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指导下我国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添实 王丹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0,共2页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习近平生态民生观为指导,本文在制度层面、教育层面、社会层面提出三种路径,通过完善农村制度建设、优化农村...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习近平生态民生观为指导,本文在制度层面、教育层面、社会层面提出三种路径,通过完善农村制度建设、优化农村科教模式、推进农村产业更新来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真正实现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 乡村振兴 环境保护 生态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韧性治理到治理韧性:生态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转向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耿步健 李青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生态治理模式的更新和迭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面对自然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的双重制约,将韧性治理从自然科学引入具体的生态治理领域,成为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韧性治理基于整体治... 生态治理模式的更新和迭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面对自然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的双重制约,将韧性治理从自然科学引入具体的生态治理领域,成为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韧性治理基于整体治理视角,在价值、主体、制度、技术等层面上与生态治理现代化高度兼容和耦合,拓展了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推动了理念韧性、结构韧性、制度韧性、技术韧性的生态治理韧性体系构建。为此,应通过培育理性观念、增强组织能力、优化制度配置和提升智能水平等路径提升生态治理韧性,进而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现代化 韧性治理 治理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28
3
作者 欧阳康 郭永珍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33,241,共9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应在党的领导下科学推进生态治理的现代化。新时代推进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应在党的领导下科学推进生态治理的现代化。新时代推进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客观需要,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在界定"生态治理现代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生态治理现状,指出当前中国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突破困境的逻辑进路:加强主体建设,不断激发生态治理主体的活力;完善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治理制度的现代化;打造智慧生态,努力实现生态治理技术的现代化;深化体制改革,消除生态治理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优化评估体系,以促进生态治理评估方法的现代化;明晰减碳目标,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 生态文明 智慧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行动体系: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困境及应对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美勤 唐鸣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4,共4页
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生态治理多元分离的现状和"治理失灵"所反映的治理能力不足要求我们重视以行动体系为中心的生态治理现代化建设。生态治理现代的关键在于实现生态治理的共治共享,从完善生态... 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生态治理多元分离的现状和"治理失灵"所反映的治理能力不足要求我们重视以行动体系为中心的生态治理现代化建设。生态治理现代的关键在于实现生态治理的共治共享,从完善生态立法、明确主体权责、构建多元参与机制、打造开放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生态治理行动体系,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现代化 生态治理体系 生态治理能力 治理行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制度逻辑 被引量:11
5
作者 姬全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38,共10页
推进国家生态治理制度成熟定型与生态治理能力提升,将生态治理制度优势高效转化为生态治理制度效能,是新时代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制度克服过去治理弊端的逻辑必然。新时代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制度的演进沿着制度体系、制度执行、制度效能... 推进国家生态治理制度成熟定型与生态治理能力提升,将生态治理制度优势高效转化为生态治理制度效能,是新时代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制度克服过去治理弊端的逻辑必然。新时代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制度的演进沿着制度体系、制度执行、制度效能和制度自信四个维度渐次展开。具体表现为:制度体系是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保障,构建了生态治理现代化制度形式和支撑规范的理论逻辑;制度执行是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明确了生态治理现代化运行方式和实施路径的实践逻辑;制度效能是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评价依据,表征了生态治理现代化价值评价机制和反馈系统的效力逻辑;制度自信是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形成了生态治理现代化坚实底气和发展动力的精神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现代化 制度逻辑 制度优势 制度效能 制度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刑事立法保障--以草原保护为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一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4期244-246,共3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草原既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又对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做好草原保护既是生态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之举。在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对于草原保护普遍...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草原既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又对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做好草原保护既是生态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之举。在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对于草原保护普遍存在法律保护缺位、具体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刑法便责无旁贷地成为保护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从草原保护视角,分析现行刑法中对于草原保护的现存问题与缺陷,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与解决对策,以形成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生态治理现代化 草原法 刑事立法 罚金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取向选择
7
作者 王干 孙琨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97,共16页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速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不断健全、生...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速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不断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不断优化。“十五五”时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需实现从“污染治理”到“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转向、从“政策驱动”到“法治化、市场化”的制度创新、从“末端治理”到“智慧化全过程管控”的技术驱动转变、从“规则接受者”到“治理引领者”的国际社会角色变化、从“碎片化管理”到“系统化治理”的治理效能转变。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应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生态环境治理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生态环境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地方环境治理逻辑的重塑--以环保督察制度创新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盛明科 岳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104,共6页
生态治理现代化关系着国计民生,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是中央政府为实现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所作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生态环境治理实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发展理念,完... 生态治理现代化关系着国计民生,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是中央政府为实现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所作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生态环境治理实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发展理念,完善和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压实生态治理主体责任,加快推进生态科技创新等。以环保督察制度创新为例,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具体分析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逻辑,即遵循纵向到底的压力传导逻辑、横向到边的协同整合逻辑和逐底向上的绩效反馈逻辑。在治理逻辑驱动下,为进一步推进环保督察制度及实践发展,未来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环保督察的全面领导,提高环保督察的公众与社会组织参与度以及持续推进环保督察的制度化法治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现代化 环保督察 环境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铁英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6-131,共6页
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是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的根本道路,更是中国生态智慧与生态方案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治理理... 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是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的根本道路,更是中国生态智慧与生态方案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治理理论以及西方生态治理理论中的优秀成分为推进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建构条件。培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的生态治理理念、建立以完善生态法律制度为突破口的生态治理体系、推动构建权责关系明确的多元化主体协同共治机制,是建构推进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逻辑的关键向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现代化 生态治理体系 生态治理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中的国家权力分工——宪法解释的视角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海嵩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104,共10页
2018年的"生态文明入宪"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我国的环境宪法,为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宪法依据。在相关条款中,新增的第89条第6项是国家机构条款,在宪法上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家权力分工的"框架秩序&qu... 2018年的"生态文明入宪"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我国的环境宪法,为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宪法依据。在相关条款中,新增的第89条第6项是国家机构条款,在宪法上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家权力分工的"框架秩序",为形成符合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要求的国家权力分工体系奠定了基础。针对该条款,现有研究忽视了不同国家权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不能对当前中国环境法治中的实践现象提出有效的解释。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背景下对环境宪法国家机构条款进行教义学分析可知,该条款属于特别宪法委托条款;行政机关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位于"相对功能适当"的地位;宪法第89条第6项对行政机关"领导和管理生态文明建设"职权之规定,是在事实层面对行政机关所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确认,但并没有在规范层面形成绝对化的"行政机关优先"宪法价值秩序。实现行政权与其他国家权力(司法权、立法权、监督权)的有效协调与互动,是落实该国家机构条款的核心内涵与基本路径,同时也构成了当前中国环境法治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环境宪法 国家权力分工 法教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概念、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建伟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0-65,共6页
文章界定了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概念,阐述了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和意义,并提出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制度体系 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保障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兆东 李振覃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16-121,共6页
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实施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国家审计监督为何能够促进生态环境治理... 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实施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国家审计监督为何能够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体系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与国家审计体系的匹配程度,进而针对环境政策制度、资源管理利用、环境治理项目和生态责任履行等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关键环节,通过国家审计业务协同,构建审计监督实施路径,并提出发展研究型审计、统筹审计力量、共享基础数据、强化审计问责等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审计协同 环境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行政处罚裁量的规制——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框架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霖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面对日益激增的环境风险,立法规制局限、司法规制消极、行政规制乏力,难以规制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更增加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履行难度。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筑的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元主体结构,为环境行政处罚裁量规制提... 面对日益激增的环境风险,立法规制局限、司法规制消极、行政规制乏力,难以规制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更增加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履行难度。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筑的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元主体结构,为环境行政处罚裁量规制提供了新的框架。在此三元结构框架下,以传统行政理论为基础,可以形成行政自制、协商规制、社会规制,共同作用于环境行政全过程,规范并制约环境行政处罚裁量的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政处罚 裁量规制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协商规制 社会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韧性治理的意蕴及其路径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晓锋 刘俊祥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5,共13页
探索生态治理的具体模式,是因应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以自然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为表征的现实困境构成了生态治理的重要掣肘,而对社会脆弱性的改造成为生态治理的工作重心。为此,引入韧性理论,建... 探索生态治理的具体模式,是因应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以自然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为表征的现实困境构成了生态治理的重要掣肘,而对社会脆弱性的改造成为生态治理的工作重心。为此,引入韧性理论,建构生态韧性治理模式成为构建社会韧性、推动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新思路。一方面,根据社会脆弱性所包含的制度要素、文化要素、主体要素以及手段要素需要,重塑生态治理在价值、目标和方式等维度的韧性,实现谋求持续发展、提升治理能力以及建构多元主义的目标价值;另一方面,生态治理韧性体系决定生态韧性治理的进程。因此,包含生态治理文化韧性、生态治理制度韧性、生态治理主体韧性、生态治理技术韧性的韧性体系要想实现生态治理的韧性建设,就要通过培塑正确理念、优化制度配置、建构共治网络以及拓展治理工具等具体路径来得以实现。生态韧性治理立足生态治理的整体视角,是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新途径,有助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 韧性理论 双重脆弱性 社会韧性 生态韧性治理 生态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大发展理念下生态治理的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翼源 黄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28,39,共6页
五大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是助推生态治理现代化转向的精神力量。后工业化时代,生态治理的发展要运用非线性的、系统化的、超越性的思维,精准把握生态治理变迁过程中绿色创新的活力源泉,绿色协调的科学诉求,绿色发展的实... 五大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是助推生态治理现代化转向的精神力量。后工业化时代,生态治理的发展要运用非线性的、系统化的、超越性的思维,精准把握生态治理变迁过程中绿色创新的活力源泉,绿色协调的科学诉求,绿色发展的实践逻辑,绿色开放的有利条件,绿色共享的最终旨趣,探寻五大发展理念与生态治理协同发展的规律,促进生态治理制度化的革新和模式化的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现代化转向 五大发展理念 协同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视域下的共建共治共享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108,共16页
生态治理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在生态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生态治理理论和实践持续优化创新的探索进程中,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特色生态治理制度,并借... 生态治理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在生态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生态治理理论和实践持续优化创新的探索进程中,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特色生态治理制度,并借重一系列制度化过程实现向治理效能的转换。缘于当前生态治理面临的突出短板,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治理制度亟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不断推进自身的成熟定型,在加强责任政治建设中全力优化相关权能设置,在生态产品的公正分配中日益弥合制度的“社会边界”,在推进数字治理中继续提升制度的基层生态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现代化 共建共治共享 制度化过程 治理效能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共同体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柳薏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103,共7页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存在着治理失衡、协同机制聚力不足和法治供给不够等现实困境。基于此,西部民族地区应当牢固树立生态治理共同体意识,以多元治理主体为基础,以协同治理机制为核心,以共同治理行动为抓手,通过树立绿色共荣的生态价...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存在着治理失衡、协同机制聚力不足和法治供给不够等现实困境。基于此,西部民族地区应当牢固树立生态治理共同体意识,以多元治理主体为基础,以协同治理机制为核心,以共同治理行动为抓手,通过树立绿色共荣的生态价值理念、制定基于生态公共利益的生态文明政策、建立圆桌协商平台等措施,保障生态共同利益;通过建立明确均衡的权责分配机制、高效完善的社会参与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通过推进民族地区特色化法治建设、提升执法质效、优化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丰富民族地区法治供给,从而探索出和谐共生、规范有序的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生态治理共同体 生态治理现代化 协同共治 法治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生态道德治理: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5
18
作者 秦初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78,共7页
乡村生态道德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伦理支撑。生态道德治理是社会多元主体(政府但不限于政府)在国家治理过程中以生态道德对社会和成员施以影响或化解社会生态伦理道德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生态道德风尚建设,促进社会成员生态道德素质发展的过... 乡村生态道德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伦理支撑。生态道德治理是社会多元主体(政府但不限于政府)在国家治理过程中以生态道德对社会和成员施以影响或化解社会生态伦理道德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生态道德风尚建设,促进社会成员生态道德素质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以生态道德治理”和“对生态道德问题的治理”两个层面。对于乡村生态道德治理来说,一方面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治理中都应该蕴含有生态伦理价值和要求,生态道德治理应贯穿其中;另一方面,要对乡村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道德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现今,乡村生态道德治理还存在治理理念相对陈旧,治理队伍有待加强,治理方式的碎片化、封闭化等问题,为此,我们应通过树立乡村振兴的“德治”意识,树立整体性的治理观,构建共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本土化与国际化融合,生态道德规范的法律化、制度化生态美育与乡村生态道德治理融合等路径,以推进乡村生态道德治理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乡村 生态道德治理现代化 整体性治理 共建共享共同体 美善相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地方政府生态义务的宪法规范诠释与实践供给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震 杨茗皓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96,共10页
生态义务是生态法律关系中与生态权利相对应的概念,地方政府的生态义务由环境保护义务演化而来。新时代,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职责逐步向生态义务转向。应当从宪法序言、总纲具体条款、对环境权的保护及地方政府权力来源诠释宪法层面的地方... 生态义务是生态法律关系中与生态权利相对应的概念,地方政府的生态义务由环境保护义务演化而来。新时代,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职责逐步向生态义务转向。应当从宪法序言、总纲具体条款、对环境权的保护及地方政府权力来源诠释宪法层面的地方政府生态义务。地方政府生态义务的规范与实践面临来自宪法、环境法和国家治理体系三个方面的挑战。未来,应当破除地方政府生态义务的宪法实施障碍,直面宪法生态条款与环境法的交互影响,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宏观范畴内促进宪法规范对地方生态义务的规范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宪法 生态治理现代化 地方政府生态义务 风险预防 环境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福利社会”的生成与民众“生态幸福”的公共性实践——生存安全的发展价值实践逻辑的确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轩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7,共4页
"生态福利社会"是生态治理现代制度性设计与实践性路径的社会化表达,为民众的"生态幸福"的公共性价值体验确立了实践性的地平线。生态福利社会的核心旨趣在于追求生态现代化的社会性与生存安全性发展逻辑的统一性... "生态福利社会"是生态治理现代制度性设计与实践性路径的社会化表达,为民众的"生态幸福"的公共性价值体验确立了实践性的地平线。生态福利社会的核心旨趣在于追求生态现代化的社会性与生存安全性发展逻辑的统一性现实实践建构,为生态文明建设真正确立一个社会生态福利意义共生与生态价值共享的价值实践选择。在此,生态福利社会的生成必然对生态治理现代化和民众生态幸福起到超越性的建构意义,这无疑是当今处于生态深度迷茫与危机之境遇中的人类精神之自我拯救的最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福利社会 生态幸福 生态治理现代化 生存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