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幅度较大,水田与旱地提供的食物生产、原料生产等服务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面积增加幅度较大,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较少,其美学景观功能服务价值降低。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脆弱生态环境系统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的影响,还可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州 贵州省 脆弱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填海的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的评估——以海门市滨海新区围填海为例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静 徐敏 +1 位作者 张益民 朱蒙佳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4-138,共5页
归纳总结了滨海湿地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据此建立围填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的评估方法,并以江苏海门市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为例,利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成本替代法、成果参照法等计算方法,计算出海门滨海新区围填海造成的生... 归纳总结了滨海湿地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据此建立围填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的评估方法,并以江苏海门市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为例,利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成本替代法、成果参照法等计算方法,计算出海门滨海新区围填海造成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值为2 878.3万元/年,单位面积损失为1.87万元/hm2.年.本研究为计算同类海域围填海生态损失提供参考,计算出的围填海生态服务价值损失可为分析围填海工程综合损益提供依据,为围填海形成后的生态恢复与补偿经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滨海湿地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动态分析 被引量:51
10
作者 徐洁 谢高地 +3 位作者 肖玉 李娜 江源 陈文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039-3050,共12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区域。基于国家重点/非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对比分析,结合土地覆被变化,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执行之前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形成全面的认识。结...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区域。基于国家重点/非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对比分析,结合土地覆被变化,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执行之前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形成全面的认识。结果表明:国家重点/非重点生态功能区土地覆被类型均以生态用地为主,2000—2010年生态用地占比下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年生态用地占比均高于非重点生态功能区,且土地覆被类型转换程度相对于非重点生态功能区要小。重点/非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植被覆盖度、生物量密度、NPP均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水土保持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植被覆盖度最高,生物多样性维护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平均生物量密度、平均NPP最高,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物量总量、NPP总量最高,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由于多位于西北内陆,整体上植被覆盖度最低,生物量密度和生物量总量、平均NPP和NPP总量也最低。总的来说,2000—2010年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质量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幅度不及非重点生态功能区。表明实施生态保护工程与转移支付,进一步改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对提升全国整体生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生物量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草地退化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评估——以申扎县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瑶 陈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078-5087,共10页
藏北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1990、2000、2010年3期不同时相的TM、ETM+和CEBERS遥感影像,对申扎县草地资源退化状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并采用生态经济学评估模型对草地生态系统8个方面的服... 藏北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1990、2000、2010年3期不同时相的TM、ETM+和CEBERS遥感影像,对申扎县草地资源退化状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并采用生态经济学评估模型对草地生态系统8个方面的服务功能价值损失进行了评估测算。结果表明:1990—2010年,申扎县草地退化面积增加了47.40×10~4hm^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高达5.20×10~8元;其中1990—2000年,草地退化较严重,该时段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较多的时期;2000—2010年,草地退化趋势变缓。藏北草地提供生物量价值仅约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7.0%,草地生态服务功能远大于其提供的生物量价值,因此必须从生态服务功能的的理念出发去经营草地,从而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草地 生态系统 遥感影像 服务功能 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指标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敏 黄沈发 鄢忠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通过对上海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中两个指标的较详细阐述,表明了上海在区划工作中的基本依据。其中,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主要从4个方面入手,即:水环境敏感性,大气环境敏感性,生境敏感性和城市热岛敏感性;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通过对上海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中两个指标的较详细阐述,表明了上海在区划工作中的基本依据。其中,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主要从4个方面入手,即:水环境敏感性,大气环境敏感性,生境敏感性和城市热岛敏感性;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指标则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饮用水源供给,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初级生产功能等。上海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生态区,根据地貌和生态系统类型全市划分为3个二级区(即生态亚区),再根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划分为8个三级区(即生态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功能 区划 敏感性 服务功能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入侵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经济损失评价研究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明阳 菅利荣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27,31,共5页
外来入侵物种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最大的生物威胁,通过生物入侵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经济损失评价研究,可以提高林业工作者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程度的认识,为制定生物入侵防治的政策和制度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在基础理论、... 外来入侵物种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最大的生物威胁,通过生物入侵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经济损失评价研究,可以提高林业工作者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程度的认识,为制定生物入侵防治的政策和制度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计算结果敏感度分析等方面均存在缺陷和不足,严重制约了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而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灾害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生物入侵WEB数据库的大量涌现,粗糙集、杂合粗糙集数据挖掘方法的日益成熟,3S技术在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中的广泛应用,为生物入侵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经济损失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对未来的经济损失评价研究进行了展望,探讨了经济损失评价研究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经济损失评价 分析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综合评价结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鄢忠纯 黄沈发 杨泽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0,88,共3页
根据上海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划分得到8个生态功能区。为了更为清晰、直观地了解各功能区的生态特征,同时也为了便于进行各功能区之间的比较,开展了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黄浦江水源保护生态... 根据上海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划分得到8个生态功能区。为了更为清晰、直观地了解各功能区的生态特征,同时也为了便于进行各功能区之间的比较,开展了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黄浦江水源保护生态功能区是生态敏感性最强的区域,而长兴岛功能区的生态敏感性最弱;黄浦江水源保护生态功能区是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最高的区域,而长兴岛功能区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功能 综合评价 生态环境敏感性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生态环境支撑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彦芳 刘敏 +1 位作者 郭英 董鸿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9-316,共8页
[目的]研究和评估不同生态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的变化,为区域的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核算和生态补偿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基于1980,2000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构建土地利用二级分类当量... [目的]研究和评估不同生态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的变化,为区域的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核算和生态补偿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基于1980,2000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构建土地利用二级分类当量表,计算3个时段河北省各生态环境支撑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①1980—2015年河北省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田转为城乡建设用地,其他生态用地转为农田的趋势。②以2015年的价格计算,1980—2015年河北省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年平均值约为3.56×10^(11)元。③1980—2015年河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约7.00×10~9元。④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区为燕山—太行山,其次是坝上高原、海域海岸、京津保,最低的为低平原区。⑤1980—2015年京津保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幅度最大为28.1亿元,降低15.0%。[结论] 2000年后的生态环境建设对恢复和提升河北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支撑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当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溢油污染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及评估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文怡 赵雯璐 蔡明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63-367,共5页
当前,海洋溢油事件所引发的生态损害之技术问题,已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研究和政府管理部门制定相关规范的重要需求。然而,在中国目前完成的海洋溢油损害赔偿案例中,所获赔偿仍多集中于清污、渔业资源损失等直接费用,生态系统损害等间接影... 当前,海洋溢油事件所引发的生态损害之技术问题,已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研究和政府管理部门制定相关规范的重要需求。然而,在中国目前完成的海洋溢油损害赔偿案例中,所获赔偿仍多集中于清污、渔业资源损失等直接费用,生态系统损害等间接影响则仍处于研究层面,研究内容则鲜少涉足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评估。本文归纳了生态服务功能概念的历史演化,概括了海洋溢油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评估方法,通过评述和分析,为我国海洋溢油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油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损失 评估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环境评价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21
17
作者 董贵华 何立环 +2 位作者 刘海江 齐杨 李季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45,共5页
阐述了生态环境评价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外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评价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评价的关键问题,即为生态系统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因此,为生态系统管理服务... 阐述了生态环境评价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外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评价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评价的关键问题,即为生态系统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因此,为生态系统管理服务的生态环境评价中,管理者的配合和支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评价方法必须科学、可行;评价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并且能够连续获得;评价结论尽量真实反映生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环境评价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沉积与围垦对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景保 钟赛香 +1 位作者 杨燕 王克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研究泥沙沉积和围垦对洞庭湖生态系统部分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围垦、湿地三者既互为条件,又互为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循环关系在湖泊生态系统中产生了泥沙淤积湿地浮涨钉螺孽生、害鼠繁殖、土地沙化,泥沙沉积湿地围垦生... 研究泥沙沉积和围垦对洞庭湖生态系统部分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围垦、湿地三者既互为条件,又互为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循环关系在湖泊生态系统中产生了泥沙淤积湿地浮涨钉螺孽生、害鼠繁殖、土地沙化,泥沙沉积湿地围垦生物资源量减少,泥沙沉积加围垦调蓄功能减弱洪涝频繁、水体污染、航道阻塞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且很大程度上削弱或损害了湖泊服务功能,进而降低了部分服务功能的价值,即水产和饲草资源损失价值32 .1亿元,蓄水与供水功能损失价值1.5 3亿元,调蓄洪水与生物多样性损失价值4 1.92亿元,生态环境与航运功能损失价值7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垦 害鼠 损失 泥沙沉积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繁殖 土地沙化 价值 饲草资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03
19
作者 徐燕 周华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研究工作 ,是资源开发利用 ,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有关的几个概念 ,进而对当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评述 ,总结了国...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研究工作 ,是资源开发利用 ,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有关的几个概念 ,进而对当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评述 ,总结了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地区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曾辉 陈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37-2742,共6页
城市植被具有其它生态环境要素难以替代的多样化生态服务功能,城市化地区的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几个重要研究范畴中,城市化过程对植被... 城市植被具有其它生态环境要素难以替代的多样化生态服务功能,城市化地区的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几个重要研究范畴中,城市化过程对植被影响研究属于传统的理论兼应用研究范畴,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入手,注重残遗植被保护等是该领域近年来的新研究方向;城市植被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是目前研究工作积累最为丰富的热点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包括负面生态环境效应缓冲与还原、自然环境调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城市碳氧平衡等;比较而言,城市植被保护与管理研究相对薄弱,亟待加强。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工作可以看出,城市化地区的植被生态效应研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脱节,专业研究与综合研究脱节,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脱节等不合理现象,应当成为今后研究工作中重点关注并加以克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植被 服务功能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