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RNA干扰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基因表达对玉米赤霉烯酮诱导的IPEC-J2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1
作者 程群 桑艺豪 +3 位作者 姜淑贞 侯绍金 牛现琇 杨维仁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61-2673,共13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ShRNA干扰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表达探索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IPEC-J2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Nrf2信号通路的作用。试验构建干扰Nrf2表达IPEC-J2细胞模型,分别设置空白对照... 本试验旨在通过ShRNA干扰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表达探索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IPEC-J2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Nrf2信号通路的作用。试验构建干扰Nrf2表达IPEC-J2细胞模型,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Sh-control组)、干扰Nrf2表达转染组(Nrf2-ShRNA组),以确定Nrf2介导的信号通路对ZEA诱导的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当成功转染Nrf2-ShRNA的IPEC-J2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分别添加10、20和40μmol/L的ZEA(Nrf2-ShRNA+ZEA10组、Nrf2-ShRNA+ZEA20组和Nrf2-ShRNA+ZEA40组)处理36 h后收集细胞,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1)Nrf2-ShRNA组IPEC-J2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Sh-control组(P<0.05)。与Nrf2-ShRNA组相比较,ZEA以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显著增加了干扰Nrf2表达的IPEC-J2细胞的凋亡率(P<0.05),表明干扰细胞Nrf2表达和高浓度ZEA均能诱导细胞凋亡。2)与Control组和Sh-control组相比,Nrf2-ShRNA组IPEC-J2细胞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Keap1、Nrf2、还原型辅酶/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和活性氧(ROS)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3)与Nrf2-ShRNA组相比,Nrf2-ShRNA+ZEA20组和Nrf2-ShRNA+ZEA40组IPEC-J2细胞中T-SOD和GSH-Px活性与Keap 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和Nrf2荧光强度以及Nrf2、NQO1和HO-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当ZEA浓度达到40μmol/L,IPEC-J2细胞中Nrf2和ROS的荧光强度最高。由此可见,ZEA能够诱导IPEC-J2细胞的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而干扰IPEC-J2细胞Nrf2的表达能够影响Keap1-Nrf2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细胞抵抗ZEA诱导氧化应激能力,因此Keap1-Nrf2信号通路在ZEA诱导的肠道氧化应激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IPEC-J2细胞 Keap1-Nrf2信号通路 Nrf2-ShRNA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物调控CRISPR-Cas12a酶活性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
2
作者 杨彩萍 童秋霞 +1 位作者 魏源 陈薪旭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8-404,共7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一类真菌毒素,普遍存在于霉变的食物中,对人体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CRISPR-Cas12a是一种RNA引导的核酸内切酶,在基因编辑及生物传感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设计了一段ZEN适配体序列ssDNA,该序列能够激活...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一类真菌毒素,普遍存在于霉变的食物中,对人体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CRISPR-Cas12a是一种RNA引导的核酸内切酶,在基因编辑及生物传感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设计了一段ZEN适配体序列ssDNA,该序列能够激活CRISPR-Cas12a的核酸内切酶活性,进而切割固定在电极表面的hp-DNA,从而增大了电极界面电流信号。当ZEN存在时,ssDNA作为ZEN适配体可靶向结合ZEN,从而钝化了CRISPR-Cas12a的酶活性,使得hp-DNA可完好地保留在电极表面,导致电极界面的电流信号降低。基于上述原理,本文构建了一种可用于灵敏检测ZEN的电化学传感方法,该方法对ZEN的检测限达到0.012 ng/mL,可用于实际样品中ZEN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12a 玉米烯酮 适配体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致彭波半细毛羊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凋亡、氧化应激及NAC保护机制
3
作者 朱爱文 王健 +6 位作者 朱戈辉 刘海霞 平措班旦 王军 德庆卓嘎 闫伟 韩大勇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52-2764,共13页
旨在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彭波半细毛羊睾丸支持细胞的生殖毒性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睾丸支持细胞抗氧化应激的保护机制。本试验选取体质健康3月龄雄性彭波半细毛羊((13.87±0.46)kg)的睾丸组织用以分离支持细胞... 旨在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彭波半细毛羊睾丸支持细胞的生殖毒性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睾丸支持细胞抗氧化应激的保护机制。本试验选取体质健康3月龄雄性彭波半细毛羊((13.87±0.46)kg)的睾丸组织用以分离支持细胞进行体外染毒试验,试验组ZEA染毒剂量分别为25、50、100、200μmol·L^(-1),对照组(NC组)仅添加0.1%DMSO,每组3个重复,筛选ZEA试验浓度。采用组合酶消化法、差速贴壁法和免疫荧光染色(IF)法进行彭波半细毛羊睾丸组织支持细胞分离、纯化培养及特异性抗体GATA4和Vimentin鉴定。CCK-8法、EdU法检测睾丸组织支持细胞活率及增殖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从转录和翻译水平检测细胞增殖(pcna)、凋亡(bax、caspase3、caspase 9)和氧化应激(cat、gsh-px、sod 1)等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以及NAC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组合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能够获得满足ZEA染毒试验的SCs,随ZEA染毒浓度升高,SCs细胞活性和细胞增殖数量逐渐下降,200μmol·L^(-1)ZEA处理组SCs活性和细胞增殖数量极显著低于NC组(P<0.01);细胞增殖基因pcna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NC组(P<0.01);促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caspase 9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NC组(P<0.01),CASPASE3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NC组(P<0.01),BAX、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NC组(P<0.05);抗凋亡基因bcl-2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NC组(P<0.05);氧化应激相关基因gsh-px和sod 1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NC组(P<0.01),cat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NC组(P<0.05),CAT、SOD1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于NC组(P<0.01)。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后,与NC组对比,试验组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BAX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综上表明,ZEA暴露能够对彭波半细毛羊产生生殖毒性,抑制睾丸SCs增殖,促进SCs凋亡,导致SCs发生氧化损伤,而NAC对ZEA诱导的彭波半细毛羊睾丸SCs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波半细毛羊 玉米烯酮 睾丸 支持细胞 增殖凋亡 氧化应激 N-乙酰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及其脱毒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凯龙 刘昆仑 +2 位作者 辛颖 杨趁仙 王子坤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54,共9页
真菌毒素是一类严重危害谷物、食品、饲料安全的污染物,可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严重经济损失。在霉变玉米、小麦等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具有高检出率,其污染暴露可造成生殖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等危害。因其污染范围广泛... 真菌毒素是一类严重危害谷物、食品、饲料安全的污染物,可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严重经济损失。在霉变玉米、小麦等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具有高检出率,其污染暴露可造成生殖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等危害。因其污染范围广泛、危害严重,成为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在降解ZEN的同时也存在二次污染风险,因此,食品相关产业一直在寻求具有更高专一性、靶向性、安全性和适应性的生物降解技术。本文综述ZEN毒性及其危害、ZEN降解菌株与降解酶及现代生物技术在ZEN脱除中的应用,重点分析ZEN生物降解产物类型及其脱毒机制,并展望ZEN生物脱毒的潜在应用方向,为ZEN生物脱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生物降解 脱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HAU491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晓爽 秦卓怡 +4 位作者 许丹娜 张杏柯 张薇 郭永鹏 王志祥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一种具有类雌激素效应的霉菌毒素,在饲料和饲料原料中经常检出,严重威胁畜禽健康。试验研究了米曲霉HAU491降解ZEN的特性,然后将其作为菌种用于豆粕发酵,实现对豆粕中ZEN的脱除。研究结果表明,米曲霉HAU491可在3 h...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一种具有类雌激素效应的霉菌毒素,在饲料和饲料原料中经常检出,严重威胁畜禽健康。试验研究了米曲霉HAU491降解ZEN的特性,然后将其作为菌种用于豆粕发酵,实现对豆粕中ZEN的脱除。研究结果表明,米曲霉HAU491可在3 h内将反应体系中初始浓度为2.5μg/mL的ZEN降解98.1%;其降解ZEN的最适pH范围为5.0~7.0;在22~52℃温度范围内,米曲霉HAU491对ZEN的2 h降解率维持在90%以上。有效降解成分分析发现米曲霉HAU491降解ZEN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菌体中,菌体经过100℃水浴10 min、EDTA、蛋白酶K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处理后,ZEN降解能力急剧下降。将米曲霉接种于受ZEN污染的豆粕中,28℃发酵120 h,经过发酵后豆粕中ZEN含量由1172.5 ng/g下降至66.0 ng/g,粗蛋白含量由45.1%提高至48.9%,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分别下降84.0%和92.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米曲霉HAU491可以用于脱除豆粕中的ZEN,同时消减豆粕中的抗原蛋白和提高豆粕的饲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 玉米烯酮 生物降解 发酵豆粕 抗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薛琳琳 张朋振 +2 位作者 杨小进 范收武 李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2,共10页
【目的】筛选高效实用的玉米赤霉烯酮(ZEN)降解菌株,并初步探究其降解机制及降解效果。【方法】以ZEN为唯一碳源,从发霉饲料和土壤样品中筛选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DNA测序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以培养时间为变量对菌株生长速率和ZE... 【目的】筛选高效实用的玉米赤霉烯酮(ZEN)降解菌株,并初步探究其降解机制及降解效果。【方法】以ZEN为唯一碳源,从发霉饲料和土壤样品中筛选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DNA测序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以培养时间为变量对菌株生长速率和ZEN降解率进行相关分析;通过测定菌株不同活性成分及失活处理后的ZEN降解率对降解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析定位;对比探究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饱和度分别为30%,40%,50%,60%,70%和80%)和单宁-聚乙二醇法(单宁质量浓度分别为2,5,10,15和20 mg/mL;聚乙二醇质量浓度分别为6,8,10,12和14 mg/mL)对粗降解酶的提取效果;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目标活性蛋白的分子质量,最后以菌株和粗酶液调节霉变玉米粉的水分质量分数,测定ZEN的降解效果。【结果】筛选得到试验菌株XJ-140,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在培养24 h时可降解93.75%的ZEN(2μg/mL)。菌株XJ-140以胞外酶降解ZEN为主,同时辅以细胞壁吸附。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饱和度60%)和单宁-聚乙二醇法(最优单宁质量浓度为10 mg/mL,最优聚乙二醇质量浓度为10 mg/mL)提取粗降解酶的ZEN降解率分别为37.14%和51.49%,单宁-聚乙二醇法提取效果更优。初步推断目标活性蛋白的分子质量在61 ku或28 ku。此外,菌株XJ-140的发酵液和粗酶液均能够降解霉变玉米粉中的ZEN。【结论】筛选的菌株XJ-140通过胞外酶降解ZEN,实际应用中对ZEN污染的玉米粉有一定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解淀粉芽孢杆菌 降解酶 降解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培养物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同步降解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梦珂 盛海 +5 位作者 刘超齐 金三俊 王利军 李新新 尹清强 朱群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36,共4页
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安全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饲料行业研究的热点。研究选育出一株黑曲霉,发现其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具有高效同步降解作用。通过将不同剂量(0.03%、0.... 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安全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饲料行业研究的热点。研究选育出一株黑曲霉,发现其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具有高效同步降解作用。通过将不同剂量(0.03%、0.06%和0.09%)的黑曲霉培养物加入到含有AFB1和ZEN的液体培养基中,发现反应不同时间(12 h和24 h)后培养液中AFB1和ZEN的残余量显著降低(P<0.05),其同步降解率随黑曲霉培养物添加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反应12 h后,0.09%黑曲霉培养物对AFB1和ZEN同步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4.36%和49.81%(P<0.05);在反应24 h后,0.06%黑曲霉培养物对AFB1和ZEN同步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1.54%和98.28%(P<0.05)。研究为解决饲料行业中多种霉菌毒素污染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畜禽健康生产和畜产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 黄曲毒素B1 玉米烯酮 菌毒素降解 同步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血藤醇提取物对玉米赤霉烯酮导致KK-1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扬 刘惠心 +1 位作者 谢宗固 司红彬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4,共7页
研究旨在探讨鸡血藤醇提取物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KK-1)的影响。选用KK-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ZEA处理,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ELISA检测孕酮(PG)和雌二醇(E2)含量,分析细胞凋亡情况;使用半定量RT-qPCR在安... 研究旨在探讨鸡血藤醇提取物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KK-1)的影响。选用KK-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ZEA处理,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ELISA检测孕酮(PG)和雌二醇(E2)含量,分析细胞凋亡情况;使用半定量RT-qPCR在安全浓度范围下检测鸡血藤醇提取物对ZEA诱导的KK-1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ZEA在20μmol/L 24 h和10μmol/L 48 h条件下导致KK-1细胞50%死亡。添加20、10μg鸡血藤醇提取物使ZEA诱导的KK-1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改善,同时使E2和PG的分泌功能得以恢复;此外,鸡血藤醇提取物还影响ERα和ERβmRNA水平。综上所述,鸡血藤醇提取物能够促进KK-1细胞的生长和PG、E2激素的分泌功能,增强细胞抗凋亡能力,并且调节ERα和ERβmRNA水平,进而对ZEA诱导的KK-1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醇提取物 玉米烯酮 小鼠卵巢颗粒细胞 细胞增殖和凋亡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八角茴香活性成分缓解玉米赤霉烯酮致猪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谢一平 杨立杰 +5 位作者 张健 王文婧 焦宁 李扬 杨维仁 姜淑贞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88-2800,共13页
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八角茴香活性成分缓解玉米赤霉烯酮致猪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八角茴香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通过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猪... 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八角茴香活性成分缓解玉米赤霉烯酮致猪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八角茴香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通过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猪子宫内膜炎相关靶点;利用预测蛋白相互作用的数据库(String)建立蛋白互作(PPI)网络,结合生物网络绘图软件(Cytoscape)对靶点进一步筛选获取关键靶点,建立“有效成分-潜在作用靶点-通路”网络图在注释、可视化和综合发现数据库(DAVID)对可能作用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和基因本体(GO)富集,选取排名靠前的有效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经Autodock-Tools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1)筛选出八角茴香的5个活性成分分别是白桦酸酯、木犀草素、山柰酚、儿茶素和槲皮素,缓解玉米赤霉烯酮子宫内膜炎的可能作用靶点25个。2)PPI网络分析结果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Toll样受体4(TLR4)和瘦素(LEP)是八角茴香缓解玉米赤霉烯酮致猪子宫内膜炎的关键靶点。3)KEGG信号通路富集发现,筛选的可能作用靶点主要参与炎症相关信号通路。4)分子对接预测结果表明,槲皮素和木犀草素与关键靶点均能稳结合。综上所述,八角茴香活性成分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可以通过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这为八角茴香缓解玉米赤霉烯酮致猪子宫内膜炎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玉米烯酮 子宫内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氏不动杆菌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特性及其机制
10
作者 任晓旭 张心悦 +4 位作者 彭文静 杨博磊 杜昊澜 靳婧 邢福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8,共11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作为分布最广的镰刀菌毒素之一,可污染包括玉米在内的多种农副产品。以ZEN为唯一碳源,从小麦根际腐生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可高效降解ZEN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DNA测序及全基因组测序鉴定为皮氏不...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作为分布最广的镰刀菌毒素之一,可污染包括玉米在内的多种农副产品。以ZEN为唯一碳源,从小麦根际腐生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可高效降解ZEN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DNA测序及全基因组测序鉴定为皮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命名为M-1。通过降解活性验证发现,对ZEN有降解活性的脱毒酶主要集中在M-1发酵上清液中;通过降解参数优化发现,M-1最适宜降解温度和pH值分别为60℃和9,在此条件下孵育48 h对ZEN(10μg/mL)的降解率高达90.85%,Mn^(2+)可显著增强发酵上清液的脱毒活性,在最适宜条件下对2μg/mL ZEN的降解率达89.92%;基于Q Exactive Fous组合型四极杆Orbitrap质谱仪初步完成了ZEN降解产物的结构鉴定,推断ZEN降解产物为玉米赤霉烯酮-4-硫酸酯,其毒性显著低于ZEN本身;基于M-1全基因组序列,开展了ZEN脱毒酶编码基因筛选,初步认定M-1中编码ZEN脱毒酶的基因为ahpC,脱毒酶为NADH依赖型过氧化物酶;通过H_(2)O_(2)介质介入发现,M-1对ZEN的降解效率显著提高,进一步提升了脱毒酶为NADH依赖型过氧化物酶可能性。研究报道了皮氏不动杆菌降解ZEN的能力,希望可为粮食中ZEN脱毒提供新的菌种资源,为皮氏不动杆菌中ZEN脱毒酶的高效表达及产业化应用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生物降解 皮氏不动杆菌 降解产物 降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玉米赤霉烯酮致小鼠肾脏毒性的缓解作用
11
作者 董家瑞 彭邦旺 +4 位作者 杨孝鹏 金三俊 郭永鹏 王志祥 张薇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9-2031,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CUR)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致小鼠肾脏毒性的缓解作用机制。选取24只体重相近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灌服等体积橄榄油)、CUR组(灌服200 mg/kg BW CUR)、ZEA组(灌服40 mg/kg BW ZEA)和CUR+ZEA组... 本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CUR)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致小鼠肾脏毒性的缓解作用机制。选取24只体重相近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灌服等体积橄榄油)、CUR组(灌服200 mg/kg BW CUR)、ZEA组(灌服40 mg/kg BW ZEA)和CUR+ZEA组(灌服200 mg/kg BW CUR+40 mg/kg BW ZEA),每组6只。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ZEA组小鼠肾脏组织发生明显病理学变化,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肾皮质中出现大量红细胞;与ZEA组相比,CUR+ZEA组小鼠肾脏组织的病理症状明显缓解,肾小球肿胀减轻,肾小管轮廓清晰。2)与CON组相比,ZEA组小鼠血清中尿素氮(UN)、尿酸(UA)和肌酐(CRE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与ZEA组相比,在补充了CUR后小鼠血清中UN、UA和CREA含量显著下降(P<0.05)。3)与CON组相比,ZEA组小鼠肾脏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中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且Nrf2、HO-1、NQO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显著升高(P<0.05);而与ZEA组相比,CUR+ZEA组小鼠肾脏组织中Nrf2、HO-1、NQO1、γ-GCS、GSH-Px、SOD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Nrf2、HO-1、NQO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同样显著降低(P<0.05)。4)与CON组相比,ZEA组肾脏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而CUR+ZEA组肾脏组织中细胞凋亡率较ZEA组则有显著降低(P<0.05)。5)与CON组相比,ZEA组肾脏组织中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Bax)和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Bax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显著升高(P<0.05);而与ZEA组相比,补充CUR显著降低了小鼠肾脏组织中Bcl-2、Bax和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Bax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CUR可缓解ZEA诱导的小鼠肾脏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Nrf2和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玉米烯酮 肾脏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血磷脂对玉米赤霉烯酮诱导下的猪睾丸支持细胞生长抑制的保护效应
12
作者 孙义乐 王冰源 +3 位作者 盖广辉 孙丽英 李铁军 韩欢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30-36,共7页
为探讨鹿血磷脂(Deer blood phospholipid,DBP)对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诱导下的猪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生长抑制的保护效应。试验在ZEA诱导前后,添加不同浓度(0.01、0.05、0.1mg·mL^(-1))DBP处理细胞24h,通过... 为探讨鹿血磷脂(Deer blood phospholipid,DBP)对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诱导下的猪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生长抑制的保护效应。试验在ZEA诱导前后,添加不同浓度(0.01、0.05、0.1mg·mL^(-1))DBP处理细胞24h,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EdU法评估细胞增殖及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30μMZEA处理猪SCs24h后,细胞形态异常,由梭形变为不规则形状;细胞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而添加DBP后,能显著提高细胞活性,减轻ZEA对细胞活性的抑制(P<0.05),促进细胞增殖(P<0.05),尤其在ZEA处理后,0.1mg·mL^(-1)DBP能显著缓解ZEA导致的细胞增殖抑制(P<0.05);过氧化氢酶(SOD)活性检测显示,0.01和0.1mg·mL^(-1)DBP可显著改善ZEA对SOD活性的抑制(P<O.05)。综上,DBP能够促进猪SCs的生长,并且能够减轻ZEA对猪SCs细胞活性和增殖的抑制,这一保护效应可能与DBP提高细胞抗氧化酶SOD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血磷脂 玉米烯酮 猪睾丸支持细胞 细胞活性 细胞增殖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实仓应用研究
13
作者 卢献礼 陈雪峰 +11 位作者 刘付英 郭颖 王忻 卢兴稳 张祥 史会蓉 许辉 孙宇贤 朱延光 严晓平 李守星 杨鹏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2,共7页
为探索臭氧对实仓玉米籽粒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效果,通过在实仓玉米粮堆内布置通风立管,将臭氧浓度保持在1000 mL/m^(3)及以上对加标玉米赤霉烯酮玉米样品、玉米粉中玉米赤霉烯酮质控样品、实仓玉米样品进行臭氧处理,结果表明,3种玉米样... 为探索臭氧对实仓玉米籽粒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效果,通过在实仓玉米粮堆内布置通风立管,将臭氧浓度保持在1000 mL/m^(3)及以上对加标玉米赤霉烯酮玉米样品、玉米粉中玉米赤霉烯酮质控样品、实仓玉米样品进行臭氧处理,结果表明,3种玉米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率分别为37.9%、73.5%、61.2%,均可实现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的目的。同时对臭氧处理前后玉米水分、脂肪酸值和粮温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对玉米水分、脂肪酸值和粮温的影响不大。本研究可为玉米赤霉烯酮的臭氧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对探索实仓分区臭氧连续处理降解真菌毒素的工程化工艺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臭氧降解 玉米烯酮 通风立管 工程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对猪毒性作用及其脱毒方法研究进展
14
作者 葛昆陇 佘福泽 +3 位作者 李坤 隋伟 慈福来 秦顺义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2-155,共4页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属产生的雌激素样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谷物饲料中,对养猪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系统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在猪体内的代谢特征及其多器官毒性作用机制,包括通过干扰细胞周期和诱导氧化应激引发的遗传毒性、与...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属产生的雌激素样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谷物饲料中,对养猪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系统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在猪体内的代谢特征及其多器官毒性作用机制,包括通过干扰细胞周期和诱导氧化应激引发的遗传毒性、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导致的生殖发育障碍、激活炎症通路引起的免疫抑制,以及降低抗氧化能力造成的肝肾损伤,比较了物理吸附、化学氧化、微生物降解、酶解转化及营养拮抗等脱毒方法的优缺点,为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毒性作用 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及其衍生物的毒性和减毒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詹清宇 邓娟丽 +3 位作者 刘虎军 尹鹏 王红亮 李天天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56-2069,共14页
玉米赤霉烯酮(ZEN)及其衍生物在全球范围内对农作物及其制品构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和饲料安全,还对动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导致机体免疫机能降低、生长受阻,诱发雌激素相关的疾病甚至癌症。因此,ZEN及其衍生物的毒害... 玉米赤霉烯酮(ZEN)及其衍生物在全球范围内对农作物及其制品构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和饲料安全,还对动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导致机体免疫机能降低、生长受阻,诱发雌激素相关的疾病甚至癌症。因此,ZEN及其衍生物的毒害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ZEN衍生物的研究较少,本文对现有的ZEN及其衍生物毒性和减毒机制进行汇总,包括类雌激素作用、诱导器官损伤、引发细胞凋亡和自噬、诱发炎症、激活致癌基因以及DNA损伤等毒性机理,归纳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对其的减毒机理。旨在为开发更加高效、安全的ZEN及其衍生物减毒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毒理 减毒机制 信号通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壳聚糖硒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减轻玉米赤霉烯酮对断奶仔猪肠道损伤的影响
16
作者 李坤 佘福泽 +3 位作者 葛昆陇 张建斌 李留安 秦顺义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33-3643,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低聚壳聚糖硒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TGF-β1/Smads)信号通路缓解玉米赤霉烯酮(ZEA)对断奶仔猪肠道损伤的影响。选取健康的35日龄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仔猪。C组饲喂基础饲粮,Z组... 本试验旨在探究低聚壳聚糖硒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TGF-β1/Smads)信号通路缓解玉米赤霉烯酮(ZEA)对断奶仔猪肠道损伤的影响。选取健康的35日龄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仔猪。C组饲喂基础饲粮,Z组饲喂基础饲粮+2 mg/kg ZEA,ZS1组饲喂基础饲粮+2 mg/kg ZEA+0.3 mg/kg低聚壳聚糖硒,ZS2组饲喂基础饲粮+2 mg/kg ZEA+0.5 mg/kg低聚壳聚糖硒。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试验结束后,测定空肠屏障功能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以及测定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和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添加ZEA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仔猪空肠组织的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封密蛋白-3(Claudin-3)的mRNA相对表达量,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或P<0.01),极显著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丙二醛(MDA)含量(P<0.01);与Z组相比,添加低聚壳聚糖硒可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空肠组织ZO-1、Occludin、Claudin-3的mRNA相对表达量,IL-10含量,T-AOC以及T-SOD和GSH-Px活性(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IL-6、IL-1β及MDA含量(P<0.01)。2)与C组相比,添加ZEA显著或极显著升高仔猪空肠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Smad3的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P-Smad2/3/Smad2/3和TGF-β1蛋白表达量(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Smad7的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蛋白表达量(P<0.01);与Z组相比,添加低聚壳聚糖硒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空肠组织的TGF-β1、Smad2以及Smad3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增加Smad7的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蛋白表达量(P<0.05或P<0.01),显著降低P-Smad2/3/Smad2/3和TGF-β1蛋白表达量(P<0.05)。由此可知,低聚壳聚糖硒能够通过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改善空肠屏障损伤、减轻空肠组织炎症反应、调节空肠抗氧化功能,进而缓解饲喂ZEA对仔猪空肠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壳聚糖硒 玉米烯酮 断奶仔猪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抗氧化能力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环菌Am-07-22发酵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效果影响及机理初探
17
作者 王泽贤 赵宇楠 +5 位作者 贾丹丹 纪晚唐 许丁 向杨玲 蔡丹 刘景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9,共8页
本研究以蜜环菌Am-07-22为试验菌株,采用真菌生物发酵的方式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对蜜环菌降解ZEN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包括菌株对不同浓度ZEN的降解效果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和接种量对菌株降解ZEN的影响。然后对降解... 本研究以蜜环菌Am-07-22为试验菌株,采用真菌生物发酵的方式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对蜜环菌降解ZEN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包括菌株对不同浓度ZEN的降解效果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和接种量对菌株降解ZEN的影响。然后对降解机理进行初探,分析了菌丝体、发酵上清液、细胞内容物对ZEN的降解作用,并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pH、金属离子对发酵上清液降解ZEN的影响,以及降解效果与菌株产漆酶活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蜜环菌Am-07-22对ZEN的降解效果良好,当ZEN浓度为5μg/mL时,最适降解条件为培养时间8 d,培养温度27℃,初始pH7.0,接种量10%,此时对ZEN的降解率为78.72%。菌丝体、发酵上清液和细胞内容物对ZEN的降解率分别为47.42%、37.05%和13.08%,蜜环菌Am-07-22分泌的胞外酶是降解ZEN的主要方式,而且菌体细胞对ZEN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另外,发酵上清液对ZEN的降解率与漆酶酶活的相关性较高为0.973,且Cu^(2+)对发酵上清液降解ZEN具有最佳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蜜环菌 真菌毒素 微生物降解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xpi 293F细胞的玉米赤霉烯酮重组全长抗体表达的研究
18
作者 王何瑶 梁赟 +3 位作者 钟于红 郭原臻 黄斌辉 何庆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6,共10页
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抗体是免疫分析的核心元件。然而,目前食品安全领域所使用的抗体主要基于多克隆抗体或通过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而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不仅涉及动物福利及病毒污染问题,还可能面临非... 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抗体是免疫分析的核心元件。然而,目前食品安全领域所使用的抗体主要基于多克隆抗体或通过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而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不仅涉及动物福利及病毒污染问题,还可能面临非靶向抗体污染和细胞抗体基因丢失等挑战。以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为研究对象,基于作者所在实验室自制的抗ZEN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Z14),采用亚型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抗ZEN抗体的重、轻链全长基因序列,构建了ZEN重组全长抗体的表达载体,并使用PEI介导实现了ZEN重组全长抗体在Expi 293F细胞内的瞬时转染表达。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结果显示,基于重组全长抗体建立的ZEN抑制标准曲线,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为2.43 ng/mL,线性范围(IC_(20)~IC_(80))的质量浓度为0.66~8.88 ng/mL,亲和常数Ka为3.87×10^(10)L/moL,性能均优于传统腹水制备的ZEN单克隆抗体,为未来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抗ZEN的重组全长抗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重组抗体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生物降解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荀以仁 周兴华 +2 位作者 史建荣 徐剑宏 王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7-1145,共9页
玉米赤霉烯酮(ZEN)及其衍生物是由镰刀菌产生的具有类雌激素效应及细胞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受镰刀菌侵染的谷物及其制品中。ZEN不仅影响粮食的品质和产量,也会对人畜生命健康造成威胁。ZEN脱毒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 玉米赤霉烯酮(ZEN)及其衍生物是由镰刀菌产生的具有类雌激素效应及细胞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受镰刀菌侵染的谷物及其制品中。ZEN不仅影响粮食的品质和产量,也会对人畜生命健康造成威胁。ZEN脱毒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生物法特别是生物酶法因反应条件温和、特异性好、脱毒效率高、环保、便捷等优势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近年来报道的ZEN降解酶的挖掘、鉴定及其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ZEN的生物酶法脱毒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生物酶法 脱毒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的危害及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文静 魏文娟 +3 位作者 陈晓光 张自强 刘玉梅 吕琼霞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71,共6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主要影响猪的生殖系统、胃肠功能、免疫系统和细胞活力等。当猪摄入被ZEA污染的饲料后,易造成母猪流产、公猪精子活力异常、肠道炎症、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多种器官(肝脏、肾脏等)炎症反...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主要影响猪的生殖系统、胃肠功能、免疫系统和细胞活力等。当猪摄入被ZEA污染的饲料后,易造成母猪流产、公猪精子活力异常、肠道炎症、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多种器官(肝脏、肾脏等)炎症反应,并造成细胞异常增殖、细胞氧化损伤等,引起细胞毒性,给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文章介绍了ZEA的理化性质、在谷物饲料中的限量标准及在猪体内的主要代谢过程,从生殖毒性、肠道毒性、免疫毒性和细胞毒性方面重点阐述了ZEA对猪的临床危害及可能的致病机理,提出了减轻ZEA毒性的主要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为推动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确保饲料和肉制品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毒副作用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