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须不溶性膳食纤维分析及其对面包品质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宫春宇 廉雅雯 +2 位作者 于洋 孙敬明 徐先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3,83,共8页
首先分析玉米须不溶性膳食纤维(corn silk insoluble dietary fiber,CSIDF)的组分和物理特性,再研究其添加量及粒径对面包比容、色泽、质构、孔隙度、感官等品质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主要含80.64%膳食纤维和10.15%蛋白质,以及... 首先分析玉米须不溶性膳食纤维(corn silk insoluble dietary fiber,CSIDF)的组分和物理特性,再研究其添加量及粒径对面包比容、色泽、质构、孔隙度、感官等品质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主要含80.64%膳食纤维和10.15%蛋白质,以及少量的灰分和脂肪,主要由50.41%纤维素和28.80%半纤维素组成,具有良好的持水、持油和膨胀特性,且粒径越大,3种特性越好;添加玉米须不溶性膳食纤维后面包比容减小,色泽加深,硬度增大,孔隙度降低,不同CSIDF添加量及粒径间存在差异,面包品质与CSIDF添加量及粒径基本呈现负相关,综合分析确定粒径最小的D_(1)(平均粒径为24.91μm)最适宜添加,其添加量为3%时较合适;体外消化试验表明,CSIDF可以通过降低面包中RDS含量、提高SDS和RS含量来延缓淀粉的消化吸收,维持血糖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不溶性膳食纤维 面包品质 质构特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酶法联合工艺制备菠萝皮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与理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俊杰 罗钰湲 +3 位作者 黄越 周鸿媛 张宇昊 戴宏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169,共8页
以菠萝皮渣为原料,采用球磨辅助酶法(ball milling-assisted enzymatic method,BME)制备不溶性膳食纤维(pineapple peel insoluble dietary fiber,PIDF),研究了球磨不同时间(0~2 h,400 r/min)后再经α-淀粉酶(0.5%)、纤维素酶(1%)酶解... 以菠萝皮渣为原料,采用球磨辅助酶法(ball milling-assisted enzymatic method,BME)制备不溶性膳食纤维(pineapple peel insoluble dietary fiber,PIDF),研究了球磨不同时间(0~2 h,400 r/min)后再经α-淀粉酶(0.5%)、纤维素酶(1%)酶解处理制备的PIDF结构(如官能团、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和微观形貌)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PIDF的粒径随球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纤维表面逐渐粗糙并出现解纤化;PIDF的结晶度指数随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热稳定性改变,但不同球磨时间的BME处理未改变PIDF的基本官能团特征。对比未经球磨处理的单一酶解PIDF,经球磨2 h的BME处理制备的PIDF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分别提高了15.94%、20.66%和27.64%,对葡萄糖吸附能力提高了104.85%,对亚硝酸盐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也有显著提升(P<0.05)。综上,BME处理能够有效改善PIDF的结构和理化特性,可作为果蔬渣膳食纤维的绿色制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皮渣 不溶膳食纤维 球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对废弃大白菜外叶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
3
作者 张宇硕 张家琦 +6 位作者 赵建军 顾爱侠 秦鹏 程鑫颖 金佳桐 周茜 赵文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91,共11页
为促进我国废弃大白菜外叶的高值化利用,以废弃大白菜外叶不溶性膳食纤维(cabbage outer leaves’insoluble dietary fiber,CIF)为对象,采用高温高压、超微粉碎和植物乳植杆菌发酵3种改性方法对其进行改性,明确不同改性对CIF结构和功能... 为促进我国废弃大白菜外叶的高值化利用,以废弃大白菜外叶不溶性膳食纤维(cabbage outer leaves’insoluble dietary fiber,CIF)为对象,采用高温高压、超微粉碎和植物乳植杆菌发酵3种改性方法对其进行改性,明确不同改性对CIF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改性后的CIF表面结构粗糙多孔,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结晶度增加,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高温高压改性对CIF持水力、膨胀力、胆固醇吸附能力和胆酸钠吸附能力的改善效果最好,分别提高了13.08%、151.32%、294.98%和131.75%;超微粉碎对CIF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改善效果最好,提高了110.05%,且具有最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发酵改性对CIF的持油力、葡萄糖吸附能力和α-淀粉酶活性抑制能力改善效果最好,分别提高了33.13%、118.18%和31.00%。综上,3种改性后的CIFs在调节血糖血脂和抗氧化活性方面均具有较好的表现,可作为良好的功能性食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不溶膳食纤维 高温高压 超微粉碎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豆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及理化性质比较
4
作者 赵晨皓 刘文豪 +3 位作者 李博 王赛男 于寒松 于威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26,共9页
本研究旨在以传统豆制品加工产生的豆渣为原料制备不溶性膳食纤维(TBP-IDF),并对比其与以分离蛋白加工副产物豆渣为原料制备的不溶性膳食纤维(SPI-IDF)在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传统豆制品豆渣的脱脂... 本研究旨在以传统豆制品加工产生的豆渣为原料制备不溶性膳食纤维(TBP-IDF),并对比其与以分离蛋白加工副产物豆渣为原料制备的不溶性膳食纤维(SPI-IDF)在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传统豆制品豆渣的脱脂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复合酶法制备TBP-IDF,并对其基础成分和组分进行测定;利用离子色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TBP-IDF和SPI-IDF的结构差异进行对比;通过测定吸水性、膨胀性、持油性及葡萄糖和胆固醇吸附能力,对TBP-IDF和SPI-IDF的理化性质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豆制品豆渣最佳脱脂工艺参数如下:液料比为22:1、处理温度59℃、处理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豆渣的脱脂率达90.13%;TBP-IDF含量可达83.23%,其中纤维素含量为29.3%,半纤维素含量为53.5%,木质素含量为17.2%;与SPI-IDF相比,TBP-IDF单糖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高级结构类似;TBP-IDF的持水性(9.53 g/g)和膨胀性(5.20 mL/g)显著高于SPI-IDF(7.73 g/g,4.30 mL/g)(P<0.05),持油性(6.22 g/g)显著低于SPI-IDF(7.95 g/g)(P<0.05);二者对葡萄糖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证明了TBP-IDF与SPI-IDF具有类似的潜在生理活性,有可能被用作辅助糖脂代谢类功能性食品原料,同时扩大了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来源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加工副产物 不溶膳食纤维 潜在功能 复合酶法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柑果渣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和功能特性的差异
5
作者 刘洵 夏其乐 +2 位作者 李彦坡 王阳光 陆胜民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2,共14页
为进一步提高瓯柑果渣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功能价值,以榨汁后的瓯柑鲜果渣为原料,采用超声协同纤维素酶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 为进一步提高瓯柑果渣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功能价值,以榨汁后的瓯柑鲜果渣为原料,采用超声协同纤维素酶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工艺参数,并探究二者的体外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20(g·mL^(-1))、超声功率450 W、纤维素酶添加量0.97%、酶解时间1 h工艺条件下,SDF和IDF的提取率分别为(10.42±0.31)%和(51.28±0.97)%。SDF表面多褶皱,而IDF表面较光滑但孔洞较多,由此造成二者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SDF相较于IDF,其持水力和膨胀力显著(P<0.05)升高,但持油力显著(P<0.05)降低。SDF在吸附葡萄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方面显著(P<0.05)优于IDF;在30 min内,SDF和IDF对葡萄糖透析延迟效果最佳,其中SDF的葡萄粮透析延迟指数(GDRI)峰值可达(32.73±0.89)%。SDF和IDF在模拟小肠环境中可有效吸附胆固醇和胆酸盐,其中SDF表现出更高的吸附胆固醇和甘氨胆酸盐能力。在模拟胃环境中,SDF对亚硝酸盐离子的吸附能力显著(P<0.05)优于IDF。综上表明,瓯柑果渣膳食纤维体外功能活性强,尤其是SDF的降糖降脂和吸附亚硝酸盐离子功能特性显著优于IDF,可用于后续体内功能验证和功能性食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柑果渣 膳食纤维 不溶膳食纤维 超声协同酶法提取 理化 功能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大白菜外叶不溶性膳食纤维对低脂猪肉丸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张宇硕 赵书琪 +4 位作者 孟宪华 曹云如 高爽 代屿晴 周茜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3,共8页
为探究不溶性膳食纤维添加量对低脂猪肉丸品质的影响,以高温高压改性大白菜外叶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from high temperature-high pressure treated outer leaves of Chinese cabbage,H-CIF)为原料,研究不同H-CIF添... 为探究不溶性膳食纤维添加量对低脂猪肉丸品质的影响,以高温高压改性大白菜外叶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from high temperature-high pressure treated outer leaves of Chinese cabbage,H-CIF)为原料,研究不同H-CIF添加量(1.0%、1.3%、1.6%、1.9%、2.2%、2.5%,m/m)对低脂猪肉丸感官品质、质构特性、色泽、保水性、蒸煮损失率和冻融损失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低脂猪肉丸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添加H-CIF低脂猪肉丸感官品质得到有效改善,色泽偏黄,保水性提高,蒸煮损失率和冻融损失率降低,硬度与内聚性未发生显著变化、弹性稍有升高、咀嚼性显著升高。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结果显示,醛类、酮类和醇类等是低脂猪肉丸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9%H-CIF低脂猪肉丸脂肪氧化产物相对含量降低。综上,在低脂猪肉丸中添加H-CIF对其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膳食纤维 低脂猪肉丸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方法对豆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张建勋 谢萱 +2 位作者 田婷婷 闫世长 齐宝坤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4-162,共9页
为探究不同改性方法对豆渣不溶性膳食纤维(Soybean Residue Insoluble Dietary Fiber,SIDF)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高速剪切、复合酶解及二者结合的方法对SIDF进行改性处理,通过粒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 为探究不同改性方法对豆渣不溶性膳食纤维(Soybean Residue Insoluble Dietary Fiber,SIDF)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高速剪切、复合酶解及二者结合的方法对SIDF进行改性处理,通过粒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持水力(Water Holding Capacity,WHC)、持油力(Oil Holding Capacity,OHC)、溶胀力(Swelling Capacity,SC)、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指标对SIDF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处理的SIDF粒径显著减小(P<0.05),WHC、OHC、SC显著增强(P<0.05),其中复合改性的SIDF具有最小的粒径,最优的WHC(6.74±0.11 g/g)、OHC(4.22±0.09 g/g)、SC(7.55±0.06 mL/g)。光谱分析表明改性处理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发生降解,结晶区发生破坏,其中复合改性处理的样品纤维素等物质降解的最多,结晶区破坏的最为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结果表明,样品表面出现蜂窝状孔隙结构,其中复合改性的样品孔隙最为密集且最多。改性处理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亚硝酸盐吸附能力等,其中复合改性功能特性最优。综上,高速剪切结合酶解改性处理可以有效改善SIDF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为其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不溶膳食纤维 高速剪切 复合酶解 理化 功能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解法提取石榴皮不溶性膳食纤维工艺条件优化
8
作者 马玉坤 邓俊熙 +2 位作者 杨得梅 吴妍 刘太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90-94,共5页
本试验以石榴皮为原料,采用酶解法从果皮的膳食纤维中分离出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探究果胶酶添加量、木瓜蛋白酶添加量、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水浴时间对IDF得率的影响,并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单因素试验结... 本试验以石榴皮为原料,采用酶解法从果皮的膳食纤维中分离出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探究果胶酶添加量、木瓜蛋白酶添加量、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水浴时间对IDF得率的影响,并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1.00%、1.25%和0.75%,最佳酶解温度50℃,最佳酶解时间60min。正交优化试验确定酶法提取石榴皮IDF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料液比1∶25(m∶V),纤维素酶添加量0.75%的条件下,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均为1.00%最佳复合酶配比为1∶1,酶解温度50℃,水浴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IDF得率达47.93%,持水力、溶胀性分别为3.43g/g、3.45mL/g。本研究为后续获取膳食纤维并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 不溶膳食纤维 正交法 复合酶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过氧化氢改性预处理对玉米芯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金隆 魏书音 +3 位作者 孟珺 邢杨 丁长河 游艳芝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碱性过氧化氢(AHP)对玉米芯不溶性膳食纤维(IDF)进行改性预处理,评估比较了AHP改性前后玉米芯IDF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改性后玉米芯中IDF的持水力(WHC)、持油力(OHC)、吸水膨胀力(WSC)和葡萄糖吸附能力(G...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碱性过氧化氢(AHP)对玉米芯不溶性膳食纤维(IDF)进行改性预处理,评估比较了AHP改性前后玉米芯IDF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改性后玉米芯中IDF的持水力(WHC)、持油力(OHC)、吸水膨胀力(WSC)和葡萄糖吸附能力(GAC)明显提高。与未经处理的IDF相比,改性后WHC、OHC、WSC和GAC分别由(2.24±0.03)g/g、(1.88±0.01)g/g、(1.97±0.16)mL/g、(102.16±4.98)mg/g提高至(4.36±0.18)g/g、(3.18±0.04)g/g、(2.94±0.08)mL/g、(217.77±18.95)mg/g。在pH为2.0时,改性后玉米芯IDF的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NAC)明显增加,2.0%AHP改性后达到最大值68.45μg/g。此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AHP改性后表面出现褶皱,并具有多孔网状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图谱表明,AHP改性能够降解玉米芯IDF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总体来说,AHP改性可以有效地改善玉米芯IDF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不溶膳食纤维 过氧化氢 理化 功能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子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莉 罗银 +4 位作者 顾瑶佳 王颖 刘星雨 蔡文博 刘恩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8-215,共8页
为获得复合酶法制备柚子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工艺及其吸附特性,实验以柚子皮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柚子皮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1:40 g/mL、淀粉酶的添加量0.6%、淀粉酶的酶解时间90 min、... 为获得复合酶法制备柚子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工艺及其吸附特性,实验以柚子皮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柚子皮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1:40 g/mL、淀粉酶的添加量0.6%、淀粉酶的酶解时间90 min、木瓜蛋白酶的添加量0.2%、木瓜蛋白酶的酶解时间30 min为最佳提取条件,该条件下柚子皮IDF得率为55.07%。柚子皮IDF的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分别为2.84±0.09 mL/g、12.54±0.11 g/g、1.54±0.02 g/g和0.36±0.04 mmol/g。此外,体外吸附研究表明,柚子皮IDF对葡萄糖、胆固醇、胆酸钠的吸附能力分别为0.13±0.003 mmol/g、12.27±0.020 mg/g和53.25±0.100 mg/g。FT-IR分析表明,柚子皮IDF具有纤维素类多糖的特征吸收峰,符合膳食纤维的结构。综上,优化工艺后提取的柚子皮IDF具有较好的特性,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柚子皮IDF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皮 不溶膳食纤维 工艺优化 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蒸煮结合蜗牛酶法改性葡萄皮不溶性膳食纤维工艺优化及体外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季佳琪 李明初 +4 位作者 李冬霞 谭雅宁 高爽 王颉 牟建楼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9-258,共10页
以葡萄皮为原料,采用高温蒸煮结合蜗牛酶法对葡萄皮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进行改性处理,旨在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得率以及改善SDF和IDF的理化性质。研究不同因素对SDF得率的影响,并对... 以葡萄皮为原料,采用高温蒸煮结合蜗牛酶法对葡萄皮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进行改性处理,旨在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得率以及改善SDF和IDF的理化性质。研究不同因素对SDF得率的影响,并对改性前后的膳食纤维进行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适宜的改性工艺条件为:蒸煮时间60 min、蒸煮温度120℃、料液比1:25 g/mL、酶添加量3.50%、酶解温度34.0℃、酶解时间55 min,此工艺下SDF得率为10.25%。改性后SDF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相比改性前SDF分别提高了1.74、1.53、1.13倍,改性后IDF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相比改性前IDF分别提高了1.01、1.26、1.27倍。与未改性的SDF和IDF相比,改性后的SDF和IDF的结构变得更加疏松,且葡萄糖吸附能力、葡萄糖透析延迟指数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均显著(P<0.05)提高,其中改性后的SDF的葡萄糖吸附能力最强,葡萄糖透析延迟指数也均高于其它膳食纤维样品,在8 mg/mL时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达到最大值(54.71%)。综上,高温蒸煮结合蜗牛酶法改性的葡萄皮SDF和IDF具有更为良好的特性,为改性葡萄皮膳食纤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皮 不溶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 高温蒸煮 蜗牛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和含结合酚不溶性膳食纤维对白芸豆皮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姝 张斌 +2 位作者 高彤 扶雄 黄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为揭示不同粒径的白芸豆皮和含结合酚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体外发酵规律,本研究以白芸豆皮(WS)为原料,经过连续酶法提取得到含结合酚不溶性膳食纤维(IB),采用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方法对其进行改性,获得不同粒径分布的两组样品,利用扫描电子... 为揭示不同粒径的白芸豆皮和含结合酚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体外发酵规律,本研究以白芸豆皮(WS)为原料,经过连续酶法提取得到含结合酚不溶性膳食纤维(IB),采用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方法对其进行改性,获得不同粒径分布的两组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并通过体外发酵实验和16S rRNA测序探究两组样品的酵解特性及其对肠道菌群组成丰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样品粒径越小,结合酚越均匀地分散于颗粒表面。WS和IB都具有慢发酵性,且其发酵速率和产酸量均随着粒径的减小而提高,菌群组成分析发现粒径越小的底物对Bacteroides丰度的促进效果也越显著,但是Lachnospira显示出了对较大粒度底物的偏好。结果表明IB可以促进Bacteroides、Bifidobacterium和Ruminococcaceae ruminococcus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改善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结构,其益生效应较相同粒径的WS更为显著。本研究可以为膳食纤维益生元效应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并可以指导膳食纤维的超微粉碎改性和白芸豆皮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芸豆皮 不溶膳食纤维 结合酚 体外发酵 超微粉碎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不溶性膳食纤维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和乳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玲玉 赵雪玲 +9 位作者 王安琪 陈诚 汪轩羽 王新涛 李秀荷 王慧芳 戴福宏 高铁成 周中凯 李宁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3,共8页
油莎豆是一种优质且有益健康的作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采用酶法提取油莎豆不溶性膳食纤维,以商业化大豆膳食纤维为对照,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构特征和乳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大豆膳食纤维相比,油莎豆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更好的持水... 油莎豆是一种优质且有益健康的作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采用酶法提取油莎豆不溶性膳食纤维,以商业化大豆膳食纤维为对照,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构特征和乳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大豆膳食纤维相比,油莎豆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更好的持水力[(14.45±0.19)g/g]、持油力[(8.21±0.06)g/g]和膨胀力[(14.23±0.12)mL/g]。油莎豆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体积平均粒径为(64.47±0.18)μm,是大豆膳食纤维体积平均粒径的56.65%。低场核磁结果显示,油莎豆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更多的结合水,而大豆膳食纤维中则含有更多的自由水。热重分析表明,与大豆膳食纤维相比,油莎豆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质量损失较少,热稳定性更好。在乳化性能方面,随着油莎豆不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其乳液粒径显著性增大;在同等膳食纤维质量分数下,油莎豆不溶性膳食纤维制备的乳液粒径均显著低于大豆膳食纤维制备的乳液粒径,说明油莎豆不溶性膳食纤维制备的乳液稳定性优于大豆膳食纤维制备的乳液。在相同质量分数下,油莎豆不溶性膳食纤维的黏度低于其对应的大豆膳食纤维,但是质量分数4%的油莎豆不溶性膳食纤维制备的乳液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为最高。研究旨在为油莎豆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不溶膳食纤维 理化 结构特征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麸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丽娜 张宁 +2 位作者 杨国燕 沈汪洋 王展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9,78,共6页
为了提高膳食纤维摄入量、促进麦麸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按照麦麸中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分别构建膳食纤维-淀粉混合体系,探讨麦麸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糊化、热学、流变和消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麸中可溶性膳食... 为了提高膳食纤维摄入量、促进麦麸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按照麦麸中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分别构建膳食纤维-淀粉混合体系,探讨麦麸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糊化、热学、流变和消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麸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性质的影响有所差异,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性质影响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 膳食纤维 不溶膳食纤维 小麦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果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鹏 于潇淳 +1 位作者 周家鹏 李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以菠萝果渣为原料,采用碱处理法提取菠萝不溶性膳食纤维(PIDF)。以PIDF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探究PIDF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26∶1(mL/g)、NaOH体积分数6%、提取温度40... 以菠萝果渣为原料,采用碱处理法提取菠萝不溶性膳食纤维(PIDF)。以PIDF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探究PIDF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26∶1(mL/g)、NaOH体积分数6%、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75 min,在此条件下PIDF得率为48.81%;PIDF具有疏松的孔洞结构,其持水性、持油性和膨胀性分别为(5.16±0.21)g/g、(3.86±0.11)g/g和(5.49±0.09)mL/g,表明PIDF具有较好的结构及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不溶膳食纤维 结构 功能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复合微胶囊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茂淋 王三 +4 位作者 王毅 蒲晗旭 唐仁勇 郭秀兰 王国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1-80,共10页
目的:旨在制备葛根素-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复合微胶囊,通过提高其包埋率、抗氧化特性和生物可及性,进而促进葛根素相关产品的研发。方法:采用2.0%卡拉胶、3.0%海藻酸钠、0.5 g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10.0 mg葛根素、5.0%的CaCl2溶液制... 目的:旨在制备葛根素-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复合微胶囊,通过提高其包埋率、抗氧化特性和生物可及性,进而促进葛根素相关产品的研发。方法:采用2.0%卡拉胶、3.0%海藻酸钠、0.5 g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10.0 mg葛根素、5.0%的CaCl2溶液制得葛根素微胶囊(以不添加不溶性膳食纤维作为对照组),计算其包埋率、抗氧化特性、模拟体内消化释放率、生物可及性,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能够作为葛根素微胶囊的壁材,且包埋率均高于75.8%,最高可达94.66%,葛根素的承载量由空白组的0.60%增加到添加膳食纤维最高可达1.37%;消化前后DPPH、ABTS+两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低于未添加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葛根素微胶囊(P<0.05),能够达到延缓抗氧化特性的作用;模拟体内消化的研究发现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包埋的葛根素(最低为9.46%)相对于游离的葛根素(17.46%)在胃中能够缓慢的释放,在进入肠道后迅速释放出来并大量溶于模拟肠道液中,使得葛根素肠道中的释放率从游离的22.93%增加到添加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高可达92.59%,实现肠道的精准释放,显著提高了葛根素的生物可及性,是游离葛根素的2.9~3.9倍;SEM、FT-IR、XRD从微观层面证实超声辅助提取法所得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作为葛根素微胶囊的壁材,能够改善对照组微胶囊将葛根素裸露的缺点,使得微胶囊质地更紧密,也证实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包埋使得葛根素的结晶度降低或消失以及葛根素的特征衍射峰发生偏移或减弱,达到良好的包埋效果。结论:添加猴头菇不溶性膳食纤维能够提高葛根素的溶出速率,延缓葛根素抗氧化的时长,实现其在肠道中的定点释放,提高葛根素的生物可及性和生物利用率,可以作为葛根素微胶囊的壁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猴头菇不溶膳食纤维 微胶囊 生物利用率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及特性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鑫 课净璇 +5 位作者 王亚斌 王思琪 万鹏 马艳莉 卞华 陈志周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64,共12页
以废弃的黄精渣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PIDF)。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的PIDF理化特性、结构特性表征及功能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PIDF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28 min,超声功... 以废弃的黄精渣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PIDF)。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的PIDF理化特性、结构特性表征及功能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PIDF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28 min,超声功率230 W,料液比1∶24(g/mL),此时PIDF得率为86.88%±0.51%;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所得的PIDF纤维素含量31.5%,半纤维素含量24.4%,木质素含量20.8%,持水力(12.47±0.31)g/g,持油力(8.03±0.24)g/g,膨胀力(8.03±0.19) mL/g,结合水力(7.80±0.51) g/g;PIDF葡萄糖吸附能力为(21 333±30.21)μmoL/g,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89±0.02) mg/g和(1.92±0.04) mg/g,抗氧化能力较佳;扫描电镜显示,PIDF表面为不规则片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呈现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X射线结果显示PIDF呈纤维素I晶型,符合膳食纤维结构。综上可知,黄精渣含有丰富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可作为良好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新型来源。研究结果为提高黄精副产物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渣 不溶膳食纤维 工艺优化 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渣膳食纤维的提取与功能性分析
18
作者 石秀花 李珊 +2 位作者 金天佑 陈垚垚 康雨虹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为提高甜菜渣的利用率,本研究以甜菜渣为原料,分析了其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等主要成分,并利用化学法和酶解法(单一和复合)提取其中的膳食纤维,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并测定其膨胀力和持水力。结果显示,甜菜渣中总膳食纤... 为提高甜菜渣的利用率,本研究以甜菜渣为原料,分析了其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等主要成分,并利用化学法和酶解法(单一和复合)提取其中的膳食纤维,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并测定其膨胀力和持水力。结果显示,甜菜渣中总膳食纤维含量较高,为43.57 g/100 g,采用添加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两种复合酶的膳食纤维提取率较高,为65.27%,复合酶解法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膨胀力和持水力分别为4.8 mL/g和4.125 g/g,高于不溶性膳食纤维。研究结果为甜菜渣的有效利用和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甜菜渣 膳食纤维 不溶膳食纤维 持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方法对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鑫 课净璇 +5 位作者 王亚斌 孙静 刘菡 万鹏 马艳莉 陈志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87-195,共9页
以黄精渣为原料,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复合酶法(CE)、超声辅助复酶法(UCE)和酶碱法(CEA)提取IDF,并考察三种IDF的组成、理化特性、葡萄糖吸附能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和DPPH自由... 以黄精渣为原料,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复合酶法(CE)、超声辅助复酶法(UCE)和酶碱法(CEA)提取IDF,并考察三种IDF的组成、理化特性、葡萄糖吸附能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复酶法得率最高(84.68%)。三种黄精渣IDF纯度均较高,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其中UCE-IDF纯度高达82.24%。UCE-IDF持水力(4.74±0.66)g/g、持油力(3.84±0.29)g/g和结合水力(3.29±0.09)g/g最优,总酚含量(7.77±0.07)mg/g最高,阳离子交换能力(0.40±0.003)mmol/g最佳,抗氧化能力最佳。CEA-IDF的膨胀力(5.33±0.11)mL/g和总黄酮含量(1.88±0.03)mg/g最高。CE-IDF的葡萄糖吸附能力(19326.67±41.63)μmol/g最佳。理化表征显示,UCE-IDF结构更加不规则且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红外光谱显示三种黄精渣IDF均具有纤维素类特征吸收峰。X射线结果显示三种黄精渣IDF呈纤维素I晶型。综上,三种IDF的理化和功能特性之间存在差异,UCE-IDF在持水、持油等多项理化特性中具有明显优势,且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最佳。CEA-IDF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且膨胀力最佳。CE-IDF的葡萄糖吸附能力最佳,本实验结果可为黄精渣IDF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渣 提取方法 不溶膳食纤维 理化 功能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改性制备玉米皮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侯传伟 魏书信 王安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19-121,共3页
以玉米皮超声提取天然水溶性膳食纤维后的副产物——不溶性玉米皮渣为试材,应用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组合酶解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组合研究确立一套由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改性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 以玉米皮超声提取天然水溶性膳食纤维后的副产物——不溶性玉米皮渣为试材,应用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组合酶解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组合研究确立一套由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改性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添加量40mg/g底物、木聚糖酶添加量40mg/g底物、料液比1:14(g/ml)、酶解时间90min,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5.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玉米皮渣 木聚糖酶 纤维素酶 膳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