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高压系统中的短路电流直流分量与零点漂移 被引量:33
1
作者 林集明 顾霓鸿 +5 位作者 项祖涛 班连庚 王承玉 孙岗 王晓刚 郑彬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5,共5页
结合1000kV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及规划的中国特高压电网,研究了交流1100kV断路器瞬态问题中的短路电流直流分量衰减时间常数及交流电流过零点的漂移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交流1100kV特高压断路器的工作条件建议,如特髙压断路器试验... 结合1000kV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及规划的中国特高压电网,研究了交流1100kV断路器瞬态问题中的短路电流直流分量衰减时间常数及交流电流过零点的漂移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交流1100kV特高压断路器的工作条件建议,如特髙压断路器试验的短路电流直流分量衰减的时间常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系统 断路器 短路电流 直流分量 时间 常数 零点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限制特高压系统操作过电压对避雷器的要求 被引量:15
2
作者 邬锦波 胡军 +1 位作者 孟鹏飞 何金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132-4138,共7页
为了更好地限制操作过电压,以淮南—皖南1 000 k V特高压工程为例,对两端装设避雷器、合闸电阻与两端避雷器配合、沿线布置1台避雷器以及沿线布置多台避雷器等方式进行了电磁暂态计算,通过比较普通避雷器、高荷电率避雷器和低残压避雷... 为了更好地限制操作过电压,以淮南—皖南1 000 k V特高压工程为例,对两端装设避雷器、合闸电阻与两端避雷器配合、沿线布置1台避雷器以及沿线布置多台避雷器等方式进行了电磁暂态计算,通过比较普通避雷器、高荷电率避雷器和低残压避雷器的应用效果,提出了深度限制操作过电压对避雷器在残压、荷电率、工频过电压耐受能力和能量吸收能力等方面的相应技术要求,当使用1.4倍额定电压的低残压避雷器时,可将系统操作过电压降低到1.3~1.4倍额定电压的水平;如能使用1.3倍额定电压的低残压避雷器,并沿线配置3台时,可将系统操作过电压降低到1.2~1.3倍额定电压,实现深度抑制操作过电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系统 避雷器 过电压及其防护 电磁暂态 绝缘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系统输电能力仿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玉佳 艾欣 +2 位作者 刘晓 谢晓骞 王彦广 《现代电力》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基于我国某省特高压实际电网规划的2015年夏大运行方式数据,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BPA,对电网的运行稳定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研究省际电网的输电极限问题和特高压系统接入后对原有电网稳定性的影响,给出考虑稳定性的输电能力分析方法... 基于我国某省特高压实际电网规划的2015年夏大运行方式数据,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BPA,对电网的运行稳定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研究省际电网的输电极限问题和特高压系统接入后对原有电网稳定性的影响,给出考虑稳定性的输电能力分析方法与流程,对该省网的省际输电能力进行判断,并校验电网的暂态稳定及小干扰稳定性。结果表明,热稳定及小干扰稳定约束是制约该省电网输电能力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详细分析小扰动的振荡模式,调节系统的参数和相关机组配置PSS,有效抑制了低频振荡,保证输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系统 热稳定 暂态稳定 小干扰稳定 输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限制特高压系统操作过电压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何金良 邬锦波 +1 位作者 孟鹏飞 胡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0-217,共8页
为了深度限制特高压系统操作过电压、降低特高压设备造价及制造技术瓶颈,以淮南-皖南1000kV特高压工程为例,通过电磁暂态计算,对采用两端装设避雷器、合闸电阻与两端避雷器配合、沿线布置一台避雷器以及沿线布置多台避雷器等深度限... 为了深度限制特高压系统操作过电压、降低特高压设备造价及制造技术瓶颈,以淮南-皖南1000kV特高压工程为例,通过电磁暂态计算,对采用两端装设避雷器、合闸电阻与两端避雷器配合、沿线布置一台避雷器以及沿线布置多台避雷器等深度限制过电压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上述不同方法对操作过电压的限制效果,并从热稳定及老化性能、工频电压耐受特性、能量吸收能力3个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采用先进的避雷器技术,可将操作过电压水平从1.6U0-1.7U0降低到1.2U0-1.3U0(U0=898kV),实现深度限制操作过电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系统 避雷器 过电压及其防护 电磁暂态 绝缘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技术在特高压直流系统中的应用实践
5
作者 吕金壮 廖毅 +2 位作者 石延辉 李昭扬 章芳情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7,共12页
针对现有数字孪生在特高压直流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在解决特高压直流系统规模、数据、应用等方面存在的挑战与问题,并且在基础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和业务运营等方面,系统地展示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功能特点。... 针对现有数字孪生在特高压直流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在解决特高压直流系统规模、数据、应用等方面存在的挑战与问题,并且在基础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和业务运营等方面,系统地展示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功能特点。根据业务需求构建了数字孪生场景以及数字孪生技术为关键节点的数字电网创新应用技术体系。以电网数字孪生转型为基础,从数据感知、模型构建、模型应用角度探索其应用场景,提高了系统在虚拟世界中的感知预测能力,同时支撑变电站智能化应用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数字化服务需求,为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具体有效的路径与参考,提升了电网互动性、安全性,逐步实现电网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高压直流系统 智能化管理与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输电系统用同步调相机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文强 周军 +1 位作者 王正伟 石生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83-3690,共8页
同步调相机故障诊断过程中,受噪声信号的影响,容易造成诊断精度不佳,加重了电网运行负担。为此,提出特高压输电系统中的同步调相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调相机轴承机械振动,采集故障状态下调相机轴承机械振动超标产生的振动信号... 同步调相机故障诊断过程中,受噪声信号的影响,容易造成诊断精度不佳,加重了电网运行负担。为此,提出特高压输电系统中的同步调相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调相机轴承机械振动,采集故障状态下调相机轴承机械振动超标产生的振动信号,并利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消除信号噪声,获取波形更为平滑的优化信号。通过计算信号模态分量中心频率对应的能量熵获取振动信号特征,并将信号特征作为训练样本输入支持向量机中,实现特高压输电系统用同步调相机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后的断路点α、断路点β和断路点γ的诊断结果与对应点位的电流和电压实际波形基本吻合;所提方法在a、b、c三组短路点检测到的谐波电流幅值与实际谐波电流幅值在各峰值处的重合率较高。说明所提方法断路故障和短路故障的诊断性能均较好,有利于确保特高压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系统 同步调相机 振动信号 噪声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直流系统试验方案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万开 印永华 +1 位作者 班连庚 曾南超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15-2821,共7页
分析了准东—皖南?1100 k 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的特点以及哈郑和溪浙?800 k V直流工程现场系统试验发现的主要技术问题。重点对受端高低端换流器分层接入500 k V/1000 k V交流电网控制保护性能、附加功率控制以及安稳装置的接口问题进... 分析了准东—皖南?1100 k 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的特点以及哈郑和溪浙?800 k V直流工程现场系统试验发现的主要技术问题。重点对受端高低端换流器分层接入500 k V/1000 k V交流电网控制保护性能、附加功率控制以及安稳装置的接口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结合?1100 k V特高压直流系统仿真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了系统试验项目,内容包括:基本的控制保护、监控、设备性能试验项目、换流站辅助系统试验、换流器控制与阀基电子接口试验、分层接入试验、换流变产气验证试验、融冰方式试验和直流偏磁测试试验等。这些研究成果为编制系统试验方案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高压直流示范工程 ±800 kV特高压系统试验 分层接入 试验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定功率MMC交流故障穿越策略
8
作者 陆书豪 潘恒毅 +1 位作者 贾秀芳 许建中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0,I0004,I0005,共12页
送端采用电网换相换流器(LCC),受端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特高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是直流输电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在该系统中,各换流站每极均由高、低两个阀组直流侧串联而成。当其受端MMC发生网侧故障时,现有穿越策略或将... 送端采用电网换相换流器(LCC),受端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特高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是直流输电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在该系统中,各换流站每极均由高、低两个阀组直流侧串联而成。当其受端MMC发生网侧故障时,现有穿越策略或将引起定有功功率MMC阀间均压环节失效,从而导致子模块电容过压的问题。针对该现象,首先梳理了系统在故障工况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接着,重点针对阀间均压环节失效的内部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功功率限幅值的站间协调穿越策略,此外,为使其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不对称故障,采用了一种零序电压注入的方法,以平衡不对称故障下相单元间的桥臂电流直流分量;最后,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搭建了相关模型,通过仿真对比,验证了本文策略能够兼顾不同受端站的桥臂过流和子模块过压风险,实现交流故障的可靠穿越,并尽可能地提升了故障期间的功率传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 稳态均压环节 交流故障协调穿越 零序电压注入 功率限幅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输电系统操作过电压柔性限制方法 被引量:38
9
作者 陈秀娟 陈维江 +4 位作者 沈海滨 李国富 张翠霞 车文俊 宋继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共5页
根据特高压输电系统对深度降低操作过电压水平的迫切需求及操作过电压常规限制方法在经济性和运行可靠性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操作过电压柔性限制方法的概念,阐述了可控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简可控避雷器)的原理。以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晋... 根据特高压输电系统对深度降低操作过电压水平的迫切需求及操作过电压常规限制方法在经济性和运行可靠性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操作过电压柔性限制方法的概念,阐述了可控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简可控避雷器)的原理。以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为例,仿真计算了采用可控避雷器降低操作过电压的效果,结果表明,断路器无合闸电阻时,仅用可控避雷器可将系统相对地最大操作过电压倍数限制至1.6p.u.。对特高压输电系统操作过电压柔性限制方法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需要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系统 操作过电压 柔性限制方法 可控避雷器 断路器 合闸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输电系统过电压、潜供电流和无功补偿 被引量:62
10
作者 谷定燮 周沛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25,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特高压输电系统过电压、潜供电流及无功补偿的研究结果,认为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可不采用高速接地开关;近期可采用固定式高抗,不用可控高抗;尽量缩短暂态过电压持续时间;特高压系统中突显的特殊操作过电压,即接地过电压和切... 介绍了国内外特高压输电系统过电压、潜供电流及无功补偿的研究结果,认为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可不采用高速接地开关;近期可采用固定式高抗,不用可控高抗;尽量缩短暂态过电压持续时间;特高压系统中突显的特殊操作过电压,即接地过电压和切除短路故障分闸过电压;绕击是造成特高压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山区应适当减小地线保护角。特高压变电所应适当增加MOA数量,以减小雷电侵入波过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系统 过电压 潜供电流 无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引线阻抗监视策略 被引量:20
11
作者 滕予非 王鱼 +2 位作者 焦在滨 张纯 庞广恒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7-164,共8页
为提升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引线的故障识别性能,提出一种新的接地极引线阻抗监视策略。对输电线路的全频带阻抗—距离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高频信号注入的接地极引线阻抗监视策略,并给出了注入信号频率选择原... 为提升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引线的故障识别性能,提出一种新的接地极引线阻抗监视策略。对输电线路的全频带阻抗—距离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高频信号注入的接地极引线阻抗监视策略,并给出了注入信号频率选择原则及故障告警判据。研究表明:若接地极引线长度超过注入信号的1/2波长,金属性接地故障时,阻抗监视装置测量阻抗的虚部随故障距离呈周期性变化,加大了判据整定的难度。因此注入信号频率的选择应保证金属性故障时,线路阻抗随故障距离的增加而单调变化,同时最大的故障阻抗模值应小于线路正常运行时的阻抗,且留有一定裕度。PSCAD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接地极引线 阻抗监视 阻抗—距离 注入信号频率 全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阀厅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姬大潜 刘泽洪 +2 位作者 张进 廖蔚明 魏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64-1869,共6页
为准确获得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阀厅内部典型空气间隙放电特性,以进一步指导阀厅设计和优化,针对阀厅内部典型空气间隙开展操作冲击放电试验,采用升降法获得不同空气间隙距离d对应的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U50,并拟合出相应的U50与d的幂指... 为准确获得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阀厅内部典型空气间隙放电特性,以进一步指导阀厅设计和优化,针对阀厅内部典型空气间隙开展操作冲击放电试验,采用升降法获得不同空气间隙距离d对应的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U50,并拟合出相应的U50与d的幂指数曲线,分析了阀厅内部典型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改变了均压球的直径并增加了模拟墙,完成了其对放电电压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操作冲击电压随空气间隙距离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增大电极曲率半径可以显著提高耐受操作冲击的能力;由不同电极构成的空气间隙耐受操作冲击的能力差异主要体现为放电特性曲线的增加率不同;对于同一种空气间隙,正向操作冲击电压施加在不同电极上会造成放电特性不同;对于更高电压等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以使用更大曲率半径的电极来提高其耐受操作冲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阀厅 典型空气间隙 操作冲击 放电试验 放电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直流系统谐振特性与抑制措施 被引量:27
13
作者 刘心旸 蒋维勇 李亚男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207,共6页
针对±1 1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侧谐波阻抗特性开展了相关研究,在分析直流线路Bergeron模型分布参数特性的基础上,用集总参数的长线路π型链式结构进行了等值与解析,并通过仿真比较,验证了EMTDC程序自带线路模型的准确性... 针对±1 1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侧谐波阻抗特性开展了相关研究,在分析直流线路Bergeron模型分布参数特性的基础上,用集总参数的长线路π型链式结构进行了等值与解析,并通过仿真比较,验证了EMTDC程序自带线路模型的准确性;基于线路模型建立包括换流器、平抗、中性点对地电容等直流设备以及交流系统阻抗、交流滤波器在内的直流谐振特性仿真模型,分析了各设备元件的参数取值以及交流侧条件改变对系统谐振点分布的影响;最后基于该阻抗模型,合理选择谐波源的不同位置,研究了加装基频阻波器和二次直流滤波器以后对直流侧50 Hz与100 Hz串联谐振的规避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谐波阻抗 分布参数 谐振 基频阻波器 二次直流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滤波器性能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5
14
作者 段玉倩 黎小林 +1 位作者 饶宏 贾红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0-94,共5页
介绍实际工程中所用的直流滤波器的形式并讨论其参数的选择方式,同时介绍用于评价直流滤波器设计性能指标的等效干扰电流Ieq以及用于计算Ieq的三脉动谐波模型。以目前在研待建的云广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例,利用Siemens公司的谐波分布计算程... 介绍实际工程中所用的直流滤波器的形式并讨论其参数的选择方式,同时介绍用于评价直流滤波器设计性能指标的等效干扰电流Ieq以及用于计算Ieq的三脉动谐波模型。以目前在研待建的云广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例,利用Siemens公司的谐波分布计算程序HarmDistr进行计算,讨论分析各种因素对Ieq的影响。最后针对不同的直流系统运行工况、不同的直流滤波器的投切组合进行直流滤波器性能计算,比较Ieq的大小并进行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直流滤波器 等效干扰电流 三脉动谐波模型 双调谐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端电网特高压直流系统与海上风电交互影响及评价指标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黄方能 张红丽 +3 位作者 马骞 朱玲 刘福锁 郜建良 《广东电力》 2019年第3期96-103,共8页
研究了负荷中心受端电网特高压直流系统与海上风电的交互影响特性。首先从直流系统与海上风电落点间电气距离、接入点系统等值阻抗、海上风电机组自身的无功电压特性等方面分析了特高压直流系统与海上风电交互影响的关键因素,然后解析... 研究了负荷中心受端电网特高压直流系统与海上风电的交互影响特性。首先从直流系统与海上风电落点间电气距离、接入点系统等值阻抗、海上风电机组自身的无功电压特性等方面分析了特高压直流系统与海上风电交互影响的关键因素,然后解析了二者交互作用阻抗表达式,计及特高压直流系统及海上风电落点交流系统强度,提出了直流系统与海上风电交互影响评价指标的快速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电网算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直流系统与海上风电电气距离越小、接入点系统等值阻抗越大,交互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端电网 高压直流系统 海上风电 等值阻抗 交互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洛渡—浙西特高压直流投运后系统稳定特性及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25
16
作者 吴萍 张健 +2 位作者 屠竞哲 卜广全 陈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73-1878,共6页
溪洛渡—浙西特高压直流投运后,将与复龙—奉贤特高压直流形成我国届时最密集的特高压多直流送出系统。分析了多直流送出系统与交流电网的耦合特性,提出了多直流送端系统故障后送端交直流协调控制策略。多直流送出系统由于电气距离较近... 溪洛渡—浙西特高压直流投运后,将与复龙—奉贤特高压直流形成我国届时最密集的特高压多直流送出系统。分析了多直流送出系统与交流电网的耦合特性,提出了多直流送端系统故障后送端交直流协调控制策略。多直流送出系统由于电气距离较近,故障后相互支援可靠性较高,且对送端区域电网潮流影响较小;但存在多个直流同时闭锁的风险,需要采取大量的控制措施。研究了溪浙直流投运后与受端交流电网相互影响规律,并对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重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参数能有效提升受端电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多送出系统 耦合 稳态电压波动 协调控制 参数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流开关型可控避雷器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磊 葛健 +2 位作者 李志兵 陈秀娟 张春合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464-4469,共6页
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操作过电压对输变电设备的绝缘水平影响逐渐变大。开关型可控避雷器是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中一种有效的操作过电压限制手段,而控制系统是可控避雷器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实时监测线路电压电流状态智能控制避雷器的参... 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操作过电压对输变电设备的绝缘水平影响逐渐变大。开关型可控避雷器是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中一种有效的操作过电压限制手段,而控制系统是可控避雷器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实时监测线路电压电流状态智能控制避雷器的参数和性能以达到深度抑制操作过电压的目的。根据可控避雷器的功能需求,阐述了可控避雷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整体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设置和可控避雷器的自动控制策略;同时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措施,根据统计故障率计算了控制系统的平均失效间隔工作时间(mean operating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值;最终按照设计要求研制出了控制系统样机,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电气性能实验,充分验证了研制的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可控避雷器控制系统控制结构清晰,策略有效,具备在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中工程应用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交流输电系统 开关型可控避雷器 控制系统 可靠性 联调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特高压输电系统输电能力研究 被引量:43
18
作者 曾庆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共6页
建立1 000 kV输电系统功率传输模型,分析影响1 000 kV输电系统输电能力的各种因素,研究输电系统保持静稳定的远距离输电能力技术,以案例讨论不同输电距离的输电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先进成熟的技术,1 000 kV输电系统,在1 500 km及以... 建立1 000 kV输电系统功率传输模型,分析影响1 000 kV输电系统输电能力的各种因素,研究输电系统保持静稳定的远距离输电能力技术,以案例讨论不同输电距离的输电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先进成熟的技术,1 000 kV输电系统,在1 500 km及以上远距离输电条件下,具有输送自然功率及以上功率的输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000 kV高压输电系统 功率传输模型 功率 传输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测量总线切换对特高压直流保护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攀腾 张志朝 《南方电网技术》 2012年第6期11-14,共4页
南方电网特高压直流工程直流测量系统采用集中处理方式,现场采集的数据量由测量系统预处理后,再经测量总线(TDM总线)传输至控制保护系统,因此,要求测量系统与各控制保护系统之间测量数据传输有更高的可靠性。介绍了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 南方电网特高压直流工程直流测量系统采用集中处理方式,现场采集的数据量由测量系统预处理后,再经测量总线(TDM总线)传输至控制保护系统,因此,要求测量系统与各控制保护系统之间测量数据传输有更高的可靠性。介绍了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配置,对其测量总线的切换逻辑进行了分析。结合实例分析了测量总线的切换对特高压直流保护系统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并对所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测量系统 测量总线 高压直流系统 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特高压输电系统过电压和绝缘配合的建议 被引量:37
20
作者 谷定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2,共4页
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我国下一世纪初可能要建设的特高压输电系统限制过电压、潜供电流的主要方法和限制后过电压、潜供电流的水平并选择了MOA 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对特高压系统的主要变电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 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我国下一世纪初可能要建设的特高压输电系统限制过电压、潜供电流的主要方法和限制后过电压、潜供电流的水平并选择了MOA 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对特高压系统的主要变电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抗器和MOA)和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系统 过电压 绝缘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