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角度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振羽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1期26-31,共6页
马克思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角度陈振羽经济学界流行的对马克思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的观点,是一个重大误解。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不是从价值增殖过程的角度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而是从资本家的角度作上述区分。本文拟... 马克思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角度陈振羽经济学界流行的对马克思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的观点,是一个重大误解。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不是从价值增殖过程的角度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而是从资本家的角度作上述区分。本文拟对此作粗浅分析。一有些同志错误地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马克思 产业资本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服务劳动 生产剩余 价值增殖 剩余价 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一系列概念的辨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善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5期79-85,共7页
本文提出,马克思在四个方面使用了“生产”的概念,说明社会财富包括生产的四个方面,从而阐明了马克思的四种生产理论;在对“生产”和“生产劳动”两个概念的异同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一系列相关概... 本文提出,马克思在四个方面使用了“生产”的概念,说明社会财富包括生产的四个方面,从而阐明了马克思的四种生产理论;在对“生产”和“生产劳动”两个概念的异同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一系列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从而解决了经济理论界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上不同认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领域 马克思 精神生产领域 生产剩余 人口生产 社会形式 社会关系 物质财富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商品流通过程中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
3
作者 骆耕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27-37,共11页
今年四月二日至七日, 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著名经济学家骆耕漠同志,应邀来我院对政治教育系师生作了《关于商品流通过程中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的学术报告,並与部分教师就此问题举行了两次座谈。现将他的报告和座谈会上的... 今年四月二日至七日, 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著名经济学家骆耕漠同志,应邀来我院对政治教育系师生作了《关于商品流通过程中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的学术报告,並与部分教师就此问题举行了两次座谈。现将他的报告和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流通费用 纱布 商品流通 生产部门 平均利润率 商业部门 生产价格 出厂价格 周转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振羽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3期126-134,共9页
非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即服务劳动是否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或者说是否是属于非生产劳动,这是经济学界长期来存在的争论的难题.倘若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由此去考察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非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即服务劳动是否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或者说是否是属于非生产劳动,这是经济学界长期来存在的争论的难题.倘若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由此去考察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不难较正确地认识这个难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理论 生产劳动 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生产 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 服务劳动 社会需要 劳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与于光远、童大林等同志商榷 被引量:3
5
作者 卫兴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1年第6期16-22,共7页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大家都引证马克思著作中的某些话,作为自己的论据。然而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的科学见解究竟是什么,似乎见仁见智,存在理解上的不同。我认为,有些理解并不...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大家都引证马克思著作中的某些话,作为自己的论据。然而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的科学见解究竟是什么,似乎见仁见智,存在理解上的不同。我认为,有些理解并不符合甚至颠倒了马克思的原意。由此引伸出来的一些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的论断,自然也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马克思著作 劳动 劳动过程 知识分子 资本主义社会 于光远 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
6
作者 徐碧霞 《统计研究》 1988年第4期41-44,31,共5页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用什么标准来区分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2)用什么方法来综合计量国民经济生产劳动总成果。本文从经济理论建设的要求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现实需要两方面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生产劳动 经济理论建设 现实需要 生产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综合计量 物质生产部门 商品经济 商品生产 物质生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观 被引量:1
7
作者 穆延奎 《学习论坛》 2001年第7期38-40,共3页
从原著可知 ,马克思十分鲜明地主张 ,劳动被区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依据的是劳动的社会形式 ,而不是劳动的具体形式。马克思明确说 :“同一种劳动可以是生产劳动 ,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同一劳动可以是生产的 ,只要我作为资本... 从原著可知 ,马克思十分鲜明地主张 ,劳动被区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依据的是劳动的社会形式 ,而不是劳动的具体形式。马克思明确说 :“同一种劳动可以是生产劳动 ,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同一劳动可以是生产的 ,只要我作为资本家、作为生产者来购买它……它也可以是非生产的 ,只要我作为消费者购买它……”因而 ,那种认为马克思将生产劳动限定为物质生产领域里的劳动的观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 资本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正确区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8
作者 戴玉林 《江淮论坛》 1981年第6期102-103,共2页
马克思曾从抽象和具体两种意义上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进行考察。我们从中看到,所谓从抽象意义上,亦即是从简单劳动过程考察的,所谓从具体意义上则是从“社会规定了的”劳动过程考察的。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首先是抽象地、和它的各... 马克思曾从抽象和具体两种意义上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进行考察。我们从中看到,所谓从抽象意义上,亦即是从简单劳动过程考察的,所谓从具体意义上则是从“社会规定了的”劳动过程考察的。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首先是抽象地、和它的各种历史形态相独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劳动过程 马克思 历史形态 社会规定 抽象意义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具体意义 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佟哲晖 《财经问题研究》 1981年第1期21-24,共4页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这部重要的著作中,用了一百七十多页的篇幅加以论述。可见,马克思对于这个理论是多么重视并且赋予它以多么重要的地位。什么是生产劳动,应该按照什么标志来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这部重要的著作中,用了一百七十多页的篇幅加以论述。可见,马克思对于这个理论是多么重视并且赋予它以多么重要的地位。什么是生产劳动,应该按照什么标志来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对于这个问题,在国际学术界历来存在有不同的看法。多年来,在我国的经济学和统计学界一直流行着一个理论,那就是只有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不创造物质财富的一切劳动都是非生产劳动。坚持这种理论的最近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就是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三月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在这部辞典的第112页上写道:“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与此相应的是非生产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物质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 服务业 剩余价值理论 使用价值 政治经济学 劳动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耕漠同志在辽宁财经学院作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问题的学术报告
10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财经问题研究》 1982年第4期59-75,共17页
今年六月,著名经济学家骆耕漠同志应我院邀请前来讲学,其中一次作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问题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着重论述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同时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骆耕漠同志首先介绍了建国以... 今年六月,著名经济学家骆耕漠同志应我院邀请前来讲学,其中一次作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问题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着重论述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同时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骆耕漠同志首先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讨论的情况。他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学界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有两次探讨和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生产劳动 马克思 物质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领域 劳动产品 理论问题 使用价值 斯密 物质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11
作者 钟兆修 《财经问题研究》 1982年第2期46-52,共7页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不要划分,如何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一个值得研究并且争论了好多年的问题。我初步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种划分是必要的。划分的标志,从广义来说,不论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还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都可以...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不要划分,如何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一个值得研究并且争论了好多年的问题。我初步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种划分是必要的。划分的标志,从广义来说,不论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还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都可以叫做生产劳动。从狭义来说,直接参与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或者直接参与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生产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相反,不直接参与物质资料生产,或者不直接参与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生产的劳动,就是非生产劳动。一、为什么要依照直接参与物质资料生产来划分生产劳动大家知道,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具体劳动的种类千千万万,各种各样。从劳动产品的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物质产品的;一类是生产精神产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生产劳动 国民收入 物质资料生产 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 具体劳动 物质生产部门 精神产品 物质产品 社会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划分的基本界限
12
作者 肖立见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88年第1期15-18,共4页
1.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之一。因为国民经济核算必须计量和研究国民经济活动运行变化的总量及其构成,必须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而这一切都和这些经济活动是... 1.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之一。因为国民经济核算必须计量和研究国民经济活动运行变化的总量及其构成,必须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而这一切都和这些经济活动是否具有生产性有关。因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首要的问题是确定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生产劳动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商品交换 生产关系 划分 马克思 经济活动 生产部门 物质生产部门 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的实践意义
13
作者 李胜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44-48,共5页
建国以后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讨论,这些讨论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统计核算以及就业政策等重大现实问题,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实践意义。这场讨论除“文革”期间中断外,历时二十多年。“文革”前的讨... 建国以后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讨论,这些讨论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统计核算以及就业政策等重大现实问题,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实践意义。这场讨论除“文革”期间中断外,历时二十多年。“文革”前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着何炼成同志在《经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生产劳动 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 生产过程 国民收入 物质生产部门 发展趋势 物质资料生产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规定及意义——学习《资本论》札记
14
作者 顾士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2-14,共3页
正确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对理论探讨和经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这里结合《资本论》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就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规定,谈几点粗浅体会。 资本主义的物质资料生产是《资本论》研究的出发点。资本主... 正确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对理论探讨和经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这里结合《资本论》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就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规定,谈几点粗浅体会。 资本主义的物质资料生产是《资本论》研究的出发点。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既是人类社会的一般物质生产过程,又是历史上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分析一般正是为了说明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研究 生产劳动 意义 物质资料生产 札记 学习 社会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体系看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
15
作者 刘树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3年第1期39-44,共6页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划分问题的讨论,涉及到如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理论。由于对马克思的一些论述常常解释互异,各执一端,使问题得不出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因此对于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划分问题的讨论,涉及到如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理论。由于对马克思的一些论述常常解释互异,各执一端,使问题得不出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因此对于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进行一番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使这种研究卓见成效,首先必须解决一个方法问题。这就是:必须从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出发,而不能仅仅从个别理论出发来考察。因为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马克思主义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体系 方法问题 物质产品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劳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的我见
16
作者 冯春明 《河北财经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7-11,共5页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是资产阶级古典派和庸俗学派政治经济学说中讨论得很多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学界是当前争论的问题之一。就目前讨论的情况看,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观点。
关键词 生产劳动 劳动问题 经济学说 资产阶级 经济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内部薪酬差距与劳动生产率——基于非线性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倪梦佳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79,共4页
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样本考察内部薪酬差距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薪酬差距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增加高管平均薪酬和员工平均薪酬之间的差距将减少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内部薪酬差... 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样本考察内部薪酬差距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薪酬差距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增加高管平均薪酬和员工平均薪酬之间的差距将减少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内部薪酬差距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抑制性作用在两职合一、市场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更加明显;而两职分离、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企业所受到的抑制效果较弱。进一步研究薪酬差距与劳动生产率的倒U型关系,发现当薪酬差距较小时,扩大高管与之间的薪酬差距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而当薪酬差距高于一定水平时,扩大高管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薪酬差距 劳动生产 两职合一 市场化水平 倒U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员工跟投能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吗?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玉珊 陈一玲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10,共16页
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员工跟投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跟投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该结论在经过熵平衡法、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员工跟投主要通过... 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员工跟投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跟投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该结论在经过熵平衡法、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员工跟投主要通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与激励人才进行创新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异质性分析显示,当企业代理成本较低、数字化转型程度和劳动要素密集度较高以及所处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时,员工跟投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跟投 企业劳动生产 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激励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琦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影响要素质态与配置效率的关键动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新质生产力对... 新质生产力作为影响要素质态与配置效率的关键动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且该效应在不同区位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东部地区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促进效应更强;产业结构升级在新质生产力促进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加强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赋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劳动收入份额 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何以实现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基于生产率效应与劳动力资本结构视角
20
作者 何涌 秦心蕊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5,共11页
以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数据要素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提升生产率和优化劳动力资本结构双重路径提升劳动... 以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数据要素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提升生产率和优化劳动力资本结构双重路径提升劳动收入份额。这一效应在数据开放质量高的地区、高新技术行业、普通员工群体、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低市场竞争企业与低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劳动收入份额 生产率效应 劳动力资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