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渤海低平原麦区小麦产业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于亮 钮力亚 +3 位作者 王奉芝 陆莉 赵松山 王伟伟 《作物研究》 2017年第3期313-316,共4页
回顾了近年来环渤海低平原麦区小麦生产变化和发展趋势,在目前面临着地下水禁限采的要求下,其小麦生产模式、耕作制度、应用技术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保证小麦总产的基础上,走限水栽培和雨养旱作栽培的路子,实现限水条件下的小麦高... 回顾了近年来环渤海低平原麦区小麦生产变化和发展趋势,在目前面临着地下水禁限采的要求下,其小麦生产模式、耕作制度、应用技术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保证小麦总产的基础上,走限水栽培和雨养旱作栽培的路子,实现限水条件下的小麦高产高效,在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大背景下,提出了环渤海小麦产业技术需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产业 技术需求 限水栽培 环渤海低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湾低平原区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及开发利用
2
作者 岳明强 阎旭东 +5 位作者 魏景芳 徐玉鹏 肖宇 刘艳昆 刘振敏 王秀岭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72-74,108,共4页
对环渤海湾低平原区的野生食用植物进行调查后分类整理,并针对其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地区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 野生食用植物 资源 调查 开发利用 渤海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低平原旱碱区冷季型草坪草适宜草种鉴定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桂荣 徐玉鹏 +1 位作者 田伯红 王秀岭 《中国草地》 CSCD 2002年第4期31-36,共6页
针对环渤海低平原区较复杂的环境条件及目前草坪建植中存在的引种盲目、失败率高、寿命短等问题 ,对引进的 7个草种 4 7个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坪用价值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高羊茅、白三叶为最适合的草种 ,草地早熟禾和百脉... 针对环渤海低平原区较复杂的环境条件及目前草坪建植中存在的引种盲目、失败率高、寿命短等问题 ,对引进的 7个草种 4 7个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坪用价值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高羊茅、白三叶为最适合的草种 ,草地早熟禾和百脉根较适合 ,多年生黑麦草不适宜单播但可以与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以适当的比例混播 ,紫羊茅和红三叶不适宜在该区种植 ;最优良的品种高羊茅为皇后、贝克 ,白三叶为拉吉诺白三叶、威亚白三叶 ,草地早熟禾为亨特、普通、兰神、奖品 ,百脉根为哥拉吉亚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碱 冷季型草坪草适宜草种 鉴定 环渤海低平原区
原文传递
王慧军院长到衡水 沧州等地调研并指导“渤海粮仓”示范工程实施
4
《现代农村科技》 2014年第4期74-74,共1页
“渤海粮仓”示范工程是由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联合河北、山东、辽宁、天津四省市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集成中科院土肥水种等农业关键技术,突破环渤海低平原区淡水资源匮乏、土地瘠薄盐碱的粮食增产瓶... “渤海粮仓”示范工程是由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联合河北、山东、辽宁、天津四省市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集成中科院土肥水种等农业关键技术,突破环渤海低平原区淡水资源匮乏、土地瘠薄盐碱的粮食增产瓶颈,在河北、山东、辽宁、天津等省市,以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联动方式推动,目标是在2011年产量的基础上,实现2017年增粮60亿斤、2020年增粮100亿斤的增产能力,建成名副其实的“渤海粮仓”。“渤海粮仓”建设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千亿斤粮食增产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低平原区 科技示范工程 粮仓 工程实施 肥水 院长 调研 沧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水盐调控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孙宏勇 刘小京 张喜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28-1536,共9页
高效安全利用咸水资源是提高环渤海低平原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该区淡水缺乏、咸水充沛和土壤盐碱贫瘠等因素制约农业生产的问题,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为典型代表站点的黄淮海... 高效安全利用咸水资源是提高环渤海低平原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该区淡水缺乏、咸水充沛和土壤盐碱贫瘠等因素制约农业生产的问题,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为典型代表站点的黄淮海缺水盐渍区开展的以盐碱地治理和农田生产力提升为目标的农田水盐运移过程及调控研究成果。20世纪50—60年代,该区域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建立排水系统减少区域洪涝灾害发生。20世纪80年代,通过研究提出了控制盐碱的合理浅层地下水水位阈值,形成了以浅层地下水优化治理盐碱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微咸水资源安全灌溉理论及技术体系,冬小麦咸水灌溉阈值从3 g·L^(-1)提升到5 g·L^(-1),并阐述了微咸水灌溉阈值提升的理论基础;近10年来研究并阐明了农田生态系统水盐运移过程及主要限制因子调控机理,研发了以集蓄雨水、咸水利用、合理引水和节约淡水为核心的农田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了农田多水源综合利用模式。根据多年的研究积累,以突破水土资源限制农业生产的问题为导向,实施了国家区域战略性增粮工程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在农田水盐研究方面,未来将以提高综合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开展基于生态平衡的作物产量、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提升研究,适应区域水土资源的农业绿色发展研究,微咸水高效安全利用的机理过程、技术研发及示范工作,为该区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低平原区 水盐运移 农田生态系统 农业生产 咸水灌溉 水盐调控 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个羊茅类草坪草种的适应性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忠祥 徐玉鹏 +3 位作者 孔德平 黄素芳 闫旭东 郭维新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22-23,共2页
对高羊茅和紫羊茅2个草种15个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以及坪用价值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羊茅为适合草种,尤其以皇后和贝克2个品种综合评价最高,适宜在沧州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草坪草 环渤海低平原区 品种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农作物改口“喝咸水”
7
《蔬菜》 2010年第8期47-47,共1页
通过科学方法,让喝惯了淡水的农作物与果蔬改口“喝咸水”,这并不是天方夜谭。由中科院主持,天津、河北、山东等地13家农业科技部门参与的“环渤海低平原区域成水安全灌溉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取得新进展,天津市静海县百亩农田... 通过科学方法,让喝惯了淡水的农作物与果蔬改口“喝咸水”,这并不是天方夜谭。由中科院主持,天津、河北、山东等地13家农业科技部门参与的“环渤海低平原区域成水安全灌溉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取得新进展,天津市静海县百亩农田开始试验。预计2011年底,环渤海地区的农作物有望“喝”上咸水,不但保障营养安全,还将大量节约淡水资源。环渤海地区盐碱地面积巨大,淡水资源短缺而咸水丰富,怎样合理开发咸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一直是困扰我国科学界的一大难题。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环渤海低平原区域咸水安全灌溉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资源 农作物 环渤海低平原区 渤海 农业灌溉 科学方法 技术集成 淡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