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T-RAA和CRISPR/Cas12a的一管式玉米矮花叶病毒快速检测方法
1
作者 侯雨萌 赵振兴 +4 位作者 王思元 董铮 胡中泽 周涛 张永江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5,共8页
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病毒,严重影响玉米的生产。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矮花叶病,本研究基于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T-RAA)技术和CRISPR/Cas12a系统构建了一种MDMV快速检测方法,将所有... 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病毒,严重影响玉米的生产。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矮花叶病,本研究基于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T-RAA)技术和CRISPR/Cas12a系统构建了一种MDMV快速检测方法,将所有试剂集中在一个试管中进行反应,并通过侧向流动试纸条(LFD)检测反应结果。本研究筛选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引物添加量2.8μL、FB报告分子浓度100 nmol/L、RT-RAA系统反应时间20 min、CRISPR/Cas12a系统反应时间20 min。本研究构建的基于RT-RAA和CRISPR/Cas12a的一管式玉米矮花叶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所用试验材料方便携带和运输,适用于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T-RAA)技术 CRISPR/Cas12a 侧向流动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抗玉米矮花叶病基因的发现及初步定位 被引量:7
2
作者 席章营 张书红 +7 位作者 李新海 谢传晓 李明顺 郝转芳 张德贵 梁业红 白丽 张世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94-1499,共6页
由SCMV引起的矮花叶病是我国的主要玉米病害之一,鉴定和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对于玉米抗病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以抗病自交系海9-21和感病自交系掖478杂交的一个BC2F3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接种矮花叶病毒进行抗病性鉴定,发现该分离群... 由SCMV引起的矮花叶病是我国的主要玉米病害之一,鉴定和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对于玉米抗病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以抗病自交系海9-21和感病自交系掖478杂交的一个BC2F3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接种矮花叶病毒进行抗病性鉴定,发现该分离群体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数符合1∶3的分离比例,推测其抗病基因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抗感池和SSR标记连锁分析表明,存在一个新的玉米矮花叶病隐性抗病基因(或等位基因),将该基因命名为scm3。scm3基因来源于抗病玉米自交系海9-21,位于第3染色体短臂3.04~3.05区域,在SSR标记umc1965和bnlg420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45.7cM和6.5cM。连锁的标记还有umc1307、umc2265、bnlg2241和umc2166,它们与scm3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8.3、13.3、15.5和19.7cM,这些SSR标记与scm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为umc1965—scm3—bnlg420—umc1307—umc2265—bnlg2241—umc2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甘蔗花叶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毒抗性资源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新海 韩晓清 +1 位作者 张锦芬 张世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8-42,共5页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 7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两年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的抗性鉴定。依据病情指数 ( % )将抗病程度分为高抗、抗、中抗及感病 4个等级。试验筛选出高抗自交系 4份、高抗单交种 3个、抗病毒自交系 10份、抗病单交种 3个 ;...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 7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两年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的抗性鉴定。依据病情指数 ( % )将抗病程度分为高抗、抗、中抗及感病 4个等级。试验筛选出高抗自交系 4份、高抗单交种 3个、抗病毒自交系 10份、抗病单交种 3个 ;中抗自交系 6份、中抗群体 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矮花叶病 B株系 抗性鉴定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占鸿 李怀方 周广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3-36,共4页
玉米矮花叶病是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病毒病害之一。1963年美国俄亥俄州大发生,十几个县4048hm2玉米田的50%受害,损失惨重。1965年Wiliams等明确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dwarfmosaicvirus... 玉米矮花叶病是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病毒病害之一。1963年美国俄亥俄州大发生,十几个县4048hm2玉米田的50%受害,损失惨重。1965年Wiliams等明确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dwarfmosaicvirus,简称MDMV)侵染所致[1]。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研究进展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蚜虫消长与玉米矮花叶病流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玖华 尚佑芬 +3 位作者 路兴波 王升吉 孙红炜 杨崇良 《山东农业科学》 2003年第1期30-31,共2页
玉米田矮花叶病、蚜虫田间定点调查和黄皿诱蚜研究表明,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流行与传毒介体蚜虫的消长密切相关,有翅蚜始见后10~18天,田间出现矮花叶病株,蚜虫高峰期过后40~50天病害达到高峰。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蚜虫 相关性 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抗病基因Rscmv1新型标记的开发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永霞 赵荣兵 +4 位作者 丁俊强 张学才 陈甲法 武轲 吴建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4-87,共4页
在玉米矮花叶病抗病基因Rscmv 1初步定位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抗病区域内进行BAC-SSR和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ILP)2种新型标记的开发。共找到16个在抗病材料四一和感病材料Mo17中有多态性的标记,其中BAC-SSR标记12个,ILP标记4... 在玉米矮花叶病抗病基因Rscmv 1初步定位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抗病区域内进行BAC-SSR和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ILP)2种新型标记的开发。共找到16个在抗病材料四一和感病材料Mo17中有多态性的标记,其中BAC-SSR标记12个,ILP标记4个,为抗病基因Rscmv 1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定位 BAC—SSR标记 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 玉米矮花叶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带毒与玉米矮花叶病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苗洪芹 汪志和 +3 位作者 祁景乔 邸垫平 杨彦杰 陈巽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玉米种子带毒 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玉米矮花叶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缪倩 任春梅 +3 位作者 吴丽莉 周益军 范永坚 程兆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可以感染玉米引起花叶症状的病毒有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甘蔗花叶病毒(SCMV)、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GMV)和高粱花叶病毒(SrMV)等4种,目前国内主要认为是SCMV。为明确江苏发生的玉米矮花叶病的病原,2011年从姜堰田间采集自然发生的呈现... 可以感染玉米引起花叶症状的病毒有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甘蔗花叶病毒(SCMV)、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GMV)和高粱花叶病毒(SrMV)等4种,目前国内主要认为是SCMV。为明确江苏发生的玉米矮花叶病的病原,2011年从姜堰田间采集自然发生的呈现玉米矮花叶病典型症状的玉米病叶,初提纯物电镜观察可见750 nm×13 nm线状病毒粒子。根据已经发布的SCMV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获得预期的CP、HC-Pro、NIb和Vpg基因片段,而用MDMV、JGMV和SrMV特异性引物未扩增到预期目的片段。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表明,扩增到的基因片段序列与SCMV对应基因片段序列的同源性在90%以上,与SCMV亚组中另外3个株系MDMV、SrMV和JGMV相应基因片段序列的同源性在80%以下。由此判断姜堰玉米矮花叶病的病原为SC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CP HC-PRO VPG NI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高文臣 魏宁生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6-91,共6页
介绍了玉米矮花叶病的症状、分布、危害、寄主范围、病毒株系、病毒传播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传播 症状 危害 防治 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香玲 宋波 +1 位作者 刘玉梅 李新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9-173,共5页
以玉米自交系X178和B73杂交培育的183个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在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和成株期进行了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83份重组自交系之间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抽雄期和... 以玉米自交系X178和B73杂交培育的183个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在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和成株期进行了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83份重组自交系之间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抽雄期和成株期各有3个高抗的超亲分离;苗期和拔节期的病株率均呈现正态分布,抽雄期和成株期则表现为感病家系较多的偏态分布,且家系病株率的变异系数随生长发育变得越来越小,但抗性遗传力则越来越大。说明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在成株期较准,苗期受环境影响较大;成株期的抗性由2—3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修饰或互作;抗性基因之间以加性效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重组自交系 抗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及其抗性遗传研究进展(二) 被引量:2
11
作者 章履孝 颜伟 +1 位作者 周益军 程兆榜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3,共3页
4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遗传研究41抗源筛选抗原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国内外对抗矮花叶病抗源的筛选都很重视。从林肯恕等(1989)、陈雨天等(1988、1996)、张成和等(1992)报道中的资料统计,我国已筛选鉴定了60... 4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遗传研究41抗源筛选抗原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国内外对抗矮花叶病抗源的筛选都很重视。从林肯恕等(1989)、陈雨天等(1988、1996)、张成和等(1992)报道中的资料统计,我国已筛选鉴定了6082份材料(材料可能有重复),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抗原 抗性遗传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年山西省玉米矮花叶病流行原因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10
12
作者 石银鹿 王富荣 《山西农业科学》 1999年第1期68-72,共5页
1998年山西省玉米矮花叶病大流行,发病面积近45万hm2,约占全省玉米面积的52%,因病减产5亿kg。流行区域主要在中部,其中祁县、太谷、榆次3县市病情最重,种子田受害最大。晋中地区制种田6800hm2,减产面积占... 1998年山西省玉米矮花叶病大流行,发病面积近45万hm2,约占全省玉米面积的52%,因病减产5亿kg。流行区域主要在中部,其中祁县、太谷、榆次3县市病情最重,种子田受害最大。晋中地区制种田6800hm2,减产面积占92%,其中减产5成及5成以上乃至绝产面积就占75%。根据病害流行学基本原理,结合调查和检测、记录资料,分析了流行原因,提出种子田和大田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流行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直接组织印迹斑免疫法检测玉米矮花叶病毒 被引量:2
13
作者 苗洪芹 邸垫平 吴和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7-48,共2页
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引起的玉米矮花叶病日趋严重,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研究玉米抗病机理是快速培育抗病品种的基础,国外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MDMV在接种叶片上的侵染和扩展。该法定位效果好,但对于叶片... 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引起的玉米矮花叶病日趋严重,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研究玉米抗病机理是快速培育抗病品种的基础,国外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MDMV在接种叶片上的侵染和扩展。该法定位效果好,但对于叶片有较厚角质层的禾本科作物需要酶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MDMV 组织印迹斑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彩清 李凌雨 +2 位作者 王学雄 董民堂 孙迪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11期1230-1232,共3页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玉米矮花叶病研究资料,结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抗病育种课题组多年研究结果,对玉米矮花叶病的主要病原、发病条件、发病症状、传播途径、病毒株系、抗病资源、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玉米矮花...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玉米矮花叶病研究资料,结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抗病育种课题组多年研究结果,对玉米矮花叶病的主要病原、发病条件、发病症状、传播途径、病毒株系、抗病资源、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玉米矮花叶病的有效防治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病原 发病条件 症状 传播途径 病毒株系 抗病资源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建宇 盖钧镒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介绍了玉米矮花叶病的病原、症状、发生、传播和分布等情况,进一步分析了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办法,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玉米抗病育种的几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矮花叶病 抗病遗传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家全 李军民 +4 位作者 阳庆华 谭春平 林勇 吕光辉 车小平 《中国果菜》 2013年第10期25-26,共2页
2013年9月3日,笔者在北京市顺义区一个玉米育种基地调查时发现,有少数玉米植株存在"三不"的异常现象:一是个头不高(株高不到正常植株的一半);二是果穗不出苞(叶);三是植株未全枯蚜虫不弃株.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发生特点 防治 玉米植株 育种基地 异常现象 顺义区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抗源筛选和抗病育种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建宇 陈伟程 +1 位作者 丁俊强 杜彦修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病圃鉴定结合接种鉴定和苗期叶片的ELISH检测结果表明 ,87份接种材料中筛选出了 4份高抗材料 ,2 4份抗病材料 ,2 6份中抗材料 ;4 6份病圃鉴定材料中筛选出 9份高抗材料 ,2 1份抗病材料 ,4份中抗材料 ;5份苗期ELISH检测的材料中鉴定出 2... 病圃鉴定结合接种鉴定和苗期叶片的ELISH检测结果表明 ,87份接种材料中筛选出了 4份高抗材料 ,2 4份抗病材料 ,2 6份中抗材料 ;4 6份病圃鉴定材料中筛选出 9份高抗材料 ,2 1份抗病材料 ,4份中抗材料 ;5份苗期ELISH检测的材料中鉴定出 2份抗病材料 .结合血缘追踪发现 ,热带、亚热带种质以及美国先锋海外种子公司育成的玉米杂交种 785 99,870 0 1和786 98等衍生系中蕴涵着抗病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矮花叶病 抗源 亚热带种质 抗病育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播覆膜栽培防治玉米矮花叶病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富荣 石秀清 +1 位作者 石银鹿 张琦 《山西农业科学》 1999年第3期76-78,共3页
1996年采用裂区设计进行了播期覆膜栽培防治玉米矮花叶病试验。结果表明,早播覆膜防病增产效果最好,防效达827%,产量成倍增加。其防病原理是将早播避蚜和覆膜驱蚜的双重作用结合起来,使玉米易感病阶段躲过介体蚜虫迁飞传... 1996年采用裂区设计进行了播期覆膜栽培防治玉米矮花叶病试验。结果表明,早播覆膜防病增产效果最好,防效达827%,产量成倍增加。其防病原理是将早播避蚜和覆膜驱蚜的双重作用结合起来,使玉米易感病阶段躲过介体蚜虫迁飞传毒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播 覆膜栽培 防治 玉米矮花叶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玉米矮花叶病毒原的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文臣 魏宁生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34,共4页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测定了采自陕西省杨陵、武功、大荔、太白等地的玉米品种及玉米自交系毒原标样共 58份 ,结果表明 ,毒原均为 SCMV-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毒原检测 ELISA 抗病育种 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玉米矮花叶病传毒介体及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满库 陈雨天 +1 位作者 魏接旺 李锐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8期45-46,共2页
1997年在成县进行的玉米地膜覆盖种植与露地种植对比试验表明,地膜覆盖种植可明显减少玉米矮花叶病传毒介体有翅蚜的迁入数量,降低种子带毒苗率77.8%,田间病株率降低98.5%。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玉米矮花叶病 传毒介体 发生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