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丁型冠状病毒编码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陶丽寒 林翠 +2 位作者 吴诚诚 康昭风 黄建珍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78-3689,共12页
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是一种新型猪肠道致病性冠状病毒,引起哺乳仔猪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性死亡,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研发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成为防控PDCoV的重要策略。PDCoV基因组编码多种类型的蛋白,它们在调控病毒复制和宿主... 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是一种新型猪肠道致病性冠状病毒,引起哺乳仔猪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性死亡,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研发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成为防控PDCoV的重要策略。PDCoV基因组编码多种类型的蛋白,它们在调控病毒复制和宿主抗病毒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PDCoV的编码蛋白有利于揭示病毒入侵宿主的分子机制。本文现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进展,对PDCoV编码的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和辅助蛋白的结构特征与具体功能等进行综述,为抗冠状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编码蛋白 分子机制 病毒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丁型冠状病毒NSP14蛋白截短表达及其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思雨 何颖 +6 位作者 卢冰霞 赵武 赵硕 许心婷 全琛宇 秦毅斌 欧阳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8-1248,共11页
【目的】进行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NSP14蛋白截短原核表达,制备PDCoV NSP14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建立检测PDCoV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探究PDCoV NSP14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进行PDCoV监测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PDC... 【目的】进行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NSP14蛋白截短原核表达,制备PDCoV NSP14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建立检测PDCoV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探究PDCoV NSP14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进行PDCoV监测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PDCoV 1468B毒株为模板,构建NSP14截短基因原核重组质粒pET32a-NSP14,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NSP14融合蛋白,将其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NSP14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并用间接ELISA测定其效价。以NSP14融合蛋白为抗原包被酶标板,采用方阵滴定法优化一系列反应条件,构建检测PDCoV抗体的间接ELISA。【结果】在构建的pET32a-NSP14重组质粒中,NSP14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其大小约40.2 kD;制备的NSP14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在1∶512000以上,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能与纯化的NSP14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经过筛选,确定所构建检测PDCoV抗体间接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NSP14融合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4.0μg/mL,包被条件为37℃、2.0 h;封闭条件为5%脱脂奶粉封闭1.0 h;待检血清按1∶400稀释,孵育2.0 h;酶标二抗1∶2500稀释,孵育60.0 min;TMB底物显色时间为30.0 min。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猪病阳性血清PRRSV、JEV、PCV2、PPV、PEDV和CSFV的OD450均小于0.235,说明优化的间接ELISA检测的病原与其他猪病毒阳性血清无反应,特异性良好。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间接ELISA检测猪病阳性血清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000%,说明优化的ELISA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成功制备具有高效价和良好免疫反应性的PDCoV NSP14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建立检测该抗体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良好的间接ELISA,可供进一步研究PDCoV NSP14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进行PDCoV监测和诊断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NSP14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制备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2016年广东省猪丁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宋亚兵 徐帅飞 +2 位作者 苏丹萍 石坚 贺东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6-890,共5页
为调查广东省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2年~2016年采集的420份猪腹泻病料样品进行RT-PCR检测,并对其中一株PDCoV(PDCoV/CHGD/2016)进行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RT-PCR检测结果显示,PDCoV的阳性率为13.33... 为调查广东省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2年~2016年采集的420份猪腹泻病料样品进行RT-PCR检测,并对其中一株PDCoV(PDCoV/CHGD/2016)进行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RT-PCR检测结果显示,PDCoV的阳性率为13.33%,PDCo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率为5.95%。基因测序显示PDCoV/CHGD/2016全基因组长度为25 419 bp。全基因同源性分析显示PDCoV/CHGD/2016与3个中国病毒株(PDCoV/CHJXNI2/2015、CHN-JS-2014、CHN-HB-2014)的同源性最高,达99.4%,与两个泰国病毒株的同源率最低,为97.4%;S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PDCoV/CHGD/2016与其它PDCoV株间的同源率为95.9%~99.3%,其中与PDCoV/CHJXNI2/2015同源率最高,与泰国株的同源性最低。全基因组序列和S蛋白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PDCoV/CHGD/2016与PDCoV形成一个小的分支,亲缘关系相近,而与鸟丁型冠状病毒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后续PDCoV的诊断防控、病毒学研究提供参考和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流行 全基因组序列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丁型冠状病毒CH/GX/1468B/2017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秦毅斌 何苹萍 +12 位作者 卢冰霞 何颖 梁家幸 刘磊 段群棚 韦嫔媛 李斌 陈忠伟 周英宁 苏乾莲 蒋冬福 卢敬专 赵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07-1916,共10页
本研究于广西某猪场采集疑似感染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的腹泻仔猪小肠及其内容物进行病毒分离,并通过细胞病变(CPE)、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试验成... 本研究于广西某猪场采集疑似感染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的腹泻仔猪小肠及其内容物进行病毒分离,并通过细胞病变(CPE)、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PDCoV,命名为CH/GX/1468B/2017(简称PDCoV 1468B)。该毒株可稳定有效地在LLC-PK细胞生长增殖,并引起典型CPE;该毒株已在LLC-PK细胞连续传代15代,病毒滴度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逐渐提高并稳定在108.10TCID50/mL以上。该毒株全基因组序列长25 399 nt;与23个GenBank中登录的参考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比对显示,核苷酸同源性为97.2%~99.4%,其中PDCoV 1468B分离毒株与Vietnam/Binh21/2015株同源性最高,为99.4%。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DCoV 1468B分离毒株属于Ⅱ群,与东南亚国家PDCoV毒株亲缘关系密切,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出PDCoV 1468B株并进行了全基因序列分析,为进一步开展PDCoV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及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为PDCoV的遗传进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丁型冠状病毒重组N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4
5
作者 逄凤娇 俞正玉 +7 位作者 何孔旺 徐向伟 张柏猛 郭容利 温立斌 袁万哲 姜平 李彬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是2014年检测出的一种新型猪源肠道冠状病毒,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建立快速检测PDCoV的血清学方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PDCoVN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PDCoV重组N蛋白的间接ELIS... 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是2014年检测出的一种新型猪源肠道冠状病毒,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建立快速检测PDCoV的血清学方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PDCoVN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PDCoV重组N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PDCoV重组N蛋白约为28ku,westernblot证实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PDCoV抗体间接ELISA方法仅对PDCoV血清检测为阳性,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等7种主要猪源病毒阳性血清均无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方法检测灵敏度较高、重复性好,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采用该ELISA方法对我国2014年~2016年间采集的不同地区猪场的100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阳性率高于45.9%,表明我国猪群中存在PDCoV感染。本实验建立的ELISA方法可以用于检测临床样品中的PDCoV抗体,是PDCoV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有效工具,对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N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丁型冠状病毒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双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罗尚星 范京惠 +3 位作者 刘宝京 师乾凯 侯林杉 左玉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2-858,共7页
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均为致病性冠状病毒,可以引起猪呕吐、腹泻脱水和新生仔猪死亡。为了建立一种快速检测PDCoV和PEDV的双重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的2种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 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均为致病性冠状病毒,可以引起猪呕吐、腹泻脱水和新生仔猪死亡。为了建立一种快速检测PDCoV和PEDV的双重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的2种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其N、M基因保守区,并将其克隆至pMD19-T载体;将10倍梯度稀释的混合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了一种检测PDCoV和PEDV的双重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对其反应的敏感度、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对PDCoV和PEDV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51和32拷贝·μL-1,且与PBoV、TGEV、PRV、PCV2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好;对2016年至2017年在河北省收集的130份仔猪腹泻样本检测,结果显示,PDCoV的检出率为16.9%,PEDV的检出率为66.2%,二者同时感染的检出率为2.3%,与普通RT-PCR检测方法相比,敏感性更高。本研究为PDCoV和PEDV的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流行性腹泻病毒 实时定量PCR 临床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猪丁型冠状病毒重组S1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侯林杉 贾敬亮 +6 位作者 顾文源 刘宝京 师乾凯 袁广富 陈少杰 范京惠 左玉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42-1648,共7页
为了解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的流行情况,为PDCoV血清抗体检测提供工具,本研究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部分PDCoV纤突蛋白(S)作为检测抗原,建立了基于PDCoV S1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并用该方法检测了2017年1月至12月自河北地区部分... 为了解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的流行情况,为PDCoV血清抗体检测提供工具,本研究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部分PDCoV纤突蛋白(S)作为检测抗原,建立了基于PDCoV S1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并用该方法检测了2017年1月至12月自河北地区部分猪场收集的待检血清样品570份。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PDCoV间接ELISA方法能够特异地检测血清中的PDCoV抗体;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及伪狂犬病病毒的抗血清无交叉反应;批内重复变异系数1.9%~5.4%、批间重复变异系数2.3%~5.1%。570份待检血样中105份呈阳性,阳性率为18.4%(105/570),高于之前本实验室检测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河北地区PDCoV IgG抗体阳性率(11%),提示河北地区PDCoV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优点,可用于临床PDCoV血清抗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重组S1蛋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丁型冠状病毒双重TaqMan q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如月 刘涛 +5 位作者 柳珊 吴雅清 焦玉兰 范京惠 李清艳 左玉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4-738,758,共6页
为建立可同时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的双重Taq Man qRT-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的PEDV M基因及PDCo V N基因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建立其检测方法,结果显... 为建立可同时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的双重Taq Man qRT-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的PEDV M基因及PDCo V N基因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建立其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根据两种病毒质粒标准品构建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均为1,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特异性强,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伪狂犬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博卡病毒(PBo V)及猪瘟病毒(CSFV)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单一与双重荧光定量PCR对PEDV及PDCo V的质粒标准品检测下限均分别为4.7×10^(1)拷贝/μL和3.17×10^(1)拷贝/μL,敏感性高;对该检测方法的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重复性好。利用建立的该双重Taq Man q RT-PCR检测方法分别对118份猪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EDV阳性检出率为56.8%(67/118),PDCo V阳性检出率为33.1%(39/118),二者共感染率为16.1%(19/118)。本研究首次以PEDV M基因及PDCo V N基因为靶基因,建立了同时检测PEDV和PDCo V的双重Taq Man q RT-PCR,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重复性高等优点,可用于这两种病毒的同时检测和快速排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丁型冠状病毒 TaqMan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丁型冠状病毒S1-CTD相互作用宿主蛋白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汤荣锋 范前进 +5 位作者 郭龙军 张鑫 石达 时洪艳 陈建飞 冯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60-2267,共8页
猪丁型冠状病毒纤突蛋白S1亚基C端结合域(S1-CTD)是诱导中和抗体产生的主要区域,为研究与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采用HEK-293T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了S1-CTD,提取了猪回肠上皮细胞膜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筛选了可能与S1-CTD相互作用的... 猪丁型冠状病毒纤突蛋白S1亚基C端结合域(S1-CTD)是诱导中和抗体产生的主要区域,为研究与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采用HEK-293T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了S1-CTD,提取了猪回肠上皮细胞膜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筛选了可能与S1-CTD相互作用的蛋白并进行质谱分析,发现32个疑似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构建其中可能与S1-CTD互作的蛋白KIF1 binding protein(KIFBP)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验证上述宿主蛋白与S1-CTD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表明KIFBP和S1-CTD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转染时在细胞质共定位。进一步研究表明,过表达KIFBP能够有效降低病毒RNA水平和病毒滴度,其中mRNA水平降低了约70%,病毒滴度降低了10^(1.6)TCID_(50)。综上,本研究筛选并鉴定出一种与PDCoV S1-CTD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KIFBP,为了解PDCo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S1-CTD蛋白 相互作用 KIF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芩素对猪丁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贺娟 史晨曦 +4 位作者 王静 王美乐 王栋涵 魏战勇 尹素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097-4109,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芩素抗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感染的作用机制。通过Pharmmapper、Pubchem、STITCH、TCMSP和Swiss Targer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黄芩素的作用靶点。根据前期蛋白组学结果获得PDCoV感染的相关靶...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芩素抗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感染的作用机制。通过Pharmmapper、Pubchem、STITCH、TCMSP和Swiss Targer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黄芩素的作用靶点。根据前期蛋白组学结果获得PDCoV感染的相关靶点,获取黄芩素与PDCoV感染的共同靶点,并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和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NCA插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和核心网络构建,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网络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通过细胞试验对富集得到的信号通路下游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通过筛选,共获得黄芩素的潜在靶基因268个,黄芩素-PDCoV的共同靶点75个,GO富集结果表明黄芩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细胞膜筏形成、线粒体膜形成、纺锤体形成和MAPK信号级联传导过程;KEGG富集筛选得到277条信号通路(P<0.01),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细胞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细胞对照组相对,病毒感染后PI3K、AKT、NF-κB mRNA表达显著升高;与病毒感染组相比,黄芩素处理组PI3K、AKT、NF-κB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黄芩素对PDCoV感染的作用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能是通过作用于AKT1、HSP90AA1、SRC、EGFR、CASP3、MAPK、STAT3等核心基因调控PI3K-Akt、Ras和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病毒感染等通路发挥作用,可以作为抗PDCoV感染的潜在治疗药物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黄芩素 猪丁型冠状病毒 病毒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丁型冠状病毒在悬浮培养猪肾细胞LLC-PK1上的增殖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厚伟 王蕾 +6 位作者 张先锋 胡慧 张真真 张云飞 刘林涛 姬星宇 胡永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4-2028,共5页
旨在分析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在悬浮培养的猪肾细胞LLC-PK1上的增殖特性,为PDCoV灭活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细胞材料。采用逐步降血清法优化LLC-PK1细胞悬浮培养工艺;利用有限稀释法筛选PDCoV适应性细胞株;... 旨在分析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在悬浮培养的猪肾细胞LLC-PK1上的增殖特性,为PDCoV灭活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细胞材料。采用逐步降血清法优化LLC-PK1细胞悬浮培养工艺;利用有限稀释法筛选PDCoV适应性细胞株;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PDCoV对LLC-PK1细胞的感染性;分别对PDCoV接种LLC-PK1悬浮细胞的初始密度、MOI、收毒时间、TPCK胰酶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悬浮培养条件。成功筛选出可高效增殖PDCoV的单克隆悬浮细胞株LLC-PK1Sa,且利用其增殖的PDCoV可特异性的感染LLC-PK1细胞;PDCoV按MOI为10^(-3)接种于密度为2×10^(6) cells·mL^(-1)的LLC-PK1Sa细胞,当TPCK胰酶终浓度达到7.5μg·mL^(-1)时,接毒后48 h收获的病毒液滴度最高。本研究首次实现了PDCoV在LLC-PK1Sa悬浮细胞中的高效增殖,并对悬浮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可为PDCoV灭活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PK1细胞 悬浮培养 猪丁型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丁型冠状病毒的分离鉴定与基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怀东 孙淼 +6 位作者 赵炜 薛青红 魏春霞 才学鹏 陈瑞 刘灿 孙晓林 《中国兽药杂志》 2018年第5期18-23,共6页
对山东省某养殖场的腹泻病料进行检测,确认为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阳性。使用ST细胞分离到一株PDCoV,命名为SD株。全基因序列测定以及与GenBank中其他68株PDCoV全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以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PDCoV SD株的全基因组(不包... 对山东省某养殖场的腹泻病料进行检测,确认为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阳性。使用ST细胞分离到一株PDCoV,命名为SD株。全基因序列测定以及与GenBank中其他68株PDCoV全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以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PDCoV SD株的全基因组(不包括3'poly(A)尾)序列长度为25414个核苷酸(nt),与参考株HKU15-155、CH/Sichuan/S27/2012和CH-HB-2014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97%、99.06%和99.13%;此外,在nsp2区的1739~1744位(对应于HKU15-44序列)中的6 nt(TTTGAA)缺失和nsp3区的2810~2818位的9 nt(TCGGCAATG)缺失为特征性基因突变;69株PDCoV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其中美国与韩国的PDCoV毒株为一个大分支,越南与泰国PDCoV毒株为另一个小分支,中国的23株PDCoV则呈现出4个小分支,充分展现了该病毒的基因多样性。试验可为中国PDCoV的流行病学和诊断研究以及进一步的疫苗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分离鉴定 腹泻 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丁型冠状病毒感染麻黄鸡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修武 陈志飞 +6 位作者 邓可辉 俞婷 刘文华 郭智轩 魏文康 陈瑞爱 贺东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21,共5页
为研究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跨物种传播宿主谱及其致病性,将PDCoV(HN-17毒株)接种至6日龄SPF麻黄鸡并采集感染鸡的组织器官,通过临床症状、RT-PCR、病理组织切片分析等对其组织嗜性、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口服接种PD... 为研究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跨物种传播宿主谱及其致病性,将PDCoV(HN-17毒株)接种至6日龄SPF麻黄鸡并采集感染鸡的组织器官,通过临床症状、RT-PCR、病理组织切片分析等对其组织嗜性、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口服接种PDCoV的麻黄鸡出现腹泻等临床症状,在感染鸡的肺脏、空肠、直肠、肾脏中均检测到PDCoV的RNA,感染鸡的肺脏、空肠产生以出血、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证明PDCoV可以感染麻黄鸡并致病。证实猪丁型冠状病毒可感染麻黄鸡,为PDCoV的跨物种传播及该病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致病性 麻黄鸡 跨物种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丁型冠状病毒N蛋白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铭 张永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98-2707,共10页
【目的】表达与纯化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的核衣壳(nucleocapsid,N)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方法】以PDCoV CHN-HN-1601分离株基因组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PDCoV全长的N基... 【目的】表达与纯化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的核衣壳(nucleocapsid,N)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方法】以PDCoV CHN-HN-1601分离株基因组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PDCoV全长的N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PDCoV-N。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0.5 mmol/L IPTG于37℃诱导表达12 h。在非变性条件下,利用Ni-NTA琼脂糖树脂从菌体裂解液上清中纯化N-端和C-端均携带6×His标签的重组N蛋白,并将其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血清。利用Protein A/G琼脂糖树脂从免疫兔的抗血清中亲和层析纯化多克隆抗体,并对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及抗体效价的间接ELISA测定。【结果】重组PDCoV-N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分子质量约为42 ku;上清可溶性N蛋白的纯化纯度可达90%、蛋白浓度为0.45 mg/mL;纯化后的多克隆抗体纯度较高,ELISA方法检测其效价为1∶6400,能特异性地识别重组N蛋白和PDCoV,与可引起猪腹泻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RoV)无交叉反应。【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重组PDCoV-N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为后续深入研究N蛋白的功能、PDCoV优化血清学检测方法、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开展PDCoV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 核衣壳(N)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Pc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丁型冠状病毒S1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成 张雨迪 +8 位作者 黄小波 刘浩宇 刘志鹏 赵玉佳 曹三杰 文心田 文翼平 赵勤 伍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6-1264,共9页
本研究旨在克隆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S1基因(1—1 566bp),体外表达S1基因抗原表位预测区Sa(106—1 290bp)蛋白并制备抗该蛋白质的多克隆抗体。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1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特征,将S1基因抗原表位预测区Sa克隆至原... 本研究旨在克隆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S1基因(1—1 566bp),体外表达S1基因抗原表位预测区Sa(106—1 290bp)蛋白并制备抗该蛋白质的多克隆抗体。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1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特征,将S1基因抗原表位预测区S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2b-Sa,转化Rosetta(DE3)菌株,IPTG诱导表达、超滤柱浓缩纯化重组蛋白、Ni柱亲和层析,Western blot检测Sa蛋白的活性,将Sa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CHN-2015毒株S1基因开放型阅读框大小为1 566bp(GenBank No.KY398009),编码522个氨基酸,是具有亲水性的非跨膜蛋白,存在15个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原核表达Sa重组蛋白,该蛋白质在37℃下用终浓度为0.8mmol·L^(-1)IPTG诱导5h后,蛋白质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免疫印迹显示表达的Sa蛋白在上清与包涵体中都有良好的反应性;用纯化的Sa蛋白四次免疫家兔,获得的兔抗Sa蛋白抗体效价可达1∶10 240。本研究克隆了S1基因,原核表达了Sa蛋白和制备了高效价的兔抗Sa蛋白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后续深入开展S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S1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抗原性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氨基肽酶N在猪丁型冠状病毒感染HEK293细胞中的作用
16
作者 赵玉佳 陈汭 +11 位作者 宋代丽 张路文 肖黛 李施倩 文翼平 伍锐 赵勤 杜森焱 颜其贵 文心田 曹三杰 黄小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87-1597,共11页
以HEK293细胞为模型,探讨人氨基肽酶N(human aminopeptidase N,hAPN)在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入侵人源细胞中的作用。RT-qPCR/RT-PCR鉴定PDCoV在HEK293细胞上的增殖情况,再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敲除hAPN基因... 以HEK293细胞为模型,探讨人氨基肽酶N(human aminopeptidase N,hAPN)在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入侵人源细胞中的作用。RT-qPCR/RT-PCR鉴定PDCoV在HEK293细胞上的增殖情况,再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敲除hAPN基因的HEK293细胞系,通过CCK-8试验验证敲除细胞和野生型细胞的细胞活性;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APN敲除和过表达对PDCoV复制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预测PDCoV S蛋白和hAPN蛋白的结合位点。结果显示:PDCoV在感染HEK293细胞后12~36 h快速增殖,在36 h达到顶峰,在HEK293细胞上至少可传至2代;hAPN敲除细胞与野生型细胞的细胞活性无明显差异,细胞敲除hAPN可显著抑制PDCoV复制,细胞过表达hAPN可促进PDCoV复制;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表明,S1蛋白可与hAPN蛋白结构域II结合,主要是S1蛋白的受体结合基序1(receptor binding motif 1,RBM1)氨基酸残基TYR^(92)、THR^(51)、THR^(48)、PHE^(16)和MET^(14)通过氢键与hAPN蛋白的氨基酸残基PHE^(490)、GLN^(531)、ARG^(528)和SER^(529)结合。hAPN在PDCoV感染人源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PDCoV的细胞入侵和跨种传播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氨基肽酶N HEK293细胞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连双苯丙氨酸二肽增强灭活猪丁型冠状病毒在小鼠上的免疫效果分析
17
作者 王子 王年祥 +6 位作者 田长明 赵福杰 刘林涛 马梦瑶 贾鑫浩 刘国星 郑兰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90-1597,共8页
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会引起新生仔猪腹泻、呕吐甚至死亡,对生猪养殖造成了严重危害。苯丙氨酸二肽及其衍生物可自组装成纳米超分子组装体,具有负载并递送药物的功能。本研究旨在探究桥连双苯丙氨酸二肽是否... 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会引起新生仔猪腹泻、呕吐甚至死亡,对生猪养殖造成了严重危害。苯丙氨酸二肽及其衍生物可自组装成纳米超分子组装体,具有负载并递送药物的功能。本研究旨在探究桥连双苯丙氨酸二肽是否可以增强PDCoV的免疫原性。首先对桥连双苯丙氨酸二肽进行细胞毒性评价,之后作为佐剂(0.1 mg·mL^(-1))等体积混合灭活PDCoV(PDCoV HNZK-02,TCID 50为10^(8)·0.1 mL^(-1)),制备灭活疫苗。将灭活疫苗免疫小鼠(200μL·只-1),采用ELISA方法检测PDCoV N蛋白特异性IgG抗体、CCK-8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增殖SI指数、乳酸脱氢酶(LDH)方法检测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小鼠免疫5周后,灌胃攻毒PDCoV(500μL·只-1),3 d后进行回肠等组织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桥连双苯丙氨酸二肽对猪睾丸细胞没有明显毒性作用,作为佐剂与灭活PDCoV混合免疫小鼠后,PDCoV N蛋白特异性IgG抗体水平、SI和CTL检测结果均高于灭活PDCoV组,肠道组织病毒载量显著低于灭活PDCoV组。桥连双苯丙氨酸二肽有良好的佐剂效果,具有成为新型安全有效佐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连双苯丙氨酸二肽 佐剂 猪丁型冠状病毒 免疫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鸡抗猪丁型冠状病毒阳性血清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晶梅 张飞雁 +10 位作者 王焕君 柏娇 于义娟 王碧群 朱薇 郑良益 李婷婷 冯钊 石宝兰 漆世华 谢红玲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9期22-28,共7页
为研究用鸡制备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阳性血清,将PDCoV用二乙烯亚胺(BEI)灭活,加矿物油佐剂乳化制成疫苗,多次免疫SPF鸡,采集血清,检测血清中和效价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PDCoV。结果显示,血清中和效价随免疫次数增加逐渐增高,4... 为研究用鸡制备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阳性血清,将PDCoV用二乙烯亚胺(BEI)灭活,加矿物油佐剂乳化制成疫苗,多次免疫SPF鸡,采集血清,检测血清中和效价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PDCoV。结果显示,血清中和效价随免疫次数增加逐渐增高,4免后14 d的中和效价平均值为1314;制备的阳性血清可用于IFA检测PDCoV,其不与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反应,特异性良好。本研究用鸡成功制备PDCoV阳性血清,为利用鸡制备其他猪病阳性血清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阳性血清 中和效价 I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丁型冠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奕帆 邱文英 +3 位作者 张丽燕 孙继海 郝伟伟 严应海 《养猪》 2021年第3期125-128,共4页
2016年从某商品化猪场采集到6份疑为病毒性腹泻的腹泻仔猪小肠样本,利用RT-PCR对样品进行检测,检出1份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noravirus,PDCoV)阳性样品,使用ST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传代。通过细胞病变(CPE)、RT-PCR及S基因序列... 2016年从某商品化猪场采集到6份疑为病毒性腹泻的腹泻仔猪小肠样本,利用RT-PCR对样品进行检测,检出1份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noravirus,PDCoV)阳性样品,使用ST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传代。通过细胞病变(CPE)、RT-PCR及S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已成功分离到一株能在ST细胞上稳定增殖并能产生典型CPE的猪丁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CMS株。该毒株S基因长度为3480个核苷酸,与GenBank中登录23个参考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5.9%~98.5%,其中与2018年山东分离株SD-11-2018同源性最高,为98.5%。该毒株的成功分离为进一步开展PDCoV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和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丁型冠状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凤丽 《北方牧业》 2022年第23期26-26,30,共2页
猪丁型冠状病毒病是由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源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腹泻、呕吐脱水和对哺乳仔猪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该病易与其他猪病混感或继发多种疾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危害。现就该病的诊断与防... 猪丁型冠状病毒病是由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源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腹泻、呕吐脱水和对哺乳仔猪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该病易与其他猪病混感或继发多种疾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危害。现就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作一个简要探讨,希望对防治该病有一定的帮助。1病毒学特征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为不分节段的单链正股有囊膜的RNA病毒,基因组的组成和排列与其他冠状病毒类似,呈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该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120~180纳米,包膜上有典型的“皇冠”状刺状凸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传染性疾病 德尔塔冠病毒 哺乳仔 RNA病毒 病毒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