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对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莹莹 牛永锋 +5 位作者 孙海潮 董文恒 李永江 张盼 史丽丽 卢道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9-598,共10页
为探索黄淮海区适宜的大豆、鲜食玉米间作模式,采用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鲜食玉米群体对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作物的产量、农艺性状及作物间相对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玉米3个播期A1(6月30日)、A2(7月7... 为探索黄淮海区适宜的大豆、鲜食玉米间作模式,采用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鲜食玉米群体对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作物的产量、农艺性状及作物间相对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玉米3个播期A1(6月30日)、A2(7月7日)、A3(7月14日)与3个种植密度B1(3.20万株·hm^(-2))、B2(3.80万株·hm^(-2))、B3(4.50万株·hm^(-2))共9个处理不影响间作的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ER)都大于1;从播期方面看,A1、A2和A3的LER均值分别为1.26,1.20和1.1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A1与A2差异不显著;同一播期不同密度条件下,B2的LER最大,B3居中,B1最小。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互作对大豆的产量、百粒重无显著性影响,对株高、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产生了显著性影响;鲜食玉米产量和百粒重随着播期的延后逐渐变小,A3的百粒重仅为A1的69.1%,且同一播期内百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变小。鲜食玉米播期推后抑制了大豆、鲜食玉米共生后期鲜食玉米资源竞争力的恢复,共生前期大豆占优势地位,共生后期鲜食玉米的资源竞争力逐渐变强。因此,就本研究而言,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中鲜食玉米应不晚于7月7日播种,种植密度3.80万株·hm^(-2)有利于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总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鲜食玉米间作 鲜食玉米播期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播期对大豆/玉米间作产量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赵建华 孙建好 李伟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34-1642,共9页
在间作系统中,间作作物间合理的共生期可有效提高间作系统作物对时空资源的高效利用。而间作作物播期直接影响间作作物间共生期的长短,由此导致的时空生态位分离会直接影响到作物生产力和种间相互作用。为明确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 在间作系统中,间作作物间合理的共生期可有效提高间作系统作物对时空资源的高效利用。而间作作物播期直接影响间作作物间共生期的长短,由此导致的时空生态位分离会直接影响到作物生产力和种间相互作用。为明确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播期对间作作物产量、系统生产力及间作作物间资源竞争力的影响,本研究设置3个玉米播期处理——M1(4月24日与大豆同时播种,与大豆共生期165 d)、M2(5月4日播种,与大豆共生期150 d)、M3(5月14日播种,与大豆共生期140 d),通过对单间作条件下作物产量、干物质累积的测定,研究了玉米不同播期下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作物产量、系统生产力、共生期内种间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3个播期处理不影响间作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均大于1;但随播期延迟,LER变小,M1处理LER最大,达1.37。玉米播期变化对间作大豆产量无显著影响;随玉米播期延迟,间作玉米产量下降,间作系统生产力随之下降。玉米播期对间作大豆产量构成无显著影响;随玉米播期延迟,间作玉米的百粒重随之减小,M3的百粒重(26.1 g)仅为M1(36.6 g)的71%。玉米播期延迟抑制了大豆玉米共生后期玉米资源竞争力的恢复,在大豆和玉米共生前期,大豆的资源竞争力强于玉米,而共生后期(9月至收获),玉米的资源竞争力显著提升;M3处理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aggressivity,A_(sm))始终高于M1和M2,玉米相对拥挤指数随播期延迟而降低,表现为M1>M2>M3,而竞争比率为M3>M2>M1。因此,就本研究而言,甘肃河西灌区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4月24日大豆和玉米同时播种是此系统间作作物的适宜播期,两作物同时播种可有效稳定间作作物产量及系统生产力,间作玉米播种延迟会导致间作系统生产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间作 玉米播期 共生 产量 种间竞争力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早晚播玉米水分动态变化差异研究
3
作者 田宇 杨培岭 +4 位作者 臧胤霖 李淑芹 石江涛 曾揭峰 郑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8-84,共7页
研究旨在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不同播期下玉米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为洱海流域的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22年在云南大理洱海西侧农田区域进行,设置了两个播期处理:T1(7月12日)和T2(7月25日),比较了早播和晚播玉米在不同生育... 研究旨在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不同播期下玉米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为洱海流域的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22年在云南大理洱海西侧农田区域进行,设置了两个播期处理:T1(7月12日)和T2(7月25日),比较了早播和晚播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水分含量、玉米实际需水量及生长指标变化。土壤水分含量通过TRIME-TDR测定,玉米实际需水量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早播分层土壤含水率较高于晚播,且早播玉米各土层内的含水率变化相差较大,晚播分层含水率差距较小;早播玉米总实际需水量高于晚播玉米(早播为383.55 mm,晚播为334.61 mm),晚播玉米生育期内的降水量与作物需水不匹配,影响作物水分供应;播期推迟温度下降,进而影响籽粒灌浆,导致晚播玉米穗重和茎干重均低于早播;同时,晚播玉米易发生早衰;晚播玉米通过降低生理活动来提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而早播玉米则主要依赖较高的生理活性来促进生长。研究发现,作物的生长与气候条件的适配性密切相关,早播玉米能够更好地适配洱海流域的气温变化与降水分布特征,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生长表现和抗干旱能力,为洱海流域的农业水资源配置与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播期 需水规律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东南夏玉米分期播种及适播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连培红 常云龙 +2 位作者 宋秀珍 刘彤 王国庆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年第2期26-26,69,共2页
研究利用大田试验探讨了播期对玉米的影响,为专业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玉米播期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选择好玉米的适宜播种期,确保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共同提高。
关键词 玉米 玉米播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不同播期与玉米粗缩病发生及产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磊 杨诚 +3 位作者 刘玉升 赵玖华 王升吉 尚佑芬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69,75,共5页
2009-2011年连续3年,对不同玉米播期的灰飞虱发生情况、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及玉米产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从4月25日至6月19日每隔5d,连续12次播期的试验区,3年灰飞虱成虫种群的消长动态基本相同,在6月14日达到高峰;4月30日之前和... 2009-2011年连续3年,对不同玉米播期的灰飞虱发生情况、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及玉米产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从4月25日至6月19日每隔5d,连续12次播期的试验区,3年灰飞虱成虫种群的消长动态基本相同,在6月14日达到高峰;4月30日之前和6月19日以后播种,粗缩病发病率明显降低,灰飞虱发生高峰期前播种发病率最高,不适于播种,且在5月20日至5月30日播种玉米产量损失最大。因此,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适当早播和晚播,避免玉米苗期与一代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相遇,可预防玉米粗缩病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不同 玉米粗缩病 灰飞虱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1年华北北部不同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数据集
6
作者 耿金剑 周广胜 +5 位作者 宋艳玲 任三学 赵花荣 周怀林 宋兴阳 田晓丽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179-188,共10页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高产稳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连续多年不同播期玉米全生育期的生理生态观测数据为研究气候变化对玉米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适应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高产稳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连续多年不同播期玉米全生育期的生理生态观测数据为研究气候变化对玉米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适应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固城站)地处华北平原北部,是唯一以农业气象为特色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本数据集是固城站玉米农业生态系统2018–2021年适应气候变化试验数据集,主要包含同一品种玉米不同播期的生育期、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光合生理、光谱特征、土壤水分、灌浆速率、产量构成的年际、年内变化数据。本数据集对玉米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研究的相关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指标的修订、农业气象模拟模型的改进及区域应用、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的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播期 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光合作用 光谱反射率 产量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后玉米不同播期试验研究
7
作者 刘晓武 王继汉 高健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0期13-14,共2页
研究灾后不同播期对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7月21日开始,改种玉米播期每推迟1d,成熟期平均推迟3.678 6d,吐丝期推迟2.250d;生育期内平均温度的变化对秋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表现为日均温每下降1℃,吐丝至成熟的历则延长3.43... 研究灾后不同播期对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7月21日开始,改种玉米播期每推迟1d,成熟期平均推迟3.678 6d,吐丝期推迟2.250d;生育期内平均温度的变化对秋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表现为日均温每下降1℃,吐丝至成熟的历则延长3.434 4d,成熟期推迟10.024 4d;播期对产量构成的影响表现为灾后改种玉米每迟播1d,每穗粒数下降13.925粒,千粒重下降6.775g,理论单产下降562.821kg/hm2;全生育期日平均温度的变化对产量构成的影响规律为日均温度每下降1℃,每穗实粒数下降40.157 4粒,千粒重减少17.084g,理论单产减少1 506.466 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灾 改种 玉米播期 生育特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垄地膜甜瓜套玉米加拱棚效果好
8
作者 程有平 郑建柱 《河北农业》 1996年第3期8-9,共2页
高垄地膜甜瓜套玉米加拱棚效果好1995年,怀来县大黄庄乡在推行地膜甜瓜套种玉米的基础上,试种了15亩小高垄地膜甜瓜套种玉米加盖拱棚的种植新模式,获得了平均亩产甜瓜1500公斤,玉米600公斤,收入3760元,纯收入2... 高垄地膜甜瓜套玉米加拱棚效果好1995年,怀来县大黄庄乡在推行地膜甜瓜套种玉米的基础上,试种了15亩小高垄地膜甜瓜套种玉米加盖拱棚的种植新模式,获得了平均亩产甜瓜1500公斤,玉米600公斤,收入3760元,纯收入2760元的较好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玉米播期 拱棚 黄庄乡 套种玉米 怀来县 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种子 纱布袋 种籽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玉米亩产吨粮的栽培技术
9
作者 武劂彬 《农村科技》 1995年第6期13-13,共1页
玉米是伊犁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综合栽培技术的提高,高产品种的更新,特别是在农作物结构调整,畜牧业、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发展,玉米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94年,全地区玉米播种面积达68万亩,占粮食面积的24.9%,总产量占... 玉米是伊犁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综合栽培技术的提高,高产品种的更新,特别是在农作物结构调整,畜牧业、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发展,玉米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94年,全地区玉米播种面积达68万亩,占粮食面积的24.9%,总产量占粮食总产的32%,平均单产545公斤;同时,全地区44.93万亩玉米"丰收计划",平均单产586.39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93公斤,新增总产4178.5公斤,新增产值达2924.9万元,达到全国和自治区先进水平。并有3.2万亩高产玉米,一季平均单产超过1000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播期 综合栽培技术 亩产吨粮 伊犁地区 吨粮田 高产玉米 高产品种 结构调整 玉米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