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中生解答数学选择题的常用方法和猜测性问题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文杰 罗增儒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3,共7页
基于对“测试题一”与“测试题二”的解答情况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高中生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及其在解答中的猜测性问题,并为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和选择题的编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的基本结论和教学建议是:(1)高中生解答数学选择... 基于对“测试题一”与“测试题二”的解答情况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高中生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及其在解答中的猜测性问题,并为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和选择题的编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的基本结论和教学建议是:(1)高中生解答数学选择题常用的和基本的解答方法主要有:直接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猜测法:(2)对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解答要有适当的“过程性要求”;(3)学生的猜测性解答,有些是“随机猜测”,更多的是合情猜测:(4)选择题的4个选择支的设计十分重要,3个诱误支要具有足够的迷惑性与诱误性:(5)谨防选择题考查意图的“旁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选择题 常用解法 猜测性解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认识的猜测性问题
2
作者 张正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50-56,共7页
科学认识具有猜测性。承认这种猜测性的存在不但不必然给科学的威望和发展引来危害,反而可能因科学观上独断主义的破产而鼓舞更多的人为科学的进步做出贡献。本文在总结科学史、心理学及科学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肯定了猜测在科学认识... 科学认识具有猜测性。承认这种猜测性的存在不但不必然给科学的威望和发展引来危害,反而可能因科学观上独断主义的破产而鼓舞更多的人为科学的进步做出贡献。本文在总结科学史、心理学及科学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肯定了猜测在科学认识中的存在及其地位与作用;指出并论述了科学认识猜测性存在的两个基本形式:以对有限事物的认识,指谓判断着无限事物的内容;以对建构对象的认识,指谓判断着非建构对象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认识 猜测性 预见 有限 无限 建构对象 指称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手表手势直觉化交互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侯文君 吴春京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3-16,21,共5页
目的对智能手表手势直觉化交互进行研究。方法以智能手表的交互方式为研究内容,针对智能手表的手势交互问题,利用用户定义法对智能手表的手势交互进行了研究。结论通过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提出了一个智能手表手势交互的动作集合。让用... 目的对智能手表手势直觉化交互进行研究。方法以智能手表的交互方式为研究内容,针对智能手表的手势交互问题,利用用户定义法对智能手表的手势交互进行了研究。结论通过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提出了一个智能手表手势交互的动作集合。让用户能够与智能手表进行直觉化的交互,提升用户体验。这套手势动作除了可以应用在智能手表或是迁移到其他可穿戴设备上外,也可以作为评价智能手表手势交互的一个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表 手势交互 直觉化 用户定义 猜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假说的形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32,共5页
论假说的形成陈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①同样,在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社会的实际工作中,也都充满了假说。例如,在社会科学中邓小平同志关于"一国两制"的思想是假说;... 论假说的形成陈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①同样,在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社会的实际工作中,也都充满了假说。例如,在社会科学中邓小平同志关于"一国两制"的思想是假说;在思维科学中关于"神经场"的理论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假说 假说的形成 推测 事实材料 思维方式 爱因斯坦 猜测性 事实情况 非逻辑 理论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华语电影史中变异/另类档案的电影海报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英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45,共13页
电影海报旨在引起公众观看电影的欲望,但其图文的暗示经常超越意在的意识形态或主题信息。构图、明星与视觉指涉(如时装和其他互文)中的多余信息让电影海报成为变异的对位文本,因为海报催生了多层意义流通的一个动态机制,其媒介跨越多... 电影海报旨在引起公众观看电影的欲望,但其图文的暗示经常超越意在的意识形态或主题信息。构图、明星与视觉指涉(如时装和其他互文)中的多余信息让电影海报成为变异的对位文本,因为海报催生了多层意义流通的一个动态机制,其媒介跨越多种艺术媒体和类型(如绘画、书法、摄影、设计、文学、戏剧和音乐)。电影海报因此介入媒体间性或跨媒体性,不可避免地指涉某种身外之物,某种隐蔽、变异或另类之物,某种与时空措置之物。本文以方保罗的《银光:1920-1970香港电影图说历史》(香港三联,1997年)为例,论证电影海报乃是华语电影史学领域中尚待开发的档案。方保罗的图说历史尝试了研究香港电影史的另类途径,其中对断裂、碎片、并置和差异的强调与后现代文学史类似。本文继而分析20世纪50-70年代香港、台湾和内地(祖国大陆)的华语电影海报,以论证电影海报乃是华语电影史与视觉文化中一种变异、另类的档案,期待一种猜测性阅读,以建构开放、多元的视觉意义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海报 另类档案 变异 后现代文学史 猜测性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适应的多类Boosting分类算法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世勋 潘鹏 +1 位作者 陈灯 卢炎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5-190,共6页
许多实际问题涉及到多分类技术,该技术能有效地缩小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理解差异。在传统的多类Boosting方法中,多类损耗函数未必具有猜测背离性,并且多类弱学习器的结合被限制为线性的加权和。为了获得高精度的最终分类器,多类损耗函数... 许多实际问题涉及到多分类技术,该技术能有效地缩小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理解差异。在传统的多类Boosting方法中,多类损耗函数未必具有猜测背离性,并且多类弱学习器的结合被限制为线性的加权和。为了获得高精度的最终分类器,多类损耗函数应具有多类边缘极大化、贝叶斯一致性与猜测背离性。此外,弱学习器的缺点可能会限制线性分类器的性能,但它们的非线性结合可以提供较强的判别力。根据这两个观点,设计了一个自适应的多类Boosting分类器,即SOHPBoost算法。在每次迭代中,SOHPBoost算法能够利用向量加法或Hadamard乘积来集成最优的多类弱学习器。这个自适应的过程可以产生多类弱学习的Hadamard乘积向量和,进而挖掘出数据集的隐藏结构。实验结果表明,SOHPBoost算法可以产生较好的多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Boosting 损耗函数 猜测背离 非线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比况短语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宗联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8-81,共4页
本文分析了比况短语的构成形式,并对其中的两种常用格式"像......似的"和"好像......似的"进行了探讨,论证了它们各自具有两种不同的构造方式,即"动宾短语十似的"和"状中短语十似的"。动宾式比况短语具有比喻性... 本文分析了比况短语的构成形式,并对其中的两种常用格式"像......似的"和"好像......似的"进行了探讨,论证了它们各自具有两种不同的构造方式,即"动宾短语十似的"和"状中短语十似的"。动宾式比况短语具有比喻性质,状中式比况短语不具有比喻性,并提出这两种格式都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同形异构现象。本文还从深层的语义结构入手,结合修辞格把比况短语分为比喻性的、比拟性的和猜测性的三类,对比况短语表示比喻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况短语 判断感觉 语法 语义 比喻 比拟 猜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英语课堂的任务设计 被引量:8
8
作者 郑颖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小学 任务设计 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 猜测性任务 实际任务 创造任务 调整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前我国儿童心理学发展概述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智贤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41-48,共8页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文明文化的古国之一。在古代,也和其他国家一样,还不可能产生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这样一些专门科学,但在一些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著作中,却有着大量的有关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问题的论述。这些思想虽然是...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文明文化的古国之一。在古代,也和其他国家一样,还不可能产生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这样一些专门科学,但在一些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著作中,却有着大量的有关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问题的论述。这些思想虽然是素朴的,有些甚至是带有猜测性的,但直到现在仍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理学 教育家 人类智慧 心理学发展 猜测性 思想家 陈鹤琴 文化 儿童教育 家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分析与综合观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钺 宋国忠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42-47,共6页
在认识史上,人们大量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并对之加以总结概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本文试通过对以往的分析综合观的回顾,说明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的分析综合观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唯一... 在认识史上,人们大量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并对之加以总结概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本文试通过对以往的分析综合观的回顾,说明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的分析综合观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的分析综合观。 一、形而上学的见解 古代科学总体上处于对世界进行猜测性解释的水平,尚未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综合。因此只能自发地运用而不能科学地理解这一对方法。欧几里得在表述几何学的方法时,将分析看成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 辩证逻辑 形而上学 古代科学 运用分析 认识史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猜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理·真理标准·检验真理的途径标准
11
作者 李香奇 《重庆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58-60,共3页
自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对真理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在我国一直未停止过,其收获和意义不可低估。但在真理的诸多问题上目前仍然聚讼纷纭,特别是在真理的涵义、标准以及实践究竟属于检验真理的途径标准还是其他。
关键词 真理 真理标准 实践反映理论 猜测性反映理论 实践 创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