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产力可持续指数的耕地利用动态分析——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45团绿洲灌区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郑重 张凤荣 朱战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5-179,共5页
由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都是绝对数字,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地区耕地利用的程度,且不能进行不同地区的比较。本文在总结以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生产力可持续指数(PSI)"以定量评价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由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都是绝对数字,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地区耕地利用的程度,且不能进行不同地区的比较。本文在总结以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生产力可持续指数(PSI)"以定量评价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PSI指一定区域的耕地生态承载力占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总额的比值,它描述了该区域的耕地生产能力(生态承载力)满足人类对耕地供需矛盾总体(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可持续程度。PSI介于0~1之间,当PSI趋近于1时,耕地利用可持续程度很高;当PSI趋近于0时,属于极度不可持续状态;当PSI为0.5时,是可持续发展与不可持续发展的临界点。根据PSI远离0.5的程度,可划分可持续程度的不同等级。采用此指数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45团绿洲灌区1995~2005年时间序列上的耕地PSI计算结果表明:1998~2003年间该区耕地利用为弱可持续状态,其他时段为弱不可持续,灌区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可见,与传统的"生态赤字"绝对数值相比PSI指标表示可持续发展程度更具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生产力可持续指数 生态足迹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重庆市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蔡莹 《辽宁农业科学》 2014年第5期23-26,共4页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动态分析了重庆市2003~2012年耕地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重庆市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均呈下降趋势,耕地生态赤字逐年减少,耕地生产力可持续指数总体缓慢上升,但耕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仍处...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动态分析了重庆市2003~2012年耕地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重庆市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均呈下降趋势,耕地生态赤字逐年减少,耕地生产力可持续指数总体缓慢上升,但耕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仍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阶段。最后针对重庆市耕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从减少生态足迹、增强生态承载力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产力可持续指数 重庆市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