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生态恢复工程下新疆草原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约束效应
1
作者 胡文可 刘维忠 彭亚萍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14,223,共14页
[目的]探索大型生态工程对草原植被覆盖动态的影响,阐明植被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约束效应,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恢复工程的改进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地处干旱地带的新疆地区为例,采用趋势分析法,探析生态恢复工程对植被覆盖... [目的]探索大型生态工程对草原植被覆盖动态的影响,阐明植被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约束效应,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恢复工程的改进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地处干旱地带的新疆地区为例,采用趋势分析法,探析生态恢复工程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基于InVEST模型和CASA模型,评估其产水量、碳储存、土壤保持和净初级生产力(NPP)4种草原生态系统服务,揭示生态恢复工程下植被覆盖对4种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约束效应。[结果]1)在生态恢复工程驱动下,有79.2%的区域草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残差为正值,草原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式上升。2)新疆地区草原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呈上升趋势。产水服务与土壤保持服务均在2010年达最高值,随后降低,高值区均集聚于伊犁河谷、阿尔泰山脉北侧;碳储存服务与NPP呈上升趋势,高值区空间分布均匀。3)植被NDVI与4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呈现3种约束关系,分别为左抛物线状、驼峰状、右抛物线状;植被NDVI与碳储存服务、NPP间阈值分别为0.49、0.35。[结论]2000—2020年,草原植被生长季NDVI呈上升趋势,且草原生态恢复工程对植被覆盖改善具有显著效果,植被覆盖对生态系统服务阈值为0.3~0.5时,草原综合生态系统服务能达到最优,未来生态恢复政策可依据区域草原植被覆盖度阈值进行相应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工程 草原植被覆盖 生态系统服务 约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工程表面覆盖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沈英娃 高吉喜 +1 位作者 舒俭民 熊严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0-14,共5页
以青岛市湖岛垃圾填埋场作为试验点,对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工程的表面覆盖处理技术中的材料选择进行了研究。对城市垃圾场生态恢复工程表面处理中覆盖材料的选择指标主要取决于其投入费用和生态恢复的产出效益,同时因恢复工程的设... 以青岛市湖岛垃圾填埋场作为试验点,对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工程的表面覆盖处理技术中的材料选择进行了研究。对城市垃圾场生态恢复工程表面处理中覆盖材料的选择指标主要取决于其投入费用和生态恢复的产出效益,同时因恢复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填埋地点而异。对以降低投入为优选因子或以获得植物产出效益为主要目的的设计方案,分别推荐已分解的垃圾土和砂土为覆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垃圾 填埋场 生态恢复工程 表面覆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山区上梧溪小流域生态恢复工程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丁立仲 卢剑波 徐文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研究分析了浙西上梧溪小流域生态恢复工程措施,采用层次分析及模糊综合分析相结合方法,建立了该小流域生态恢复工程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欧式距离模型结合模糊聚类分析法对生态恢复工程效益进行评估。
关键词 小流域 生态恢复工程 效益评价 欧式距离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恢复工程系统集成原理的一些理论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胡聃 奚增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66-877,共12页
生态恢复是不同层次上退化生态系统的选择性再生与再发展过程 ,它包括人类主导作用下的生态系统恢复和自然主导下的生态恢复 ,它具有自然性、经济性、人文性和选择性。以生态经济原理为基础 ,首先提出了生态系统退化度与恢复度理论上存... 生态恢复是不同层次上退化生态系统的选择性再生与再发展过程 ,它包括人类主导作用下的生态系统恢复和自然主导下的生态恢复 ,它具有自然性、经济性、人文性和选择性。以生态经济原理为基础 ,首先提出了生态系统退化度与恢复度理论上存在的反 -S型关系 ,讨论了在统一矢量价值标尺下恢复演进过程的数学描述与恢复的判定准则。作者进一步讨论了生态恢复工程的一些系统集成原理 ,包括系统集成的技术流程、基本原则的关联组合体系、恢复技术的组装与集成体系、生态恢复模式的分类系统及其在生态集成管理体系下以成本约束、效益约束、尺度约束为核心的模式集成系统、生态恢复系统目标 -模式 (速度与路径 ) -成本 /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工程系统 集成原理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适应盲区及其草原生态恢复工程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庭硕 孟和乌力吉 张振兴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1,共10页
“文化适应”概念一经斯图尔德提出,很快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响应,但具体的认识和理解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总结,必然有其适用的范围,也必然有其无法适应的空间,即文化适应必然有其无法适用的盲区。无视盲区的存在,最终会... “文化适应”概念一经斯图尔德提出,很快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响应,但具体的认识和理解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总结,必然有其适用的范围,也必然有其无法适应的空间,即文化适应必然有其无法适用的盲区。无视盲区的存在,最终会导致对该理论的误用和误判。具体到笔者团队实施的草原生态恢复工程而言,更是如此。一旦工程实施的对象和性质恰好处在文化适应盲区,那么工程实施的具体操作就会偏离工程的实际需要。因此,揭示这一盲区的存在,在盲区范围内精准识别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性障碍因素自然成了工程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要害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适应 盲区 草原生态恢复工程 障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恢复工程对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卓静 朱延年 +3 位作者 何慧娟 王娟 董金芳 权文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627-8637,共11页
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TM遥感影像解译陆表生态系统的分布特征,从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单一生态系统动态度和综合生态系统动态度等方面探索了生态恢复工程实施20年来研究区生态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利用最小二乘... 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TM遥感影像解译陆表生态系统的分布特征,从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单一生态系统动态度和综合生态系统动态度等方面探索了生态恢复工程实施20年来研究区生态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利用最小二乘趋势分析法和人类扰动指数分析气候条件和生态恢复工程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1997—2018年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林木、草地的面积占比分别增加19.34%和6.91%;耕地面积占比减少22.15%;未利用地面积占比减少5.01%;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格局已由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前的耕地占主导转化为林木占主导。(2)受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系统流转方向主要表现为耕地转化为林木和草地;防风固沙工程促使毛乌素沙漠区域未利用地转化为草地。(3)研究时间段内陕北地区年均气温基本无变化,年降水量显著呈增加趋势,整体向湿润化发展,适合地表植被生长和恢复。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榆林和延安两市生态系统变化速度明显高于铜川市,说明生态恢复工程是研究区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气候背景变化是辅助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工程 陕北 生态系统格局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级公路路域生态恢复工程效益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姜德义 任海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0-142,共3页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新建公路都采取了一些公路路域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和措施。从不同方面,例如植被涵养水源价值、土壤肥力价值、水土流失价值、改善...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新建公路都采取了一些公路路域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和措施。从不同方面,例如植被涵养水源价值、土壤肥力价值、水土流失价值、改善环境和景观等,对公路路域生态恢复工程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定量估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工程 效益分析 效益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是重要的环境生态恢复工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振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1-2,共2页
祝贺<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创刊和第1届编委会成立.得到农、林、水各部(局)大力支持的水土保持学会是跨部门、跨学科的学术性团体,学术性刊物正是联系广大水土保持科技人员和推进水土保持科学进一步发展,与国际水土保持科学工作者进... 祝贺<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创刊和第1届编委会成立.得到农、林、水各部(局)大力支持的水土保持学会是跨部门、跨学科的学术性团体,学术性刊物正是联系广大水土保持科技人员和推进水土保持科学进一步发展,与国际水土保持科学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多年来,我们已有了<中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科技情报>等科技刊物,这次<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创刊将更加丰富和发展水土保持科学,增进学术交流.希望刊登内容对水利、林业、农业土壤、山地灾害和城乡、工矿、交通建设中水土保持和预防,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论文均有涵盖.希望<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不断提高学术质量,越办越好,逐渐办成一流学术刊物,得到广大水土保持科技人员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生态恢复工程 自然条件 人工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本效益、政策机制与生态恢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整体视角下对我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及政策的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徐志刚 马瑞 +2 位作者 于秀波 姜鲁光 王毅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3,131,共10页
本文将中国生态建设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估,从整体上对我国生态建设投资的投入产出效果进行评估。文章在全面梳理1998年以来我国生态建设工程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及政策的实施状况与效果做出一个科学、客观和... 本文将中国生态建设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估,从整体上对我国生态建设投资的投入产出效果进行评估。文章在全面梳理1998年以来我国生态建设工程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及政策的实施状况与效果做出一个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价,并对进一步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提出建议。研究在对工程政策实施状况和制度设计考察和对不同利益相关者行为和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现行工程和政策体系,不仅有助于中国未来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与生态改善,而且有利于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生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 效果 政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对康平地区生态系统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虹 朱洪波 +2 位作者 王钟书 宁新元 王烽旭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100,109,共7页
为了对自1999年起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实施的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成效进行评估,利用多期Landsat影像解译了康平地区陆表生态系统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气候要素回归分析、生态系统转移矩阵以及生态系统综合人类扰动指数等研究方法,对康平地区... 为了对自1999年起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实施的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成效进行评估,利用多期Landsat影像解译了康平地区陆表生态系统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气候要素回归分析、生态系统转移矩阵以及生态系统综合人类扰动指数等研究方法,对康平地区自1984年以来的陆表生态系统格局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实施20年来的生态系统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并分析了其演变的驱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1999—2020年康平地区的生态系统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沙地面积占比减少35.391%,耕地面积占比减少6.240%,林地面积大幅增加。(2)通过对气候要素回归分析得出,研究时间段内康平地区气候整体转湿,并且在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实施后尤为显著,适合陆表植被生长和恢复。研究最终得出,康平地区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为该地区自上世纪末实施的一系列生态系统恢复工程,辅助驱动力为该地区年起沙风天数减少和气候转湿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格局 康平 遥感 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措施设计结构模式——以合作市为例
11
作者 李明军 江丽 +1 位作者 周淑琴 薛春燕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7期98-99,共2页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利用。切实做好"利用与保护"两手抓、两手硬,甘南州提出"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生态发展理念,对生态环境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修复,使...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利用。切实做好"利用与保护"两手抓、两手硬,甘南州提出"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生态发展理念,对生态环境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修复,使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助推器,使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共存、相互传递、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市 生态恢复工程 设计结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的系统集成原理
12
作者 胡涌 李吉跃 冯仲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28-31,共4页
为解决以往我国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作中存在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根据与森林生态恢复工程相关的自然与社会科学原理及工程技术方法,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系统集成的概念、技术流程和技术集成体系.技术流程包括:①森林... 为解决以往我国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作中存在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根据与森林生态恢复工程相关的自然与社会科学原理及工程技术方法,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系统集成的概念、技术流程和技术集成体系.技术流程包括:①森林退化的监测与诊断;②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的可行性分析;③集成规划与设计;④集成实施;⑤评估;⑥集成管理体系等.技术集成体系有:①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监测、诊断、发布与预测的集成技术;②不同层次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重构或重组集成技术;③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经济价值恢复的集成技术;④森林生态系统信息网络重构与延展的集成技术;⑤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管理的系统集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恢复重建 生态恢复工程 森林恢复工程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水资源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思琦 陈永喆 +2 位作者 王聪 胡庆芳 吕一河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106,共10页
近年来,华北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植被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探究区域植被恢复对水循环过程及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对于完善生态恢复策略、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重要。本文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莫兰指数,结... 近年来,华北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植被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探究区域植被恢复对水循环过程及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对于完善生态恢复策略、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重要。本文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莫兰指数,结合多源水参量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阐释了植被和不同水参量的时空变化情况,甄别了植被保育与恢复下的水资源变化响应,进而探讨了华北地区水资源与植被恢复的权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成效显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增速约为恢复工程区外的2.3倍;植被的扩张与蒸散量表现出空间与时间上的强相关性;植被恢复引起的蒸散量提高是引起水储量赤字或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为此建议,华北地区可完善生态恢复策略,在植被保育与恢复过程中考虑水资源的限制作用;以自然恢复方式为主,促进生态恢复的可持续性、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生态恢复工程 蒸散发 水储量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自然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生态恢复效果评估研究——以荣乌高速烟威段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廖琪 洪波 +3 位作者 杨杰军 田冬军 孙钟野 宋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09-116,共8页
基于目前缺乏针对公路生态恢复工程的生态功能性评价框架的问题,以人工重建植被的景观效果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属性为研究重点,构建一套有针对性的公路生态恢复效果评估体系,并以荣乌高速烟威段生态恢复工程为例,综合评估该路段具体生... 基于目前缺乏针对公路生态恢复工程的生态功能性评价框架的问题,以人工重建植被的景观效果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属性为研究重点,构建一套有针对性的公路生态恢复效果评估体系,并以荣乌高速烟威段生态恢复工程为例,综合评估该路段具体生态恢复对象生态恢复效果。研究发现,该路段生态恢复工程在改善植被群落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方面具有优势性,但在短期内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大型复杂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扰动,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态型公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生态恢复工程 效果评估 荣乌高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地理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15
作者 陈鹏飞 王金颖 诸云强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2,共10页
为支撑黄土高原精准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围绕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后,经济建设、生态工程及气候变化耦合影响下不同生态地理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与驱动力展开研究。为实现此目的,首先收集了长时间序列(2... 为支撑黄土高原精准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围绕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后,经济建设、生态工程及气候变化耦合影响下不同生态地理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与驱动力展开研究。为实现此目的,首先收集了长时间序列(2000—2015)土地利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气象等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黄土高原各生态地理区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然后采用土地转移矩阵分析、相关分析等手段,分析了导致各地理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不同生态地理区的气候变化、生态工程建设有别,从而导致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不同;大多生态地理区的净初级生产力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少量地理区的净初级生产力受气候与生态工程建设耦合作用的影响;在生态恢复工程为净初级生产力变化主导因子的地理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2010年之前,且生态工程建设适宜采用的植被恢复类型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区 净初级生产力 生态恢复工程 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晰产权:三江平原生态恢复的关键
16
作者 蓝虹 马中 《绿色中国(公众版)》 2005年第5期67-68,共2页
三江平原生态与环境的恢复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森林植被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水生态系统的恢复,而这一切生态系统的恢复又必将推动着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从而使生态效益与农业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恢复,怎样... 三江平原生态与环境的恢复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森林植被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水生态系统的恢复,而这一切生态系统的恢复又必将推动着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从而使生态效益与农业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恢复,怎样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生态环境 产权制度 生态恢复工程 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森林资源 生态效益 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源 退耕还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生态环境分区与生态恢复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祖陆 齐永华 聂晓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2-105,共4页
本文在对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进行区域生态分析的基础上 ,对研究区进行了生态环境分区 ,提出了研究区环境战略调整和综合治理咸水入侵灾害的关键性技术措施 ,并结合各分区特点 。
关键词 咸水入侵区 生态恢复和重建工程 莱州湾南岸 区域生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县南部山区生态修复工程及其成效分析
18
作者 袁爱坤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0年第1期29-31,共3页
根据抚顺县南部山区自然和社会状态,明确影响抚顺县南部山区水土保持的负面因素,阐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过程,分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与经济效果,以期推动同类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土保持负面因素 生态恢复工程 成效分析 抚顺县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草)工程政策问题分析与优化建议 被引量:31
19
作者 孔凡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70,共9页
退耕还林 (草 )工程是 2 0世纪末我国政府实施的重大生态恢复工程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一项生态恢复工程 ,应当遵循生态优先、经济效益次要的原则 ,这是工程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然而 ,在中西部贫困地区 ,实施退... 退耕还林 (草 )工程是 2 0世纪末我国政府实施的重大生态恢复工程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一项生态恢复工程 ,应当遵循生态优先、经济效益次要的原则 ,这是工程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然而 ,在中西部贫困地区 ,实施退耕还林 (草 )工程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 ,如何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长远生态利益和短期经济利益、全局利益与部门利益之间的关系 ,是关乎工程建设质量和系统维护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生态优先的原则和本质出发 ,探讨工程实施过程的政策冲突及其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政策 生态恢复工程 工程补助标准 工程管理长效机制 财政转移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卓静 胡皓 +2 位作者 何慧娟 王智 杨承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68-1777,共10页
在多源数据的支撑下,基于敏感性-恢复力-压力模型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分析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前后(1997年和2021年)陕北黄土高原不同行政区、不同生态功能区和不同坡度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规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脆... 在多源数据的支撑下,基于敏感性-恢复力-压力模型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分析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前后(1997年和2021年)陕北黄土高原不同行政区、不同生态功能区和不同坡度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规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性明显改善,生态脆弱性指数均值从41.74下降至32.96,减幅21.0%;生态脆弱性等级也整体下降,已由中脆弱和低脆弱性占主导转化为低脆弱性占主导的格局。生态脆弱性存在明显地带性分布特征,从南到北生态脆弱性等级逐步提高。(2)1997—2021年,51.2%的区域生态脆弱性有所改善,以中脆弱改善到低脆弱为主;4.6%的区域生态脆弱性有所增加,以一般脆弱增加至低脆弱、低脆弱增加至中脆弱为主。铜川市、延安市和榆林市辖区内生态脆弱性指数和等级均在下降,其中铜川市生态脆弱性最低,榆林市最高。3个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性指数和等级均在显著下降,降幅表现为:退耕还林区>风沙区>黄桥林区。(3)符合退耕条件的区域,高等级脆弱性大幅转化为低等级脆弱性,生态脆弱性得到明显改善,工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4)剖析驱动机制可以发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驱动力各占83.1%和16.9%,说明生态恢复工程是区域生态脆弱性显著改善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生态恢复工程成效评估和生态可持续性修复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工程 陕北黄土高原 生态脆弱性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