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藻多糖对玉米醇溶蛋白稳定Pickering乳液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子琪 李依蒙 +2 位作者 王璐 倪斯芮 艾春青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9,共9页
为开发天然、可生物降解的食品级纳米颗粒作为Pickering乳液稳定剂,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颗粒分散液,并与岩藻多糖(Fuc)溶液混合,制备玉米醇溶蛋白/Fuc纳米颗粒(ZFNPs),测定了ZFNPs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微观结构、红... 为开发天然、可生物降解的食品级纳米颗粒作为Pickering乳液稳定剂,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颗粒分散液,并与岩藻多糖(Fuc)溶液混合,制备玉米醇溶蛋白/Fuc纳米颗粒(ZFNPs),测定了ZFNPs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微观结构、红外光谱及接触角。以ZFNPs和含虾青素橄榄油为原料制备了Pickering乳液,考察了Pickering乳液的储存稳定性、流变特性、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ZFNPs的平均粒径大于玉米醇溶蛋白的,随着Fuc添加量的增加,ZFNPs的Zeta-电位由正转为负;ZFNPs表面呈多糖附着蛋白结构,主要通过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进行结合;玉米醇溶蛋白质量浓度为2 g/100 mL、Fuc与玉米醇溶蛋白质量比为1∶1时制备的ZFNPs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可形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油相体积分数30%),该乳液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酸性能,体外模拟消化后游离脂肪酸释放率达到79.5%且高于相应的含虾青素橄榄油的;Pickering乳液油相体积分数对其流变性能有明显影响。综上,Fuc提高了玉米醇溶蛋白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岩藻多糖纳米颗粒 Pickering乳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化纤维素纳米纤维/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对岩藻黄质稳态化性能调控
2
作者 陈柏慧 蔡路昀 +5 位作者 邹继华 贾江花 汪屹 杨柳枫 田方 栾倩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43-55,共13页
构建季铵化纤维素纳米纤维(quaternized cellulose nanofiber,QCNF)/玉米醇溶蛋白(zein)核壳递送体系,通过精准调控季铵化纤维素质量浓度(0.05~0.25 g/100 mL)揭示递送体系对岩藻黄质(fucoxanthin,FUC)稳态化及靶向递送的调控机制。傅... 构建季铵化纤维素纳米纤维(quaternized cellulose nanofiber,QCNF)/玉米醇溶蛋白(zein)核壳递送体系,通过精准调控季铵化纤维素质量浓度(0.05~0.25 g/100 mL)揭示递送体系对岩藻黄质(fucoxanthin,FUC)稳态化及靶向递送的调控机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zein与纳米纤维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稳定界面;透射电子显微图像显示0.2 g/100 mL QCNF组形成显著的逐层自组装核壳结构,对FUC的包封率达(95.64±0.06)%。环境稳定性实验表明,优化组(0.2 g/100 mL QCNF/zein@FUC)的热、光、pH值、离子、贮藏稳定性较对照组(zein@FUC)提升。另外,通过引入QCNF覆盖于zein表面,能够引发内部FUC的被动靶向释放行为,提高FUC在肠道的生物可及性。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结果表明,0.2 g/100 mL QCNF/zein@FUC在模拟胃肠道的累计释放量为(85.32±0.46)%,生物可及性高达(58.77±3.84)%,实现了FUC的程序性缓释。本研究结果为探究天然生物基自组装纳米递送载体的形成机理与稳态化靶向释放性能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黄质 季铵化纤维素纳米纤维 玉米蛋白 核壳纳米颗粒 稳态化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花黄酮-玉米醇溶蛋白-果胶纳米颗粒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思敏 黄婷 +3 位作者 张凯航 屠幼英 孙培龙 邵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4,共7页
玉米醇溶蛋白-果胶构造的包埋体系可提高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延长其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以茶树花黄酮为原料,通过反溶剂法结合静电沉积法制备茶树花黄酮-玉米醇溶蛋白-果胶纳米颗粒(tea flower flavonoids zein-pectin nanoparticles,F... 玉米醇溶蛋白-果胶构造的包埋体系可提高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延长其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以茶树花黄酮为原料,通过反溶剂法结合静电沉积法制备茶树花黄酮-玉米醇溶蛋白-果胶纳米颗粒(tea flower flavonoids zein-pectin nanoparticles,FZP-NP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技术对纳米颗粒的表观形貌、理化特性、结构进行分析,利用DPPH法和ABTS法对纳米颗粒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FZP-NPs包埋率大于96%,粒径为(238±4.55)nm,形状为球形;氢键、疏水相互作用是玉米醇溶蛋白与茶树花黄酮形成纳米颗粒的主要作用力。包埋增强了茶树花黄酮的稳定性,并延长了其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为茶树花黄酮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黄酮 玉米蛋白 果胶 纳米颗粒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槲皮素互作机制及其纳米颗粒的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金霞 王家薇 +4 位作者 王开俊 吴长玲 吴峰华 刘兴泉 王鹏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3-171,共9页
以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分子对接等方法探究玉米醇溶蛋白和槲皮素分子之间在醇溶体系内的相互作用机制,并通过粒径、包埋率及微观形貌等指标对其形成的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初步探讨不同质量比的槲皮素与玉米醇溶蛋白对纳米颗粒的影响。结... 以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分子对接等方法探究玉米醇溶蛋白和槲皮素分子之间在醇溶体系内的相互作用机制,并通过粒径、包埋率及微观形貌等指标对其形成的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初步探讨不同质量比的槲皮素与玉米醇溶蛋白对纳米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与玉米醇溶蛋白发生了荧光静态猝灭,作用位点更接近玉米醇溶蛋白的色氨酸残基,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与玉米醇溶蛋白的氨基酸残基ALA-127、LEU-81、PRO-161、LEU-156形成疏水作用力,与SER-159和GLN-134残基形成氢键。玉米醇溶蛋白与槲皮素质量比为20∶1时,形成了具有球状形貌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且其粒径为88.31 nm,电位为35.96 mV,包埋率为8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槲皮素 互作机制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响应型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 崔妍 +2 位作者 郑明珠 刘美宏 刘回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3-363,共11页
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淀粉加工的主要副产物,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取。基于其独特的自组装特性,玉米醇溶蛋白可通过多种方式构建成纳米颗粒,进而对生物活性物质进行荷载和输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反溶剂沉淀、pH循环、电喷雾和微流控等... 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淀粉加工的主要副产物,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取。基于其独特的自组装特性,玉米醇溶蛋白可通过多种方式构建成纳米颗粒,进而对生物活性物质进行荷载和输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反溶剂沉淀、pH循环、电喷雾和微流控等。这些制备方法都可合成响应各种环境刺激且性质稳定的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本文综述了刺激响应型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响应类型和应用最新进展。这些纳米载体可对内源性(pH、酶和氧化还原)和外源性环境刺激(磁和光)做出响应,已被用于食品智能包装、纳米农药和纳米医学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封递送。然而,仅依靠单一刺激响应很难实现活性物质的作用最大化,多重刺激(双重刺激、三重刺激等)响应的纳米颗粒已成为递送领域的新发展趋势。未来,更多的研究应该投入到多刺激响应纳米颗粒的研发,以及如何将纳米颗粒的多重响应特性和纳米颗粒的靶向递送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纳米颗粒 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姜烯酚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构建及其生物利用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就 吴俊杰 +4 位作者 焦文雅 陈宇洋 祝文轩 桑亚新 王向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50,共7页
为解决6-姜烯酚(6-shogaol,6S)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通过反溶剂沉淀法构建玉米醇溶蛋白-酪蛋白酸钠纳米颗粒(zein-sodium caseinate nanoparticles,ZCP)作为6S的纳米输送载体,对其进行物化性质表征,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Caco-2细胞模型... 为解决6-姜烯酚(6-shogaol,6S)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通过反溶剂沉淀法构建玉米醇溶蛋白-酪蛋白酸钠纳米颗粒(zein-sodium caseinate nanoparticles,ZCP)作为6S的纳米输送载体,对其进行物化性质表征,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Caco-2细胞模型及大鼠药代动力学实验考察其生物利用度。利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所构建6S复合纳米颗粒(ZCP-6S)的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呈球形,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6S可能通过非共价键与玉米醇溶蛋白相互作用。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表明,ZCP-6S的制备使6S的生物可及性提高至(75.34±9.82)%。ZCP-6S显著增强了Caco-2细胞对6S的摄取及转运,处理4 h后,细胞摄取量增加了(0.36±0.06)μg/mg;Caco-2细胞模型下室中6S的质量浓度增加了(1.06±0.06)μg/m L。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封装后6S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28倍。综上,通过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输送载体的构建,使6S的生物可及性、细胞吸收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均得到了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姜烯酚 玉米蛋白 蛋白酸钠 纳米颗粒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阻隔奶油和茶汤快速融合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柠檬酸交联淀粉复合可食薄膜的制备
7
作者 王沙莎 罗理勇 +3 位作者 唐千惠 吴帆 罗惟 曾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18,共10页
为有效解决奶茶的奶油顶在出品后短时内易与茶汤快速结合的问题,该文以玉米淀粉为成膜基质,柠檬酸为交联剂、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zein nanoparticles,ZNP)为疏水性增强剂,制备一种阻水性能、机械性能良好的ZNP-柠檬酸复合薄膜。通过... 为有效解决奶茶的奶油顶在出品后短时内易与茶汤快速结合的问题,该文以玉米淀粉为成膜基质,柠檬酸为交联剂、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zein nanoparticles,ZNP)为疏水性增强剂,制备一种阻水性能、机械性能良好的ZNP-柠檬酸复合薄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复合薄膜结构进行表征,探究薄膜的机械性能、防水性能和光学性能等物理参数。此外,探究了复合薄膜在不同茶汤(茉莉绿茶、四季春、大红袍、锡兰红茶)、不同温度(4、37、45℃)和不同保留时间(0.5、1.0、1.5、2、4、24 h)下的耐水性测试,并验证了复合薄膜在奶茶奶油顶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淀粉可作为ZNP的优良载体,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其中,拉伸强度达到4.35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44.21%,水蒸气透过率为3.07×10^(-12)g·cm/(cm^(2)·s·Pa)。在不同茶底的应用中,复合薄膜的水溶性在大红袍茶汤中最高;在1.5 h时水溶性、溶胀性达到最低值,放置ZNP-柠檬酸淀粉复合薄膜的奶茶在60 min时才开始奶油与茶底进行融合。综上,ZNP-柠檬酸复合薄膜可以应用在奶油顶奶茶中,有效阻隔短时间内奶油塌陷快速与茶汤混合,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专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纳米颗粒 柠檬酸 交联 可食薄膜 新式茶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柚皮素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共价修饰的玉米醇溶蛋白-透明质酸复合纳米颗粒的构建与表征
8
作者 李文洁 赵渊 +6 位作者 付连霏 贾慧铭 关颖 王迪 陈辰 樊金玲 张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39-147,共9页
柚皮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治疗作用,但同时也具有水溶性差、生物利用率低等缺点。因此,建立简单、高效的递送方式对于柚皮素的广泛应用至关重要。该研究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负载柚皮素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柚皮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治疗作用,但同时也具有水溶性差、生物利用率低等缺点。因此,建立简单、高效的递送方式对于柚皮素的广泛应用至关重要。该研究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负载柚皮素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共价修饰的玉米醇溶蛋白-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复合纳米颗粒。与没食子酸和单宁酸共价修饰相比,EGCG修饰后玉米醇溶蛋白具有低游离氨基含量和高多酚当量,修饰效果良好。EGCG共价修饰的玉米醇溶蛋白和HA通过静电作用、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纳米颗粒,其粒径在180~240 nm,且当两者质量比为10∶1时,粒径最小(183.62 nm)。由于EGCG的共价修饰,复合纳米颗粒对柚皮素的包埋率和负载能力均明显提高,且在柚皮素与EGCG共价修饰的玉米醇溶蛋白质量比为1∶10或以下时,包埋率>99%。结构表征显示,绝大部分柚皮素被包埋在复合纳米颗粒内部,且与EGCG和玉米醇溶蛋白之间存在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抗氧化性测定表明,负载柚皮素的复合纳米颗粒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游离柚皮素。因此,采用EGCG修饰的玉米醇溶蛋白-HA体系负载柚皮素对柚皮素的抗氧化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纳米颗粒 玉米蛋白 包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荭草素-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纳米颗粒制备及其促进小鼠创面愈合的研究
9
作者 孟丹 张萌 +3 位作者 贾颖宇 蒙妍 骆莹 袁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6-654,共9页
为探究异荭草素(isoorientin, Iso)-玉米醇溶蛋白(zein)/阿拉伯胶(gum arabic, GA)纳米颗粒对伤口愈合的作用,采用反溶剂法制备纳米颗粒,建立小鼠背部皮肤创伤模型,并随机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Zein/GA、0.5 mg/mL Iso、1.0 mg/mL Iso、0.5... 为探究异荭草素(isoorientin, Iso)-玉米醇溶蛋白(zein)/阿拉伯胶(gum arabic, GA)纳米颗粒对伤口愈合的作用,采用反溶剂法制备纳米颗粒,建立小鼠背部皮肤创伤模型,并随机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Zein/GA、0.5 mg/mL Iso、1.0 mg/mL Iso、0.5 mg/mL Iso-Zein/GA、1.0 mg/mL Iso-Zein/GA处理组。除对照组,其余各处理组小鼠伤口组织分别用Zein/GA纳米颗粒、Iso、Iso-Zein/GA纳米颗粒溶液进行处理。观察小鼠伤口愈合情况及体质量变化,测定伤口组织中抗氧化指标水平,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一氧化氮合酶2(nitric oxide synthase 2, NOS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相对表达量,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马松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验观察创面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胶原沉积、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生成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第10天时,各处理组伤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 mg/mL Iso、0.5 mg/mL Iso-Zein/GA、1.0 mg/mL Iso-Zein/GA处理组伤口愈合率显著高于Zein/GA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过氧化氢、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在1.0 mg/mL Iso-Zein/GA处理组中,小鼠伤口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肉芽组织丰富,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多,胶原沉积明显,并且TGF-β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IL-1β、NOS2、TNF-α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与Iso相比,负载Iso的Zein/GA纳米颗粒可以有效促进小鼠的伤口愈合,且可能存在剂量依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荭草素 玉米蛋白 阿拉伯胶 纳米颗粒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糖脂对玉米醇溶蛋白-槲皮素纳米颗粒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雪峰 代德财 +1 位作者 闫浩 杜金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05-112,共8页
本研究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槲皮素纳米颗粒(Zein-Q),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分析了槐糖脂(SL)对Zein-Q颗粒结构的影响,并研究了Zein-Q-SL复合纳米颗粒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性质。结果表明,Zein-Q纳米颗粒为... 本研究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槲皮素纳米颗粒(Zein-Q),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分析了槐糖脂(SL)对Zein-Q颗粒结构的影响,并研究了Zein-Q-SL复合纳米颗粒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性质。结果表明,Zein-Q纳米颗粒为平均粒径128 nm的球形结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25.8%±1.28%和3.98%±0.24%,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为76.8%±0.9%和65.4%±1.2%。加入槐糖脂有助于形成分散性较好的纳米颗粒,且槐糖脂在氢键、静电作用力等作用下包覆于玉米醇溶蛋白-槲皮素纳米颗粒外层,形成粒径较大的球形结构,当Zein-Q:SL为3:4时,Zein-Q-SL复合纳米颗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增加至73.6%±1.80%和7.98%±0.41%,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8.8%±1.0%和78.6%±1.5%。此外,复合纳米颗粒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出较好的抑制活性。由此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脂有潜力作为提高玉米醇溶蛋白-槲皮素纳米颗粒结构稳定性和活性的修饰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糖脂 槲皮素 玉米蛋白纳米颗粒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鱼腥草黄酮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胃肠道释放特性
11
作者 蒋雨心 范方宇 +2 位作者 陈成 孙雪 刘炯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5-1353,1361,共10页
为提高鱼腥草黄酮(Houttuynia cordata flavonoids,HCF)的稳定性,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HCF为原料,采用反溶剂法制备了Zein/HCF复合纳米颗粒,探究了Zein、HCF质量比对复合纳米颗粒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CF与Zein之间存... 为提高鱼腥草黄酮(Houttuynia cordata flavonoids,HCF)的稳定性,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HCF为原料,采用反溶剂法制备了Zein/HCF复合纳米颗粒,探究了Zein、HCF质量比对复合纳米颗粒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CF与Zein之间存在氢键、疏水及静电相互作用。当m(Zein)∶m(HCF)=20∶3时,制备的Zein/HCF复合纳米颗粒性能最好,其熔融温度最高(85.09℃),比Zein纳米颗粒(72.25℃)增加了12.84℃;其平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最小、粒径分布最窄、Zeta电位绝对值及包封率最大,微观结构呈均匀分散的圆球状;其具有较高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较好的热处理保护能力,在模拟消化过程中,经胃液消化120 min后HCF释放率仅为22.31%,再加入肠液消化120 min后,HCF释放率达到75.66%。HCF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趋势均符合Ritger-Peppas模型,但释放机制不同,胃液中属非Fick扩散机制,肠液中属Fick扩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黄酮 玉米蛋白 纳米颗粒 胃肠道释放特性 食品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等离子体处理玉米醇溶蛋白-原花青素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表征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李玺 张文 +1 位作者 尚秋 杨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57,共8页
采用不同载气的冷等离子体处理玉米醇溶蛋白(zein)后包封原花青素(PC),制备复合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表征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无显著变化,而Zeta电位的绝对值显著降低;... 采用不同载气的冷等离子体处理玉米醇溶蛋白(zein)后包封原花青素(PC),制备复合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表征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无显著变化,而Zeta电位的绝对值显著降低;以O_(2)+Ar为载气的冷等离子体处理的复合纳米颗粒PZOA的包封率达到90.59%,显著高于以NH_(3)为载气的冷等离子体处理的复合纳米颗粒PZN(62.66%);圆二色谱分析表明,包封PC后的复合纳米颗粒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表明PC的加入影响了玉米醇溶蛋白的结构特征;包封PC后的复合纳米颗粒的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自由基清除率由未包封的54.43%~56.03%上升至88.41%~9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等离子体 玉米蛋白 包封 原花青素 纳米颗粒 制备 表征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紫檀芪的岩藻多糖-小麦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体外抗肝癌活性研究
13
作者 杨丽 许为东 +1 位作者 陈晨 周伟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6-113,共8页
紫檀芪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疏水性天然产物,因低溶解度和光不稳定性而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pH驱动法制备了具岩藻多糖涂层的小麦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确定了小麦醇溶蛋白与岩藻多糖的最优质量比为8∶1,以该纳米颗粒为载体包... 紫檀芪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疏水性天然产物,因低溶解度和光不稳定性而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pH驱动法制备了具岩藻多糖涂层的小麦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确定了小麦醇溶蛋白与岩藻多糖的最优质量比为8∶1,以该纳米颗粒为载体包封了紫檀芪,确定了紫檀芪与小麦醇溶蛋白的最优质量比为1∶10,最终制得的紫檀芪-小麦醇溶蛋白-岩藻多糖纳米颗粒呈近似球形,粒径为(122.34±1.08)nm,PDI为0.188±0.001,Zeta电位为(-27.73±0.44)mV,包封率为(94.09±1.60)%,载药率为(8.36±0.14)%,在pH为3.0~8.0的溶液和NaCl浓度为0~20 mmol/L的溶液中具良好的稳定性,长期储存稳定性良好,光照稳定性显著强于游离的紫檀芪;红外实验表明小麦醇溶蛋白、紫檀芪、岩藻多糖三者之间主要通过静电吸引、氢键和疏水作用结合。HepG2细胞的MTT实验和凋亡实验表明,与游离紫檀芪相比,紫檀芪-小麦醇溶蛋白-岩藻多糖纳米颗粒具有显著提高的体外抗肝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蛋白纳米颗粒 藻多糖 紫檀芪 pH驱动法 体外抗肝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玉米醇溶蛋白杂化微胶囊
14
作者 熊治强 李云兴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4-557,572,共5页
基于Pickering乳液模板,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制备二氧化硅/玉米醇溶蛋白(SiO_(2)/Zein)杂化微胶囊。采用SiO_(2)纳米颗粒作为稳定剂,75%(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作为水相,正十六烷作为油相,形成了乙醇/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模板。将乳... 基于Pickering乳液模板,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制备二氧化硅/玉米醇溶蛋白(SiO_(2)/Zein)杂化微胶囊。采用SiO_(2)纳米颗粒作为稳定剂,75%(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作为水相,正十六烷作为油相,形成了乙醇/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模板。将乳液模板与含有Zein的75%乙醇水溶液混合,并通过在连续相引入反溶剂的方式使Zein在油滴表面上析出形成杂化微胶囊。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所得杂化微胶囊进行表征,证实了其具有球形形貌和中空结构,以及壳层是由SiO_(2)纳米颗粒与Zein杂化形成。通过调控SiO_(2)纳米颗粒与Zein的添加量进一步探究SiO_(2)/Zein杂化微胶囊的制备,结果表明液滴模板尺寸过大或Zein的添加量过高时均无法形成SiO_(2)/Zein杂化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Pickering乳液 乳液模板法 玉米蛋白 SiO_(2)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姜黄素的玉米醇溶蛋白-果胶纳米颗粒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晓霞 黄旭琳 胡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88-92,F0002,共6页
以反溶剂法制备负载姜黄素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并以静电沉积法使果胶多糖吸附到纳米颗粒表面形成核/壳型复合纳米颗粒。研究果胶浓度、pH值对纳米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及纳米颗粒的储存稳定性,并比较纳米颗粒包埋的姜黄素与游离姜黄素... 以反溶剂法制备负载姜黄素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并以静电沉积法使果胶多糖吸附到纳米颗粒表面形成核/壳型复合纳米颗粒。研究果胶浓度、pH值对纳米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及纳米颗粒的储存稳定性,并比较纳米颗粒包埋的姜黄素与游离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胶体分散液中果胶浓度为0.11%时,能形成稳定的胶体纳米颗粒;胶体颗粒在酸性和中性pH条件下非常稳定,平均粒径小于250 nm,而在pH6~6.5时,粒径较大(d〉300 nm);胶体颗粒分散液经常温储存1个月后仍非常稳定。纳米颗粒包埋的姜黄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总抗氧化能力约为姜黄素乙醇溶液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玉米蛋白 果胶 纳米颗粒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香芹酚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华明 王江丽 +3 位作者 田宇航 陈龙 李富明 刘礼全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3-60,共8页
目的利用天然抗菌剂来保护食品品质和延长食品的货架期。方法研究利用玉米醇溶蛋白自组装的特性包覆香芹酚植物精油,然后用酪蛋白酸钠作为稳定剂来制备载香芹酚复合纳米粒子。结果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对香芹酚具有良好的包封率(71.52%~... 目的利用天然抗菌剂来保护食品品质和延长食品的货架期。方法研究利用玉米醇溶蛋白自组装的特性包覆香芹酚植物精油,然后用酪蛋白酸钠作为稳定剂来制备载香芹酚复合纳米粒子。结果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对香芹酚具有良好的包封率(71.52%~80.09%)。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香芹酚复合纳米粒子分布均匀,呈球形,粒径为80~220 nm。同时,包覆香芹酚的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复溶性、储存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结论将该复合纳米颗粒应用于食品包装中,可有效地提高食品的抗氧化特性和抗菌性,抑制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货架期,在食品工业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香芹酚 纳米颗粒 蛋白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番石榴黄酮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浓 余志良 李承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6-193,共8页
以番石榴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番石榴黄酮,采用AB-8大孔树脂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溶剂挥发自组装方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番石榴黄酮复合纳米颗粒(zein-guava flavonoid composite nanoparticles,ZGF)。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 以番石榴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番石榴黄酮,采用AB-8大孔树脂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溶剂挥发自组装方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番石榴黄酮复合纳米颗粒(zein-guava flavonoid composite nanoparticles,ZGF)。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技术对样品的形貌和特性进行表征。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法研究番石榴黄酮和ZGF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DCFH-DA活性氧荧光探针法研究ZGF对细胞产生活性氧的影响,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评价ZGF的抗氧化活性,探究ZGF样品在人工胃液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的番石榴黄酮质量分数为67.0%;玉米醇溶蛋白与番石榴黄酮质量比为16∶1时,包埋率达到最大值,为93.29%;制备的ZGF为直径500 nm左右的球形结构;ZGF在0.5~5 mg/mL范围内对HepG2细胞的活力基本没有影响;同时,ZGF能有效抑制H2O2诱导HepG2细胞产生的氧化损伤,并且呈浓度依赖关系;当ZGF的质量浓度在416.67μg/mL时,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86.02%。此外,在1~6 h内,ZGF在人工胃液中的累积释放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6 h时的累积释放率为64.11%,表明黄酮释放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番石榴黄酮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黄酮 玉米蛋白 复合纳米颗粒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质表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雪儿 李娟 +4 位作者 陈正行 王涛 王韧 王莉 罗小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9-184,共6页
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阿拉伯胶(arabic gum,AG)为原料,通过反溶剂法制备纳米颗粒,形成核壳结构的zein-AG运载体系。通过研究zein储备液质量浓度、体系中乙醇与水体积比(醇水比)、pH值、盐离子浓度对纳米颗粒稳定性影响,制备高效负载... 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阿拉伯胶(arabic gum,AG)为原料,通过反溶剂法制备纳米颗粒,形成核壳结构的zein-AG运载体系。通过研究zein储备液质量浓度、体系中乙醇与水体积比(醇水比)、pH值、盐离子浓度对纳米颗粒稳定性影响,制备高效负载生育酚的zein-AG纳米颗粒。实验结果表明,zein储备液质量浓度为50g/L,醇水比为1∶50,zein与AG的质量比为1∶1.5时,形成粒径为122.6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7,电位为-32.8 m V的稳定纳米颗粒;在pH=3~9内zein-AG纳米颗粒粒径在120~140 nm;pH=3时zein-AG纳米颗粒电位较低为-17.8 m V,但pH=4~9时电位在-25^-40 m V,PDI在0.3以下,非常稳定;盐离子浓度不超过20mmol/L时,纳米颗粒粒径均为纳米级,超过20 mmol/L时纳米颗粒发生严重絮凝,证明zein和AG为静电相互作用力结合,有一定的电荷屏蔽作用。当纳米颗粒与生育酚质量比为1∶5时,包封率达到86.9%以上,且粒径、PDI、电位均在稳定范围内。复合AG的zein纳米颗粒的稳定性、耐盐耐酸碱性、对生育酚负载率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阿拉伯胶 纳米颗粒 生育酚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文莉 柴向华 +4 位作者 范宇婷 吴克刚 段雪娟 于泓鹏 刘晓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01-307,共7页
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胚乳中的主要蛋白质,具有自组装特性,已经作为食品级皮克林乳液的稳定剂被广泛研究。该文阐述了玉米醇溶蛋白复合纳米颗粒间相互作用对皮克林乳液界面结构和乳液特性的调控,对不同种类玉米醇溶蛋白复合纳米粒子稳定... 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胚乳中的主要蛋白质,具有自组装特性,已经作为食品级皮克林乳液的稳定剂被广泛研究。该文阐述了玉米醇溶蛋白复合纳米颗粒间相互作用对皮克林乳液界面结构和乳液特性的调控,对不同种类玉米醇溶蛋白复合纳米粒子稳定的皮克林乳液及其性质表征方法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基于玉米醇溶蛋白颗粒稳定的食品级皮克林乳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复合纳米颗粒 皮克林乳液 稳定性 性质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多酚纳米颗粒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调控 被引量:13
20
作者 唐瑜婉 王启明 +3 位作者 杨雅轩 李富华 赵吉春 明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80-285,共6页
pickering乳液由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备受食品行业青睐。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Zein Nanoparticles,ZNPs)作为Pickering乳液的一种新型乳化剂,具有公认安全、生物可降解、来源广泛等优势。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它能与玉米醇溶蛋白(z... pickering乳液由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备受食品行业青睐。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Zein Nanoparticles,ZNPs)作为Pickering乳液的一种新型乳化剂,具有公认安全、生物可降解、来源广泛等优势。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它能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相互作用形成玉米醇溶蛋白-多酚纳米颗粒(Zein-Polyphenol Nanoparticles,ZPNPs),调控其自组装行为。文中主要对ZPNPs的制备方法和机理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这种纳米颗粒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ZPNPs能提高pickering乳液的抗氧化能力,增加乳液体系的稳定性,这为乳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纳米颗粒 多酚 pickering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