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玫瑰花渣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婷阳 张伶 +4 位作者 蒋雨秦 刘洋 王新惠 赵欣欣 苗保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玫瑰花渣是玫瑰精油提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之一。以玫瑰花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辅助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复合提取玫瑰花渣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 玫瑰花渣是玫瑰精油提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之一。以玫瑰花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辅助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复合提取玫瑰花渣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15,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1:1)添加量为1.9%,酶解温度47℃,酶解时长84.5 min的条件下,玫瑰花渣多糖得率为4.308%±0.03%。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玫瑰花渣多糖总抗氧化能力较强,当多糖溶液浓度为5 mg/mL时,其FRAP值为0.30,对DPPH·、ABTS^(+)·的清除能力较强,清除率分别为98.93%和92.19%,对O_(2)^(-)·的清除能力较弱,清除率为24.93%。同时,玫瑰花渣多糖对DPPH·、ABTS^(+)·、O_(2)^(-)·清除能力的IC_(50)值大小分别为0.357、0.608、64.206 mg/mL。该研究为玫瑰花渣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复合酶 多糖 响应面分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抗衰老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管咏梅 张煜薇 +5 位作者 李丽琴 赵氏淳 董欢欢 潘华平 臧振中 陈丽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共6页
玫瑰花作为延缓衰老的理气类中药,具有悠久的药食两用史,是抗衰、保肝等相关方剂中高频次出现的抗衰老药物。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揭示,玫瑰花蕴含挥发油、多糖、黄酮、多酚及多种必需氨基酸等成分,成分间协同增效机制产生显著的生物效应... 玫瑰花作为延缓衰老的理气类中药,具有悠久的药食两用史,是抗衰、保肝等相关方剂中高频次出现的抗衰老药物。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揭示,玫瑰花蕴含挥发油、多糖、黄酮、多酚及多种必需氨基酸等成分,成分间协同增效机制产生显著的生物效应;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调节炎症信号通路、增强免疫防御机制等多途径,有效提升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和抗衰老水平,为其在现代抗衰老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传统中医理论深刻指出,情志不畅是加速机体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累积可导致肝脏功能失调。肝脏作为疏泄气机、调节情志的关键脏器,其功能衰退被视为机体衰老过程的起点。玫瑰花可疏肝胆之郁气,调理肝胆气机、缓解情志抑郁,保持肝气正常疏泄从而延缓衰老。整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总结玫瑰花生物学活性、概括其药理学作用及抗衰老内在机制,并基于中医情志失常-肝失疏泄加速衰老理论学说探析疏肝解郁药效延缓衰老作用,为玫瑰花抗衰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抗衰老 抗氧化 抗炎 免疫调节 保肝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渣活性炭纯化玫瑰花色苷的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于亚丽 瞿德业 +3 位作者 王波 董卫强 徐继雄 雷春妮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2-982,共11页
为探究玫瑰花渣活性炭(RP-AC)对玫瑰花色苷的吸附纯化性能,本研究以玫瑰鲜花为原料,利用玫瑰花渣活性炭(RP-AC)分离、纯化玫瑰鲜花中的玫瑰花色苷,通过静态、动态单因素试验探究玫瑰花色苷的最佳洗脱参数,并研究纯化所得玫瑰花色苷的抗... 为探究玫瑰花渣活性炭(RP-AC)对玫瑰花色苷的吸附纯化性能,本研究以玫瑰鲜花为原料,利用玫瑰花渣活性炭(RP-AC)分离、纯化玫瑰鲜花中的玫瑰花色苷,通过静态、动态单因素试验探究玫瑰花色苷的最佳洗脱参数,并研究纯化所得玫瑰花色苷的抗氧化能力和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静态最佳洗脱条件为乙醇浓度45%、pH值2、解吸时间6 h,对应花色苷解吸率达71.64%;动态最佳洗脱参数为流速1 mL·min^(-1)、乙醇浓度55%,对应花色苷解吸率为77.28%。由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试验可知,抗氧化能力顺序为纯化后花色苷>维生素C(VC)溶液>纯化前花色苷。热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pH值对花色苷分子稳定性的影响较大,pH值2、温度40℃时,花色苷的降解速率最低(0.0318 h^(-1))、半衰期最大(21.80 h);pH值6、温度80℃时,花色苷的降解速率最高(0.3792 h^(-1))、半衰期最小(1.83 h)。热力学研究表明,玫瑰花色苷的降解属于非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本研究可为天然花色苷的分离、纯化以及生产加工、保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渣活性炭 纯化 玫瑰花色苷 抗氧化活性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日粮中添加玫瑰花渣对湖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田瑞瑞 马国斌 +7 位作者 郭同军 王子庭 古再丽努尔·艾麦提 张山 马勇 徐从彬 开丽比努尔·阿布都开尤木 张志军 《草食家畜》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旨在探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玫瑰花渣,对湖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体重27.43±1.79 kg湖羊公羔羊50只,完全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试验D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 【目的】旨在探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玫瑰花渣,对湖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体重27.43±1.79 kg湖羊公羔羊50只,完全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试验D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按照等比原则依次添加1%、2%、4%、8%的玫瑰花渣。试验期为67d,预饲期7d,正饲期60d。【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日粮中添加1%的玫瑰花渣时,湖羊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提高了8.7%(P<0.05);B组日粮中添加2%的玫瑰花渣时,湖羊血清葡萄糖含量和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5.9%和6.5%(P<0.05);C组日粮中添加4%的玫瑰花渣时,湖羊血清葡萄糖含量和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7.7%和10.1%(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了23.7%(P<0.05);D组日粮中添加8%的玫瑰花渣时,湖羊血清葡萄糖含量、总胆固醇含量和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2.2%、13.5%和10.2%(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34.3%、19.3%和32.5%(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8%的玫瑰花渣可以显著提高血清葡萄糖含量和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增强湖羊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和抗氧化能力。日粮中添加8%的玫瑰花渣能够降低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促进物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玫瑰花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5
作者 刘桂丽 韩红兵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3-1432,共10页
为探究玫瑰花多糖(Rosa rugosa flowers polysaccharide,RRP)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及其机制,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RRP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模型,连续... 为探究玫瑰花多糖(Rosa rugosa flowers polysaccharide,RRP)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及其机制,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RRP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模型,连续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体重、肝脏指数和腹部脂肪;比色法测定血清和肝脏组织脂质含量;比色法和ELISA法检测肝脏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RT-qPCR法检测肝脏中脂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高脂饮食模型组相比,RRP各剂量组大鼠体重、肝脏指数和腹部脂肪重量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P<0.05或P<0.01)。RRP通过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和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 7A1)mRNA表达,下调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reductase,HMGCR)mRNA表达,促进胆固醇清除和转化;同时抑制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c,SREBF 1)、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ACB)mRNA表达,激活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A)、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 1 A)和过氧化物酶体α-氧化酶1(acyl-CoA oxidase 1,ACOX 1)mRNA表达(P<0.05或P<0.01)。此外,RRP显著提高肝脏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P<0.05或P<0.01),减轻炎症反应。研究表明,RRP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和潜在的肝脏保护作用,为其作为治疗高脂血症的天然药物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多糖 高脂血症 降脂作用 脂质代谢 肝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数据的玫瑰花采摘设备与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6
作者 黄明珠 沈孝芹 +3 位作者 李臣山 张永超 高俊然 许家禾 《现代农业装备》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该文基于佰腾和专利之星专利检索数据库,以玫瑰花采摘机械为研究对象,检索了2024年之前国内关于玫瑰花采摘设备的相关专利,并统计分析了玫瑰花采摘设备申请专利的技术类别、申请地域、申请机构、发展方向等。专利数据显示,国内第1件玫... 该文基于佰腾和专利之星专利检索数据库,以玫瑰花采摘机械为研究对象,检索了2024年之前国内关于玫瑰花采摘设备的相关专利,并统计分析了玫瑰花采摘设备申请专利的技术类别、申请地域、申请机构、发展方向等。专利数据显示,国内第1件玫瑰花采摘设备的专利申请是在2005年,2017年前后玫瑰花采摘设备进入专利申请高峰,并在2023年有所回落,这与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关。江苏、山东一带在玫瑰花采摘设备的专利申请上明显高于其他省份,这与这2个地区的农业基础、科研机构的聚集及市场需求有关;专利数据还显示,其技术热点主要集中在搭载机器视觉系统的机器人技术上。通过专利数据分析揭示了玫瑰花采摘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该设备及其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专利分析 采摘机器人 采摘机械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味剂添加量对杏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古丽米热·努尔麦麦提 冯作山 白羽嘉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0-218,共9页
研究了甜味剂添加量对杏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就单一甜味剂添加量对杏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影响较大的4种甜味剂。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Box-Behnke... 研究了甜味剂添加量对杏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就单一甜味剂添加量对杏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影响较大的4种甜味剂。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以水分含量、质构、V_(C)含量、感官评分为响应值,白砂糖、低聚果糖、饴糖、果葡糖浆的添加量为自变量进行复配,得出最佳甜味剂添加比例。从不同的角度对复合果丹皮的品质进行研究,发现甜味剂添加量过多或者过少时,其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综合水分含量、质构、V_(C)含量和感官评分结果,确定白砂糖添加量为1.5%、低聚果糖添加量为1.5%、饴糖添加量为1.5%、果葡糖浆添加量为1%时复合甜味剂添加比例为1∶1∶1∶0.5。与使用单一甜味剂相比,复合甜味剂更能起到协同效果,改善产品品质,为果丹皮的产业发展和市场开发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 甜味剂 营养品质 干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装的杏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贮藏品质的研究及货架期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古丽米热·努尔麦麦提 冯作山 白羽嘉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08,394,共12页
该文旨在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杏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品质变化规律预测其货架期。首先采用糖纸包装(candy paper packaging,CW)、真空包装(vacuum packaging,VP)、保鲜袋包装(storage bag packaging,W... 该文旨在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杏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品质变化规律预测其货架期。首先采用糖纸包装(candy paper packaging,CW)、真空包装(vacuum packaging,VP)、保鲜袋包装(storage bag packaging,WPB)和铝箔袋包装(aluminum foil bag packaging,ABP)4种包装方式对复合果丹皮进行包装,并在常温下贮藏180 d测定其在贮藏期间品质指标的变化值,以水分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硬度和菌落总数为表征指标建立化学动力学模型以预测复合果丹皮的货架期。结果表明,采用VP方式能有效延缓复合果丹皮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活性成分等营养成分的降解、抑制复合果丹皮在贮藏期间被微生物的污染。可溶性糖和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水分含量与硬度的变化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验证结果表明,VP方式下复合果丹皮以4种表征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度较高,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较小,Arrhenius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因此,VP方式的应用将会为复合果丹皮的包装和贮藏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杏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 包装方式 贮藏品质 货架期模型的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添加比例对玫瑰花托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
9
作者 刘晓琳 伏芳 +1 位作者 李晶 苏本营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6期69-71,87,共4页
以玫瑰花托为基本原料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不同比例猪粪与玫瑰花托混合堆肥体系中温度、pH、总氮含量、水溶性NH_(4)^(+)-N含量和种子发芽指数(GI)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的猪粪,能使玫瑰花托堆肥更快进入高温分解阶段,增加高... 以玫瑰花托为基本原料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不同比例猪粪与玫瑰花托混合堆肥体系中温度、pH、总氮含量、水溶性NH_(4)^(+)-N含量和种子发芽指数(GI)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的猪粪,能使玫瑰花托堆肥更快进入高温分解阶段,增加高温分解持续时间和总氮含量,加快物料NH_(4)^(+)-N降低的速率和堆肥腐熟化进程。玫瑰花托与猪粪按照9∶10的质量比配比效果最佳,在堆肥3 d时进入高温分解阶段(>50℃),高温持续时间为11 d,至堆肥28 d,该处理NH_(4)^(+)-N含量比纯玫瑰花托对照降低54.04%,GI达到8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猪粪 添加比例 堆肥 腐熟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红茶发酵工艺以及水提物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飞 李钰景 +1 位作者 彭春秀 龚加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16-225,共10页
为探究新鲜玫瑰花发酵前后的代谢产物差异及其抗氧化活性变化,采用均匀设计试验优化了玫瑰花红茶加工工艺,测定了发酵前后提玫瑰干花水提物(dried rose petal water extract, RWE)与玫瑰花红茶水提物(rose black tea aqueous extract, R... 为探究新鲜玫瑰花发酵前后的代谢产物差异及其抗氧化活性变化,采用均匀设计试验优化了玫瑰花红茶加工工艺,测定了发酵前后提玫瑰干花水提物(dried rose petal water extract, RWE)与玫瑰花红茶水提物(rose black tea aqueous extract, RBTE)的主要成分并评估其体外抗氧化能力,使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其代谢物变化。结果表明,萎凋时间22 h、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8 h为玫瑰花红茶加工的最优参数组合。RBTE总多酚、多糖含量显著高于RWE,花青素、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RWE(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表明,玫瑰花发酵前后的提取物中共鉴定到2 028个代谢物,共筛选出24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发现玫瑰花发酵后菊苣素、肌苷和去甲骆驼蓬碱含量增加,使玫瑰花红茶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并赋予了生理调控、抗氧化及抗炎等功能。通过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富集分析发现玫瑰花红茶加工过程中对氨基酸类物质的影响最显著,对玫瑰花红茶的滋味品质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发现,RBTE表现出较强的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说明发酵有助于增强玫瑰花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可为玫瑰花红茶功能活性研究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发酵工艺 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玫瑰花及花蕾气味的电子鼻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淑 郭瑞齐 +3 位作者 赵秋晨 王平 孙新茹 王萌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77-83,共7页
以玫瑰花及花蕾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鼻技术,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不同... 以玫瑰花及花蕾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鼻技术,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玫瑰花及花蕾的气味特征。结果表明,14个品种玫瑰花被分为三类,组间差异标志物为W1W、W5S、W2S,即无机硫化物、氮氧化合物、醇醚醛酮类,3种差异标志物的强度大小为1组>2组>3组,均具有显著差异;8个品种玫瑰的花蕾被分为三类,组间差异标志物为W5S、W1W,即氮氧化合物、无机硫化物,两种差异标志物的强度大小为1组>2组>3组,均具有显著差异;玫瑰花与花蕾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大部分玫瑰的花蕾挥发性成分含量高于玫瑰花,少部分玫瑰花蕾挥发性成分含量低于玫瑰花或成分含量差异不大,且主要差异标志物为W1W、W5S、W2S、W2W,即无机硫化物、氮氧化合物、醇醚醛酮类和有机硫化物。通过电子鼻技术可快速有效区分不同品种玫瑰花和花蕾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可为玫瑰香气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玫瑰花 气味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模型的田间食用玫瑰花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化春键 黄宇峰 +2 位作者 蒋毅 俞建峰 陈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4-1472,共9页
为了在田间环境下准确检测食用玫瑰花及其成熟度,实现花期玫瑰花的自动化采摘,针对田间光照、遮挡等因素造成识别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的改进模型,对花蕾期、采摘期、败花期食用玫瑰花的生长状态进行检测。首先,为了增... 为了在田间环境下准确检测食用玫瑰花及其成熟度,实现花期玫瑰花的自动化采摘,针对田间光照、遮挡等因素造成识别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的改进模型,对花蕾期、采摘期、败花期食用玫瑰花的生长状态进行检测。首先,为了增强多尺度特征融合能力,对特征融合结构进行改进。其次,采用多分支结构训练提高精度,在颈部网络C3模块进行改进。最后,为了提升特征信息的提取能力,在颈部网络中添加融合注意力模块,使模型关注检测目标,减少玫瑰花的误检及漏检现象。改进后的模型检测总体类别平均精度较原始模型提升了3.6个百分点,达到90.4%,对3个花期玫瑰花的检测精度均有提升。本研究结果为非结构环境下的不同花期食用玫瑰花检测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YOLOv5s 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食用玫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渣中黄酮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德艳 朱双全 +2 位作者 王超萍 蒋锡龙 魏彦锋 《中国果菜》 2024年第2期35-40,76,共7页
玫瑰花含有多糖、黄酮、花青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应用价值高。本研究以提取精油后的玫瑰花渣为原料,研究玫瑰花渣中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结果表明,玫瑰花渣中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 h... 玫瑰花含有多糖、黄酮、花青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应用价值高。本研究以提取精油后的玫瑰花渣为原料,研究玫瑰花渣中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结果表明,玫瑰花渣中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 h,在该工艺条件下,提取液中黄酮的提取率为49.75%;最适合玫瑰黄酮纯化的树脂为AB-8树脂,优化了吸附和解吸工艺,吸附时进样流速为3 BV/h,进样浓度为3 mg/mL,水洗体积为3 BV;解吸剂为60%乙醇,解吸流速为2 BV/h,解吸液浓缩干燥后黄酮纯度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黄酮 提取工艺 纯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啤酒酿造工艺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永伟 高长澳 郭润芳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11期81-82,共2页
花茶啤酒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啤酒新品种,是花茶与啤酒的有机结合,比如茉莉花茶啤酒、桂花啤酒都深受消费者喜爱^([1~2])。由于花的芳香成分不仅能改善啤酒的风味,而且花茶中富含的活性成分还赋予啤酒一定的保健功能。《本草正文》中道:... 花茶啤酒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啤酒新品种,是花茶与啤酒的有机结合,比如茉莉花茶啤酒、桂花啤酒都深受消费者喜爱^([1~2])。由于花的芳香成分不仅能改善啤酒的风味,而且花茶中富含的活性成分还赋予啤酒一定的保健功能。《本草正文》中道:“玫瑰花,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疏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驯良,芳香诸品,殆无其匹。”可见玫瑰有理气、活血、收敛等功效^([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成分 茉莉花茶 玫瑰花 保健功能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玫瑰花水中10种香气组分的含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春妮 王波 +3 位作者 王新潮 漆珍珍 常进文 董卫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581,共6页
提出了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玫瑰花水中香气组分芳樟醇、乙酸香茅酯、乙酸香叶酯、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甲基丁香酚、丁香酚含量的方法。取7.0 mL玫瑰花水样品,加入含400μL乙腈、200μL二... 提出了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玫瑰花水中香气组分芳樟醇、乙酸香茅酯、乙酸香叶酯、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甲基丁香酚、丁香酚含量的方法。取7.0 mL玫瑰花水样品,加入含400μL乙腈、200μL二氯甲烷的分散微萃取溶液,涡旋1 min,超声3 min,离心3 min,收集全部下层沉淀相,注入气相色谱-质谱仪。以HP-INNOWAX色谱柱为固定相,在程序升温条件下分离10种香气组分,以电子轰击离子源电离,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10种香气组分的质量浓度均在一定范围内和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50~0.078 m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9.8%~11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2.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玫瑰花 香气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玫瑰花渣不溶性膳食纤维双氧水脱色工艺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创业 安比芳 +4 位作者 冯作山 乔桂芳 刘天志 赵永铭 陶永霞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3,共5页
通过酶-化学法提取玫瑰花渣中的膳食纤维,利用双氧水对玫瑰花渣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DF)进行脱色。对双氧水浓度、脱色温度、pH值、脱色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进行响应面试验。响应面试验及验证试验... 通过酶-化学法提取玫瑰花渣中的膳食纤维,利用双氧水对玫瑰花渣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DF)进行脱色。对双氧水浓度、脱色温度、pH值、脱色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进行响应面试验。响应面试验及验证试验结果表明,IDF的最佳脱色条件为双氧水浓度(质量分数)11%、pH值10、脱色时间80 min、脱色温度71℃,在此条件下色差值ΔE为51.37。产品颜色为黄绿色,无任何异味,呈细小颗粒状。脱色后IDF性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持水力为6.857 4 g/g,持油力为1.837 9 g/g,膨胀力为3.17 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不溶性膳食纤维(IDF) 脱色 双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评定与响应面法优化杏子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的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古丽米热·努尔麦麦提 冯作山 +3 位作者 白羽嘉 王晨 张亚征 朱志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36,共10页
该研究在果丹皮传统配方工艺的基础上对复合果丹皮的辅料添加量配方进行了优化,以杏子和玫瑰花酱为主要原料,以酸味剂、凝胶剂、防腐剂为辅料,研制一款低糖复合果丹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法得到杏子与玫瑰花酱复合... 该研究在果丹皮传统配方工艺的基础上对复合果丹皮的辅料添加量配方进行了优化,以杏子和玫瑰花酱为主要原料,以酸味剂、凝胶剂、防腐剂为辅料,研制一款低糖复合果丹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法得到杏子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的感官评分和杏子与玫瑰花酱的质量比、柠檬酸添加量、复合胶添加量、苯甲酸钠添加量的模型,经验证,模型合理可靠。通过模型系数显著性检验,得到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的主效应关系均为柠檬酸添加量>复合胶添加量>杏子与玫瑰花酱的质量比>苯甲酸钠添加量。得出最佳配方为杏子与玫瑰花酱的质量比2∶1、柠檬酸添加量0.2%、复合胶添加量3%、苯甲酸钠添加量0.04%,此配方下得到的感官评分为90.33分,与模型预测值较一致。结果表明,此数学模型较好地预测了杏子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的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子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 配方工艺优化 响应面试验 感官评分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栽培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建诗 吕传亭 《种子科技》 2024年第6期61-63,共3页
要想栽培出高质量的玫瑰花,合理的栽培技术至关重要。玫瑰花栽培技术包括从土壤准备到施肥管理、从种植和繁殖技术到水分管理和灌溉技术的一系列关键步骤。分析了玫瑰花栽培技术,以期帮助种植者提高玫瑰花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关键词 玫瑰花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玫瑰花发酵乳饮料加工工艺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春梅 陈恩海 +2 位作者 韩佳临 沈冰 刘永智 《农村新技术》 2024年第1期65-65,共1页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功能性活性成分,如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茶皂苷,在调节血压和糖脂代谢、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肠道菌群、降低癌症及慢性病风险、促进认知和调节情绪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发酵乳是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功能性活性成分,如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茶皂苷,在调节血压和糖脂代谢、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肠道菌群、降低癌症及慢性病风险、促进认知和调节情绪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发酵乳是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食品,富含活性菌类,具有调节肠道健康,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改善乳糖不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饮料 健康食品 调节血压 茶多糖 营养物质 玫瑰花 茶氨酸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酶-化学法提取玫瑰花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
20
作者 陈创业 安比芳 +3 位作者 冯作山 刘天志 乔燕 陶永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4,共4页
以玫瑰花渣为原料,通过酶-化学法提取膳食纤维,并以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为评判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5(g/mL)、纤维素酶添加量4%(以玫瑰花渣质量为基准)、碱液... 以玫瑰花渣为原料,通过酶-化学法提取膳食纤维,并以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为评判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5(g/mL)、纤维素酶添加量4%(以玫瑰花渣质量为基准)、碱液质量浓度0.045 g/mL、碱解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玫瑰花渣SDF得率为4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响应面法 可溶性膳食纤维 酶-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