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桃汁射频杀菌工艺初探 被引量:15
1
作者 吕晓英 王绍金 +4 位作者 吴倩 李光辉 封雨晴 徐云凤 夏效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7-270,共4页
本研究选用鲜榨猕猴桃汁为研究对象,以沙门氏菌为受试菌,使用固定频率为27.12MHz的射频设备进行处理,研究了处理时间、极板间距以及猕猴桃汁厚度对射频杀菌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射频杀菌的最优条件为:极板间距105mm、处理时间2... 本研究选用鲜榨猕猴桃汁为研究对象,以沙门氏菌为受试菌,使用固定频率为27.12MHz的射频设备进行处理,研究了处理时间、极板间距以及猕猴桃汁厚度对射频杀菌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射频杀菌的最优条件为:极板间距105mm、处理时间210s、猕猴桃汁厚度为45mm。该条件下射频处理可使猕猴桃汁中的沙门氏菌下降8个以上数量级。同时,本研究还比较了巴氏杀菌和射频杀菌对猕猴桃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巴氏杀菌,射频杀菌能更好地保持猕猴桃汁中维生素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汁 射频处理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在猕猴桃汁澄清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师俊玲 李元瑞 程江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0-22,共3页
用膜材质为聚砜的中空纤维膜超滤澄清猕猴桃汁的试验表明,用超滤法生产的猕猴桃清汁,透光率可达99%,Vc保存率高,果汁褐变程度小且操作简单,所需时间短。
关键词 超滤膜 猕猴桃汁 中空纤维膜 澄清 猕猴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猕猴桃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玉生 姚二民 赵俊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3,共4页
本实验主要探讨了热敏性纯猕猴桃汁经100~500MPa超高压处理后品质的变化情况。考察的指标有果汁色泽、黏度、pH、单宁、总酸、果胶、总VC、蛋白质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并与未经超高压处理的果汁对照品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超高压处... 本实验主要探讨了热敏性纯猕猴桃汁经100~500MPa超高压处理后品质的变化情况。考察的指标有果汁色泽、黏度、pH、单宁、总酸、果胶、总VC、蛋白质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并与未经超高压处理的果汁对照品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能较好保持果汁原有的品质和风味,但有些现象还需要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处理 猕猴桃汁 品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汁浸提液对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清除效应 被引量:7
4
作者 郝教敏 李华强 杨珍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5-118,共4页
研究猕猴桃汁浸提液对降低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的作用,以提高肉制品食用安全。根据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液用量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降低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的效果,采用正交实验选择清除亚硝酸盐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猕... 研究猕猴桃汁浸提液对降低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的作用,以提高肉制品食用安全。根据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液用量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降低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的效果,采用正交实验选择清除亚硝酸盐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猕猴桃汁浸提液(料水比为1∶3,55℃下浸提30min)清除亚硝酸盐的最佳条件为:9mL提取液在50℃下反应5min,体外清除率最大为96.18%;对肉制品(20g)中亚硝酸钠的清除效果达到81%以上。研究为猕猴桃汁浸提液降低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应用于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汁浸提液 肉制品 亚硝酸盐 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失活酵母吸附猕猴桃汁中氯吡脲条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丽霞 岳田利 +2 位作者 袁亚宏 龙芳羽 王周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以失活酵母菌为吸附剂,对猕猴桃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吡脲)进行吸附。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影响猕猴桃汁中氯吡脲吸附的失活酵母菌添加量、氯吡脲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吸附对猕猴桃汁... 以失活酵母菌为吸附剂,对猕猴桃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吡脲)进行吸附。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影响猕猴桃汁中氯吡脲吸附的失活酵母菌添加量、氯吡脲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吸附对猕猴桃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失活酵母菌吸附氯吡脲的最佳条件为:失活酵母菌添加量28 mg/mL、氯吡脲初始质量浓度0.2μg/mL、吸附时间3h。在此条件下,氯吡脲吸附率为97.02%,与预测结果相符。失活酵母菌吸附氯吡脲对猕猴桃汁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失活酵母 氯吡脲 响应面 猕猴桃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杀菌对鲜榨猕猴桃汁中Vc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玉生 赵俊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4-25,共2页
探讨了超高压杀菌过程中压强变化对鲜榨猕猴桃汁中Vc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超高压处理后猕猴桃汁中的总Vc保存率在85%以上,还原型Vc在83%以上,保存率远远高于热力杀菌技术。
关键词 超高压 猕猴桃汁 总Vc 还原型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猕猴桃汁的研究(Ⅰ)——发酵条件的确定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剑芳 张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31,共4页
以猕猴桃汁为原料 ,添加发酵力弱、产香明显的二株酵母菌 C.pelliculosa E-3 6与K.apiculata E-4 5共同发酵制成发酵果汁饮料。试验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菌种配比各重要因素对发酵风味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找到最优发酵条件 ,... 以猕猴桃汁为原料 ,添加发酵力弱、产香明显的二株酵母菌 C.pelliculosa E-3 6与K.apiculata E-4 5共同发酵制成发酵果汁饮料。试验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菌种配比各重要因素对发酵风味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找到最优发酵条件 ,即 :E-3 6与 E-4 5二菌比为 4∶ 1 ,总接种量为 5% ,发酵温度为 2 7℃ ,发酵时间为 2 .5d。该饮料香味浓郁 ,风味协调 ,是一种新型的发酵无醇果汁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汁 发酵 酵母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汁乳酸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郑瑞婷 刘长海 陈云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86,共3页
以猕猴桃汁为主要原料,采用驯化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1∶1(体积比)的比例进行乳酸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果汁浓度25%,接种量4%,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8h。
关键词 猕猴桃汁 乳酸发酵 保加利亚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猕猴桃汁的研究(II)——风味成分的鉴定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剑芳 张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4-18,共5页
应用TenaxGC吸附法和GC-MS分析鉴定了不同猕猴桃汁的风味成分,结果表明,加菌发酵猕猴桃汁共有14种挥发性组分,加菌发酵过滤汁分离到12种组分,自然发酵汁共分离鉴定出17种组分,未发酵汁鉴定出13种组分。3类发酵汁均以呈现多种花香、果香... 应用TenaxGC吸附法和GC-MS分析鉴定了不同猕猴桃汁的风味成分,结果表明,加菌发酵猕猴桃汁共有14种挥发性组分,加菌发酵过滤汁分离到12种组分,自然发酵汁共分离鉴定出17种组分,未发酵汁鉴定出13种组分。3类发酵汁均以呈现多种花香、果香的酯类为主,而未发酵汁则以呈现青草和叶子气味的醛类为主。因而通过酵母菌代谢可明显改善猕猴桃汁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汁 发酵 风味 组分 微生物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发酵猕猴桃汁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晓晴 王榆元 曾晓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154,共4页
以猕猴桃为主要原料,白砂糖、稳定剂为辅助原料,采用驯化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产品的最佳配方:接种量4%,猕猴桃汁:脱脂乳1:12,糖10%,明胶0.25%,采用0.20%抗坏血酸护色,83℃,30min杀菌条件,于42℃发... 以猕猴桃为主要原料,白砂糖、稳定剂为辅助原料,采用驯化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产品的最佳配方:接种量4%,猕猴桃汁:脱脂乳1:12,糖10%,明胶0.25%,采用0.20%抗坏血酸护色,83℃,30min杀菌条件,于42℃发酵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发酵 猕猴桃汁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汁中产香酵母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剑芳 张灏 厉凡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2000年第4期345-348,共4页
从优质自然发酵猕猴桃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香酵母E 36 ,经鉴定为膜醭假丝酵母Can didapelliculosa .研究了该菌在麦芽汁中的生长特性 ,发现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32℃ ,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分别为 9℃和 4 1.5℃ ;最适生长 pH为 5.4 ,最低... 从优质自然发酵猕猴桃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香酵母E 36 ,经鉴定为膜醭假丝酵母Can didapelliculosa .研究了该菌在麦芽汁中的生长特性 ,发现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32℃ ,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分别为 9℃和 4 1.5℃ ;最适生长 pH为 5.4 ,最低和最高生长 pH分别为 2 .0和 1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醭假丝酵母 猕猴桃汁 分离 鉴定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CCP在猕猴桃汁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国庭 田呈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应用 猕猴桃汁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Control HACCP系统 加工 食品安全 Point 预防措施 60年代 飞行任务 管理方式 食品危害 罐头制品 sis and 宇航员 FDA 水产品 肉制品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酶澄清猕猴桃汁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俊 曹飞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年第8期44-45,共2页
用酶活力单位为40U/mg的粉状果胶酶对猕猴桃果汁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果胶酶提高猕猴桃汁澄清度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4.0,温度50℃,果胶酶用量1000mg/L,作用时间90min。通过极差R可以看出,pH值对猕猴桃汁澄清度的影响最为... 用酶活力单位为40U/mg的粉状果胶酶对猕猴桃果汁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果胶酶提高猕猴桃汁澄清度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4.0,温度50℃,果胶酶用量1000mg/L,作用时间90min。通过极差R可以看出,pH值对猕猴桃汁澄清度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汁 果胶酶 最佳工艺条件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发酵澄清猕猴桃汁的研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郜宗茂 王永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1期125-126,共2页
采用活化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按接种量 3%接种于不同的种子培养液中 ,通过测定并分析pH值的变化 ,筛选合适的培养液。在此基础上 ,通过测定菌数的变化 ,选定适宜的复合菌种 。
关键词 食品加工 乳酸发酵 澄清猕猴桃汁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汁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伯初 《食品与机械》 CSCD 1997年第6期23-23,共1页
在猕猴桃汁加工过程中,采用冷却压榨工艺经特殊处理后,其出汁率与加热压榨基本接近,且能更好地减少Vc等营养成分的损失,保持果汁原有风味,产品口感纯正。
关键词 猕猴桃汁 冷却压缩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乳酸菌发酵猕猴桃汁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晓晴 王榆元 曾晓雄 《饮料工业》 2006年第6期20-22,共3页
以白砂糖、稳定剂为辅助原料,采用驯化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猕猴桃汁,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产品的最佳工艺:接种量4%,猕猴桃汁∶脱脂乳1∶12、糖10%、时间6h。
关键词 乳酸发酵 猕猴桃汁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发酵澄清猕猴桃汁的研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永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6-97,共2页
采用活化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按接种量3%接种于不同的种子培养液中,通过测定并分析pH的变化,筛选合适的培养液。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定菌数的变化,选定适宜的复合菌种,确定了乳酸发酵澄清猕猴桃汁的工艺流程。
关键词 乳酸发酵 澄清猕猴桃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和猕猴桃汁对pH振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珊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7年第8期478-483,共6页
在连续流动搅拌条件下,研究维生素C(Vc)和猕猴桃汁的引入对BrO_3^--SO_3^(2-)-Fe(CN)_6^(4-)(简称BSF)体系pH振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BSF体系pH振荡的周期随Vc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振幅基本不变,这与Vc的酸性和还原性有关;BSF体系pH振荡... 在连续流动搅拌条件下,研究维生素C(Vc)和猕猴桃汁的引入对BrO_3^--SO_3^(2-)-Fe(CN)_6^(4-)(简称BSF)体系pH振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BSF体系pH振荡的周期随Vc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振幅基本不变,这与Vc的酸性和还原性有关;BSF体系pH振荡的振幅和周期皆随猕猴桃汁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减小,这与猕猴桃汁的酸性、缓冲作用及原盐效应有关。该研究表明,Vc和猕猴桃汁皆对BSF体系pH振荡行为有一定的调控能力,但天然产物因成分复杂,其对pH振荡的调控能力不如单一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振荡 维生素C 猕猴桃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汁运动饮料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宋加华 刘少英 +3 位作者 崔素珍 龚子飞 陈玉凤 龙佩林 《体育学刊》 CAS 1998年第4期31-31,共1页
建立热环境训练90分钟,分别补充猕猴桃汁和矿泉水饮料两种模式。结果显示,猕猴桃汁饮料改善训练者机能状态,推迟疲劳出现,使判断移动反应时保持较高水平。
关键词 猕猴桃汁饮料 判断移动反应时 循环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猕猴桃汁工艺优化及香气成分动态解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罗心欣 成雨阳 +3 位作者 王周利 岳田利 蔡瑞 袁亚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8-175,共8页
以感官评分和活菌数为评价指标,首先筛选获得适宜于天然猕猴桃果汁发酵的耐酸、耐胆盐益生乳酸菌菌株,其次优化建立猕猴桃汁乳酸菌发酵工艺条件,并利用电子鼻对发酵期间猕猴桃汁香气成分变化进行动态解析。结果表明:以筛查获得的植物乳... 以感官评分和活菌数为评价指标,首先筛选获得适宜于天然猕猴桃果汁发酵的耐酸、耐胆盐益生乳酸菌菌株,其次优化建立猕猴桃汁乳酸菌发酵工艺条件,并利用电子鼻对发酵期间猕猴桃汁香气成分变化进行动态解析。结果表明:以筛查获得的植物乳杆菌21805和嗜酸乳杆菌20250混合发酵猕猴桃汁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时间24 h、菌种比例1 1、发酵温度36 ℃,在此条件下得到感官评分为81.45 分,活菌数为2.185×10^8 CFU/mL。在此条件下,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和载荷分析,利用电子鼻检测猕猴桃汁发酵过程中的香气,结果表明LDA可准确区分发酵不同阶段的猕猴桃汁,证实了电子鼻可以检测发酵猕猴桃汁的香气变化,不同发酵阶段风味差异可能来源于萜烯类,其他还有醇类、烷类、芳香类化合物等,发酵8 h开始形成发酵香气,12 h是产生香气物质的关键时间点,发酵后期是生成发酵猕猴桃汁风味的关键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猕猴桃汁 发酵 工艺优化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