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
1
作者 孙鸿飞 葛文博 +1 位作者 武慧娟 赵普光阳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4,共11页
[目的/意义]当前,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经济中,智库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建设水平充分地展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研究高校智库建设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助于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为尽快实现中国智... [目的/意义]当前,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经济中,智库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建设水平充分地展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研究高校智库建设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助于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为尽快实现中国智库建设现代化做出贡献。[方法/过程]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智库建设的文献进行梳理,得到影响高校智库建设的7个维度、30个动力因子;其次,根据各个动力因子之间的关系提出高校智库建设的4个作用力,深入剖析高校智库建设的动力机制;最后,通过实例数据分析,挖掘最影响高校智库建设的关键动力因子。[结果/结论]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与方法,结合实例数据,得到最影响高校智库建设的关键动力因子是专家数量和高校成果数量。据此,根据相应的动力机制提出加强智库人才管理、优化智库成果质量管理、完善智库成果转化管理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新型 高校智库 动力机制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研究体系与进展
2
作者 苏红键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60,共11页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并梳理相关研究脉络和进展情况,能够为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提供参考。当前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主要包...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并梳理相关研究脉络和进展情况,能够为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提供参考。当前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三类八个方面的议题,即城镇化进程与战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体系与城市发展、县域城镇化、城镇化改革等五个核心议题,城镇化与城乡发展的关系、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两个系统议题,以及城镇化的国际比较研究。未来中国城镇化研究,要按照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围绕城镇化进程中的重点难点,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 县域城镇化 城镇体系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君 张轩 王健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8,共9页
[目的/意义]新发展阶段,如何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质量,持续推动决策体系和决策过程的现代化,是智库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方法/过程]本文立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新型智... [目的/意义]新发展阶段,如何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质量,持续推动决策体系和决策过程的现代化,是智库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方法/过程]本文立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定位,剖析了当前我国智库建设无法适应时代需求的制约因素,并从明确智库研究属性、提升智库研究能力、增强智库内生动力、凝聚各方智库力量、激发智库创新活力5个维度,提出了推进我国智库建设质量提升的现实路径。[结果/结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需要:坚持创新导向,提升研究能力;健全激励机制,增强内生动力;坚持合作理念,凝聚智库协同力量;优化评价体系,激发智库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新发展阶段 决策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探析——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赖丽华 刘鸿武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7,共11页
[目的/意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迫切需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助力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引导国际舆论,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方法/过程]中国特色新型... [目的/意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迫切需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助力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引导国际舆论,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方法/过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传播中国好声音、展现中国好形象等方面责无旁贷。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该院对非话语创新与战略传播的探索实践,分析总结其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结果/结论]本文从建构话语体系、传播平台、人才队伍、传播路径等四方面,就新时期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如何加强我国国际传播效能、改进国际舆论引导、提升国际话语权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国际舆论引导 国际传播 国际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2023第九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内容要点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鑫汝 唐果媛 吕青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5,共10页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深入解析“2023第九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的核心议题和专家观点,探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新时代背景下所承担的时代责任与使命。[方法/过程]本文对《智库理论与实践》编辑部组织举办的“2023第九届新型智库建...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深入解析“2023第九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的核心议题和专家观点,探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新时代背景下所承担的时代责任与使命。[方法/过程]本文对《智库理论与实践》编辑部组织举办的“2023第九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专家报告和圆桌论坛的专家观点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对其中重要的观点从时代责任、使命担当、实践路径3个层面进行总结、提炼和推荐。[结果/结论]中国智库建设的时代责任包括:服务国家战略,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聚焦关键问题,促进科技创新;传播中国声音,促进国际形象;智力服务支撑,提升决策质量;支撑社会治理,促进文明进步。新时代下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的使命需要做到五点创新,即智库国际化发展创新、智库理论方法创新、智库运行机制创新、智库治理能力创新以及智库信息化建设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实践路径则包括:制定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立足理论创新与方法论研究;构建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队伍;推动智库国际化与全球合作;实施智库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以及创新运行机制与优化结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智库建设 《智库理论与实践》 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智库研究的“两种知识”——兼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概念框架 被引量:2
6
作者 姜馨伦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目的/意义]立足现代智库研究学理需求,反思现代智库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形成具有本土特征的概念框架,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新路径。[方法/过程]通过区分不同层次的研究,提出现代智库研究的“两种知识”,用以... [目的/意义]立足现代智库研究学理需求,反思现代智库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形成具有本土特征的概念框架,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新路径。[方法/过程]通过区分不同层次的研究,提出现代智库研究的“两种知识”,用以分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本质的研究困境与功能发挥的研究现状,找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概念框架切入点。第1种知识的探究运用经验性、解释性与评判性并存的研究思路,第2种知识的探究运用“结构—行动”的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概念框架。[结果/结论]本研究通过概念框架区分不同层次的研究,“两种知识”组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概念框架的构成要素。第1种知识回答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本质、功能、特点和背景知识等相关问题,第2种知识回答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功能发挥过程之中涉及到的、如何在一般性预先假设下互动、如何在互动中更好地发挥功效,以及行动如何改变一般性预先假设的问题,即关于行动者与结构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智库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智库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建设的现状评价和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梁炜 陈京京 代水平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共4页
分析了我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建设的基本现状,包括智库建设起步较晚,但呈现规模不断增长,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研究力量相对不足,并缺乏整合;成果产出不足,转化率不高;分布不均,发展不均衡;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国际影响力相对不足... 分析了我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建设的基本现状,包括智库建设起步较晚,但呈现规模不断增长,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研究力量相对不足,并缺乏整合;成果产出不足,转化率不高;分布不均,发展不均衡;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国际影响力相对不足。限制科技智库建设的约束条件主要包括理念、重视度、体制机制、信息数据资源和经费投入等。提出了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建设的基本路径,包括建设目标、价值取向、基本特征、体系构架和支撑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新型科技智库 现状评价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与权力关系视角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友云 朱宇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借鉴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思维,提出智库研究的知识与权力互动关系分析视角。为实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必须从智库是体现知识与权力互动关系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来定位智库。现代社会决策愈发以知识为基础,智库通过为决... 借鉴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思维,提出智库研究的知识与权力互动关系分析视角。为实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必须从智库是体现知识与权力互动关系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来定位智库。现代社会决策愈发以知识为基础,智库通过为决策实践提供知识支持,反映出知识与权力相结合的特征。借助智库这一平台,知识与权力之间,公众、专家与政府之间互动统一的逻辑得以生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是知识与权力运用的过程,但科学知识是权力运用的基础,应积极发挥智库作为知识和权力间的桥梁作用,加强政策制定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路径必须以知识与权力良性运行的思想市场建构为基础,智库和政府履行好各自职责,智库应积极主动发挥智力优势影响公共政策,政府应为智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知识 权力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机制、重心下移、嵌入决策过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下半场”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刚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4,41,共7页
根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的时间表——到2020年实现总体目标,2013年以来的五年属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上半场",未来三年属于"下半场"。"上半场"成果丰硕,截至2017年底有九大... 根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的时间表——到2020年实现总体目标,2013年以来的五年属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上半场",未来三年属于"下半场"。"上半场"成果丰硕,截至2017年底有九大类604家智库,分布于50多个战略和政策领域;智库的制度建设和运营管理探索出不少经验,涌现出很多可圈可点的案例。目前各界对新型智库建设的深远意义认识得更加清晰,包括:新型智库建设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路径;新型智库建设继承了儒家"学为政本"传统,促进了国家治理的科学理性和专业理性;新型智库建设本质是开放言路,建立制度化的"政-知""政-产""政-媒""政-社"意见交通渠道,调动各行业知识精英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新型智库建设促进了有利于开展政策辩论的理性"第二公共政策空间"。"下半场"面临五大挑战:智库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集群性很低,"散""弱""小"局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新型智库建设未能突破"三明治陷阱";研究咨询业务过于集中政策过程的前端,业务模式头重脚轻;智库和政府内部研究机构是"两张皮",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以消除;智库成果认定与激励的指挥棒设计不合理。新型智库体系建设要解决智库产业的集中度和集群性问题,实体化和法人化是解决体制机制创新、克服"三明治陷阱"的重要途径,业务重心下移和后置是解决智库浮于表面注重形式传播问题的重要思路,而推行"嵌入式决策咨询服务模式"是解决政策研究与对策研究衔接、发挥"内脑"和"外脑"协同研究效应的重要选择,智库成果认定与激励措施的调整则始终是最重要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学为政本 智库产业集群性 第二公共政策空间 三明治陷阱 智库成果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桥红 周丽 刘嘉伟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121,共5页
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治理体系,是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智库建设、发挥决策咨询作用的前提。本文阐述了新型智库治理体系的内涵,以及构建新型智库治理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智库治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 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治理体系,是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智库建设、发挥决策咨询作用的前提。本文阐述了新型智库治理体系的内涵,以及构建新型智库治理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智库治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改善智库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智库治理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演变逻辑、实然困境和未来走向 被引量:7
11
作者 温志强 付美佳 胡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06,F0003,共7页
[研究目的]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深入探讨其发展过程的演变逻辑、存在的实然困境并基于此提供未来走向的路径规划。[研究方法]基于“决策—社会—国际”三维影响力分析框架,扫描智库三维影响力的在场表现,按照规范研究范式,厘... [研究目的]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深入探讨其发展过程的演变逻辑、存在的实然困境并基于此提供未来走向的路径规划。[研究方法]基于“决策—社会—国际”三维影响力分析框架,扫描智库三维影响力的在场表现,按照规范研究范式,厘定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的实然困境。[研究结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决策咨询服务效能孱弱、内生实践动力发展不足、本土特色品牌尚未形成的实然困境。从精准定位和顶层设计的双向融合、社会现实与成果转化的内在耦合、本土智库与国际平台的有效对接3个维度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所应遵循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智库建设 智库影响力 智库建设困境 三维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智库参与国家意识形态治理的路径及其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艳东 吴兴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6-107,共12页
美国智库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治理多端主体中的重要角色,从纵向历史来看,美国智库的意识形态化契合了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从横向视角来看,智库深度参与政治体系运作、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促进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积极进行对外意识形态渗... 美国智库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治理多端主体中的重要角色,从纵向历史来看,美国智库的意识形态化契合了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从横向视角来看,智库深度参与政治体系运作、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促进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积极进行对外意识形态渗透、搭建思想共识平台,以及借由"旋转门"机制,积极"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等,在意识形态治理中扮演着愈益积极的角色。尽管制度属性有本质差别,但美国智库深度嵌入国家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的举措,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专业化为趋势,政府主导建设特色智库方阵;以职业化为标准,营建智库人才成长和流动机制;以多样化为布局,多管齐下扩展智库的影响力;以专题化为突破,集中攻坚意识形态治理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智库 意识形态 国家意识形态治理 智库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引导、资源驱动与环境培育: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内在逻辑——基于82份政策的文本内容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文宏 李玉玲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74,共12页
为了厘清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内在逻辑,借助内容分析法,以党和政府的政策文本为研究素材,进行层层编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遵循目标引导-资源配置-环境开放-合作协同的发展逻辑。在顶层设计与自主探索中,驱动智... 为了厘清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内在逻辑,借助内容分析法,以党和政府的政策文本为研究素材,进行层层编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遵循目标引导-资源配置-环境开放-合作协同的发展逻辑。在顶层设计与自主探索中,驱动智库发展;在加大资源投入、竞争获取资源及规范资源使用中,支撑智库发展;在依托传统官方的基础上,塑造新兴市场环境,培育特色智库;在多样态融合、多方互动与多元共生的合作协同中,创新智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已形成较为健全的运行体系,呈现有序发展与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坚持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内容分析法 政府决策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以刘易斯拐点期为背景的理论、模式与政策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垠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9,共12页
传统城镇化理论以劳动力无限供给作为约束条件,以人口城镇化作为评价指标的研究方法不适用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遭遇刘易斯拐点期的现实。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以劳动力过剩供给转变为结构性短缺为约束条件,将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融入... 传统城镇化理论以劳动力无限供给作为约束条件,以人口城镇化作为评价指标的研究方法不适用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遭遇刘易斯拐点期的现实。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以劳动力过剩供给转变为结构性短缺为约束条件,将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融入城市的质量提升而非数量提升作为目标体系的过程。这种特殊性是相对于西方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殊性,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却具有一般性,可以将"城镇化理论的中国实践"视为对发展中经济体推动城镇化进程跨越刘易斯拐点期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贡献,并借此丰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涵。本文将超越古典或新古典假设对城镇化的框定,着力考察投资型城镇化、技术性失业现象以及城市非正规部门正规化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并寻求实现中国梦"城市篇章"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 非正规劳动力市场 基础设施 城市管理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之源、实然之困及纾解之道 被引量:9
15
作者 温志强 付美佳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目的/意义]精准透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历史发展逻辑和现实发展所需,有效回应其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借助文献研读和规范研究范式,阐... [目的/意义]精准透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历史发展逻辑和现实发展所需,有效回应其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借助文献研读和规范研究范式,阐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及发展之源,剖析其在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实然困境,进而针对性地提出纾困策略。[结果/结论]通过分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现实情境,发现其存在服务定位与成果质量陷入“双重窘境”、现实导向与成果传播落入“双重危机”、智库制度面临缺失与空转“双重难题”、人才队伍呈现失衡与静置“双重病态”以及智库对外交流创新能力深陷“双重困局”等困境。对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从厘清智库服务理念、良性运转智库成果、完善智库制度体系、打造优质人才高地及做好国际公共外交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纾解上述5个“双重”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智库建设 智库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制度保障 被引量:5
16
作者 石伟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57,共8页
智库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智库蓬勃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地位愈发凸显。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优势,如何利用制度更好规范智库建设,一直是智库研... 智库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智库蓬勃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地位愈发凸显。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优势,如何利用制度更好规范智库建设,一直是智库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特别是在中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后,从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制度、政策评估制度、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舆论引导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加快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体系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保障体系 制度完善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晓斌 彭佳芳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6-154,共9页
采用网络调研和实地考察法对广东101所地方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智库类型、成立时间、组织架构、信息资源建设等;从咨政建言、引导社会舆论、公共外交成效、智库评价排名和智库体系等方面总结广东地方智库建设成就,分析... 采用网络调研和实地考察法对广东101所地方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智库类型、成立时间、组织架构、信息资源建设等;从咨政建言、引导社会舆论、公共外交成效、智库评价排名和智库体系等方面总结广东地方智库建设成就,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智库 地方特色新型智库 智库建设 现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智库评价看中国特色新型出版智库建设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洁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4,21,共6页
出版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典型代表和出版强国建设的有效支撑。科学、客观的智库评价在出版智库的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主流智库评价体系和方法不完全适用于出版智库的评价,原因在于出版智库的价值取向、建设目标和运行... 出版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典型代表和出版强国建设的有效支撑。科学、客观的智库评价在出版智库的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主流智库评价体系和方法不完全适用于出版智库的评价,原因在于出版智库的价值取向、建设目标和运行规律与综合性智库及其他专业智库存在根本差异。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出版智库应该创新出版智库评价方法,探索出版智库建设的有效途径,以科学、客观的智库评价引领出版智库遴选、培育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评价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出版智库 出版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核两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框架与模式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宁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6期58-64,共7页
[目的/意义]高校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当充分利用其优势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然而,高校存在诸如体制机制、研究导向等种种不利于新型智库建设的问题和障碍。[方法 /过程]为破解这些问题,本文提出高校智库建设的&... [目的/意义]高校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当充分利用其优势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然而,高校存在诸如体制机制、研究导向等种种不利于新型智库建设的问题和障碍。[方法 /过程]为破解这些问题,本文提出高校智库建设的"一核两力"框架和模式。[结果/结论 ]首先要进行体制突破与机制创新,构建独立、自主、灵活的智库主体和治理结构,并配以完备、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其次,要搭建规模适度、梯度分明、结构合理的核心研究团队和体现异质性、广泛性和研究性的外围团队,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和机制设计实现平台化研究。最后,以构筑"四大互动体系"为思路打造智库高效运营力,为研究力赋能,提升研究质量和智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一核两力 研究力 运营力 四大互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的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基于河南省“三农”智库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20
作者 姬超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3期53-58,共6页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智库建设问题,建立一套新型的、特色的、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专业化智库,能够从理念上推动地方经济的成功转型。然而,随着全国智库浪潮的兴起,智库建设过程中乱象丛生,特色新型智库是...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智库建设问题,建立一套新型的、特色的、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专业化智库,能够从理念上推动地方经济的成功转型。然而,随着全国智库浪潮的兴起,智库建设过程中乱象丛生,特色新型智库是破解各地重复建设现象的关键所在。[方法/过程]以农业大省河南为例,"三农"智库将成为中国智库建设浪潮中的特色平台、特殊平台、特长平台。河南在"三农"智库建设上必须抢先一步,抢占先行优势,全面丰富思想市场。河南乡村社会的变革在根本上依赖于理念的推动,缺失理念的社会将陷于死寂,转型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思想市场是新的理念出现和传播的源泉,也是政府公共政策供给和优化的重要条件。[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着力建设中原农村发展智库示范区,积极探索中原经济区协同发展新模式,建设路径包括:(1)在整体规划上,坚持官方与非官方智库多元发展、百花齐放;(2)在智库建设的着力点上,坚持内容重于形式;(3)在智库发展的制度保障上,坚持依法治库;(4)根据不同区域、行业的差异化特征,建设相应的专业化智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发展 智库 特色新型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