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力资本构成、生产率差距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玉鹏 王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36,共10页
利用中国1987—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构成和生产率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高技术人力资本和低技术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都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高技术人力资本的作用更大... 利用中国1987—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构成和生产率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高技术人力资本和低技术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都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高技术人力资本的作用更大;两种层次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依赖于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全国最高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距离,高技术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当生产率差距较小时,高技术人力资本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较大,当生产率差距较大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主要依赖于低技术人力资本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构成 生产率差距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率差距、城市化与劳动配置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秦佳 李雅楠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68,共10页
钱纳里等认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劳动配置效应呈倒'U'型变化趋势,但他们并没有解释其背后的机理。本文认为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差距是劳动配置效应产生的前提,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使劳动配置效应得以实现。本文依据截面和... 钱纳里等认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劳动配置效应呈倒'U'型变化趋势,但他们并没有解释其背后的机理。本文认为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差距是劳动配置效应产生的前提,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使劳动配置效应得以实现。本文依据截面和时间双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采用我国1978~2010年的省级数据,对劳动配置效应的倒'U'型变化趋势进行了验证,发现2008年金融危机前我国的劳动配置效应达到了最高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劳动配置效应还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但贡献将会越来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率差距 城市化 劳动配置效应 倒“U”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门间生产率差距、劳动力去工业化与结构性减速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希元 杨先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32,共16页
基于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出现过快和过早去工业化的迹象,本文从部门间生产率差距的视角,利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数值模拟和计量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发现:(1)理论上,当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慢于工业,部门间生产率差距将扩大,导致劳动力去... 基于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出现过快和过早去工业化的迹象,本文从部门间生产率差距的视角,利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数值模拟和计量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发现:(1)理论上,当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慢于工业,部门间生产率差距将扩大,导致劳动力去工业化速率加快;且部门间生产率差距的存在使得劳动力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结构性减速效应。服务业部门生产率加快提升,部门间生产率差距将会缩小,从而减缓去工业化速率和降低结构性减速压力;工业部门生产率提升尽管会扩大部门间生产率差距从而加快劳动力去工业化,但在长期中起到均匀化经济增长速率的作用。(2)利用2001—2018年中国省级和城市级面板数据的计量实证分析发现,部门间生产率差距的存在导致劳动力去工业化的效应在全时段样本下显著,但劳动力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速效应仅在2009—2018年区间样本下显著,表明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与部门间生产率差距及其导致的劳动力去工业化相关。(3)赶超成功与失败国家的经验比较也表明,工业与服务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改善与协调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及跨越后实现持续赶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门间生产率差距 劳动力去工业化 结构性减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准入如何影响中国相邻城市间生产率差距? 被引量:6
4
作者 宋颜群 胡浩然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77,共22页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之一,同时坚持“制度型开放”有助于增强地区间产业关联,带动欠发达地区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文章将“开放”和“协调”议题结合,以中国2002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之一,同时坚持“制度型开放”有助于增强地区间产业关联,带动欠发达地区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文章将“开放”和“协调”议题结合,以中国2002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重新修订作为案例,研究外资准入政策对相邻城市间管制放松行业生产率差距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文章结论表明,外资准入政策显著减小了管制放松行业在相邻城市间的生产率差距。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以及较低创新水平、盈利水平和外资进入程度行业的样本组,外资准入政策可以更显著地减小相邻城市间管制放松行业的生产率差距。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外资准入政策显著降低了相邻城市间管制放松行业的创新水平差距和盈利水平差距,上述变化是促使减小生产率差距的重要影响渠道。拓展性分析发现,贸易自由化加强了外资准入政策减小相邻城市间管制放松行业生产率差距的积极作用。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程度越高,外资准入政策减小管制放松行业生产率差距的作用反而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准入 生产率差距 创新水平差距 盈利水平差距 市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空间分布与地区差距变动:基于文献的评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晖 漆肖琪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7-148,共12页
新古典经济学将要素的相互作用黑箱化了,不能解释地区差距变动的内生机制。新经济地理学通过引入规模报酬递增,有利于分析地区差距变动的内生机理。在理论模型中,如果是流动性要素传导空间作用力,地区经济差距是单调变动关系,但如果还... 新古典经济学将要素的相互作用黑箱化了,不能解释地区差距变动的内生机制。新经济地理学通过引入规模报酬递增,有利于分析地区差距变动的内生机理。在理论模型中,如果是流动性要素传导空间作用力,地区经济差距是单调变动关系,但如果还存在其他分散力作用,则地区经济差距可能非线性变动。21世纪初所出现的地区经济差距的拐点实际是以损失空间资源效率为代价的。通过引入企业异质性,可以运用选择效应和分类效应解释地区经济差距缩小的同时生产率差距扩大的内在机制,但如果进一步将企业异质性内生化,以及考虑双边选择、多样化集聚等更为具体的产业情形,生产率差距的变动也可能是非线性的。为真正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产业转移政策应遵循产业空间演化规律,注重微观主体激励,并向竞争政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地区经济差距 生产率差距 新经济地理学 企业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整理论的贵州省城乡差距动态研究
6
作者 熊德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7094-17096,共3页
以协整理论为基本计量分析方法,以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为研究变量,通过对1978~2006年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建立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劳动生产率之间的长期对数模型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对... 以协整理论为基本计量分析方法,以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为研究变量,通过对1978~2006年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建立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劳动生产率之间的长期对数模型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弹性系数为1.06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受农村各生产要素制约效率难以发挥造成,并提出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效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整关系 城乡差距 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 双对数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异质性劳动力选择性集聚的学习交流效应与地区生产效率——来自制造业微观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蓉 夏晓华 黄桂田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11,共16页
本文通过构建关联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势能(APE)指标,从理论与实证上考察了由劳动力选择性集聚带来的学习交流效应对当地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带来的学习交流机会的增加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显... 本文通过构建关联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势能(APE)指标,从理论与实证上考察了由劳动力选择性集聚带来的学习交流效应对当地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带来的学习交流机会的增加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显著提升地区企业生产效率,其中由移民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带来的贡献不断凸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APE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较大的经济区域内均显著存在,移民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动与集聚削弱了区域间人才交流壁垒,促进了区域间交流合作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率差距 技能异质性劳动力 偏向性技能分布 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类型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被引量:5
8
作者 孔海涛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0,共3页
通过对283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程度的提升能够显著缩小地区生产率差距,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程度的增强,则有扩大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倾向;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程度的增强对东中部区域城市生产率差距影响更加明显。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发展不平衡 生产率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价偏低问题与资源配置
9
作者 何其钢 《探索(浙江)》 1988年第4期43-46,共4页
消除粮食价格偏低的现象是价格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已经进行了9年的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粮食价格偏低的现实,而且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目前尚无可能,继续研究改革过程中影响粮食价格偏低的因素及其变动趋势,仍然十分必要。 粮... 消除粮食价格偏低的现象是价格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已经进行了9年的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粮食价格偏低的现实,而且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目前尚无可能,继续研究改革过程中影响粮食价格偏低的因素及其变动趋势,仍然十分必要。 粮食价格偏低的问题由来已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 粮食价格 变动趋势 价格体制 改革过程 农业劳动生产率 粮价 资源配置方式 工业品价格 生产率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