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大孢子发生期间细胞壁胼胝质的变化 被引量:13
1
作者 申业 申家恒 +2 位作者 郭德栋 方晓华 刘丽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4-898,I0003,I0004,共7页
应用脱色苯胺蓝诱导荧光法观察了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L,.VV+1C、2n=18+1)正常有性生殖与二倍体孢子生殖时,大孢子发生期间细胞壁内胼胝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韭型(Allium odorum-type)胚囊大孢子发生时,自大孢子母细胞的珠孔... 应用脱色苯胺蓝诱导荧光法观察了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L,.VV+1C、2n=18+1)正常有性生殖与二倍体孢子生殖时,大孢子发生期间细胞壁内胼胝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韭型(Allium odorum-type)胚囊大孢子发生时,自大孢子母细胞的珠孔端细胞壁内出现胼胝质荧光,并逐渐扩展到整个细胞壁,中期Ⅰ至末期Ⅰ细胞壁呈现胼胝质荧光。二分体时,珠孔端大孢子细胞壁内胼胝质荧光消失,二分体之间的横壁以及合点端功能大孢子的侧壁上荧光明显。二倍体功能大孢子的合点端细胞壁内的胼胝质荧光消失。单核胚囊形成后,其细胞壁内无胼胝质荧光,而退化的大孢子细胞壁胼胝质荧光显著。蝶须型(Antennaria-type)胚囊大孢子发生时,大孢子母细胞、二倍体功能大孢子的细胞壁均无胼胝质荧光。蓼型(Polygonum-type)胚囊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其珠孔端细胞壁出现胼胝质荧光,并逐渐扩展到整个细胞壁。二分体、三分体、四分体时期,胼胝质荧光主要存在于大孢子之间的横壁上,侧壁内胼胝质荧光较弱。退化的大孢子细胞壁胼胝质荧光明显,功能大孢子细胞壁上缺少胼胝质荧光。此外,还讨论了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与细胞壁内沉积胼胝质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单体附加系(beta VULGARIS VV+1C 2n=18+1) 兼性无融合生殖 大孢子发生 胼胝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单体附加系M14无融合生殖的细胞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申业 申家恒 +2 位作者 郭德栋 方晓华 刘丽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7-963,共7页
利用常规研究方法,对甜菜单体附加系M 14品系(B eta vu lg aris L.,VV+1C、2n=18+1)的生殖方式进行细胞学与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1)甜菜单体附加系M 14的4代细胞学检查表明:染色体组分别为VV+1C、2n=18+1;VV+0、2n=18+0;VV+2C、2n=18+2... 利用常规研究方法,对甜菜单体附加系M 14品系(B eta vu lg aris L.,VV+1C、2n=18+1)的生殖方式进行细胞学与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1)甜菜单体附加系M 14的4代细胞学检查表明:染色体组分别为VV+1C、2n=18+1;VV+0、2n=18+0;VV+2C、2n=18+2;VVV+0、2n=27+0;VVV+1C、2n=27+1;VVV+2C、2n=27+2等,其中VV+1C、2n=18+1的植株传递率平均为96.7%,表现为稳定传递,具有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特性;其余各种分离植株的传递率总计为3.25%,有性生殖发生率较低.(2)胚胎学研究表明,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的胚珠中,珠孔处看不到花粉管,胚囊没有发生受精作用.2个助细胞提前退化,半数卵细胞的极性与正常卵细胞相反;卵与次生核不经受精而自发分裂,卵细胞自发分裂产生无性胚,次生核自发分裂产生核型胚乳,而且次生核自发分裂早于卵细胞分裂;有性生殖胚珠中,珠孔处可见多条花粉管,胚囊里见到精卵融合的图像.表明甜菜单体附加系M 14是以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为主要繁殖方式,有性生殖为次要敏殖方式的兼性无融合生殖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甜菜 栽培甜菜 甜菜单体附加系(VV+1C、2n=18+1) 兼性无融合生殖 二倍体孢子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雌配子体的发生与发育 被引量:14
3
作者 申业 申家恒 +2 位作者 郭德栋 方晓华 刘丽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L.VV+1C、2n=18+1)雌配子体的发生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倍体孢子生殖雌配子体为韭型(Allium odorum-type)和蝶须型(Antennaria-type),有性生殖雌配子体为蓼型(Polygonum-t...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L.VV+1C、2n=18+1)雌配子体的发生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倍体孢子生殖雌配子体为韭型(Allium odorum-type)和蝶须型(Antennaria-type),有性生殖雌配子体为蓼型(Polygonum-type)。韭型和蝶须型的大孢子母细胞发育成为二倍体雌配子体,蓼型大孢子母细胞形成单倍体的雌配子体。在二倍体孢子生殖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发育迟缓,胚囊败育等情况,正常发育的雌配子体只有25%。讨论了二倍体孢子生殖雌配子体发生与发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单体附加系(VV+1C、2n=18+1) 兼性无融合生殖 雌配子体 韭型(Alliumodorum-type) 蝶须型(Antennaria-type) 蓼型(Polygonum-ty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花粉发生与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陆俊萍 申家恒 +2 位作者 郭德栋 李伟 王艳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7-1137,共11页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以及相应的花药壁发育过程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以阐明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花粉发生与发育超微结构特点以及花粉败育的时期和败育的细胞学...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以及相应的花药壁发育过程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以阐明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花粉发生与发育超微结构特点以及花粉败育的时期和败育的细胞学特征.结果显示:(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分裂期间细胞质具有明显的细胞质改组"现象,主要表现在核糖体减少,质体、线粒体的结构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有利于孢子体向配子体的转变.M14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前期Ⅱ和中期Ⅱ形成细胞器带";正常发育的花粉,小孢子分裂形成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生殖细胞脱离花粉壁,生殖细胞游离于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最初具细胞壁,而后消失,且生殖细胞壁成分与花粉内壁成分相似.(2)三细胞型的成熟花粉含有一个营养细胞和两个具有尾突的精子;每个精子通过两层质膜与营养细胞隔开,含有一个大的精核,长尾突内含少量的细胞质以及纤丝状结构.(3)生殖细胞和精子中缺乏质体.(4)花粉的败育起始于小孢子,大部分受阻于单核-二细胞花粉期,其败育特征为花粉内液泡吞噬作用导致细胞器解体,绒毡层细胞过早解体或肥大生长致使营养供应受阻,可能是导致单核-二细胞花粉败育的主要细胞学原因.研究表明,白花甜菜第九号染色体的附加可能是导致M14大量花粉败育的遗传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发育 花粉败育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大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常宏 申家恒 +2 位作者 郭德栋 尚娅佳 陆俊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16-1524,共9页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探求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 L.,VV+1C,2n=18+1)有性生殖大孢子与二倍体孢子生殖大孢子发生时的超微结构特征,了解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起始细胞的超微结构差别。甜菜单体附加系M14为兼性无融合生殖体,大孢子...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探求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 L.,VV+1C,2n=18+1)有性生殖大孢子与二倍体孢子生殖大孢子发生时的超微结构特征,了解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起始细胞的超微结构差别。甜菜单体附加系M14为兼性无融合生殖体,大孢子发生有韭型、蝶须型和蓼型3种类型。韭型和蓼型大孢子发生时均起源于大孢子母细胞,二分体之前从形态结构上难以区分;减数分裂前期I,细胞核中出现核液泡,形成联会复合体,细胞质改组,细胞壁上沉积胼胝质。韭型大孢子发生时,只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二分体,珠孔端二分体细胞退化,合点端二分体细胞发育为二倍体功能大孢子。蓼型二分体的珠孔端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或分裂过程中退化,合点端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构成三分体,最终合点端大孢子发育为单倍体功能大孢子。蝶须型大孢子发生是M14中唯一的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方式,其大孢子发生时大孢子母细胞不发生减数分裂,不出现核液泡,未形成联会复合体,无细胞质改组,细胞壁上缺乏胼胝质的沉积和缺乏胞间连丝,这些可作为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 兼性无融合生殖 大孢子发生 韭型 蝶须型 蓼型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单体附加系M14种子形成方式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兰 杜洪岩 李荣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1-388,共8页
以具有显性标记性状的红叶柄栽培甜菜为父本与绿叶柄M14甜菜杂交,观察F1植株叶柄颜色;利用SSR标记分析甜菜M14世代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显示,甜菜单体附加系M14传递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在人工去雄授粉条件下,F1代植株叶柄颜色均为红色,甜... 以具有显性标记性状的红叶柄栽培甜菜为父本与绿叶柄M14甜菜杂交,观察F1植株叶柄颜色;利用SSR标记分析甜菜M14世代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显示,甜菜单体附加系M14传递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在人工去雄授粉条件下,F1代植株叶柄颜色均为红色,甜菜M14通过接受外来遗传物质及精卵结合的有性生殖方式繁殖种子;M14株系中不存在与其母本株SSR标记基因型精确相同的植株。表明甜菜M14通过精卵融合的有性生殖而非无融合生殖形成种子。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从甜菜M14反转得到的栽培甜菜染色体中普遍含有白花甜菜DNA,暗示甜菜M14形成雌配子体及卵子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过程和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推测甜菜单体附加系M14高频传递现象可能是由于附加的白花甜菜第9染色体具有杀配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单体附加系M14 无融合生殖 有性生殖 有性杂交 遗传相关 SOUTHERN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甜菜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系列 被引量:5
7
作者 高东杰 康传红 +2 位作者 刘丽萍 郭德栋 方晓华 《中国糖料》 2001年第4期5-9,共5页
通过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种间杂交获真实杂种VC88-1(VVCC,2n=36),用栽培甜菜回交产生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27),进一步用栽培甜菜回交,后代分离出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完整系列(VV+1~9,2n=19)。从形态上将9种单体附... 通过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种间杂交获真实杂种VC88-1(VVCC,2n=36),用栽培甜菜回交产生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27),进一步用栽培甜菜回交,后代分离出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完整系列(VV+1~9,2n=19)。从形态上将9种单体附加系区分为莴苣型、匍匐型、大叶型、多叶型、小叶抽薹型、长叶型、玻璃型、卷叶型及栽培型。细胞学上构成单体附加系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测量出外加染色体长度与栽培甜菜最长染色体长度的比值(简称染色体比值),用以鉴别单体附加系类别,此比例变化在1.224~0.96之间,白花甜菜染色体是比较长的。将形态学鉴定和细胞学上的染色体鉴定结合起来,构成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完整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甜菜 白花甜花 单体附加系 染色体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属(Beta Genus)种间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德栋 李盛贤 +2 位作者 贾树彪 康传红 李勇 《中国糖料》 1999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总结了我们在甜菜属一些物种的种间杂交工作,涉及物种有栽培甜菜(BetavulgarisL)、沿海甜菜(B.maritimaL.)、叶用甜菜(B.ciclaL.)、白花甜菜(B.corolifloraZos.)、小... 本文总结了我们在甜菜属一些物种的种间杂交工作,涉及物种有栽培甜菜(BetavulgarisL)、沿海甜菜(B.maritimaL.)、叶用甜菜(B.ciclaL.)、白花甜菜(B.corolifloraZos.)、小碗状花甜菜(B.patelarisMoq.)、平匐甜菜(B.procumbensChr.Sm.)等。杂交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各种有价值的材料,如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系列,具有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不同染色体组的各种异源多倍体(VVC,VVVC及VVCC)的无融合生殖材料,具有栽培甜菜、白花甜菜和平匐甜菜染色体组的三种间杂种(VCP),这些都为世界首创。通过对杂种后代的选择,已选择出抗褐斑病、根腐病的高产后代,正在进行比较试验,必将对甜菜糖业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甜菜 白花甜菜 单体附加系 甜菜 种间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非整倍体B_Ⅲ杂种胚囊发育的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丽萍 满玉华 李荣田 《中国糖料》 2007年第4期13-15,共3页
由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杂交分离获得的甜菜单体附加系,其传递后代中分离出少数2n=28的个体。它们是由甜菜单体附加系产生的不减数配子接受外来栽培甜菜花粉结合而成的BⅢ杂种。BⅢ杂种个体繁殖中又反转产生单体附加系,并能稳定传递。对B... 由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杂交分离获得的甜菜单体附加系,其传递后代中分离出少数2n=28的个体。它们是由甜菜单体附加系产生的不减数配子接受外来栽培甜菜花粉结合而成的BⅢ杂种。BⅢ杂种个体繁殖中又反转产生单体附加系,并能稳定传递。对BⅢ杂种胚胎发育进行观察,看到其大孢子母细胞存在不均等分裂,证实BⅢ杂种胚囊发育是独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单体附加系 BⅢ杂种 不均等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