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妥沙星琼脂稀释法体外抗菌活性测定临界浓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肖永红 李耘 +2 位作者 刘健 钟巍 杨维维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2-468,共7页
目的确定安妥沙星对葡萄球菌属、肠杆菌科、非发酵菌及嗜血菌属的琼脂稀释法体外抗菌活性测定临界浓度。方法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安妥沙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值,并与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较分析,结合人体药... 目的确定安妥沙星对葡萄球菌属、肠杆菌科、非发酵菌及嗜血菌属的琼脂稀释法体外抗菌活性测定临界浓度。方法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安妥沙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值,并与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较分析,结合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初步确定安妥沙星对常见细菌的临界浓度。结果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MIC测定值显示,安妥沙星的抗菌作用与左氧氟沙星接近,安妥沙星体外抗菌活性与左氧氟沙星相关性最好,安妥沙星一次口服300mg后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左氧氟沙星一次口服400mg相似,综合PK/PD理论,初步设定安妥沙星琼脂稀释法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的临界浓度为,嗜血菌敏感临界浓度为≤1,其它细菌敏感、中介与耐药临界浓度分别为≤2、4和≥8mg/L。结论通过体外抗菌活性比较,结合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初步确定了安妥沙星琼脂稀释法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对常见细菌的临界浓度,供临床应用参考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妥沙星 临界浓度 最小抑菌浓度 琼脂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点阵琼脂稀释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结果的对比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明 李璐璐 +5 位作者 赵敏 骆延波 张印 齐静 张庆 刘玉庆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729-733,共5页
目的为了验证96点阵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与国际通用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对比。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96点阵琼脂稀释法分别对质控菌株E.coli ATCC25922、临床分离E.coli进行4种不同药物(头孢噻呋、庆大霉素、氟... 目的为了验证96点阵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与国际通用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对比。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96点阵琼脂稀释法分别对质控菌株E.coli ATCC25922、临床分离E.coli进行4种不同药物(头孢噻呋、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的药敏试验,并经过多次重复和对比。结果这两种检测方法所测定的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完全相同者占30%~50%,相差1个梯度占80%,3个梯度以内的吻合率高达96%以上,96点阵琼脂稀释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论 96点阵琼脂稀释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两种方法测定的MIC没有显著差异,可共用一个质控标准。96点阵琼脂稀释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高通量药敏检测的进行,推动建立完善的抗药性监测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敏试验 96点阵琼脂稀释法 微量肉汤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肠弯曲菌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差异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顾一心 何利华 +3 位作者 陶晓霞 刘夏阳 张建中 张茂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5-338,348,共5页
目的利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检测空肠弯曲菌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为空肠弯曲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方法的确定及检测结果的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食源性病原菌感染网络(GFN)推荐的... 目的利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检测空肠弯曲菌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为空肠弯曲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方法的确定及检测结果的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食源性病原菌感染网络(GFN)推荐的弯曲菌的琼脂稀释法与E-test法同时测定100株空肠弯曲菌对10种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应用相同的判断标准,100株细菌使用琼脂稀释法获得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以及萘啶酸的耐药率分别为:91%、51%、6%、6%、81%、84%、0、12%,、38%、86%。而E-test法的耐药率分别为:84%、57%、5%、7%、84%、86%、0、11%,、45%、87%。配对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除甲硝唑及氨苄青霉素外,其余8种抗生素两种检测方法获得针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没有显著差异。针对每种抗生素,E-test法获得的MIC50和MIC90值均高于琼脂稀释法。两种方法获得的MIC值的一致率硝唑最低,为71%。结论使用琼脂稀释法以及E-test法均得到:大于80%的空肠弯曲菌对萘啶酸、甲硝唑、环丙沙星以及四环素的耐药;红霉素、庆大霉素以及链霉素对其生长仍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test法分析空肠弯曲菌对甲硝唑及氨苄青霉素的MIC值及判断耐药结果时,应结合使用琼脂稀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琼脂稀释法 E—test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脂稀释法测定100株淋球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结果分析
4
作者 席文立 宦秉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淋球菌 抗药性 抗生素 琼脂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5
作者 周宁 张建新 +2 位作者 樊明涛 李子龙 魏新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59-464,共6页
致病菌的耐药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和安全问题,如何对致病菌的耐药性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是许多微生物科研人员和医疗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难题。根据近年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与报道,对于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和分析主要通过对细菌进行药... 致病菌的耐药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和安全问题,如何对致病菌的耐药性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是许多微生物科研人员和医疗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难题。根据近年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与报道,对于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和分析主要通过对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来执行。目前用于细菌药敏性实验的方法主要包括: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K-B纸片法和E-test实验等。文中就以上几种细菌药敏性实验方法的原理、步骤及优缺点进行了概述,并对各种实验方法的应用进行了举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敏实验 肉汤稀释 琼脂稀释法 K-B纸片 E-test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无机抗菌剂对口腔致病菌抗菌性能比较及其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23
6
作者 方明 陈吉华 +2 位作者 徐修礼 杨佩红 刘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比较无机抗菌剂对口腔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并探讨不溶物质的优选测试方法。方法:采用试管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试6种无机抗菌剂对6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试管液体稀释法测试结果显著低于琼脂稀释法。受试抗菌剂体外... 目的:比较无机抗菌剂对口腔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并探讨不溶物质的优选测试方法。方法:采用试管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试6种无机抗菌剂对6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试管液体稀释法测试结果显著低于琼脂稀释法。受试抗菌剂体外综合抗菌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龙贝无机抗菌粉体、ZnOw AT-83、IONPURE-H、碱式次氯酸镁、ZnOw AT-88、安迪美-AMS2。结论:6种无机抗菌剂对实验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不溶性物质抗菌活性测试宜用液体稀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抗菌剂 口腔致病菌 抗菌活性 液体稀释 琼脂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湜 叶信予 +2 位作者 周乐 胡付品 朱德妹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比较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作嗜麦芽窄度食单胞菌的药敏试验。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 ,测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 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结果 :琼脂稀释法测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复方制剂敏... 目的 :比较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作嗜麦芽窄度食单胞菌的药敏试验。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 ,测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 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结果 :琼脂稀释法测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复方制剂敏感率最高 ,分别为 92 .2 %和 95 % ;其次为复方磺胺甲唑、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细菌敏感率分别为 84 .3%、87.3%、76 .5 %和 75 .5 %。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琼脂稀释法较纸片扩散法高 ,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以稀释法进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纸片扩散 琼脂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方法学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郭燕 蒋晓飞 +4 位作者 朱德妹 胡付品 陈渊成 吴湜 杨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药敏试验方法测定万古霉素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临床分离的61株MRSA,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和E试验法对MRSA进行万古霉素药敏试验的测定。根据CLSI 2014年版标准进... 目的比较不同药敏试验方法测定万古霉素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临床分离的61株MRSA,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和E试验法对MRSA进行万古霉素药敏试验的测定。根据CLSI 2014年版标准进行结果判断。采用SPSS软件对3种药敏试验所得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分析。结果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未见万古霉素不敏感株。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50和MIC90值均为1 mg/L,采用E试验法测定的MIC50和MIC90值均为1.5 mg/L。3种药敏试验得到的MIC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01(微量肉汤稀释法)、0.96(琼脂稀释法)和1.30(E试验法)。结论 3种药敏方法检测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虽一致,但由于万古霉素MIC值的细小差异在临床疗效上有着显著差异,故实验室为临床提供万古霉素药敏试验结果时,需要明确指出采用的具体药敏试验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微量肉汤稀释 琼脂稀释法 E试验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吡肟对医院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四种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康梅 刘志华 +7 位作者 谢轶 过孝静 郑沁 陈慧莉 陈知行 程曦 曾蔚 贾文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4年9月-11月301株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状况,评价我院现采用的MICROSCAN细菌鉴定药敏系统中快速接种法的准确性。方法用琼脂稀释法、纸片扩散法、标准浊度法和MICROSCAN快速... 目的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4年9月-11月301株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状况,评价我院现采用的MICROSCAN细菌鉴定药敏系统中快速接种法的准确性。方法用琼脂稀释法、纸片扩散法、标准浊度法和MICROSCAN快速接种法测定头孢吡肟对301株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以琼脂稀释法为标准参考方法,比较其它三种方法与其一致性。结果琼脂稀释法测定301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吡肟的体外总敏感率为78.1%;纸片扩散法、标准浊度法和MICROSCAN快速接种法与标准参考方法的一致率分别为:99.0%、98.3%和95.3%。纸片扩散法、标准浊度法与琼脂稀释法无统计学差异,MICROSCAN快速接种法与琼脂稀释法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头孢吡肟对大部分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纸片扩散法及标准浊度法结果准确性较高,我院现采用的MICROSCAN快速接种法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吡肟 KB 琼脂稀释法 MICROSCAN标准浊度 MICROSCAN快速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率筛选抗菌中药的微量点菌药敏实验新方法
10
作者 邹文政 李忠琴 +2 位作者 赖晓健 林茂 江兴龙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57-61,共5页
通常检测药物抗菌活性的方法有试管二倍稀释法、牛津杯法、滤纸片法、平板二倍稀释法等,在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药时,均需预先粗提药材的有效部位,并去除萃取溶剂,操作繁琐、耗时长、效率低。自然界中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为了... 通常检测药物抗菌活性的方法有试管二倍稀释法、牛津杯法、滤纸片法、平板二倍稀释法等,在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药时,均需预先粗提药材的有效部位,并去除萃取溶剂,操作繁琐、耗时长、效率低。自然界中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为了能够快速高通量筛选其中的抗菌药材,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易行的药敏实验方法。实验利用超微粉碎机将15种中药药材粉碎成粒径为5~10μm微粉后,将药粉按一定比例添入M-H琼脂培养基内,经过121℃高压灭菌20 min,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固体药敏培养基,再在同一个药敏琼脂平板上同时接种9株致病菌;培养24 h后,没有供试菌菌落形成的最低浓度为该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此方法称为超微药粉琼脂稀释法。采用该方法测得中药抑菌浓度与同种药材粗提液的滤纸片法和平板二倍稀释法相比,超微药粉琼脂稀释法测得中药的抑菌效果更显著,三种方法检测获得致病菌对各种中药敏感程度的级别基本一致。三种方法的比较结果说明,超微药粉琼脂稀释法的药敏实验结果准确、灵敏度高,而且操作简便、快捷、耗时短,易于判断;并且一个药敏琼脂平板可同时测试多株致病菌,处理量大,效率高。本法可作为一种从天然植物药材中广泛初步筛选具有抗菌活性中药的高效方法,在实验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为抗菌中药开发应用提供基础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材 超微药粉琼脂稀释法 抗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7所教学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熊祝嘉 肖盟 +14 位作者 王贺 杨启文 王瑶 毛镭篥 冯莎娜 段琼 王晶 胡云建 叶慧芬 梅亚宁 刘蓬蓬 俞云松 许慧 岳志刚 徐英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调查2007年中国7所教学医院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spa)分型技术对114株MRSA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并进行Panton-Valentine毒素(PVL)编码基因luk... 目的调查2007年中国7所教学医院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spa)分型技术对114株MRSA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并进行Panton-Valentine毒素(PVL)编码基因lukS检测,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114株MRSA中共发现8种MLST-spa分子克隆型,ST239-t030、ST239-t037和ST5-t002是主要的型别,分别占总数的41.2%、28.8%和21.9%。仅有1株MRSA检测到lukS基因阳性。MRSA菌株最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100%),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次之(86.8%);主要的分子克隆型ST239-t030、ST239-t037和ST5-t002菌株具有相似的药敏谱,但所有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耐药菌株均属于ST239-t037。结论在中国MRSA的流行株由数种主要的分子克隆型引起,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分型 杀白细胞毒素基因 琼脂稀释法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文青 程锦娥 +4 位作者 吴伟元 周小海 卢月梅 吴文苑 龚文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8-1102,1109,共6页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并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深圳地区3所医院的112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并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深圳地区3所医院的112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来检测杀白细胞毒素(Panton-Valentine leucocidin,PVL)基因,并对PVL基因阳性菌株行多位点基因序列分型(MLST)。结果 MRSA检出率26.2%,112株MRSA对复方新诺明、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46%、12.50%、16.96%、19.64%、46.42%、25.00%和26.79%,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株;PVL阴性株和阳性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112株MRSA中,PVL基因阳性13株(11.61%),MLST分型为7种已知序列型和1种新的序列型,其中ST338和ST25最多。结论深圳地区MRSA检出率较低,PVL基因阳性率处于中等水平,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的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琼脂稀释法 耐药性 杀白细胞毒素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替沙星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婴元 周乐 +8 位作者 朱德妹 吴培澄 李胜利 郁继诚 郭蓓宁 胡付品 吴湜 吴卫红 汪复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5期257-263,共7页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测定加替沙星的杀菌作用 ,以及各种培养条件对加替沙星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 :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菌 1...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测定加替沙星的杀菌作用 ,以及各种培养条件对加替沙星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 :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菌 1192株MIC测定结果显示该药具广谱抗菌作用。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具高度抗菌活性 ,MIC90 ≤ 0 .2 5mg/L。但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MRS)和肠球菌属的作用差。对肠杆菌科细菌的大多数菌株具良好抗菌作用 ,其中对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属、普通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MIC90 ≤ 2mg/L。但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较差。该药对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亦具良好抗菌作用 ,不动杆菌属对其敏感性较差。加替沙星对脆弱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等厌氧菌亦具高度抗菌活性。与受试的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 ,加替沙星对MSSA、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脆弱拟杆菌的作用明显优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 ,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作用较环丙沙星略优或相仿。杀菌试验结果显示加替沙星具快速杀菌作用。除培养基的pH值改变对其抗菌活性略有影响外 ,细菌接种量及血清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细菌药敏试验 杀菌活性 评价 琼脂稀释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I类整合子分布与耐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彬 曹弟勇 +1 位作者 周岐新 凌保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84-787,共4页
目的川北地区大肠埃希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及其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180株大肠埃希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敏感、中介、耐药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SLI)2006年公布的标准判定。PCR方法检... 目的川北地区大肠埃希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及其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180株大肠埃希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敏感、中介、耐药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SLI)2006年公布的标准判定。PCR方法检测临床大肠埃希菌中的第一类整合酶基因(伽们,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第一类整合酶基因(加们阳性与阴性菌株的耐药性差异,分析I类整合子与耐药性形成的的相关性。结果180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嗯唑、头孢唑啉、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达32.9%~92.3%。临床分离180株大肠埃希菌中intI携带率为64.4%,intI阳性菌株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性。结论川北地区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突出。intI携带率高,并且与耐药性的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整合子 PCR 琼脂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种抗菌药对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胜利 张婴元 +3 位作者 周乐 吴培澄 吴卫红 吴湜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 :比较 2 4种抗菌药对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受试药物为 2 4种抗菌药 ,受试菌为临床分离的2 71株金葡菌和 13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 目的 :比较 2 4种抗菌药对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受试药物为 2 4种抗菌药 ,受试菌为临床分离的2 71株金葡菌和 13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平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具有高度抗菌活性 ,抑菌率分别为 10 0 %、99.2 %和 95 .4% ;其他抗菌药的抑菌率低于 5 0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仅 17.1% ,对四环素、克林霉素以及红霉素的敏感率为 70 %左右 ,对大多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率 >90 %。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平的敏感率分别为 10 0 %、99.2 %和 94.9%。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SCNS)对绝大多数受试药物的敏感率 >90 % ,青霉素的抑菌率低于 5 0 %。结论 :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生素为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MRS)感染的可靠选用药物 ,重症感染者尚应联合利福平、磷霉素等抗菌药 ,不宜选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由MSS所致感染则可根据药敏选用糖肽类以外的各类抗菌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葡萄球菌 体外抗菌活性 琼脂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3株不动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轶坚 吴卫红 +2 位作者 吴湜 叶信予 吴菊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不动杆菌属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耐药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所有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本研究共包括37...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不动杆菌属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耐药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所有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本研究共包括373株不动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52株,洛菲不动杆菌21株。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最为敏感,细菌耐药率仅为2.6%;其次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约为15%;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毗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37.5%~59.9%;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嘿唑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60%。与鲍曼不动杆菌相比,除多黏菌素B外,洛菲不动杆菌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明显较低,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30%以下。结论不动杆菌属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耐药率高,部分菌株呈多重耐药,治疗用药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属 最低抑菌浓度 琼脂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奶中乳酸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宁 魏新元 +1 位作者 所辰宇 张建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和鉴定不同产地酸奶中乳酸菌对一些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合理使用乳酸菌发酵制品。方法:利用改良的MRS培养基从各地酸奶中分离获得乳酸菌,然后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获得的18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28株嗜热... 目的:分析和鉴定不同产地酸奶中乳酸菌对一些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合理使用乳酸菌发酵制品。方法:利用改良的MRS培养基从各地酸奶中分离获得乳酸菌,然后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获得的18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28株嗜热链球菌对11种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同一菌株对不同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药物敏感性,不同菌株对同一种抗生素也显示出不同的敏感性。结论:乳酸菌对常用抗生素的多重耐药已成为普遍现象,不同来源的菌株表现出了不同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药物敏感性 琼脂稀释法 抗生素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斯坦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性及其与乳源总菌群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安晶 王晓 +3 位作者 王新 郭刚 王雅春 俞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3-218,共6页
本研究旨在检测并对比分析中国北方地区3个荷斯坦牛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金葡菌)的流行情况及乳汁中总菌群的抗生素耐药性。试验采集北方地区3个荷斯坦牛场的生产群奶样、大罐奶样和临床型乳房炎牛奶样共... 本研究旨在检测并对比分析中国北方地区3个荷斯坦牛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金葡菌)的流行情况及乳汁中总菌群的抗生素耐药性。试验采集北方地区3个荷斯坦牛场的生产群奶样、大罐奶样和临床型乳房炎牛奶样共181份,首先采用Baird-Parker选择性培养基对金葡菌进行分离纯化;再采用特异性PCR方法鉴定含金葡菌特异基因nuc的金葡菌菌株;最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奶样中总菌群及金葡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发现,181份奶样带菌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6.03%,分离纯化了48株金葡菌。奶样总菌群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3个荷斯坦牛场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耐药性均较高,达89%以上;对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万古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达80%以上;对氯霉素的耐药率过半;仅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18%~58%)。对金葡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3个牛场金葡菌对环丙沙星、头孢西丁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有较高耐药性,但均对阿米卡星、氯霉素、加替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3个牛场绝大多数菌株都产生了多重耐药谱。研究结果为奶牛场乳源总菌群、金葡菌耐药性情况及科学用药提供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样 金黄色葡萄球菌 总菌群 琼脂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活性成分槲皮素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海瑛 郝红英 +5 位作者 陈青阁 赵优琴 李玉魁 周小漫 马欣 丁燕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1期218-220,共3页
为了对鱼腥草有效成分槲皮素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测定鱼腥草有效成分槲皮素及其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SA)、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为了对鱼腥草有效成分槲皮素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测定鱼腥草有效成分槲皮素及其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SA)、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简称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简称MIC),评价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对于SA标准菌株、SA耐药菌株、PA标准菌株、PA耐药菌株,槲皮素单体的MIC分别为1. 88、0. 94、0. 94、1. 88 mg/m L,槲皮素-Zn(锌)配合物的MIC分别为0. 31、0. 94、0. 47、0. 63 mg/m L,槲皮素-Mn(锰)配合物的MIC分别为3. 75、3. 75、5. 00、1. 88 mg/m L,槲皮素-Cu(铜)配合物的MIC分别为5. 00、3. 75、1. 88、5. 00 mg/m L,槲皮素-Mg(镁)配合物的MIC分别为5. 00、5. 00、1. 88、5. 00 mg/m L,槲皮素-Fe(铁)配合物的MIC分别为> 5. 00、> 5. 00、0. 94、5. 00 mg/m L。由结果可以看出,槲皮素及其5种金属配合物对SA、PA的标准菌株和耐药菌株均有抑菌活性,其中槲皮素-Zn配合物的抗菌活性最强。而对于耐药菌株,槲皮素单体和槲皮素-Zn配合物的抗菌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槲皮素 金属配合物 琼脂稀释法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桂皮醛对口腔致龋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霞 黄萍 李丛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09-1410,共2页
目的:探讨桂皮醛对主要致龋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法药敏敏感试验,测定桂皮醛对主要致龋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ve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ec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桂皮醛能明显... 目的:探讨桂皮醛对主要致龋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法药敏敏感试验,测定桂皮醛对主要致龋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ve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ec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桂皮醛能明显抑制分离的50株临床株,其MIC值在(32~256)mg/L之间,微荣球菌(V.parvula)的平均最低抑菌浓度为(139.000±0.026)mg/L;丙酸杆菌(P.propionicum)的平均最低抑菌浓度为(128.000±0.000)mg/L;颊纤毛菌(L.buccalis)的平均最低抑菌浓度为(213.000±0.027)mg/L;变形链球菌(S.mutans)的平均最低抑菌浓度为(213.00±0.021)mg/L;粘性放线菌(A.viscosus)的平均最低抑菌浓度为(148.00±0.02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龋菌 桂皮醛 琼脂稀释法 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