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护坡基材土-岩接触面原位剪切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丁瑜 杨奇 +1 位作者 夏振尧 许文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83-388,共6页
基材土-岩接触面剪切力学性能是生态护坡体系长久稳定的关键,相关研究可为解决基材脱落难题、完善生态防护技术体系提供必要依据和指导。采用自制的原位剪切仪对4种不同粗糙起伏的基材土-岩接触面进行了原位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基材土-... 基材土-岩接触面剪切力学性能是生态护坡体系长久稳定的关键,相关研究可为解决基材脱落难题、完善生态防护技术体系提供必要依据和指导。采用自制的原位剪切仪对4种不同粗糙起伏的基材土-岩接触面进行了原位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基材土-岩接触面剪切应力-位移表现出典型的软化特性,具有明显的初始线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峰后软化以及残余剪切变形4个阶段。分析发现,文中试验条件下凸起高度算数平均偏差Ra在4 mm以下时,峰值剪切强度增加速度较快,随后呈逐渐减弱趋势;残余剪切强度、峰值剪切位移以及进入残余阶段的剪切位移与粗糙凸起高度算数平均偏差呈近线性正相关关系。可见实施生态护坡时合理地控制坡面粗糙起伏,有助于提高土-岩接触面峰值剪切强度和残余剪切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能,对防护体系的长期整体稳定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坡基材 土-岩接触面 原位剪切试验 剪切软化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基材制备及植生性能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玉波 邹国富 +5 位作者 杨继清 孙熙宁 李欣怡 魏庆喜 雷平 李博林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43,共12页
矿产资源的开发形成大量的岩质边坡,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灾难。为制备植物生长性能良好、水土保持能力强且适合高寒地区岩质陡边坡生态修复的生态基材,采用小车边坡模拟试验、多因素正交试验以及高寒山区基... 矿产资源的开发形成大量的岩质边坡,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灾难。为制备植物生长性能良好、水土保持能力强且适合高寒地区岩质陡边坡生态修复的生态基材,采用小车边坡模拟试验、多因素正交试验以及高寒山区基地试验,制备不同配比组成的生态护坡基材。为更加符合现场施工过程将基材分为结构层和面层分别开展植生性能研究,通过综合种子的发芽率、植物生长高度评价基材植生性能。极差分析发现:当基材结构层中陶粒和核桃壳颗粒各取7.50 g、谷壳和稻草节分别取2.50 g和1.25 g、聚苯乙烯泡沫颗粒(EPS)取0.10 g、土壤改良高次团粒剂(PAM)取1.50 g、保水剂取0.50 g时,基材结构层的植生性能最优;当稻草节取2.50 g、谷壳取7.50 g、EPS取0.30 g、PAM取0.40 g、保水剂取0.20 g时,基材面层的植生性能最优。该结果可为高寒、海拔矿山岩质陡边坡的生态修复及水土保持,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植物生长性能优异、水土保持能力强的生态护坡基材,为滇西北高寒岩质边坡的生态环境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生态护坡基材 植生性能 正交设计 边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作用下的基材土–岩接触面原位剪切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丁瑜 夏振尧 +1 位作者 许文年 杨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07-2113,共7页
采用自制原位剪切仪,对不同粗糙度、不同多花木蓝根系密度的基材土–岩接触面进行原位剪切试验,研究了基材土–岩接触面的剪切变形特征。研究表明,基材土–岩接触面剪切应力–位移具有典型的软化特性;受根系加筋、锚固作用影响,含根试... 采用自制原位剪切仪,对不同粗糙度、不同多花木蓝根系密度的基材土–岩接触面进行原位剪切试验,研究了基材土–岩接触面的剪切变形特征。研究表明,基材土–岩接触面剪切应力–位移具有典型的软化特性;受根系加筋、锚固作用影响,含根试样的剪切破坏面粗糙、破碎。根系作用对土–岩接触面峰值剪切强度、峰值剪切位移及残余剪切强度影响明显,对比发现,不同粗糙度下,相同根系面积比对提高界面峰值剪切强度的贡献率差异较小;根系面积比较小时,增强界面峰值剪切强度的贡献率低于粗糙度,随着根系面积比增大,根系提高界面强度的作用更为明显,其贡献率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坡基材 土–岩接触面 原位剪切试验 根系 剪切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