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角度 |
陈振羽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
1995 |
2
|
|
2
|
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一系列概念的辨析 |
陈善斌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
2
|
|
3
|
关于商品流通过程中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 |
骆耕漠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4
|
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
陈振羽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2
|
|
5
|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与于光远、童大林等同志商榷 |
卫兴华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
1981 |
3
|
|
6
|
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 |
徐碧霞
|
《统计研究》
|
1988 |
0 |
|
7
|
试析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观 |
穆延奎
|
《学习论坛》
|
2001 |
1
|
|
8
|
应正确区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
戴玉林
|
《江淮论坛》
|
1981 |
0 |
|
9
|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问题 |
佟哲晖
|
《财经问题研究》
|
1981 |
1
|
|
10
|
骆耕漠同志在辽宁财经学院作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问题的学术报告 |
本刊编辑部
|
《财经问题研究》
|
1982 |
0 |
|
11
|
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
钟兆修
|
《财经问题研究》
|
1982 |
0 |
|
12
|
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划分的基本界限 |
肖立见
|
《财经理论与实践》
|
1988 |
0 |
|
13
|
略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的实践意义 |
李胜兰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14
|
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规定及意义——学习《资本论》札记 |
顾士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15
|
从马克思主义体系看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 |
刘树声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
1983 |
0 |
|
16
|
关于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的我见 |
冯春明
|
《河北财经学院学报》
|
1985 |
0 |
|
17
|
公司内部薪酬差距与劳动生产率——基于非线性关系的研究 |
倪梦佳
|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员工跟投能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吗? |
曹玉珊
陈一玲
|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9
|
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的调节效应 |
周琦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20
|
数据要素何以实现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基于生产率效应与劳动力资本结构视角 |
何涌
秦心蕊
|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