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忠红 栾洁 +1 位作者 孙建宁 李长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摘出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92眼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效果。结果失访6例7眼,余84例85眼随访7~56月,平均(24.1±12.5)月;术后最佳...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摘出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92眼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效果。结果失访6例7眼,余84例85眼随访7~56月,平均(24.1±12.5)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57眼;植入人工晶状体57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41眼;2次以上手术14眼;影响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为黄斑病变。结论前后段联合手术是治疗伴有晶状体混浊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一种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白内障摘出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切术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昊 康建芳 康欣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144-2146,共3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6-11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联合组(75例)采用玻璃体...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6-11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联合组(75例)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照组(75例)先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再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患者视力恢复和眼轴长度变化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0.1人数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比例为95%,高于对照组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均无明显变化,同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屈光度向近视发生偏移,对照组屈光度向远视发生偏移,两组预测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际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比例为24%,低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切术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真真 吕振兴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1期83-83,85,共2页
目的:探究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运用玻切术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玻切术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对照组首... 目的:探究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运用玻切术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玻切术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对照组首先进行玻切术,再实施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改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运用玻切术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后,能促进患者视力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切术 超声乳化吸出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4
作者 诸钱伟 周丽娜 沈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27-2030,共4页
目的:观察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7-12我院收治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94例94眼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50例50眼行同期玻璃体... 目的:观察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7-12我院收治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94例94眼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50例50眼行同期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B组44例44眼先行Ⅰ期玻璃体切除术,再行Ⅱ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视力提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B组患者BCVA为0. 59±0. 17,明显优于A组(0. 78±0. 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期间,A组患者前房炎性反应发生率为52%,明显高于B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两组患者一过性高眼压、虹膜红变等其它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同期前后段联合手术与分期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均安全、有效,前者手术视野更为清晰,操作更为简便,后者则能够减轻前房炎性反应,对术后视力改善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应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白内障 视力恢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微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昊 张剑 康建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562-1564,共3页
目的:研究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2/2016-02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92例99眼的临床基本资料,其中男49例53眼,... 目的:研究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2/2016-02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92例99眼的临床基本资料,其中男49例53眼,女43例46眼,平均年龄57.1±1.9岁;患者进行眼球麻醉后行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白内障的超声乳化;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联合手术均进行得比较顺利,手术中没有后囊膜发生破裂的患者出现。患者中有7眼使用BSS液进行填充,有46眼注射入硅油,有46眼注射入C_3F_8;有49眼Ⅰ期时放置人工晶状体,有21眼在取出硅油时Ⅱ期放置人工晶状体;患者手术以后视力得到提升的有84眼(85%),视力没有发生变化的有15眼(15%);患者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包含一过性高眼压18眼(18%)、前房反应7眼(7%)和角膜水肿8眼(8%)。结论: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23G玻璃体切割手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被引量:8
6
作者 荣华 张美萍 +1 位作者 陈建梅 崔红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91眼(占85.85%),视力不变15眼(占14.15%);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和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9.43%,前房反应的发生率为8.49%,术后一过性高眼压(术后1个月内眼压高于25mmHg,1kPa=7.5mmHg)的发生率为19.81%;术后6个月有12眼(11.32%)发生后囊膜混浊,其中5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结论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微切口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雨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952-953,共2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143例162眼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主要结果包括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6...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143例162眼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主要结果包括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6.2mo。主要病因包括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疾病等。术后1,6,12,18,24mo与术前比较视力提高≥2行分别为86眼(53.1%)、89眼(54.9%)、87眼(53.7%)、93眼(57.2%)和101眼(62.3%)。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复杂性视网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周霞 周云 谭业双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9期1430-1431,共2页
随着玻璃体切除术的广泛开展,许多以往无法医治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也带来一系列的手术并发症,其中并发性白内障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腔以房水填充,晶状体后缺乏支撑,与常规白内障手术有... 随着玻璃体切除术的广泛开展,许多以往无法医治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也带来一系列的手术并发症,其中并发性白内障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腔以房水填充,晶状体后缺乏支撑,与常规白内障手术有所不同,有必要进行探讨。现就本院60例行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后 并发性白内障 手术治疗 手术并发症 超声乳化手术 视网膜疾病 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金梅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9期713-713,共1页
关键词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患者 糖尿病患 临床观察 超声乳化技术 超声乳化吸除 合并糖尿病 视网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与眼科疾病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贤杰 彭燕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849-851,共3页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是由双链RNA诱导的特异性序列的基因沉默现象。近年来,RNAi技术日益完善、成熟,已逐渐应用于功能基因组学、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等研究领域。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RNA...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是由双链RNA诱导的特异性序列的基因沉默现象。近年来,RNAi技术日益完善、成熟,已逐渐应用于功能基因组学、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等研究领域。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RNAi技术在眼科疾病的基因治疗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RNAi技术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白内障、青光眼、新生血管性疾病、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技术 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白内障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疾病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后节疾病的给药途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申家泉 王翠青 岳爱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337-340,共4页
采用眼表局部点滴的方法,不能使药物在眼后节的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达到有效浓度;玻璃体内注射提供了将药物转运至靶组织的最直接方法并可达到较高药物浓度,但其潜在副作用如视网膜脱离、出血、眼内炎、白内障等以及许多次注射使患... 采用眼表局部点滴的方法,不能使药物在眼后节的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达到有效浓度;玻璃体内注射提供了将药物转运至靶组织的最直接方法并可达到较高药物浓度,但其潜在副作用如视网膜脱离、出血、眼内炎、白内障等以及许多次注射使患者难以忍受。运用结膜下注射、球周注射和维持缓释装置的球周给药方式为向眼后节运送药物提供了新途径,该途径较玻璃体内注射安全、创伤小且可使药物的局限作用和维持缓释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后节疾病 给药途径 玻璃体内注射 视网膜脱离 结膜下注射 有效浓度 药物浓度 药物转运 多次注射 药物提供 给药方式 球周注射 注射安全 脉络膜 靶组织 副作用 眼内炎 白内障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