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次酸-顺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王永波 +3 位作者 高苗苗 徐方野 盛磊 热娜.卡斯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93-1197,共5页
以天然活性成分18β-甘草次酸和抗癌药顺铂为原料,经缩合制备甘草次酸-顺铂(GA-Pt)复合物;利用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做体外模型,用MTT法观察GA-Pt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发现目标化合物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显明显的抑制活性,... 以天然活性成分18β-甘草次酸和抗癌药顺铂为原料,经缩合制备甘草次酸-顺铂(GA-Pt)复合物;利用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做体外模型,用MTT法观察GA-Pt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发现目标化合物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显明显的抑制活性,浓度在5∽400μg/mL范围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可达29.31%∽92.25%。此结果显示,肝癌Bel-7402细胞对甘草次酸顺铂类复合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甘草次酸与顺铂的偶合可提高顺铂的抗癌活性,这可能是产生抗癌协同及化疗增敏作用的结果。此结果对新型肝靶向抗癌候选药物的筛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顺铂复合物 制备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通过β-catenin/TCF4通路抑制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2
作者 佘茁萃 吕烈洋 +2 位作者 吴迪 尚姝贤 吕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GA)调节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转录因子4(TCF4)信号通路对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HCC细胞SMMC-7721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L-GA、M-GA、H-GA组...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GA)调节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转录因子4(TCF4)信号通路对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HCC细胞SMMC-7721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L-GA、M-GA、H-GA组(50、100、200μmol/L GA)、GA+LiCl组(200μmol/L GA+40μmol/Lβ-catenin激活剂LiCl)。采用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GA对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细胞凋亡的影响,WB法检测GA对SMMC-7721细胞中β-catenin/TCF4通路蛋白(β-catenin、TCF4)和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影响。构建SMMC-772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GA对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及β-catenin、TCF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GA、M-GA、H-GA组SMMC-7721细胞克隆数、迁移和侵袭数、β-catenin、TCF4、vment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与H-GA组相比,GA+LiCl组细胞克隆数、迁移和侵袭数、β-catenin、TCF4、vimentin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荷瘤裸鼠模型实验显示,GA组裸鼠移植瘤质量和体积、β-catenin和TCF4蛋白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GA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进程,进而抑制HCC的进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β-catenin/TCF4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β-连环蛋白/转录因子4 肝细胞癌 SMMC-7721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联合5-Fu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3
作者 田启会 刘雅莉 +2 位作者 杨明轩 龙亚丽 张勇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6期23-27,共5页
试验旨在基于乙二醛酶1(GLO1)代谢途径,研究甘草成分18β-甘草次酸(GLA)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小动物临床中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试验采用体外培养Lewis肺癌细胞,使用生长至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试验。试验... 试验旨在基于乙二醛酶1(GLO1)代谢途径,研究甘草成分18β-甘草次酸(GLA)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小动物临床中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试验采用体外培养Lewis肺癌细胞,使用生长至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试验。试验设Control组、5-Fu组、GLA组以及5-Fu+GLA组,各组细胞铺在96孔板中,过夜贴壁后Contro组常规培养,各试验组分别加入0.5 mg/L 5-Fu(5-Fu组)、50μmol/L的GLA(GLA组)以及0.5 mg/L 5-Fu+50μmol/L GLA(5-Fu+GLA组),每组5个复孔。试验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Lewis肺癌细胞增殖率、凋亡率,ELISA检测代谢产物甲基乙二醛、D-乳酸的相对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GLO1蛋白荧光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ontrol组细胞形态较规则,大小比较均一;GLA或联合5-Fu干预后,细胞变圆变亮,并出现皱缩。与Control组相比,GLA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5-Fu组、5-Fu+GLA组细胞增殖率极显著降低(P<0.01)。与Control组相比,GLA干预后细胞甲基乙二醛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D-乳酸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5-Fu组细胞甲基乙二醛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5-Fu组相比,5-Fu+GLA组细胞甲基乙二醛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D-乳酸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Control组相比,GLA干预后细胞GLO1蛋白荧光表达水平明显降低,5-Fu组无明显变化,联合GLA干预后细胞GLO1蛋白荧光表达水平降低最明显。研究表明,GLA可以抑制GLO1酶活性,并促进5-Fu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 乙二醛酶1 5-氟尿嘧啶 LEWIS肺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脱氧18α-和18β-甘草次酸类抗癌复合物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闵杰 +2 位作者 郑大成 马红艳 热娜.卡斯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8-652,共5页
为寻找新型肝靶向抗癌前药,将具有肝靶向特征的天然分子甘草次酸的半合成衍生物与抗癌药环磷酰胺的活性代谢物氮芥磷酰二氯偶联制成11-脱氧甘草次酸类两个目标化合物和7个中间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用常规光谱分析法进行鉴定,对合成工艺... 为寻找新型肝靶向抗癌前药,将具有肝靶向特征的天然分子甘草次酸的半合成衍生物与抗癌药环磷酰胺的活性代谢物氮芥磷酰二氯偶联制成11-脱氧甘草次酸类两个目标化合物和7个中间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用常规光谱分析法进行鉴定,对合成工艺、理化性质和光谱特征进行系统描述。本研究对甘草次酸类新型肝靶向抗癌前药的药理活性筛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脱氧甘草 氢化还原 构型转化 11-脱氧18α-和18β-甘甲磷酰氮芥酯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通过PGK1糖酵解途径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韩维维 王博 +2 位作者 钟晴 张蓉 徐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8-484,共7页
基于磷酸甘油酸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PGK1)介导糖酵解途径研究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GA)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采用oxLDL(10... 基于磷酸甘油酸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PGK1)介导糖酵解途径研究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GA)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采用oxLDL(100 mg/L)损伤建立体外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并给予不同浓度的GA(10、20和40μmol/L)及PGK1激动剂进行干预,Western blot法检测糖酵解关键酶PGK1、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己糖激酶(hexokinase 2,HK2)和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PKM2)表达水平以及凋亡相关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乳酸和葡萄糖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内皮细胞葡萄糖消耗减少、乳酸分泌量增加,PGK1、GLUT1、HK2、PKM2、Bax、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oxLDL组相比,GA治疗组(10、20和40μmol/L)内皮细胞葡萄糖消耗增加、乳酸分泌量减少,PGK1、GLUT1、HK2、PKM2、Bax、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加入PGK1激动剂后可以逆转GA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GA通过抑制PGK1介导的糖酵解途径进而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 PGK1 人主动脉内皮细胞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江英 席克虎 +8 位作者 陈小婉 桂岩 王有虎 张福宏 刘翔毅 马毅 董明 杨贵军 张小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3,共8页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改变及18β-甘草次酸对纤毛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18β-甘草次酸组,每组24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大鼠AR模型...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改变及18β-甘草次酸对纤毛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18β-甘草次酸组,每组24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大鼠AR模型,造模后各组分别给药干预。于给药2、4、6、10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出现典型AR症状,鼻黏膜纤毛紊乱、倒伏、黏附聚集甚至脱落,纤毛膜破裂,微管减少或消失,并出现密集的短小纤毛,纤毛顶端黏液毯增厚并含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在变应原持续作用下,模型组鼻黏膜纤毛随时间延长而呈进行性损害改变。经氯雷他定和18β-甘草次酸干预后,AR症状逐渐减轻,鼻黏膜上皮病理损害逐渐恢复,纤毛整齐密集接近空白组,短小纤毛减少,纤毛顶端增厚覆盖的黏胶层消失。结论在大鼠AR模型中,随着变应原的持续接触,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呈进行性损害。18β-甘草次酸可一定程度延缓或逆转鼻黏膜纤毛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18Β-甘草 鼻黏膜 纤毛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修饰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与肝癌细胞的亲和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黄微 王平 +6 位作者 王蔚 张玥 张闯年 田秦 王秀华 刘媛 袁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6-420,共5页
将肝靶向分子甘草次酸偶联至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嵌段共聚物上.以聚乙二醇维生素E(TPGS)为稳定剂,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肝靶向纳米粒子,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激光光散射及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共聚物及纳米粒子的理化性... 将肝靶向分子甘草次酸偶联至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嵌段共聚物上.以聚乙二醇维生素E(TPGS)为稳定剂,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肝靶向纳米粒子,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激光光散射及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共聚物及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运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价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安全性,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初步考察了纳米粒子与肝癌细胞的亲和能力.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粒径为128.2 nm,电势为-16.2 mV,在电解质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该纳米粒子无明显细胞毒性,且甘草次酸的引入能显著增加肝癌细胞对纳米粒子的摄取几率,显示出其作为肝靶向药物载体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聚乙二醇-聚(乳-羟基乙) 聚乙二醇维生素E 肝靶向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其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8
8
作者 黄炜 陈新美 +2 位作者 张志凌 罗惠玲 张东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18-甘草次酸是甘草的重要成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18-甘草次酸具有抑制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癌和肺癌的细胞增殖。本研究探讨18-甘草次酸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目前研究已证实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 背景与目的:18-甘草次酸是甘草的重要成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18-甘草次酸具有抑制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癌和肺癌的细胞增殖。本研究探讨18-甘草次酸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目前研究已证实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动态变化在诱发细胞凋亡过程的多个环节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也探讨由18-甘草次酸诱导的MCF-7细胞凋亡发生与[Ca2+]i变化的关系。方法:用50~250μmol/L浓度梯度的18β-甘草次酸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100μmol/L和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处理细胞24 h,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Annexin V流式细胞仪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凋亡细胞。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处理细胞24 h,用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Ca2+]i的变化。分别用100μmol/L BAPTA-AM和0.5 mmol/L EGTA与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联合处理MCF-7细胞24 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从100μmol/L 18β-甘草次酸浓度起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和P<0.05),呈剂量依赖性,半增殖抑制浓度(IC 50)为234.33μmol/L。100μmol/L和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和P<0.05);18β-甘草次酸处理组的[Ca2+]i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8β-甘草次酸与BAPTA-AM联合处理组和18β-甘草次酸与EGTA联合处理组的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单纯的150μmol/L18β-甘草次酸处理组(P<0.05和P<0.01)。结论:18-甘草次酸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而18-甘草次酸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在抑制该细胞增殖方面起主要作用。18-甘草次酸诱导MCF-7细胞凋亡依赖于细胞内Ca2+水平上调,而细胞外Ca2+内流是导致细胞内Ca2+水平上调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细胞 18Β-甘草 凋亡 增殖 细胞内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A环开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君 吴洋 +1 位作者 赵长崎 巨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62-1768,共7页
采用化学方法在18β-甘草次酸A环上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A环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开环衍生物.初步研究了它们对人体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羟基的数目和位置对抑制HepG-2细胞增殖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18Β-甘草 三萜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对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尤丽丽 曹东慧 +6 位作者 姜晶 刘入铭 马麟 王世栋 索岳尔 侯振 曹雪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1-225,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抑制作用,阐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肿瘤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K19-C2mE自发胃肿瘤转基因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4),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实验组小鼠给予质...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抑制作用,阐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肿瘤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K19-C2mE自发胃肿瘤转基因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4),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实验组小鼠给予质量浓度0.1%的18β-GA饮水投药。52周后处死小鼠取胃组织,分别观察和测量胃肿瘤形态和大小;HE染色观察小鼠胃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score评分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肿瘤组织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OX-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结果:2组小鼠体质量随周龄变化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胃肿瘤发生率分别为77.8%(28/36)和41.2%(14/34),实验组肿瘤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2);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胃黏膜肉眼形态较规则,胃部肿块体积小,表面光滑,黏膜充血及溃疡少见;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炎症反应较轻,细胞及组织结构异型性反应减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scor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胃组织中COX-2和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结论:18β-GA能够显著降低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发生率,有效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胃黏膜炎症因子COX-2和IL-1β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胃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 胃肿瘤 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甘草次酸对炎症相关胃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丹 曹东慧 +7 位作者 金美善 吴孟辉 王玥琦 杨娜 周天宇 张厚君 姜晶 曹雪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0-1155,共6页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炎症相关胃癌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K19-Wnt/C2mE转基因胃癌小鼠随机分为18β-GA给药组(n=36)和对照组(n=36)。18β-GA给药组小鼠给予质量浓度0.1%18β-GA饮水,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炎症相关胃癌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K19-Wnt/C2mE转基因胃癌小鼠随机分为18β-GA给药组(n=36)和对照组(n=36)。18β-GA给药组小鼠给予质量浓度0.1%18β-GA饮水,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52周后观察2组小鼠胃癌发生率和胃黏膜形态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组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中Ki-67、F4/80、ATP4a、KCNE2、胃蛋白酶原C(PGC)、Wnt-1、β-catenin和环氧化酶2 (COX-2)的组织化学评分(H-score)。结果:对照组小鼠胃黏膜出现隆起型肿瘤、不典型增生和慢性胃炎。与对照组比较,18β-GA给药组小鼠胃癌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9),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1),胃黏膜细胞及组织结构异型性减少,炎症反应减轻。与对照组比较,18β-GA给药组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中Ki-67、F4/80、Wnt-1、β-catenin和COX-2的H-score明显降低(P<0.05),ATP4a、KCNE2和PGC H-score明显升高(P<0.05)。结论:18β-GA可抑制K19-Wnt/C2mE转基因小鼠胃癌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18β-GA减轻胃黏膜内炎症反应,有效改善胃黏膜上皮细胞分化,从而抑制胃癌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 慢性胃炎 胃肿瘤 转基因小鼠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A环官能团化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振北 胡君 +2 位作者 康潇 许传莲 巨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0-754,共5页
采用化学方法对18β-甘草次酸A环进行改造,合成了一系列新型18β-甘草次酸A环官能团化衍生物.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K562、肝癌细胞BEL-7404及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5对4种肿瘤细胞系的抑制活性均... 采用化学方法对18β-甘草次酸A环进行改造,合成了一系列新型18β-甘草次酸A环官能团化衍生物.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K562、肝癌细胞BEL-7404及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5对4种肿瘤细胞系的抑制活性均强于18β-甘草次酸;构效关系分析表明,A环内烯键的形成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重要影响;同时利用Hoechst33258和AO/EB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细胞凋亡小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 结构改造 A环官能团化衍生物 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抗肝癌SMMC-7721细胞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郝秀静 阳辉 +2 位作者 王娟 李敏 李学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5-798,809,共5页
目的研究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的抑制作用及对凋亡的影响。方法用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以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段处理SMMC-7721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其对肝癌SMMC-7721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MTT法... 目的研究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的抑制作用及对凋亡的影响。方法用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以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段处理SMMC-7721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其对肝癌SMMC-7721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MTT法检测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Hoechst-33258细胞凋亡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检测结果表明,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D35为26.71%、D34为36.95%。结论 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对SMMC-7721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且优于18β-甘草次酸(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 哌嗪衍生物 SMMC-7721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通过Wnt/β-catenin通路抑制黑色素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媛 马冲 +4 位作者 马蕾 王静 舒春梅 胡海友 李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2-397,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通过Wnt/β-连环素(β-catenin)通路抑制黑色素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以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为研究对象,MTT法进行浓度梯度试验选择0、1、2、4μmol/L为细胞处理浓度,并以顺铂0.01 mmol/L干预为阳性对照。采...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通过Wnt/β-连环素(β-catenin)通路抑制黑色素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以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为研究对象,MTT法进行浓度梯度试验选择0、1、2、4μmol/L为细胞处理浓度,并以顺铂0.01 mmol/L干预为阳性对照。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16-F10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蛋白和侵袭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水平。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无药物处理)、甘草次酸组(40 mg/kg),观察移植瘤小鼠的肿瘤组织生长情况及肿瘤组织中Wnt/β-catenin通路蛋白和侵袭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甘草次酸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B16-F10细胞增殖,当甘草次酸浓度≥2μmol//L时,其对B16-F10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次酸2、4μmol/L浓度处理后,B16-F10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WB实验结果显示,与0μmol/L甘草次酸处理相比,甘草次酸2、4μmol//L浓度处理后B16-F10细胞中的MMP-9、MMP-2、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荷瘤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次酸组小鼠肿瘤重量、体积明显下降,瘤体组织中的Wnt1、β-catenin、MMP-9、MMP-2蛋白及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甘草次酸能够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的体内外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是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黑色素瘤 侵袭能力 迁移能力 Wnt/β-连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对豚鼠微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通道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新芝 司军强 +3 位作者 李丽 朱贺 赵磊 马克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79-482,共4页
本研究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离体豚鼠小脑前下动脉(AICA)和肠系膜动脉(MA)的平滑肌细胞上,观察300μmol/L 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微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1)18βGA能够增强微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300μmol/L 18... 本研究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离体豚鼠小脑前下动脉(AICA)和肠系膜动脉(MA)的平滑肌细胞上,观察300μmol/L 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微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1)18βGA能够增强微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300μmol/L 18βGA使AICA和MA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40mV)分别从234±36pA和154±25pA增强到376±41pA(n=8,P<0.05)和348±45pA(n=11,P<0.01)。18βGA增强微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具有电压依赖性,18βGA主要增强0~+40mV电压区间的激活电流,其中对+40mV阶跃电压激活电流的作用最强。(2)300μmol/L 18βGA的净电流与10mmol/L TEA和50nmol/L ChTX相似,与1mmol/L 4-AP不同。预灌流10mmol/L TEA后300μmol/L 18βGA对微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的增强作用完全消失。上述结果提示300μmol/L 18βGA能够电压依赖的增强豚鼠AICA和MA微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通道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脉 平滑肌细胞 18Β-甘草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对豚鼠微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新芝 司军强 +3 位作者 李丽 刘政江 赵磊 马克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微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的影响,为寻求强效和可逆的缝隙连接阻断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胶原酶A处理的豚鼠肠系膜动脉(MA)和小脑前下动脉(AICA)(直径<100μm)进一步去除结缔组织后,应用全细胞...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微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的影响,为寻求强效和可逆的缝隙连接阻断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胶原酶A处理的豚鼠肠系膜动脉(MA)和小脑前下动脉(AICA)(直径<100μm)进一步去除结缔组织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应用18βGA后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膜电容(Cinput)、膜电导(Ginput)和膜电阻(Rinput)的变化。结果:MA和AICA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Cinput及Ginput为消化的单个平滑肌细胞的10~20倍。18βGA可以浓度依赖和可逆地降低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的Ginput和增加Rinput。18βGA抑制MA和AICA微动脉平滑肌细胞Ginput的IC50值分别为3.5和2.3μmol.L-1,2种微动脉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18βGA浓度≥30μmol.L-1时,MA和AICA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的Cinput、Ginput或Rinput与相应消化的单个平滑肌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βGA能强效、可逆性地阻断微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当18βGA的浓度≥30μmol.L-1时作用最显著,对MA和AICA微动脉细胞间缝隙连接的抑制效果相似,提示MA和AICA微动脉细胞间缝隙连接具有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脉 18Β-甘草 缝隙连接 膜片钳 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新型18β-甘草次酸修饰物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维兵 李国强 +1 位作者 孙伟之 江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3-136,共4页
本文研究了顺式-3-βO-[4-(R)-(3-氯苯基)-2-氧代-1,3,2-二氧磷杂环己基]-18β-甘草次酸(GA16R)和顺式-3β-O-[4-(S)-(3-氯苯基)-2-氧代-1,3,2-二氧磷杂环己基]-18β-甘草次酸(GA16S)2种修饰物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本文研究了顺式-3-βO-[4-(R)-(3-氯苯基)-2-氧代-1,3,2-二氧磷杂环己基]-18β-甘草次酸(GA16R)和顺式-3β-O-[4-(S)-(3-氯苯基)-2-氧代-1,3,2-二氧磷杂环己基]-18β-甘草次酸(GA16S)2种修饰物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GA16R和GA16S均能减轻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程度,明显降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明显降低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增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证明2种新型甘草次酸化合物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O-[4-(R)-(3-氯苯基)-2-氧代-1 3 2-二氧磷杂环己基]-18β-甘草 顺式--O-[4-(S)-(3-氯苯基)-2-氧代-1 3 2-二氧磷杂环己基]-18β-甘草 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抑制KCl对大鼠脑中动脉的收缩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蕊 马克涛 +2 位作者 司军强 张传林 李丽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707-710,共4页
为讨论缝隙连接阻断剂18β—GA在脑血管收缩反应中的可能作用。采用压力肌动图技术,在急性分离的Wistar大鼠的大脑中动脉(直径〈300μm),观察18β—GA干预前后不同浓度的收缩剂KCl对血管直径的影响。结果显示,KCl可以浓度依赖性的... 为讨论缝隙连接阻断剂18β—GA在脑血管收缩反应中的可能作用。采用压力肌动图技术,在急性分离的Wistar大鼠的大脑中动脉(直径〈300μm),观察18β—GA干预前后不同浓度的收缩剂KCl对血管直径的影响。结果显示,KCl可以浓度依赖性的引起脑中动脉收缩,且30~80mmol/L引起的收缩与血管静息状态下的直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7)。18βGA也可浓度依赖性的引起脑中动脉收缩,且10~100〉mol/L引起的收缩与未加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8)。预灌流18β—GA(100/amol/L)后,50~80mmol/L KCl引起血管收缩幅度减小,拟合曲线下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7)。由此可知:18B—GA可抑制KCl对脑血管的收缩作用,提示细胞问缝隙连接参与脑血管收缩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中动脉 18-β甘草 缝隙连接 KCL 压力肌动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在人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甘草次酸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继荣 张鹏 +3 位作者 鲁一兵 王朝霞 王科明 缪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799-803,807,共6页
目的:在大肠癌肿瘤细胞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密切关联,其抑制剂甘草次酸具有抗肿瘤增殖作用,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文中研究11β-HSD 2种同工酶在人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糖皮质激素及11β-HSD抑... 目的:在大肠癌肿瘤细胞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密切关联,其抑制剂甘草次酸具有抗肿瘤增殖作用,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文中研究11β-HSD 2种同工酶在人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糖皮质激素及11β-HSD抑制剂甘草次酸对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肠癌细胞株HCT-8中11β-HSD 2种同工酶mRNA及蛋白的表达。HCT-8分别培养于糖皮质激素及甘草次酸单用和联合用药环境中,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结果:11β-HSD1 mRNA及蛋白在HCT-8中未见表达,11β-HSD2 mRNA及蛋白在HCT-8中均表达。活性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及甘草次酸对肠癌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100μmol/L氢化可的松应用后12 h肠癌细胞生长抑制率(40.87±1.47)%,加入11β-HSD2辅酶NAD 0.5 mmol/L后细胞生长抑制率(5.7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氢化可的松、NAD联合甘草次酸后肠癌细胞生长抑制率(45.55±1.01)%,明显高于单药各组(P<0.05)。结论:11β-HSD2可能通过灭活糖皮质激素促进肠癌细胞增殖。甘草次酸可抑制11β-HSD2活性,提高氢化可的松的抗肠癌细胞增殖作用,并与自身抗细胞增殖有协同作用,可用于抗肿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糖皮质激素 肠癌 甘草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A30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5
20
作者 钟里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2-1216,共5页
目的研究18β-甘草次酸(18β-GA)哌嗪衍生物A30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18β-GA组、A30组,采用MTT法检测SMMC-772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7721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胱天蛋白酶8(c... 目的研究18β-甘草次酸(18β-GA)哌嗪衍生物A30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18β-GA组、A30组,采用MTT法检测SMMC-772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7721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胱天蛋白酶8(caspase-8)和Bcl2蛋白水平。结果 (2~128)μg/m L A30均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18β-GA和A30均可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并且A30处理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18β-GA组。与对照组相比,18β-GA和A30组的G2/M期细胞显著增加,caspase-8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而Bcl2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 A30能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效果强于18β-GA,与降低细胞Bcl2水平和增加caspase-8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哌嗪衍生物A30 SMMC-7721细胞 细胞增殖 胱天蛋白酶8(caspase-8)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