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牛成纤维细胞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的敲除以及人白细胞抗原-G1基因的敲入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健 林爱星 陈永福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1-306,共6页
构建了敲除猪α-1,3-GT并敲入人白细胞抗原HLA-G1基因的打靶载体pZJ,其中以新霉素抗性基因(Neo)为正筛选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负筛选基因。采用优化的脂质体转染法将打靶载体pZJ转染于一个长势良好的胎猪成纤维细胞系中,经7... 构建了敲除猪α-1,3-GT并敲入人白细胞抗原HLA-G1基因的打靶载体pZJ,其中以新霉素抗性基因(Neo)为正筛选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负筛选基因。采用优化的脂质体转染法将打靶载体pZJ转染于一个长势良好的胎猪成纤维细胞系中,经7天G418(600μg/ml)药物筛选,共获得30个Neo抗性细胞克隆,其中12个为非绿色荧光细胞克隆,7个扩大培养良好,提取阳性克隆细胞的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检测。经PCR结果检测,打靶载体转入到胎猪成纤维细胞中,其中3个非荧光阳性单克隆细胞在细胞基因组中进行了定点整合。以同样的脂质体转染条件将pZJ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经筛选并对其进行PCR检测,其中2个均为定点整合阳性。该研究为今后克隆出表达HLA-G1而不表达α-1,3-GT基因的个体猪,从而提供可以真正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打下了基础,也为猪牛之间的跨物种敲除提供了一个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 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 基因打靶 白细胞抗原HLA-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带绦虫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 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免疫调节 被引量:6
2
作者 夏惠 王雪梅 +2 位作者 方强 李柏青 孙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7-561,共5页
目的检测猪带绦虫不同虫期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囊虫病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囊虫病患者新鲜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以猪带绦虫六钩蚴抗原或囊尾蚴抗原刺激囊虫... 目的检测猪带绦虫不同虫期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囊虫病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囊虫病患者新鲜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以猪带绦虫六钩蚴抗原或囊尾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分别在刺激的第0d、5d、10d和15d时检测Th1/Th2细胞因子(IFN-γ及IL-4),对分泌IFN-γ或IL-4的不同细胞群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囊虫病患者新鲜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与CD4+细胞较正常人升高,CD4+/CD8+较正常人升高,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较正常人升高;猪囊尾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第0d、5d、10d和15d时,分泌IFN-γ的CD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42%±5.53%,30.46%±4.94%,36.52%±4.73%,38.69%±5.58%;分泌IL-4的CD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2%±0.52%,3.00%±0.57%,3.81%±0.70%,5.03%±0.73%。六钩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亦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囊虫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PBMC中存在T淋巴细胞的极化水平异常,CD3+与CD4+细胞百分率均显著升高,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免疫功能紊乱;随着囊尾蚴抗原刺激外周血PBMC时间延长,分泌IFN-γ和IL-4的CD3+细胞百分率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尾蚴抗原 六钩蚴抗原 囊虫病 流式细胞 TH1/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Asia1型猪源中和抗体的筛选与抗原表位鉴定
3
作者 董开恒 黄书伦 +7 位作者 李凤娟 李坤 刘果 张强 包慧芳 李洪炫 卢曾军 张小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11-5221,共11页
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仍然在我国周边国家存在,对我国畜牧业造成长期威胁。本研究旨在利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研制Asia1型FMD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此为工具,鉴定Asia1型FMDV的保护性抗原位点。以FMDV Asia1/JS/05为诱饵抗原,通过流... 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仍然在我国周边国家存在,对我国畜牧业造成长期威胁。本研究旨在利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研制Asia1型FMD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此为工具,鉴定Asia1型FMDV的保护性抗原位点。以FMDV Asia1/JS/05为诱饵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免疫猪PBMCs中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通过巢式PCR扩增单个B细胞IgG抗体重链与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分别构建IgG抗体重链与轻链表达质粒,将其共转染CHO-S细胞进行抗体表达;通过间接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病毒中和试验(VNT)验证抗体反应性和中和活性,利用免疫印迹、中和抗体逃逸突变株筛选鉴定中和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类型和抗原表位关键氨基酸。结果显示:获得了5株反应性良好的Asia1型FMDV特异性抗体,其中PD3和PD7为中和抗体,两株中和抗体识别相同表位,关键氨基酸为VP2蛋白72位残基(D)。本研究首次获得Asia1型FMDV特异性猪源中和抗体,鉴定VP272D是中和表位的关键氨基酸,进一步丰富了Asia1型FMDV抗原位点信息,为FMDV Asia1型分子疫苗和新诊断检测技术研究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Asia1 源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04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伟华 江红 匡洪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及其大血管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4亚型的遗传多态性,探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pecificprimer,PCR-SSP)技术对合并...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及其大血管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4亚型的遗传多态性,探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pecificprimer,PCR-SSP)技术对合并/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北方汉族2型DM患者的HLA-DRB1*04亚型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东北地区汉族2型DM患者中共检出9种HLA-DRB1*04亚型。2型DM伴大血管病变组DRB1*0404等位基因频率较2型DM无并发症组显著增高;但DRB1*0403等位基因频率较无并发症组显著减少。结论1型DM与2型DM可能具有相似的HLA遗传背景。DRB1*0404单倍型可能是2型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易患基因,DRB1*0403单倍型可能是2型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保护性基因。HLA-DRB1*0404等位基因是患免疫相关性疾病患者发生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尤其是大血管病变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0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等孢球虫顶膜抗原蛋白AMA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5
作者 叶欣 欧璇 +3 位作者 黄仪娟 陆肖 翁亚彪 林瑞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9-476,共8页
[目的]预测分析猪等孢球虫顶膜抗原蛋白AMA1的生物学特性、结构及功能,并构建AMA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AMA1蛋白。[方法]本研究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猪等孢球虫AMA1基因序列,使用相关生物信息学预测工具对AMA1基因编码的蛋白进... [目的]预测分析猪等孢球虫顶膜抗原蛋白AMA1的生物学特性、结构及功能,并构建AMA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AMA1蛋白。[方法]本研究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猪等孢球虫AMA1基因序列,使用相关生物信息学预测工具对AMA1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3a-AMA1,并将其转入至大肠埃希菌表达菌株BL21 (DE3)中,对诱导时间、温度及IPTG浓度进行优化,确定最佳诱导表达条件。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法进行蛋白纯化,获得AMA1重组蛋白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AMA1蛋白由317个氨基酸组成,蛋白分子式为C1 512H2 310N394O490S14,是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其二级结构α螺旋占17.74%,β折叠占30.65%,转角占30.65%,无规则卷曲占20.96%;属于无信号肽的跨膜蛋白,具有5个B细胞抗原表位。成功构建pET23a-AMA1重组表达质粒,经诱导表达条件优化后,确定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0.2 mmol/L IPTG浓度下于28℃诱导12 h,主要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 800,纯化蛋白质量浓度为0.25 mg/mL。[结论]阐明了猪等孢球虫AMA1蛋白的结构特征,通过原核诱导表达获得了重组蛋白,为建立猪等孢球虫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并为后续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孢球虫 顶膜抗原 AMA1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nef诱导凋亡及下调人类白细胞抗原-I类分子
6
作者 黄官友 黄秀艳 +2 位作者 曾耀英 曾祥凤 吴晓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nef调节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293T细胞分为两组,用脂质体法将含HIV-1 nef基因的质粒及空载体分别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IV-1 nef在转染细胞...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nef调节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293T细胞分为两组,用脂质体法将含HIV-1 nef基因的质粒及空载体分别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IV-1 nef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HIV-1 nef在转染细胞中有表达。转染HIV-1 nef的细胞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经抗HLA-A,B,C-FITC染色后,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05±22及269±15,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Annexin V-APC/PI染色后,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0.82±8.32)%及(8.12±5.43)%,两者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IV-1 nef下调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NEF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 凋亡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与欧美人群1A型糖尿病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Q/DR易感基因的比较
7
作者 赵旦 王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094-1097,1103,共5页
1A型糖尿病(T1ADM)最重要的易感基因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尤其是HLAⅡ类基因DQ/DR。在亚洲和欧美人群中,HLA DQ/DR易感基因的特征为:亚洲人群中DQβ链上第57位的天冬氨酸对T1ADM保护效应不明显。欧美人群中DQ2和DQ8易感性最强,亚... 1A型糖尿病(T1ADM)最重要的易感基因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尤其是HLAⅡ类基因DQ/DR。在亚洲和欧美人群中,HLA DQ/DR易感基因的特征为:亚洲人群中DQβ链上第57位的天冬氨酸对T1ADM保护效应不明显。欧美人群中DQ2和DQ8易感性最强,亚洲人群中DQ4和DQ9易感性最强,而两种人群中DRB1*0301和DRB1*0401均常分别与DQ2和DQ8连锁在一起构成易感性最强的单倍型。DQB1*0302、DQA1*0501、DRB1*0401,*0402,*0407均为欧美T1ADM人群的易感基因,但在亚洲T1ADM中并未发现明显的易感性;相反,DQB1*0401在欧美高加索人种中作为保护基因,但在亚洲人群中表现为易感基因,且DRB1*09亦可能与亚洲人群T1ADM相关,但其独立性尚存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高加索 亚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咯利普兰对猪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的作用及有关信号机制
8
作者 张旭日 张溪园 +4 位作者 王恩慈 郭雨楠 李姣 黄安琦 姜代勋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阐明咯利普兰为代表的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的抗炎新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猪中性粒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猪中性粒细胞表达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Macrophage surface molecular antigen-1,Mac-1);Real-time qPCR和... 【目的】阐明咯利普兰为代表的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的抗炎新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猪中性粒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猪中性粒细胞表达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Macrophage surface molecular antigen-1,Mac-1);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猪中性粒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65核转录因子(p65 NF-κB)mRNA表达和磷酸化活性。【结果】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 PMA)可显著上调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P<0.01),咯利普兰对PMA上调的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5μmol/L咯利普兰可极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P<0.01);PMA可极显著上调中性粒细胞p38 MAPK、ERK和p65 NF-κB mRNA表达和磷酸化活性(P<0.01),5μmol/L咯利普兰对PMA升高的中性粒细胞p38 MAPK、p65 NF-κB mRNA表达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对ERK mRNA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PMA升高的中性粒细胞p38 MAPK、ERK和p65 NF-κB磷酸化活性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咯利普兰可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其机制与阻遏p38 MAPK、ERK、p65 NF-κB基因表达和磷酸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p65核转录因子 咯利普兰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C与HIV-1感染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宁 徐丽丹 于景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98-1500,共3页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综合征。HIV可分为1型(HIV-1)和2型(HIV-2),其中HIV-1分布广泛,是造成...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综合征。HIV可分为1型(HIV-1)和2型(HIV-2),其中HIV-1分布广泛,是造成全世界AIDS流行的主要原因,HIV-2多局限于西非。目前AIDS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感染 人类白细胞抗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AIDS HIV-2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抗原-G1对NK92效靶识别过程的影响
10
作者 田兴辉 周建军 +3 位作者 方贞付 娄黎明 汪蕴 丰美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04-909,共6页
人白细胞抗原G (humanleukocyteantigen G ,HLA G)属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Ⅰ类分子 ,为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killer,NK)抑制性受体的识别配体 ,可以向NK细胞传递抑制性信号 ,从而抑制N... 人白细胞抗原G (humanleukocyteantigen G ,HLA G)属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Ⅰ类分子 ,为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killer,NK)抑制性受体的识别配体 ,可以向NK细胞传递抑制性信号 ,从而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为了研究HLA G对NK与靶细胞识别作用的影响机制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对全长HLA G1的表达和功能进行了探讨 ,并对效靶识别过程中靶细胞 [Ca2 + ]i (胞内自由钙离子浓度 )进行了实时检测 .结果发现 ,全长的HLA G1表达于K5 6 2、JAR和CHO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上 ,它能够部分地抑制NK92的细胞毒作用 .NK92与CHO和GFP CHO细胞作用后 ,靶细胞 [Ca2 + ]i 出现了明显的升高 ,HLA G1的表达则抑制了靶细胞 [Ca2 + ]i的升高 .结果提示 :靶细胞[Ca2 + ]i 的升高是有效的细胞杀伤作用的必要条件 ,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抗原-G1 NK92 效靶识别过程 影响 胞内钙离子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囊尾蚴抗原cC1 DNA疫苗和蛋白质疫苗联合诱导小鼠免疫应答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丹 王庆敏 +3 位作者 陈蕊雯 朱维佳 陈祖欢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观察 c C1 DNA疫苗和蛋白质疫苗联合免疫对诱导 BAL B/ 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 :雌性 BAL B/ c小鼠随机分为 4组 :A组 (DNA疫苗组 ) ,质粒 DNA以 1 0 d间隔免疫 3次 ;B组 (联合免疫组 ) ,质粒 DNA以 1 0 d间隔免疫 2次后以 G... 目的 :观察 c C1 DNA疫苗和蛋白质疫苗联合免疫对诱导 BAL B/ 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 :雌性 BAL B/ c小鼠随机分为 4组 :A组 (DNA疫苗组 ) ,质粒 DNA以 1 0 d间隔免疫 3次 ;B组 (联合免疫组 ) ,质粒 DNA以 1 0 d间隔免疫 2次后以 GST- c C1融合蛋白加强免疫 1次 ;C组 (蛋白质疫苗组 ) ,分别在第 0、3周免疫接种融合蛋白 ;D组 (pc DNA3对照组 ) ,以 1 0d间隔 ,3次免疫接种质粒 pc DNA3。 EL ISA法检测血清样品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实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 IFN- γ和IL- 4水平 ,以 MTT法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结果 :C组可诱导相对较强的小鼠免疫应答 ,其特异性 Ig G和 Ig G1以及脾脏淋巴细胞分泌 IL- 4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 (P<0 .0 5 ) ,免疫的类型以 Th2应答为主。B组诱导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 A组 (P<0 .0 5 ) ,B组和 A组诱导的免疫应答类型均以 Th1应答为主。结论 :以 DNA prim ing-protein boost的策略可有效诱导较 DNA疫苗单独使用更高的特异性抗体应答 ,且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尾蚴 抗原 cC1 DNA疫苗 蛋白质疫苗 小鼠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Ts8B1蛋白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秋霞 张美英 +5 位作者 张改平 王选年 宁长申 鲁琨 张龙现 菅复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63,共5页
研究了培养基、温度、诱导时间I、PTG和氨苄青霉素终浓度以及诱导前后温度变化等不同条件对重组菌菌体生长和融合蛋白表达量的影响,以期获得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ES Ag)Ts8B1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最大表达量。结果显示,使用TB培养基... 研究了培养基、温度、诱导时间I、PTG和氨苄青霉素终浓度以及诱导前后温度变化等不同条件对重组菌菌体生长和融合蛋白表达量的影响,以期获得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ES Ag)Ts8B1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最大表达量。结果显示,使用TB培养基于37℃培养3 h后,采用终浓度为0.2mmol/L的IPTG和200mmol/L的氨苄青霉素在32℃过夜诱导培养,pGEX-6p-1/Ts8B1融合蛋白表达量最大,表达的融合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3%。SDS-PAGE表明pGEX-6p-1/Ts8B1融合蛋白大小约为33 kDa,与预计的分子量大小一致,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其能与猪囊尾蚴多克隆抗体起特异性反应,并获得最大产量的融合蛋白。为研究其在猪囊尾蚴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尾蚴 排泄分泌抗原 Ts8B1蛋白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及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冯丽丽 张丽萍 +4 位作者 张改平 乔松林 田晓辉 万博 王秋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研究了脂多糖的浓度、刺激时间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和不同的刺激时间处理猪肺泡巨噬细胞,收集细胞,提取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L-1、TNF-αmRNA表达水平;同时收集培养上清,... 研究了脂多糖的浓度、刺激时间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和不同的刺激时间处理猪肺泡巨噬细胞,收集细胞,提取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L-1、TNF-αmRNA表达水平;同时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脂多糖浓度(1-1000ng/mL)对IL-1β、TNF-α影响显著(P%0.05);刺激时间(1-24h)对IL-1β、TNF-α影响显著(P〈0.05),且蛋白的表达水平迟于mRNA的表达水平。脂多糖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肺泡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囊尾蚴期特异性抗原cC1的克隆与高效可溶性原核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强 骆江坤 +3 位作者 崔琢 齐文娟 胡元生 沈继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克隆猪囊尾蚴期特异性抗原cC1基因,并进行高效可溶性原核表达。方法利用PT-PCR从猪囊尾蚴中获得cC1编码基因,T-A克隆后,将cC1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酶切、测序鉴定后将其转入宿主菌E.coli BL21(DE3)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并优... 目的克隆猪囊尾蚴期特异性抗原cC1基因,并进行高效可溶性原核表达。方法利用PT-PCR从猪囊尾蚴中获得cC1编码基因,T-A克隆后,将cC1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酶切、测序鉴定后将其转入宿主菌E.coli BL21(DE3)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表达的融合蛋白Ni+-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经快速液相蛋白层析分离系统检测其纯度。采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对目的蛋白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RT-PCR扩增出的片段长度为1056bp,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经PCR、酶切验证,和预期的结果一致,测序鉴定与Genbank中cC1基因相比于423位存在1个同义突变。转化有重组质粒的E. coli BL21(DE3)经过0.05mmol/LIPTG 37℃诱导6h高效表达了占菌体蛋白总量60%的可为囊虫病患者血清识别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000的可溶性融合蛋白,经Ni+-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纯度达94%。结论成功克隆并高效可溶性原核表达了猪囊尾蚴期特异性抗原cC1,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尾蚴 抗原cC1 克隆 原核表达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GZ株NS1基因主要抗原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建 汤德元 +7 位作者 李春燕 曾智勇 罗险峰 甘振磊 王凤 郝飞 姜德荣 王洪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9-132,共4页
为了解猪细小病毒(PP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变异等,对送检的疑似猪细小病毒感染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将分离毒株同步接种于ST细胞,并对分离病毒分别进行了血凝试验、中和试验、病毒理化特性和病毒核酸类型检测等鉴定;同时设计... 为了解猪细小病毒(PP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变异等,对送检的疑似猪细小病毒感染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将分离毒株同步接种于ST细胞,并对分离病毒分别进行了血凝试验、中和试验、病毒理化特性和病毒核酸类型检测等鉴定;同时设计1对扩增PPVNS1基因主要抗原区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克隆和分析了分离毒株的NS1基因主要抗原区序列。结果表明:从送检的疑似猪细小病毒感染病料中成功分离出1株PPV贵州毒株,并将其命名为Gz株;扩增的NS1基因主要抗原区序列长度为1131bp;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PVGZ株与国内分离的GX株、N株、SR-1株、PPV2010株、s-1株和YL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8.3%以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9%~100%,表明NS1基因序列比较保守,PPV的NS1基因主要抗原区基因克隆测序可以作为诊断猪细小病毒感染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GZ株 NS1基因 抗原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与整合素家族细胞黏附分子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损伤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威 郭琳 +1 位作者 寇有为 王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整合素家族细胞黏附分子LFA-1、Mac-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合并多器官损伤大鼠模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ELISA法连续测定大鼠ANP合并多器官损伤模型血清IL-10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于多个时...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整合素家族细胞黏附分子LFA-1、Mac-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合并多器官损伤大鼠模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ELISA法连续测定大鼠ANP合并多器官损伤模型血清IL-10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于多个时相点检测整合素家族细胞黏附分子LFA-1、Mac-1在ANP合并多器官损伤SD大鼠血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的变化,并检测血浆淀粉酶及胰腺、肺和肾脏的病理学损害。结果:IL-10、LFA-1和Mac-1在ANP组中各个时相点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ANP组中血浆淀粉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明显的胰腺、肺和肾脏的病理学改变。结论:IL-10和整合素家族细胞黏附分子LFA-1、Mac-1均参与了ANP继发多器官功能损伤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白细胞介素10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巨噬细胞1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版纳近交系小型猪心脏异种抗原表位α1,3-Gal的分布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伟 应大君 +2 位作者 朱楚洪 曾养志 宋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 研究中国版纳小型猪心脏的异种抗原α1,3 Gal的分布和半定量分析 ,为小型猪心脏的转基因和异种移植提供资料。方法 通过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对 10头版纳小型猪心脏进行α1,3 Gal的分布和半定量研究。结果 α1,3 Ga... 目的 研究中国版纳小型猪心脏的异种抗原α1,3 Gal的分布和半定量分析 ,为小型猪心脏的转基因和异种移植提供资料。方法 通过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对 10头版纳小型猪心脏进行α1,3 Gal的分布和半定量研究。结果 α1,3 Gal主要分布于细胞膜 ,细胞浆也有少量表达 ,胞核无表达。在小型猪心内膜、心肌间质、心外膜、神经束膜等处有α1,3 Gal分布 ,心肌细胞未发现α1,3 Gal分布。半定量分析发现α1,3 Gal表达量心房内膜最多 ,心肌间质最少。结论 异种抗原α1,3 Gal在心脏中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抗原 近交系 心脏移植 免疫组织化学 中国版纳近交系 表位α1 3-G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包猪SLA-1重链四聚体前体链的构建及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花 郭杨 +2 位作者 翟晓鑫 张宗辉 高凤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453-3458,共6页
试验旨在构建荷包猪猪白细胞抗原1(swine lymphocyte antigen 1,SLA-1)重链四聚体前体链并研究其在表达载体pET-21a(+)中蛋白的表达情况。以SLA-1全基因序列为模板,结合表达载体的特点设计引物,利用PCR扩增技术在SLA-1-HB01胞外区序列C... 试验旨在构建荷包猪猪白细胞抗原1(swine lymphocyte antigen 1,SLA-1)重链四聚体前体链并研究其在表达载体pET-21a(+)中蛋白的表达情况。以SLA-1全基因序列为模板,结合表达载体的特点设计引物,利用PCR扩增技术在SLA-1-HB01胞外区序列C-末端加载上可生物素酰化序列(BirA substrate peptide,BSP)。将PCR扩增产物SLA-1-HB01-BSP克隆到pEASY T1载体上,筛选出阳性克隆菌SLA-1-HB01-BSP/pEASY T1,经双酶切后进一步与表达载体pET-21a(+)连接,再转化到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中构建pET-21a(+)/SLA-1-HB01-BSP重组表达菌,通过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检测蛋白的大小及表达情况,提取包涵体检测蛋白的纯度。PCR扩增结果显示,SLA-1-HB01-BSP大小为898bp,与理论值相符,扩增片段成功克隆至pEASY T1载体构建克隆菌,经NdeⅠ和XhoⅠ双酶切筛选及测序,成功获得阳性克隆菌株SLA-1-HB01-BSP/pEASY T1,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为876bp。阳性克隆菌株与pET-21a(+)表达载体经NdeⅠ和XhoⅠ双酶切后进行连接,转化E coli BL21感受态细胞后获得pET-21a(+)/SLA-1-HB01-BSP重组表达菌,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大小为31.4ku。进一步检测分析发现,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且蛋白纯度达到80%以上。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荷包猪SLA-1-HB01重链四聚体前体链的pET-21a(+)重组表达体系,为下一步进行猪SLAⅠ类分子四聚体的检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包 白细胞抗原1 四聚体 可生物素酰化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GZ分离株NS1基因主要抗原表位区原核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建 汤德元 +2 位作者 姜德荣 王洪光 李达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5期397-402,共6页
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细小病毒NADL-2株和China株NS1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贵州大学动物生物技术实验中心分离的猪细小病毒GZ株接种ST细胞传代培养后,提取病毒DNA,进行PCR扩增PPV NS1基因主要抗原表位区,克隆后测序,随后将该基因... 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细小病毒NADL-2株和China株NS1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贵州大学动物生物技术实验中心分离的猪细小病毒GZ株接种ST细胞传代培养后,提取病毒DNA,进行PCR扩增PPV NS1基因主要抗原表位区,克隆后测序,随后将该基因亚克隆至pET-32a(+)载体,构建pET-32a-NS1重组质粒,转化得到重组菌,经IPTG诱导表达,通过亲和柱纯化并复性,制备重组蛋白。Western-blot检测发现,经诱导表达的NS1基因主要抗原表位区蛋白约为64 ku,与预测的大小一致,而且,重组蛋白在纯化复性后能被PPV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 NS1基因 主要抗原表位区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波酯对猪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的作用及有关信号机制研究
20
作者 郭雨楠 王恩慈 +5 位作者 张溪园 张旭日 王建民 汪洋 刘岩琪 姜代勋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88-92,共5页
【目的】研究佛波酯诱导猪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表达的作用及有关信号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猪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表达,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研究佛波酯诱导猪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表达的作用及有关信号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猪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表达,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蛋白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控激酶的基因表达和磷酸化活性。【结果】20、30 nmol/L的佛波酯能极显著促进猪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的表达(P<0.01)。与对照相比,佛波酯在0.5、6 h可明显增加猪中性粒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基因表达量(P<0.05,P<0.01);在0.5、3和6 h可极显著增加猪中性粒细胞胞外信号调控激酶的基因表达量(P<0.01)。与对照相比,佛波酯在1、5和30 min可极显著促进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活性(P<0.01);在0.5、1、5和30 min可明显促进胞外信号调控激酶磷酸化活性(P<0.05,P<0.01)。【结论】佛波酯能诱导猪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的表达,其机制至少与上调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控激酶的基因表达与磷酸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胞外信号调控激酶 佛波酯 黏附分子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