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1
作者 张现红 李文洋 +5 位作者 刘宝良 费凡 高小强 郭冉 曹淑全 朱智文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养殖密度是影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生长、消化代谢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和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PI)轴相关激素水平及... 养殖密度是影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生长、消化代谢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和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PI)轴相关激素水平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选取1800尾规格一致、体格健康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为3个密度梯度:低密度100尾[(3.14±0.13)kg/m3,LD]、中密度200尾[(6.31±0.13)kg/m3,MD]和高密度300尾[(9.56±0.24)kg/m3,HD]进行实验。研究表明,HD组特定增长率、肥满度及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饵料系数和变异系数随密度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HD组抗氧化酶和代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消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HD组HPI轴相关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HPI轴相关基因(crhr1、nr3c1及nr3c2)的表达量随密度的升高显著上调(P<0.05),crh-bp表达量则相反(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消化代谢、氧化应激及内分泌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为实际生产过程中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养殖密度的设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养殖密度 氧化应激 消化代谢 HPI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胍基乙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肌肉质构特性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2
作者 张晓敏 杨奇慧 +3 位作者 谭北平 迟淑艳 寇诗瑀 林华杏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1-523,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胍基乙酸(GAA)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肌肉质构特性以及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450尾健康、初始体重为(14.91±0.4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胍基乙酸(GAA)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肌肉质构特性以及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450尾健康、初始体重为(14.91±0.4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200、400、600和1200 mg/kg GAA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200和1200 mg/kg GAA显著降低珍珠龙胆石斑鱼脏体比(VSI)(P<0.05),饲料中添加1200 mg/kg GAA显著降低肝体比(HSI)(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200和600 mg/kg GAA显著降低肌肉硬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GAA添加组肠道脂肪酶、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且均在600 mg/kg GAA添加组达到最高值。4)与对照组相比,各GAA添加组肠道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降低(P<0.05),600 mg/kg GAA添加组肠道绒毛宽度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各GAA添加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肠道菌群的优势菌门;在科水平上,弧菌科(Vibrionaceae)、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和拜叶林克氏菌科(Beijerinckiaceae)等为肠道菌群的优势菌科。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GAA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肌肉硬度,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以肠道胰蛋白酶活性为评定指标,经回归分析得出,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GA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821.3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胍基乙酸 生长性能 肌肉质构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以及肠道抗氧化能力、菌群及代谢的影响
3
作者 陈伟军 陈铭钒 +3 位作者 李栋 宋涛 张海涛 叶继丹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58-2575,共18页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将225尾健康珍珠龙胆石斑鱼[平均体重(24.89±0.02)g/尾]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CON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种不同来源的丁酸梭菌菌株(CB1组、CB2组...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将225尾健康珍珠龙胆石斑鱼[平均体重(24.89±0.02)g/尾]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CON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种不同来源的丁酸梭菌菌株(CB1组、CB2组)的试验饲料,饲料中丁酸梭菌浓度均为107 CFU/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CB1、CB2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改善(P>0.05),但显著提高了肠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P<0.05)。与CON组相比,CB2组肠道黏膜褶皱高度和肌层厚度显著提高(P<0.05),且肠道丙二醛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CB2组的优势菌门由变形菌门变为厚壁菌门,且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有所提高,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有所下降;CB2组的主要优势菌属由假单胞菌属变成乳杆菌属,且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CB2组与CON组进行肠道代谢组学比对分析,共筛选到18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数量最多的差异代谢物是脂类代谢物,在这些脂类代谢物中以表达上调的鞘脂和磷脂居多。通过KEGG富集分析,共富集到5条代谢通路: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ABC转运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综上所述,丁酸梭菌改善了肠道菌群结构,促进糖、脂代谢和提高糖、脂利用率,并调节了肠道渗透压,从而提高了肠道抗氧化能力,进而维持了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珍珠龙胆石斑鱼 肠道微生物 肠道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代蛋氨酸对无水保活过程中珍珠龙胆石斑鱼生化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贾瑷菁 何圣琪 +4 位作者 栾宏伟 步营 朱文慧 励建荣 李学鹏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69,共8页
为探讨硒代蛋氨酸在无水保活条件下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化性质的影响,测定了不同保活时间下,鲜样组、对照组与硒代蛋氨酸饲养组(Se-Met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血液生化指标、硒含量、糖原含量和乳酸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Se-Met组的肌肉... 为探讨硒代蛋氨酸在无水保活条件下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化性质的影响,测定了不同保活时间下,鲜样组、对照组与硒代蛋氨酸饲养组(Se-Met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血液生化指标、硒含量、糖原含量和乳酸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Se-Met组的肌肉、肝脏硒含量在12 h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始终高于对照组,在无水保活6 h后达到最大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外流速率随着防御体系作用先增加后逐渐减缓,始终低于对照组,说明石斑鱼组织细胞经蛋氨酸作用后更为完整。与鲜样组相比,无水保活后对照组和Se-Met组的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Se-Met组在12 h时达到最低值(16.84 mg/100 g);乳酸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Se-Met组在6 h达到最大值(1.91 mmol/L),对照组在12 h达到最大值(1.84 mmol/L),Se-Met组石斑鱼肌肉乳酸浓度始终高于对照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Se-Met组谷丙转氨酶和糖原含量对硒含量变化表现出重要影响。研究希望为硒代蛋氨酸在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运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硒代蛋氨酸 无水保活 生化性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代蛋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肌原纤维蛋白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徐愉聪 何圣琪 +4 位作者 栾宏伟 步营 朱文慧 励建荣 李学鹏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9,共10页
以珍珠龙胆石斑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体外消化模型模拟胃肠道消化,研究硒代蛋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肌原纤维蛋白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模拟胃、肠消化后,高水平硒代蛋氨酸组(Y2组)的硒含量(0.130 mg/kg、0.072 mg/kg)显著高... 以珍珠龙胆石斑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体外消化模型模拟胃肠道消化,研究硒代蛋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肌原纤维蛋白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模拟胃、肠消化后,高水平硒代蛋氨酸组(Y2组)的硒含量(0.130 mg/kg、0.072 mg/kg)显著高于对照组(C组)和低水平硒代蛋氨酸组(Y1组)(P<0.05),而羰基含量(2.02 nmol/mg、2.59 nmol/mg)、二聚酪氨酸含量(3962 a.u、4062 a.u)、硫代巴比妥酸(TBA)值(0.31 mg/kg、0.32 mg/kg)和粒径(365 nm、357 nm)显著低于C组和Y1组(P<0.05),且其紫外吸收峰值和内源荧光强度更高,说明高水平硒代蛋氨酸延缓了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变性过程,更好地维持了肌原纤维蛋白消化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Y1组的体外消化率(62.19%、67.25%)和水解度(0.31 mmol/g、0.34 mmol/g)显著高于C组和Y2组(P<0.05)。因此,硒代蛋氨酸的添加不仅能显著提升珍珠龙胆石斑鱼肌原纤维蛋白的抗氧化能力,还可有效改善其体外消化特性,即硒代蛋氨酸在提高鱼类蛋白营养品质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硒代蛋氨酸 肌原纤维蛋白 体外消化特性 模拟胃肠道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休眠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生理响应的影响
6
作者 钟家美 刘思炜 +3 位作者 周建男 冯朔 范秀萍 秦小明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119,共11页
为探讨鱼类电晕休眠低温无水保活新技术,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优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电晕诱导休眠工艺参数,探讨电晕休眠无水保活及复苏后鱼体的生化响应、氧化应激指标及能量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在电压为12... 为探讨鱼类电晕休眠低温无水保活新技术,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优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电晕诱导休眠工艺参数,探讨电晕休眠无水保活及复苏后鱼体的生化响应、氧化应激指标及能量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在电压为126 V、电击时间为5s、温度为18℃的条件下,在15℃下的无水存活时间最长,可达到(15.92±0.3)h。鱼体电晕休眠后,随着无水保活时间的延长,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增加(P<0.05);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含量显著提升(P<0.05),相比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4.33%和22.46%。在此过程中,低温无水保活胁迫下脂质过氧化物MDA和ROS的产生受到明显抑制,说明鱼体通过提高GST的活性和HSP70的含量可以缓解保活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激活了鱼体在应激过程中抗氧化防御机制。此外,电晕休眠处理,鱼体的糖原含量显著提高(P<0.05),以抵御无水保活过程中能量的消耗,维持鱼体的能量代谢平衡。进行复苏后,鱼体可以维持至与对照组相当的较低代谢水平。电晕休眠技术有效延长了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存活时间,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了其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为水产运输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的解决方案,为鱼类的活体运输提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休眠 无水保活 氧化应激 能量代谢 珍珠龙胆石斑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龙胆石斑鱼内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
7
作者 陈庆 郭麒 +3 位作者 丁科 丁运敏 窦亚琪 张棋 《科学养鱼》 2025年第8期41-42,共2页
2024年,武汉市开展了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现将此次养殖试验进行总结,为今后内陆地区开展海鲜陆养提供参考。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AS)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由养殖区和设备区组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关键词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珍珠龙胆石斑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免疫、血清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仕沛 黄伟滨 +8 位作者 谢明胜 周孟龙 李彪 陆柏泉 黄婉婷 谭北平 章双 杨原志 董晓慧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576-4587,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生长性能、免疫、血清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在摄食高脂饲料的条件下,采用4种投喂频率(1、2、3、4次/d)投喂初始质量为(11.51±0.02)g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生长性能、免疫、血清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在摄食高脂饲料的条件下,采用4种投喂频率(1、2、3、4次/d)投喂初始质量为(11.51±0.02)g的石斑鱼56 d,共360尾,每种投喂频率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0.3 m 3玻璃钢桶,每桶30尾鱼。结果表明:1)1次/d组石斑鱼终末体质量(FBM)、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次/d组饲料系数(FCR)最低,显著低于1次/d组(P<0.05)。投喂频率对石斑鱼脏体比(VSI)、肝体比(HSI)与肥满度(CF)无显著影响(P>0.05)。2)1次/d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投喂频率的升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在1次/d组有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则呈相反趋势,在1次/d组有最小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CAT)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的趋势,在4次/d组有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3、4次/d组显著高于1、2次/d组(P<0.05)。3)1次/d组肝脏T-AOC,CAT、SOD、溶菌酶(LYS)活性及免疫球蛋白(IgM)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4次/d组肝脏T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次/d组肝脏T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次/d组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次/d组肝脏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脏肝脂酶(HL)活性呈现上升趋势,3、4次/d组显著高于1、2次/d组(P<0.05)。3次/d组肝脏甘油三脂酶(ATG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适宜的投喂频率能提高石斑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脂代谢能力。本试验条件下,摄食高脂饲料石斑鱼的最佳投喂频率为2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投喂频率 高脂饲料 生长性能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锌源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芷晴 吴紫倩 +5 位作者 罗杰儿 王人开 任艳丽 周萌 李翠金 舒绪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3-1184,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添加不同锌源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选择270尾体重[(10.00±0.05)g]相近的珍珠龙胆石斑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无机锌组在基础饲料中...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添加不同锌源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选择270尾体重[(10.00±0.05)g]相近的珍珠龙胆石斑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无机锌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0 mg/kg(以锌计)的硫酸锌(ZnSO_(4)组),试验组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等量的赖氨酸锌(Lys-Zn组)和组氨酸锌(His-Zn组)。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与ZnSO_(4)组相比,试验组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His-Zn组终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显著提高(P<0.05)。2)与ZnSO_(4)组相比,试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以及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Lys-Zn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3)与ZnSO_(4)组相比,试验组血清和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Lys-Zn组血清除外)活性显著提高(P<0.05),His-Zn组血清和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His-Zn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与ZnSO_(4)组相比,试验组肌肉中铜和锌含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氨基酸螯合锌在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以及提高微量元素沉积方面的效果均优于硫酸锌,其中组氨酸锌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氨基酸螯合锌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能力 微量元素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生红球藻虾青素调控下珍珠龙胆石斑鱼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金伟 姜智飞 +2 位作者 张文慧 周文礼 卢文玉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98,共13页
为研究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虾青素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制备了虾青素分别为0 mg·kg^(-1)(对照组)、48.56 mg·kg^(-1)(低剂量组)和189... 为研究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虾青素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制备了虾青素分别为0 mg·kg^(-1)(对照组)、48.56 mg·kg^(-1)(低剂量组)和189.56 mg·kg^(-1)(高剂量组)的3种饲料,开展了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分析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能力指标,并联合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分析,鉴定了抗氧化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模块,根据模块内基因的连接度筛选核心基因。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相比对照组,石斑鱼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增加(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筛选出DEGs 3089个和3012个,DEGs主要富集到Jak-STAT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WGCNA分析共构建了17个共表达模块,筛选得到black、turquoise、magenta和lightgreen共4个具有生物学意义且与抗氧化显著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0.60)的特异性共表达模块,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均表明,特异性模块富集到的Jak-STAT信号通路和Autophagy信号通路在珍珠龙胆石斑鱼抗氧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选取连通性最高的前20个基因进行核心基因筛选,通过基因功能注释最终筛选到14个核心基因。以核心基因为节点构建的共表达网络中包括zf-C2H2、zf-BED和zf-MIZ等转录因子。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可以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筛选得到的核心基因可能在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抗氧化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石斑鱼优质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分析 珍珠龙胆石斑鱼 抗氧化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气含量条件下无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品质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米红波 张婷 +3 位作者 鹿悦 陈敬鑫 李学鹏 励建荣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6,共15页
为探究氧气含量对无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包装内不同氧气体积分数(60%、80%、99%)时珍珠龙胆石斑鱼低温无水保活前、保活期间(0、3、6、9、12 h)和复水12 h后生理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变化,并建立了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为探究氧气含量对无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包装内不同氧气体积分数(60%、80%、99%)时珍珠龙胆石斑鱼低温无水保活前、保活期间(0、3、6、9、12 h)和复水12 h后生理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变化,并建立了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氧气体积分数为99%时,珍珠龙胆石斑鱼血浆葡萄糖和皮质醇质量浓度随保活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最大值分别为(0.86±0.01)mg/mL和(3034.21±14.84)ng/L,肌肉弹性由0.79±0.07下降到0.50±0.01,黏聚性由0.61±0.01下降到0.51±0.00。当氧气体积分数为60%时,石斑鱼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肌酐质量浓度在保活期间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肌肉糖原质量比由(1.47±0.02)mg/g下降到(0.71±0.02)mg/g,从而积累了大量的乳酸。相比之下,氧气体积分数为80%时的石斑鱼处于相对较低的应激水平,因此,可以更积极地适应低温无水环境。建立了以血浆葡萄糖、肌肉糖原、弹性、黏聚性为石斑鱼健康品质关键指标的预测模型,该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为石斑鱼实际运输过程中健康品质指标的挖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氧气体积分数 无水保活 关联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Net-50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饱食程度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延彬 赵世龙 +1 位作者 王俣晴 刘鹰 《江西农业》 2024年第16期133-135,共3页
鱼类养殖生产中,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40%以上,目前多采用人工对养殖鱼类进行饵料投喂,该方法依赖于养殖人员经验,无法精确控制饵料的投喂量,易导致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文章首先以珍珠龙胆石斑鱼为实验对象,提出了鱼群摄食饱食程度分... 鱼类养殖生产中,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40%以上,目前多采用人工对养殖鱼类进行饵料投喂,该方法依赖于养殖人员经验,无法精确控制饵料的投喂量,易导致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文章首先以珍珠龙胆石斑鱼为实验对象,提出了鱼群摄食饱食程度分析方法,通过实验设计了一种新的投喂策略并用于数据集采集;其次,在ResNet-50网络模型的基础上,使用摄食定量分析数据集,验证模型能够根据不同投喂次数下的摄食强度来判断其当前的饱食程度;最后,基于摄食强度的养殖鱼类摄食定量分析,以93.8%的准确度,将饱食程度区分为20%、40%、60%、80%和100%。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鱼类生长速度,为科学养殖策略提供技术支持,为工厂化养殖的生产实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ResNet-50 摄食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泓宇 李立贤 +8 位作者 AYIKU Stephen 唐泽 范炜 谭北平 董晓慧 迟淑艳 杨奇慧 章双 周文豪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共11页
【目的】研究含非蛋白氮(L)、不含非蛋白氮(N)的2种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 【目的】研究含非蛋白氮(L)、不含非蛋白氮(N)的2种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对照C0组),2%、4%酵母培养物L(L1、L2组)以及2%、4%的酵母培养物N(N1、N2组),配制成5组等氮等脂饲料,饲喂珍珠龙胆石斑鱼56 d,测定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免疫力指标;观察肠道形态结构;用哈维氏弧菌对实验鱼进行攻毒,研究实验鱼抗病力。【结果】养殖实验结束后,N1和N2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SR)、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2组的干物质、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以N1组显著增加(P<0.05)。N1和N2组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2组鱼血清总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免疫球蛋白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葡萄糖、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丙二醛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2组溶菌酶、甘油三脂和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N1和N2组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肠绒毛宽度显著增加(P<0.05)。攻毒实验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抵抗力增强,N2组的累积存活率最高。【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以增重率、免疫指标和累积存活率为判据,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4%发酵底物不含非蛋白氮的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免疫和抗病能力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珍珠龙胆石斑鱼 生长性能 免疫 抗病力 哈维氏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多糖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林建斌 梁萍 +1 位作者 朱庆国 邱曼丽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了探究海带多糖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在石斑鱼膨化颗粒配合饲料中添加0.6%海带多糖投喂平均体重(275.55±29.79)g·尾-1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结合养殖场实际生产,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设2口面积30m2水泥池,每口... 为了探究海带多糖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在石斑鱼膨化颗粒配合饲料中添加0.6%海带多糖投喂平均体重(275.55±29.79)g·尾-1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结合养殖场实际生产,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设2口面积30m2水泥池,每口放养约1 800尾,在封闭式循环水饲养系统饲养66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海带多糖的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率提高29.03%(P<0.05),特定生长率提高23.88%(P<0.05),饲料系数降低15.20%(P<0.05);试验组石斑鱼每增重1kg的饲料成本比对照组减少1.96元,饲料成本降低了12.54%;试验组与对照组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免疫活性(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海带多糖具有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多糖 珍珠龙胆石斑鱼 生长性能 免疫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饵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林 李明泽 +4 位作者 郑艳坤 李楠 刘克明 黄亚冬 尤宏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27,共6页
为了分析与对比使用冰鲜饵料及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营养品质,采用营养测试方法对其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饲料组与冰鲜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组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冰鲜组(P<0.01);饲料... 为了分析与对比使用冰鲜饵料及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营养品质,采用营养测试方法对其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饲料组与冰鲜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组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冰鲜组(P<0.01);饲料组的各项氨基酸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冰鲜组;两组肌肉必需氨基酸(EAA)/总氨基酸(TAA)分别为41.08%和40.39%,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比值分别为81.22%和79.12%,结构符合FAO/WHO标准要求;饲料组呈味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冰鲜组(P<0.01);两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122.49和88.78;饲料组与冰鲜组分别测得18和17种脂肪酸,饲料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冰鲜组(P<0.01),但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极显著低于冰鲜组(P<0.01);两组鱼均检测出10种矿物质元素,其中钾、镁、铁和锰元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两种饵料均可培育出高蛋白、低脂肪且味道鲜美的石斑鱼,饲料组鱼虽保健功能略低于冰鲜组鱼,但营养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饵料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及系统水质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晓芳 曹潇 +2 位作者 巩建华 徐善良 郭春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39,共8页
通过自制小型循环水系统养殖实验,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35.50 g±4.58 g)生长及系统水质指标的影响。实验设1、2和4次/d 3个投喂频率实验组,每组3... 通过自制小型循环水系统养殖实验,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35.50 g±4.58 g)生长及系统水质指标的影响。实验设1、2和4次/d 3个投喂频率实验组,每组3个重复。水温控制在25℃±2℃,每15 d取样测鱼体质量,每天取水样测定水质指标,实验周期为45 d。结果表明:不同投喂频率条件下,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增质量率、饲料转化率差异显著(P<0.05);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增质量率呈现显著升高趋势,饲料转化率呈现先显著升高后又显著降低趋势;特定生长率也呈上升趋势,2次/d和4次/d组显著高于1次/d组(P<0.05),2次/d和4次/d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增质量率、饵料转化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现显著降低趋势(P<0.05)。在0~15 d,4次/d组增质量率最高,其值为46.30%,分别是1次/d和2次/d组的1.31倍和1.11倍,2次/d组的饲料转化率最高,其值为158.95%,分别是1次/d和4次/d组的1.30倍和1.13倍,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和p H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氨氮随投喂频率增加而升高,而p H随投喂频率增加而降低。综合认为,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 投喂频率 生长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龙胆石斑鱼听觉阈值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滨 刘新富 +3 位作者 张跃峰 刘晃 黄滨 高莹莹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1期6-12,共7页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是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通过建立稳定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系统,分别施加100、200、300、500、800、1 ...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是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通过建立稳定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系统,分别施加100、200、300、500、800、1 000、1 500、2 000、3 000、5 000和10 000 Hz的正弦波声音刺激信号,并应用该系统检测20条体长为32~35 cm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觉阈值。结果显示:该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系统获得的响应为听觉电生理反应,所有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频范围为100~5 000 Hz,其中最适听频范围为100~2 000 Hz,最敏感声音频率为300 Hz,听觉阈值约为75. 8 d B。根据得到的平均听觉阈值,构建了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性脑干反应听力曲线。研究表明:研究获得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听觉阈值及曲线对于研究噪声对不同养殖模式下石斑鱼的动物福利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评估噪声对石斑鱼影响的直接试验数据,也能为养殖环境的优化提供间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听觉阈值 听性脑干反应 听力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龙胆石斑鱼鱼苗室内水泥池培育(标粗)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泽雄 郑冠雄 +4 位作者 沈铭辉 翁文明 李玉笑 张娅 周海珠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2-43,共2页
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珍珠斑或龙虎斑,由于珍珠龙胆石斑鱼苗种生产技术尚未成熟,体长12厘米以内其生长情况不够稳定,是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产业链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鉴此,笔者介绍室内水泥池标粗体长2.0~2.5厘米至11... 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珍珠斑或龙虎斑,由于珍珠龙胆石斑鱼苗种生产技术尚未成熟,体长12厘米以内其生长情况不够稳定,是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产业链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鉴此,笔者介绍室内水泥池标粗体长2.0~2.5厘米至11~12厘米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鱼苗技术与方法,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石斑鱼 室内水泥池 生产技术 鱼苗种 水泥池培育 珍珠 标粗 生长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蛋白中添加虾蛋白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忠 赵书燕 +4 位作者 林黑着 杨小立 廖经球 周传朋 戚常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128-135,共8页
为研究两种蛋白水平下添加虾蛋白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设计6种饲料,以440、480 g/kg两种饲料蛋白与0、10和20 g/kg 3种虾蛋白肽添加量配制。结果显示,相同蛋白水平下,石斑鱼的终末均重和增重率均随着虾蛋... 为研究两种蛋白水平下添加虾蛋白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设计6种饲料,以440、480 g/kg两种饲料蛋白与0、10和20 g/kg 3种虾蛋白肽添加量配制。结果显示,相同蛋白水平下,石斑鱼的终末均重和增重率均随着虾蛋白肽水平的上升而先上升后下降,10 g/kg虾蛋白肽组显著高于0、20 g/kg虾蛋白肽组;虾蛋白肽添加量相同时,480 g/kg饲料蛋白组显著高于440 g/kg饲料蛋白组。蛋白质效率、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血清AST和ALT活力、肝脏CAT和T-AOC活力的变化规律与增重率类似。饵料系数、血糖含量和肝脏MDA含量的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中添加虾蛋白肽均能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但添加量过高会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虾蛋白肽适宜添加量为1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平 虾蛋白肽 珍珠龙胆石斑鱼 生长性能 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龙胆石斑鱼高位池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泽雄 郑冠雄 +4 位作者 沈铭辉 翁文明 李玉笑 张娅 周海珠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2-43,共2页
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我站在海南定大养殖有限公司宝峙无公害养殖生产基地实施《珍珠龙胆石斑鱼高位池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经近一年时间的精心饲养与细心管理,项目各项技术指标全部完成,取得理想的结果,现将项目实施中的操作技... 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我站在海南定大养殖有限公司宝峙无公害养殖生产基地实施《珍珠龙胆石斑鱼高位池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经近一年时间的精心饲养与细心管理,项目各项技术指标全部完成,取得理想的结果,现将项目实施中的操作技术归纳总结如下,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养殖技术 龙胆石斑鱼 高位池 珍珠 生产基地 技术指标 归纳总结 操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