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助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以捞车河传统村落为例
1
作者 吴曼颖 唐而如 危清华 《现代园艺》 2025年第6期153-155,共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一直都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态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将乡村现有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经济资...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一直都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态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将乡村现有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经济资源。基于此,阐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以捞车河古村为例,分析了古村生态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推动传统村落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旨在开创乡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生态文化旅游 捞车河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苏焕鹏 谢劲松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9期59-64,共6页
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与发展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热点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林业大省,截至2021年底,广西森林面积达1486.67万hm^(2),活立木蓄积9.78亿m^(3),森林覆盖率高达62.55%,位居全国第三位。同... 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与发展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热点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林业大省,截至2021年底,广西森林面积达1486.67万hm^(2),活立木蓄积9.78亿m^(3),森林覆盖率高达62.55%,位居全国第三位。同时,它也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区域之一,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和丰富文化遗产。3年疫情结束以来,随着大康养理念的不断深化,绿色生态旅游的需求井喷式高涨,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潜力大、势态佳,已从第三产业的边缘渐渐迈向核心。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类示范区的建设,融合当下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进一步巩固完善脱贫攻坚成果,探寻一条持续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乡村振兴 融合 可持续发展 SWOT-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新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贵安新区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雷蓉 郑小云 胡北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8-122,共5页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是关键。文章通过研究贵安新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和对策略问题,来探讨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地区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共进发展的问题。提出了&q...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是关键。文章通过研究贵安新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和对策略问题,来探讨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地区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共进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全域统筹""全位融合""全民共举""三全"发展战略;指出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应从"生态景区""生态城镇""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文化"等途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 贵安新区 三全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碳足迹测算与碳效用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风琴 李江风 胡晓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6444-16445,16569,共3页
笔者从旅游六大要素出发提出了碳足迹的测算方法,并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食""宿""行""游""购""娱"的碳足迹分别进行了测算,得出其总的碳足迹。根据测算结果,从碳足迹... 笔者从旅游六大要素出发提出了碳足迹的测算方法,并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食""宿""行""游""购""娱"的碳足迹分别进行了测算,得出其总的碳足迹。根据测算结果,从碳足迹的构成,碳成本和人均旅游碳足迹3个指标分析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碳效用。其碳成本和人均旅游碳足迹相比全球水平较高。其碳足迹构成方面,"宿"和旅游活动的贡献较小,因此,在新一轮的整合和规划中要加强度假旅游市场的培育,继续发展"生态文化"游,保持旅游活动的小贡献,降低交通的碳足迹,以实现低碳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测算 碳效用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6E”模式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开发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梅 魏加华 王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3-177,193,共6页
在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工程核心景观与周边旅游、文化、生态资源深度结合的总体开发思路和"6E"旅游模式(Education——知识教育,Explore——探寻文化,Entertainment——休闲娱乐,Experience... 在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工程核心景观与周边旅游、文化、生态资源深度结合的总体开发思路和"6E"旅游模式(Education——知识教育,Explore——探寻文化,Entertainment——休闲娱乐,Experience——体验人生,Ecology——生态保护,Enrich——丰富经历),并通过对中线及周边旅游环境调研,结合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和天津市境内工程核心景观,对近期生态文化旅游开发试点提出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生态文化旅游 “6E”旅游模式 工程核心景观 旅游开发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被引量:5
6
作者 胡孝平 马勇 史万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0-484,共5页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调节生态环保各利益主体间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在平衡生态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实施生态补偿的驱动力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调节生态环保各利益主体间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在平衡生态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实施生态补偿的驱动力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补偿机制的3大构成系统:定位系统、运行系统和反馈系统,力图构建螺旋上升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生态补偿 驱动力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构建 被引量:22
7
作者 马勇 何莲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2,共4页
2008年底,湖北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若要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必须构建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区域发展模式,即区域共生——产业协调... 2008年底,湖北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若要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必须构建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区域发展模式,即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首先要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发展模式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其构成要素系统,最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以便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共生-产业协调 发展模式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生态文化旅游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于法稳 于贤储 王广梁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1-155,共5页
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上讲,雷州半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从经济全球化上讲,雷州半岛是我国内陆和世界的重要经济交汇点。探讨了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的相关理论问题,以及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的误区,从科学规划、承载力评价、发展理念、... 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上讲,雷州半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从经济全球化上讲,雷州半岛是我国内陆和世界的重要经济交汇点。探讨了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的相关理论问题,以及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的误区,从科学规划、承载力评价、发展理念、人才培养、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融资体制等方面,提出了雷州半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生态文化旅游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空间维解构 被引量:8
9
作者 马勇 何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69,共5页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若要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必须探索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以空间维视角为切入点,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旅游空间布局,可以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依据...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若要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必须探索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以空间维视角为切入点,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旅游空间布局,可以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依据鄂西圈旅游资源赋存情况、旅游交通发展状况及旅游地的功能等条件,鄂西圈可以构建为"三心、三轴、三圈"的旅游整体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区域旅游发展模式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区生态文化旅游视域中的饮食文化——以恩施州土家族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琼 贺友桂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8,共7页
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构建"武陵山旅游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家族饮食习俗世代相传,饮食遗风犹存,它所蕴含的原生态、养生、保健、淳朴豪爽以及丰厚的传统文化信息等特征与各种人文景观、文化现象、特殊的历史事件... 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构建"武陵山旅游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家族饮食习俗世代相传,饮食遗风犹存,它所蕴含的原生态、养生、保健、淳朴豪爽以及丰厚的传统文化信息等特征与各种人文景观、文化现象、特殊的历史事件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多元化饮食文化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魅力,成为武陵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和物质基础,是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文化符号和引擎,是武陵山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宝库。如何有序的把土家饮食文化融入到旅游经济中需更深入的探讨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旅游 土家族 饮食文化 武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平 张杨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2-125,共4页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核心共识。为了定量测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并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核心共识。为了定量测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并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由3.8714hm2/cap上升为4.4279hm2/cap,年均增长1.22%;(2)人均生态赤字整体趋势为逐年增加,从-3.6146hm2/cap增加为-4.2206hm2/cap,年均增长1.42%;(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囤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理论 生态足迹模型 可持续发展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化旅游地产开发模式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建平 宿琛欣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7-149,165,共4页
简要介绍了生态文化旅游地产的发展背景及研究的必要性,以生态旅游地产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为参考,对生态文化旅游地产开发模式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将生态文化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划分为两大类和五小类。通过建立开发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 简要介绍了生态文化旅游地产的发展背景及研究的必要性,以生态旅游地产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为参考,对生态文化旅游地产开发模式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将生态文化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划分为两大类和五小类。通过建立开发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以大明宫国家生态遗址公园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案例指标评分进行数据处理,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旅游地产 开发模式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岳衡山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初探 被引量:7
13
作者 谢莉 《热带地理》 2002年第3期241-244,共4页
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经数千年人类历史文明洗礼,已积淀了深厚而独特的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寿文化、抗战文化、名茶文化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在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盛行的当代,应充分利用南岳衡山这一特有优势,大力发展名山生... 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经数千年人类历史文明洗礼,已积淀了深厚而独特的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寿文化、抗战文化、名茶文化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在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盛行的当代,应充分利用南岳衡山这一特有优势,大力发展名山生态文化旅游,进一步优化其自然生态环境,瞄准旅游目标市场,推出系列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山 旅游文化 生态文化旅游开发 自然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清海 田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7-60,共4页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收入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根据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可以构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鄂西圈"8个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各城市旅游产业竞...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收入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根据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可以构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鄂西圈"8个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各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差距较大,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各地区应制订相关政策,推进旅游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旅游竞争力转变成经济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产业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化旅游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以恩施州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司马俊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61-65,共5页
最近几年以来,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二者还存在两张皮现象,还没有形成深度的契合。原因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不够等几个方面。为此,应当采... 最近几年以来,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二者还存在两张皮现象,还没有形成深度的契合。原因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不够等几个方面。为此,应当采取如下对策: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力度,为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积蓄资源条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开发力度,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提升生态文化旅游的文化与科技含量;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力度,打造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加强文化宣传与传播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营造氛围;加强学术研究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积蓄人力资本等,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实现恩施州人文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最佳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州 生态文化旅游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鄂西圈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南珊 熊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34-137,共4页
鄂西圈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在发展模式上,要形成以旅游业为引擎的复合型产业的内生外拓增长模式;在区域布局上,要形成"一圈、三地、六带、多群"的空间格局;在产业联动上,要着力加强与圈内外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并形成... 鄂西圈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在发展模式上,要形成以旅游业为引擎的复合型产业的内生外拓增长模式;在区域布局上,要形成"一圈、三地、六带、多群"的空间格局;在产业联动上,要着力加强与圈内外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并形成长效机制;在实现途径上,则要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园区建设、特色建设、精品建设四个关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圈 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梁文艳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107-113,共7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中国乡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是将乡村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主导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中国乡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是将乡村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主导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张家港市为背景,梳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产业环境,并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方式和路径,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及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旅游 乡村振兴 张家港市 文化传承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姚媛 《陕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97-101,共5页
秦岭是中国南北自然生态和气候的分界线,有着"世界生物基因库"和"中国的中央国家公园"的美誉。秦岭北麓是秦岭山地人文因子与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密集区。该文以建立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为切入点,通过研究符... 秦岭是中国南北自然生态和气候的分界线,有着"世界生物基因库"和"中国的中央国家公园"的美誉。秦岭北麓是秦岭山地人文因子与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密集区。该文以建立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为切入点,通过研究符合其区域特色的发展条件和要素,构建出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发展模型和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旅游发展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生态文化旅游 发展模型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品牌构建及整合视觉推广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远升 谭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7期380-381,384,共3页
通过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品牌的属性及定位分析,以专属旅游产品及特色文化符号为基点来探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视觉符号的提炼以及整合视觉推广策略的构想。
关键词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品牌 视觉符号 整合视觉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州生态文化旅游中两极维度的探讨——回归自然与对接现代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宗仁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年第1期37-42,共6页
如何在发展生态旅游中,展示和进一步培育黔东南以山青林茂、水绿天蓝、苗寨侗乡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着力发掘,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利用中,既能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又能对接现代,促进历史性跨越,就必须把握住回归与对接的"度"... 如何在发展生态旅游中,展示和进一步培育黔东南以山青林茂、水绿天蓝、苗寨侗乡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着力发掘,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利用中,既能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又能对接现代,促进历史性跨越,就必须把握住回归与对接的"度"。在原始美与时尚美,在民族核心元素中如何添加现代元素,就成了生态文化旅游甚至黔东南州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必须把握好的两个临界点和两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旅游 回归自然 对接现代 两极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