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舍勒的人格理论及其争议 |
周振权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开放创新社区中用户人格特质如何影响其创意实施贡献——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
张慧颖
米学娇
曲霏
|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从人格发展理论的视角探索道德创伤的作用机理 |
黄强
王璐颖
|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4
|
互补与整合──论刘勰文学理论体系“内儒外道”人格类型的构成 |
杨乃乔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
5
|
内隐人格理论的实体论-渐变论维度研究述评 |
王墨耘
傅小兰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6
|
|
|
6
|
内隐人格理论对他人印象加工策略的影响 |
崔诣晨
王沛
谈晨皓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
7
|
儒家人格思想: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渊源 |
刘华丽
卢忠萍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
8
|
人格结构理论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
张良
唐志红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
9
|
服务接触中顾客刻板印象的形成与支持:内隐人格理论视角 |
银成钺
王影
|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
2014 |
5
|
|
|
10
|
三维人格理论与人格的遗传学研究 |
曹莉萍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
11
|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启示 |
桑青松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
12
|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 |
王家军
|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11 |
56
|
|
|
13
|
有关人格理论的几点思考 |
王敏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
14
|
马斯洛晚年的超越性人格理论的形成与影响 |
郭永玉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8
|
|
|
15
|
动态人格理论在运动心理学中的应用 |
黄志剑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
16
|
论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及其贡献 |
倪海
|
《理论月刊》
|
2002 |
18
|
|
|
17
|
国民性教育:走向共性与多元的动态平衡——基于国民性众数人格理论的思考 |
李国强
申明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18
|
基于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的大学生职业性格分析 |
吴建斌
沈娟凤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4 |
19
|
|
|
19
|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 |
卢佳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0
|
|
|
20
|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艺术──人格理论之比较 |
张博颖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