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甘肃省大豆品种区试白银点总结 被引量:4
1
作者 高玉芳 赵宝勰 +2 位作者 杜世坤 赵振宁 强旭阳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8期31-35,共5页
2014年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白银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有8个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其中6个表现较好,达到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的增产要求。以汾豆92折合产量最高,为2283.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72.2 kg/hm2,增产... 2014年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白银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有8个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其中6个表现较好,达到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的增产要求。以汾豆92折合产量最高,为2283.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72.2 kg/hm2,增产率8.16%;其次是汾豆93,折合产量为2277.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66.7 kg/hm2,增产率7.90%;0331位居第3,为2272.2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61.1 kg/hm2,增产率7.63%;陇黄2号、GZ11-277均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5.26%;中黄4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4.21%。以上6个品种抗倒伏、抗病、综合性状优良,建议继续进行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甘肃省区域试验 2014 白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2009—2014年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小鹏 王小军 +2 位作者 陈翔舜 马仲武 高斌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1期50-54,共5页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沙化土地分布大省,处于全国防沙治沙的前沿地带。土地沙化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全面、准确地掌握甘肃省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采用2009、2014年两期卫星遥感数据判读与...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沙化土地分布大省,处于全国防沙治沙的前沿地带。土地沙化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全面、准确地掌握甘肃省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采用2009、2014年两期卫星遥感数据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2009—2014年研究区沙化土地面积、类型、程度、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4年,研究区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74 243.3 hm2,5年变化率为-0.61%,沙化土地面积进一步减少,沙化程度进一步减轻。这主要是气温升高、降水增加等自然因素,以及植被建设、人口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土地 动态变化 监测 5变化率 2009—2014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陇南市气候分析及影响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3期232-233,236,共3页
对2014年陇南市气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全市年平均气温正常,降水量大部分地方正常,日照时数偏少;主要气象灾害有阴雨(雪)、干旱、短时暴雨等。评价了气候对各行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以期为陇南市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提供指导。
关键词 气候 评价 影响 甘肃陇南:20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6月18日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4
作者 魏邦宪 安俊宝 苗婷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7期215-217,共3页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以及MICAPS系统中提供的实况和数值预报资料,对2014年6月18日夜间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配合500 h Pa层上切变所造成的,同时地面...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以及MICAPS系统中提供的实况和数值预报资料,对2014年6月18日夜间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配合500 h Pa层上切变所造成的,同时地面辐合线的触发及地形起到重要的诱发作用;暴雨形成前的高温天气、西南气流的持续及逐渐加强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层强对流为此次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背景 中小尺度系统 物理量场 甘肃陇南 20146月18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10年陇南山区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4
5
作者 肖志强 赵彦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5期259-261,共3页
从1971—2010年陇南市高温天气日数资料入手,分析得出:陇南市山区每年都有高温天气出现,9个气象站平均每年合计出现70.4 d,其中,武都区平均每年出现约21 d,为全市出现高温日数最多的站,高温天气一般出现在5—9月,其峰值主要集中出现在6... 从1971—2010年陇南市高温天气日数资料入手,分析得出:陇南市山区每年都有高温天气出现,9个气象站平均每年合计出现70.4 d,其中,武都区平均每年出现约21 d,为全市出现高温日数最多的站,高温天气一般出现在5—9月,其峰值主要集中出现在6—8月,该时段高温天气灾损最为严重。目前,受全球气候变暖背景的影响,陇南市山区高温天气日数呈现出明显的增多趋势。因此,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高温天气灾害危险性图层,结合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得到高温天气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陇南市高温天气灾害危险性等级白龙江、白水江流域海拔1 100 m以下浅山河谷区、文县东南部、成县中部和康县东南部最高,海拔1 800 m以上高山区高温热海危险性等级最低,大多数年份不会出现高温天气。高温天气灾害风险由高到低、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白龙江、白水江干热河谷及康县东南部、文县东南部和成县中部低海拔区为高温天气灾害高风险区;宕昌县西部、礼县西北部、武都区西北部、文县西北部和两当县南部高海拔区为高温天气灾害低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天气 时空分布 模型建立 灾害风险区划 甘肃陇南 山区 1971--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陇南市气候条件分析及其主要气候事件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丽 孙畅 蒲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1期222-223,共2页
对2016年陇南市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并对其主要气候事件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偏高到异常偏高,降水量正常,日照时数偏多;主要的气候事件有高温、干旱、局地暴雨、冰雹等。
关键词 气候条件 时空变化 气候事件 甘肃陇南 20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4月14—21日临夏州春季连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常静 罗兵 +1 位作者 常自祎 常琳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2期232-233,共2页
2014年4月14—21日临夏州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春季连阴雨过程,本文从500 h Pa环流特征、700 h Pa切变特征、水汽条件等方面对此次连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连阴雨是500 h Pa"两槽一脊"环流形式、700 h Pa切变线为影响... 2014年4月14—21日临夏州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春季连阴雨过程,本文从500 h Pa环流特征、700 h Pa切变特征、水汽条件等方面对此次连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连阴雨是500 h Pa"两槽一脊"环流形式、700 h Pa切变线为影响系统,中低层受槽前西南气流、低空急流影响下产生,在整个连阴雨期间都有充沛的水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连阴雨 环流特征 水汽分析 甘肃临夏 20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9月12—14日陇南市持续性暴雨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宁和平 段秀兰 张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2期136-140,146,共6页
本文对2019年9月12—14日陇南市出现的一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副热带高压外围有较强的西南气流稳定维持,同时700 hPa存在明显的强风速带的辐合,低层强烈辐合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 本文对2019年9月12—14日陇南市出现的一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副热带高压外围有较强的西南气流稳定维持,同时700 hPa存在明显的强风速带的辐合,低层强烈辐合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对物理量场分析发现,这次持续暴雨过程中,中低层有明显的湿层及水汽辐合,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对流云团演变特征表明,此次持续性强降水是在青海东南部的对流云与四川北部的对流云系东移合并加强后逐渐减弱的过程中发生的,具有明显的局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副热带高压 切变线 低空急流 辐合 对流云团 甘肃陇南 20199月12—14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2015年1—6月气候影响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2期216-218,共3页
对陇南市2015年1—6月的气候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上半年全市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日照时数偏多。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局地冰雹等。
关键词 气候评价 农业 旅游 甘肃陇南 20151—6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7月4—6日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锦波 魏邦宪 王贤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191-191,194,共2页
利用地面区域站降水资料、高空场资料、云图、雷达资料,从降水实况分布、天气成因、卫星云图特征、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特征等方面分析2017年7月4—6日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由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高原槽及副高584 dagp... 利用地面区域站降水资料、高空场资料、云图、雷达资料,从降水实况分布、天气成因、卫星云图特征、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特征等方面分析2017年7月4—6日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由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高原槽及副高584 dagpm线外围充沛的水汽条件共同影响而产生,也是锋面大型降水和局地强对流天气共同影响的结果,物理量场指示清楚,具有典型两脊一槽大型降水环流形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天气成因 局地强对流 甘肃陇南 20177月4—6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4月24—25日临夏州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兵 常静 +1 位作者 常自祎 常全彤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2期196-197,共2页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2014年4月24—25日甘肃省临夏州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长波脊发展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南下堆积,巴尔喀什湖冷槽东移是造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2014年4月24—25日甘肃省临夏州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长波脊发展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南下堆积,巴尔喀什湖冷槽东移是造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正涡度平流与高空低槽锋区的合理配置造成了强降温和降水为主并伴有大风、霜冻等天气的强寒潮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天气 环流背景 物理量特征 甘肃临夏 20144月24—25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陇南市徽成盆地冬小麦严重减产原因分析及对策
12
作者 张蓉 蒲静 魏清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6期37-38,共2页
通过对2002年9月至2003年5月徽成盆地冬小麦生长期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得出2003年徽成盆地冬小麦严重减产主要气候原因,一是小麦全生育期水分极不匹配、亏缺严重,二是初冬突发的强降温和春季晚霜冻造成冻害,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通过对2002年9月至2003年5月徽成盆地冬小麦生长期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得出2003年徽成盆地冬小麦严重减产主要气候原因,一是小麦全生育期水分极不匹配、亏缺严重,二是初冬突发的强降温和春季晚霜冻造成冻害,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以期为冬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气候条件 减产原因 防御对策 徽成盆地 甘肃陇南 200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14年康县连阴雨特征分析
13
作者 苗婷 黄晓梅 +1 位作者 苏军锋 魏邦宪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6期238-240,共3页
利用甘肃省康县1971—2014年月报表中日降水数据和日照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康县连阴雨时间变化特征、突变情况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康县连阴雨在时间尺度上呈&... 利用甘肃省康县1971—2014年月报表中日降水数据和日照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康县连阴雨时间变化特征、突变情况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康县连阴雨在时间尺度上呈"两降两升"型变化。康县连阴雨从1992年开始突变减少,到2007年左右达到显著性水平。连阴雨在变化过程中存在着3~7年、8~16年、17~26年以及27年以上4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21年为第一主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累积距平法 突变检验 小波分析 甘肃康县 1971—20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4月15日合作地区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
14
作者 王丽娜 魏娟娟 吉哲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219-221,共3页
利用常规资料以及卫星、自动站、雷达等探测资料对2014年4月15日合作地区出现一次明显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开始前700 h Pa青海热低压维持3 d,同时偏南气流维持,对流层底层积聚了大量的能量,暖湿结构明显... 利用常规资料以及卫星、自动站、雷达等探测资料对2014年4月15日合作地区出现一次明显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开始前700 h Pa青海热低压维持3 d,同时偏南气流维持,对流层底层积聚了大量的能量,暖湿结构明显,为这场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奠定了基础,15日巴湖冷空气南下自西向东影响甘肃,700 h Pa切变明显,产生强烈上升运动,低层暖湿气流抬升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爆发形成局地强对流。各种监测手段分析可知,云图对于本次强降水的短临预报效果良好,强降水过程开始时间滞后于降水云团;雷达对于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监测效果良好,中小尺度系统在雷达资料上反应良好,相比于云图,雷达对于强降水落区的分辨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冰雹 巴湖低压 暖湿气流 中气旋 甘肃合作 20144月15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天水秦州区苹果套袋技术
15
作者 王文妮 任三强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7年第1期4-5,共2页
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在陇西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之间,属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海拔1100—1600米,年降水量450~600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13.5℃,年日照时数2032小时,无霜期185天,昼夜温差较大,土壤以黄绵土为... 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在陇西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之间,属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海拔1100—1600米,年降水量450~600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13.5℃,年日照时数2032小时,无霜期185天,昼夜温差较大,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属典型的低洼地形,以上条件非常适宜苹果树生长。为了生产出更加优质的苹果,建议使用套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袋技术 甘肃天水 苹果 陇西黄土高原 平均气温 陇南山地 季风气候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绿化江武公路
16
作者 高志峰 《国土绿化》 2003年第3期23-23,共1页
2002年国庆节前夕,甘肃陇南地区第一条高等级公路——省道江(洛)武(都)公路通过验收并正式通车。陇南地区迅速掀起了绿化江武公路的热潮。公路沿线的武都、康县、成县广泛筹措资金,调运优质树苗,发动干部职工及公路沿线农民挖坑植树,绿... 2002年国庆节前夕,甘肃陇南地区第一条高等级公路——省道江(洛)武(都)公路通过验收并正式通车。陇南地区迅速掀起了绿化江武公路的热潮。公路沿线的武都、康县、成县广泛筹措资金,调运优质树苗,发动干部职工及公路沿线农民挖坑植树,绿化江武公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级公路 公路沿线 甘肃陇南 陇南地区 绿色通道 工程建设 干部职工 筹措资金 2002 确保成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县蕨麻猪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利用
17
作者 张海峰 余淑琴 +1 位作者 马永国 樊霞 《猪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09-111,共3页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88.8%。境内海拔在2 040~3 754 m之间,平均海拔约2 751.7 m。岷县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向高寒湿润...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88.8%。境内海拔在2 040~3 754 m之间,平均海拔约2 751.7 m。岷县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向高寒湿润气候过渡带,高寒阴湿,年平均气温为6.1℃左右,年降水量约为650 mm,年无霜期90~120 d,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 183.7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阴湿 平均气温 陇南山地 种质资源保护 甘肃省南部 日照时数 蕨麻猪 接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