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保险、劳动力资源配置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1
作者 郑军 宁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2,I0003,共18页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路径。本文基于30个省份2010—2022年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诠释农业保险能够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进而推动农业全要...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路径。本文基于30个省份2010—2022年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诠释农业保险能够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进而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具有劳动力要素配置效应和生产普惠效应,农业保险的保障性表现为分散风险和改变农户生产预期,提升劳动力的经济效率和生产活动的灵活性,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劳动力要素配置效应;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表现为减轻农民负担和促进农业生产投资与技术创新、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和增强市场活力,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形成生产普惠效应。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农业保险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中介机制。同时进一步的拓展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农村现代产业融合程度、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农村自然禀赋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此外,通过对农业保险多维生产普惠效应的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产品市场标准化和农业生产绿色化都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劳动力资源配置 农业全要素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多元协同路径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赵丽娟 《职业技术》 2025年第4期8-14,共7页
在多元协同和共生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进行多元协同。目前,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存在各类课程间缺少有效协同、各学段之间未进行有效衔接、校内外未实现同向同行、劳动... 在多元协同和共生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进行多元协同。目前,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存在各类课程间缺少有效协同、各学段之间未进行有效衔接、校内外未实现同向同行、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尚未凸显、教育评价和诊改有待加强等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主要矛盾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社会多元价值观冲击带来的挑战。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多元协同,需要各领域教育间协同、各学段教育相衔接、各方面教育齐发力、各学科教育相融合、各评价主体共参与,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劳动教育 多元协同 现状 挑战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职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路径研究
3
作者 刘永旭 《教师》 2025年第2期11-13,共3页
随着新质生产力理论在现代经济和教育领域被逐渐重视,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职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文章探讨基于新质生产力建设高职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提出将新质生产力的相关内容有效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要点和原则,... 随着新质生产力理论在现代经济和教育领域被逐渐重视,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职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文章探讨基于新质生产力建设高职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提出将新质生产力的相关内容有效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要点和原则,通过优化目标、更新内容、革新结构、创新方法和健全评价机制等路径,为课程建设提供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高职教育 劳动教育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社会非生产劳动与生产劳动转换逻辑
4
作者 李松龄 《经济研究参考》 2024年第12期5-17,共13页
科学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发展内在需要资本积累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和壮大。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吸纳物质生产部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排斥出来的劳动力实现就业;非生产劳动转... 科学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发展内在需要资本积累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和壮大。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吸纳物质生产部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排斥出来的劳动力实现就业;非生产劳动转换为生产劳动,可以维持社会劳动和社会价值不减少或者增加、超额剩余价值不减少或者增加、资本积累不减少或者增加,有利于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发展。深化认识人工智能社会非生产劳动与生产劳动的转换逻辑,有利于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社会 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 转换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丘陵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舒利彬 罗洎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以四川荣县为例,通过对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深入研究丘陵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丘陵地区粮食种植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可以较好地促进粮食生产,而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村劳... 以四川荣县为例,通过对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深入研究丘陵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丘陵地区粮食种植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可以较好地促进粮食生产,而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概率越大。建议:一是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大力推行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改革,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制度基础;二是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研发适宜丘陵地区粮食生产的小微型、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三是大力培养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粮食生产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劳动力转移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培育路径
6
作者 高靖 《继续教育研究》 2025年第5期103-107,共5页
传统劳动者已无法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更高素质的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为培育高素质劳动者提供了重要途径,以实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例,基于新质生产力与高素质劳动者的内在逻辑,厘清培育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对职业... 传统劳动者已无法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更高素质的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为培育高素质劳动者提供了重要途径,以实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例,基于新质生产力与高素质劳动者的内在逻辑,厘清培育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对职业技能培训在人才梯队、人才培育、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提出的要求。在技能培训中,培训理念、培训内容、产教融合培训效力、技能评价机制对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形成堵点。面对堵点,构建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培育路径,从重塑培训理念、变革培训配置、贯穿产教融合培育、构建人才成长空间四个维度打造高素质劳动者的“新质人才培育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培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素质劳动 新质生产 技能培训 产教融合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线回归模型的甘肃农业劳动生产率增收效应研究
7
作者 任慧 张东伟 芦霁嘉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091-1096,共6页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影响农民收入的最主要原因,为了研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收效应,以《甘肃发展年鉴》为数据来源,运用曲线回归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甘肃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民收益呈现稳步上...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影响农民收入的最主要原因,为了研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收效应,以《甘肃发展年鉴》为数据来源,运用曲线回归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甘肃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民收益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农民收益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民收益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极显著,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益的最优曲线回归模型为立方模型,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7+0.557×(农业劳动生产率)+3.046E-5×(农业劳动生产率)^(2)-1.625E-9x(农业劳动生产率)^(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促进农民收益的增加,特别是对经营性收益影响极为显著,因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今后应促进农业劳动的专业化、农业经营的规模化,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等方面有效促进甘肃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 曲线回归模型 农民收益 增收效应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网络游戏对劳动时空与劳动关系的重构
8
作者 燕道成 彭天媛 《传媒论坛》 2024年第21期11-14,共4页
数字时代,网络游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网络游戏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劳动生产能够在... 数字时代,网络游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网络游戏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劳动生产能够在更加灵活和广泛的时空范围内展开,提升了新质生产力效率、拓展了新质生产力格局。网络游戏不仅重构了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还重塑了劳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形式,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网络游戏 劳动时空 劳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郝启晨 张福军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8期12-17,共6页
通过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再探析,可知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内含的三重规定性,得到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的基本判据,揭示劳动时间转换的内在规律及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现实表现。建议加强我国生产性数字劳动的基础地位,引导劳动时间转换的... 通过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再探析,可知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内含的三重规定性,得到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的基本判据,揭示劳动时间转换的内在规律及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现实表现。建议加强我国生产性数字劳动的基础地位,引导劳动时间转换的正确方向,动态优化劳动时间的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 三重规定性 劳动时间转换规律 数字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高职劳动教育:理念转型及创新路径 被引量:10
10
作者 倪淑萍 包佳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8-33,共6页
高职教育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力量,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劳动教育应契合新质生产力对新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劳动价值观上实现从“责任义务”向“个性创造”转变,在劳动技能观上实现从“... 高职教育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力量,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劳动教育应契合新质生产力对新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劳动价值观上实现从“责任义务”向“个性创造”转变,在劳动技能观上实现从“专精单一”向“跨界复合”转变,在劳动素养观上实现从“标准高效”向“自主创意”转变。但目前高职劳动教育实施在理念层面存在地位“失重”且导向“有偏”,在实践层面存在过程“失真”且内容“陈旧”,在师资层面存在数量“不足”且能力“不够”,在保障层面存在评价“失准”且投入“失焦”等问题。为此,应提升地位明导向,重塑劳动教育观;依托课程求实效,更新劳动教育内容;强化队伍增力量,提升劳动教育水平;科学评价立准绳,夯实劳动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 劳动育人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以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连冠 尹华 吴阿敏 《汽车与驾驶维修》 2024年第12期78-80,共3页
本文将探讨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劳动教育如何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育。通过对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实施现状,以及当前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并以江苏... 本文将探讨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劳动教育如何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育。通过对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实施现状,以及当前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劳动实践课程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为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素质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 劳动教育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劳动价值论看非生产性劳动的内涵 被引量:5
12
作者 顾书桂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6,共6页
劳动价值论虽然只是关于商品生产的理论,但它依然是理解劳务生产的基础。服务创造价值论是生产要素分配论的翻版,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马克思主义非生产性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劳务价格和劳务供给取决于商品生产,劳务需求总量... 劳动价值论虽然只是关于商品生产的理论,但它依然是理解劳务生产的基础。服务创造价值论是生产要素分配论的翻版,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马克思主义非生产性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劳务价格和劳务供给取决于商品生产,劳务需求总量和劳务需求结构取决于社会剩余产品总量及其分配结构,劳务供求之间的矛盾是非生产性劳动的基本矛盾。在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基础上协调劳务供求关系是发展服务型经济的唯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 商品经济 服务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2008—2020年各省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宗晓凤 鲁银梭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14-117,共4页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基于2008—202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利用门槛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基于2008—202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利用门槛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形关系。并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全要素生产 SFA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继明 《理论视野》 2001年第6期28-31,共4页
劳动价值论自创立以来,一直面对着各种挑战,而其中最严峻的挑战,莫过于难以排除非劳动要素对价值决定的影响。笔者早在1988年就提出了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决定的观点,后来,又多次撰文,进一步论证了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非劳动要... 劳动价值论自创立以来,一直面对着各种挑战,而其中最严峻的挑战,莫过于难以排除非劳动要素对价值决定的影响。笔者早在1988年就提出了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决定的观点,后来,又多次撰文,进一步论证了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非劳动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是关键是弄清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因为这直接涉及到社会主义条件下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依据以及非劳动收入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要素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生产 生产 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劳动:粉丝圈群数据生产行为解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曼 《湖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数智时代塑构了虚实结合的情感体验空间,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卷入网络信息传播或游戏互动的数据生产链条。在哈特和奈格里的情感劳动理论视域下,各种社交互动平台被打上数字工厂的标签,而活跃在生产一线的粉丝则被视为数字劳工,进行着... 数智时代塑构了虚实结合的情感体验空间,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卷入网络信息传播或游戏互动的数据生产链条。在哈特和奈格里的情感劳动理论视域下,各种社交互动平台被打上数字工厂的标签,而活跃在生产一线的粉丝则被视为数字劳工,进行着基于爱的可见性数据实践。以主播粉丝圈群为例,剖析该群体数据生产行为的表现形式、挖掘其蕴藏的经济价值、解析新兴数字劳动维度下青年群体的情感内需,并以此为基础,针对粉丝群体生产数据行为隐藏的畸形消费、被迫生产以及情感内耗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引导粉丝群体注意力的合理投放,进一步克服数字劳工理论的直接嫁接与重组,实现粉丝群体数据生产行为的自主式跃升,释放真实的粉都文化情感,进行合理的群体自我建设,臂助数字时代人的情感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丝群体 数据生产行为 数字劳动 情感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劳动力年龄结构分析湖南省桃源县棉花生产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措施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正伟 李玉华 +3 位作者 曾华 孙松英 谢丕江 谢陈灵 《中国棉花》 2024年第9期13-15,20,共4页
为了解当前湖南省桃源县棉花生产现状并制定相应措施,推动棉花生产稳定恢复,对当地2008―2022年植棉面积、皮棉产量变化趋势,以及2020―2022年棉花市场行情、补贴情况和2022年享受补贴棉农的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近年来桃源县棉花... 为了解当前湖南省桃源县棉花生产现状并制定相应措施,推动棉花生产稳定恢复,对当地2008―2022年植棉面积、皮棉产量变化趋势,以及2020―2022年棉花市场行情、补贴情况和2022年享受补贴棉农的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近年来桃源县棉花种植面积、皮棉产量严重下滑;桃源县种棉劳动力老龄(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过高(约为66.7%),从事棉花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缺乏是影响棉花生产恢复的主要障碍之一。在此基础上,从稳定市场价格、提高补贴标准、推广轻简技术、培育新型农民、维护产业完整、保持政策延续性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桃源县棉花生产恢复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湖南省桃源县 劳动 年龄结构 生产现状 持续发展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俞柯丞 《山西农经》 2024年第20期150-152,共3页
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我国新时代大踏步追赶农业发达国家、确保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路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新质生产力各环节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物质基础、制度环境以及行为主体等... 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我国新时代大踏步追赶农业发达国家、确保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路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新质生产力各环节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物质基础、制度环境以及行为主体等角度探讨了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制约因素,提出夯实物质基础、完善体制机制、激活人力资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农业劳动生产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农就业发展与劳动生产率增长探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吉祥 《经济前沿》 2009年第4期27-39,共13页
本文使用指数分解方法说明了非农就业发展的结构效应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利用该方法的分解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发展的结构效应在整个改革时期呈"U"型发展轨迹,在上世纪90年代末跌入谷底,进入20世纪后高速反弹,而且地区... 本文使用指数分解方法说明了非农就业发展的结构效应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利用该方法的分解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发展的结构效应在整个改革时期呈"U"型发展轨迹,在上世纪90年代末跌入谷底,进入20世纪后高速反弹,而且地区间不同的结构效应可能是影响区域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原因。本文还就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非农就业发展是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增长 农就业发展 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亚鹏 《山西农经》 2024年第13期100-102,106,共4页
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具体影响。通过对河南省官方发布的信息进行调查与数据分析,评估了老龄化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量、生产效率及农业技术采纳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老龄化农业劳动力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身体... 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具体影响。通过对河南省官方发布的信息进行调查与数据分析,评估了老龄化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量、生产效率及农业技术采纳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老龄化农业劳动力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身体条件限制了其从事高强度农活的能力,这直接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此外,老龄化劳动力对新技术的采纳持保守态度,影响了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由于劳动力老龄化,农户对农业机械化的依赖度增加,但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并未完全弥补劳动效率的损失。政策建议方面,提出加强对老年农业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推广适合老年人操作的农业技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农业劳动 粮食生产 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县域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20
作者 欧阳博强 刘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173-177,共5页
县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生产要素的积累及其效率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乡县转移会促进劳动要素在各部门重新配置,有助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是县域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推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县域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 县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生产要素的积累及其效率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乡县转移会促进劳动要素在各部门重新配置,有助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是县域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推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县域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粤东西北县区的统计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县域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对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农业部门,同时根据县级市和非县级市进行分组检验的结果依然稳健。为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能、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发展、持续提高要素生产效率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劳动生产 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