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莞市生态型农业灌溉技术及节水补偿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海丽 吕顺 +2 位作者 李铁 詹小米 王小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针对东莞降雨集中、水质性缺水严重的特点,建设雨水集蓄和水循环利用工程,采取雨水集蓄、管道输水、水肥一体化、喷滴灌、水循环利用等系列节水灌溉措施,节约水量供生态用水,同时减少面源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通过补贴节水工程经费,... 针对东莞降雨集中、水质性缺水严重的特点,建设雨水集蓄和水循环利用工程,采取雨水集蓄、管道输水、水肥一体化、喷滴灌、水循环利用等系列节水灌溉措施,节约水量供生态用水,同时减少面源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通过补贴节水工程经费,促进农业节水,形成农业节水补偿生态公益用水,政府补偿农业节水的生态型节水补偿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可节水60%90%,增产12.6%18%,缓解了降雨集中、污水灌溉和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问题,实现了清洁灌溉、减少了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农业节水技术 清洁灌溉 集雨工程 循环用水 节水补偿 水权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生态型农业现代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富军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12-113,共2页
本文认为高效生态型的农业现代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而高效生态型农业发展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效生态农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农业产业化与合作化相... 本文认为高效生态型的农业现代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而高效生态型农业发展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效生态农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农业产业化与合作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农村土地经营机制的创新体系、符合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新型农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生态型农业 农业现代化 农业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型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临安市太阳公社为例
3
作者 尤鹏飞 焦宇航 《南方农业》 2017年第9期81-82,共2页
目前,飞速发展的生态型农业不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形式,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发展生态型农业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分析浙江省临安市太阳公社生态型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和发... 目前,飞速发展的生态型农业不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形式,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发展生态型农业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分析浙江省临安市太阳公社生态型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和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生态型农业产业项目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农业 可持续发展 项目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取综合措施 建设生态型农业
4
作者 宁明平 《河北农业》 2002年第1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综合措施 地膜复盖 施肥 生态型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融合效应
5
作者 胡文萍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2,共1页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所提出的乡村产业振兴具体道路之一。作为现代消费模式与农村空间相融合、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乡村旅游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注入了澎湃动力。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乡村生态...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所提出的乡村产业振兴具体道路之一。作为现代消费模式与农村空间相融合、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乡村旅游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注入了澎湃动力。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乡村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实现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的融合互促成为乡村旅游开发主体面临的关键问题。由郭凌和臧敦刚等联合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一书对上述问题展开了系统探究,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政策与生态友好型农业需求阐明了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价值。书中认为,乡村旅游和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具有必要性。一方面,过去一段时间中国一直走的是传统、粗放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虽然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但农业生态压力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开发 乡村振兴战略 生态友好农业 经济发展道路 农业经济发展 产业振兴 消费模式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商品型生态农业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继军 赵昭霞 +1 位作者 李桂丽 杨新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6-19,共4页
商品型生态农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实现“人—自然—社会”关系的合理化,并是农业生产与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因而黄土高原建设商品型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商品生态农业 自然 社会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系表征、多维困境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可能走向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灿强 沈贵银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7,共7页
现阶段,我国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面临多维困境:"石油农业"占据主导地位,生态农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发育迟缓,生态友好型技术缺乏竞争力,对农户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激励不足。促进我国生态友好型农业健康发展,应完善管理体制和政... 现阶段,我国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面临多维困境:"石油农业"占据主导地位,生态农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发育迟缓,生态友好型技术缺乏竞争力,对农户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激励不足。促进我国生态友好型农业健康发展,应完善管理体制和政府规制,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创新技术体系和服务方式,健全多方参与的市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友好农业 政府规制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育型农业内涵、实施途径与研究趋势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彬香 潘志华 +3 位作者 王靖 胡琦 徐琳 潘学标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143-1149,共7页
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导致农田土壤变瘦、变薄、变酸、变干,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生态保育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文章论述了生态保育型农业产生... 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导致农田土壤变瘦、变薄、变酸、变干,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生态保育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文章论述了生态保育型农业产生的背景,综述了农田生态保育的研究进展,明确了生态保育型农业的内涵及实施的技术途径,并提出了当前生态保育型农业亟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文章认为,生态保育型农业就是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促进资源增进、环境改善、生产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制度与技术体系;以维护农田生态平衡为根本特征,重点关注环境资源要素之间的平衡、适度投入与合理利用、生产能力与资源高效利用及生态平衡与生态改善等4个方面的关系。实施生态保育型农业的途径包括水分保育、养分保育、固沙保育、适度投入、综合保育等,具体技术体系包括:合理选择作物及品种,合理布局;实施轮作、休耕、免耕、少耕等耕作措施,蓄水保墒,保土保肥;科学施肥,增加地表覆盖等等。农业生产与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农业生产能力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同提升、生态保育机制及其区域化途径等是当前生态保育型农业亟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育农业 内涵 生态系统平衡 土壤养分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效率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高亮 王继军 +2 位作者 梅花 崔绍芳 张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0-214,共5页
耦合效率能够表征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耦合效果,因此,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态势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在要素配置方面,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的投入要素之间存在着替代性,要重视要素的合理配置... 耦合效率能够表征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耦合效果,因此,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态势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在要素配置方面,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的投入要素之间存在着替代性,要重视要素的合理配置。在耦合效率方面,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率变化不大,多数年份的效率值在0.85以上,但技术效率呈现随机波动,规模效率相对较低,最低值为0.658,规模报酬多数年份表现为递增态势,说明个体小规模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技术、新政策背景下农业的发展需求,即安塞县的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扩大经营规模,以提高规模效率,同时促进新技术的效率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生态农业 数据包络分析 效率 安塞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集水型生态农业分析 被引量:48
10
作者 李凤民 徐进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简介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阐述了集水型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旱地农业中应用的重要性,指出改善土壤水分是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集水型生态农业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半干旱地区 集水生态农业 集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概念、国际经验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龚晶 张晓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67-469,478,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消耗掉了大量的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在带来资源供应压力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在这种情况下,须要转变发展方式,走生态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消耗掉了大量的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在带来资源供应压力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在这种情况下,须要转变发展方式,走生态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因此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概念,明确了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内涵,分析了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必要性,介绍了国际上的一些典型案例,并提出了我国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对策,以期能为实现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友好农业 概念 国际经验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成效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奇睿 王继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0-276,共7页
以安塞县为例,分析了该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建设成效,探讨了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过程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背景下,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7年... 以安塞县为例,分析了该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建设成效,探讨了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过程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背景下,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7年与1999年相比,全县林草覆盖率提高了12.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了14%;高效设施农业已成为安塞县主干道周围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其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较1999年增长了83.51%,其中工副业、种植业和果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7.28%;农业生产稳定指数同比提高了51.61%,粮食稳定性指数同比增加了17.07%,二、三产业发展稳定性指数同比下降了77.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商品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成效 安塞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沼气对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纽带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卓理 耿鹏旭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13-1915,1934,共4页
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是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运用到农业,利用农村种植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城市工业及乡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产生显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生态农业类型。以沼气开发利用为纽带... 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是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运用到农业,利用农村种植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城市工业及乡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产生显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生态农业类型。以沼气开发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的最佳模式。在介绍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村资源与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开发利用沼气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探讨了沼气的未来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生态农业 沼气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塬区复合型生态农业土地生产力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海斌 吴发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81,共5页
应用G IS技术,对专题图件进行叠加处理后,将西坡村土地归并划分为39个生产力单元,并利用修正后的生产力指数(P I)模型和投入产出方法得出其潜在生产力与现实生产力。通过比较后得到总的趋势是生产力指数(P I)值高的地块其现实生产力也高... 应用G IS技术,对专题图件进行叠加处理后,将西坡村土地归并划分为39个生产力单元,并利用修正后的生产力指数(P I)模型和投入产出方法得出其潜在生产力与现实生产力。通过比较后得到总的趋势是生产力指数(P I)值高的地块其现实生产力也高;反之,生产力指数(P I)值低的地块其现实生产力也低,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6563。同时,二者均呈现出塬面较高,坡面较低的规律。在塬面上高值地块靠近农村居民点,地面平缓、土地肥力高。坡面上阴坡地块的一般要高于阳坡地块。总体上,该村的土地利用基本符合自然经济规律,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舍生态农业 土地生产力 GI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陕北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的阶段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绍芳 王继军 +2 位作者 梅花 张楠 高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3,共6页
依据耦合协调度判定标准,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了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3个阶段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和产业—资源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值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依据耦合协调度判定标准,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了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3个阶段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和产业—资源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值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由1999年的0.275 2增长到2010年的0.719 5;农业生态—经济和产业—资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先下降(1999—2001年)后增长(2002—2010年)的发展过程,但是,农业产业—资源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明显滞后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相应地,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先后经历了第Ⅰ阶段的生态系统结构建造时期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并于2010年开始向第Ⅱ阶段(完善农业系统循环阶段)过渡。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未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生态资源。因此,应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系统链网结构,改变农业产业与资源的局部相悖态势,促进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生态农业 退耕还林工程 安塞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半干旱区集水型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 被引量:8
16
作者 于法稳 尚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8,共3页
集水型生态农业是适应西北半干旱区自然资源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结合点。通过采取使两者同时受益的关键措施,不但可以实现农民的脱贫,而且还可以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与重建,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北半干旱区 集水生态农业 技术体系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退耕背景下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过程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奇睿 王继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7-101,共5页
为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借鉴已有研究结果,建立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评价的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998-2008年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 为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借鉴已有研究结果,建立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评价的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998-2008年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生态位显著提高,系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也随之变化。依据系统综合生态位发展曲线,目前农业资源和经济效益是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协调产业与资源关系,有望进一步推动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生态农业 生态 灰色关联度 演变态势 影响因素 安塞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影响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绍芳 王继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6-211,共6页
以安塞县为例,通过分析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其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发展变化,明确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其影响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农业资源和产业系统的正效应驱动过程和负的约束作用;2009年农林... 以安塞县为例,通过分析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其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发展变化,明确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其影响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农业资源和产业系统的正效应驱动过程和负的约束作用;2009年农林牧用地中林草地比重较1998年增长了11.3%,农业资源得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商品型生态农业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农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2008年实际畜牧量仅占草地理论最适承载量的19.36%,产业与资源相关性降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退耕还林(草)成果。因此,安塞县应发展相关产业,合理、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业与资源的一致性,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工程 商品生态农业 影响效应 安塞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政府在生态农业型示范区建设中的行为定位——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奇勇 刘绍刚 刘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387-16389,16392,共4页
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介绍了在推进生态农业型示范区建设中县域政府的积极作为,论述了其推进生态农业型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启示,明确了政府在生态农业型示范区建设中的决策与规划、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协调和引导的行为定位。
关键词 县域政府 生态农业示范区 行为定位 广西恭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以陕西省安塞县纸坊沟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良 李靖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3期94-99,104,共7页
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采用社会经济统计学法,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多指标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陕西省安塞县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实体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型生... 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采用社会经济统计学法,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多指标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陕西省安塞县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实体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可持续生产性指数、经济活性指数、保护性指数、稳定性指数和社会接受性指数分别为69.5、56.8、62.5、86.8和52.8;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为65.4,离可持续发展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农业 可持续性评价模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