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特色保护类村庄种群分布动态与生境选择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玲 芮旸 +1 位作者 罗飞 孙玮鸿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0-512,共13页
基于种群生态学理论,将黄河流域971个国家级特色保护类村庄视作一个地理种群。综合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明晰这一种群的分布动态和生境选择特征,进而应用地理探测器对比揭示影响该种群分布的生态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特色... 基于种群生态学理论,将黄河流域971个国家级特色保护类村庄视作一个地理种群。综合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明晰这一种群的分布动态和生境选择特征,进而应用地理探测器对比揭示影响该种群分布的生态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特色保护类村庄的分布密度随种群增长而大幅提高,分布模式随尺度变大由显著聚集转为不显著离散,分布格局随时间推移由多中心向单中心演化,但集聚中心一直位于河谷盆地;(2)黄河流域特色保护类村庄具有“聚中低山区、向阳坡斜坡、喜温暖湿润、近黄河干流”的偏好,趋向中等人口密度、经济欠发达地区分布,主要位于国道沿线30 km、省道沿线10 km、中心城市周边20~80 km、历史城镇周边60 km、旅游景区和文保单位周边20 km范围内;(3)影响特色保护类村庄种群分布的生态因子具有综合性、非等价性和限定性,在黄河流域以文保单位和海拔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保护类村庄 地理种群 空间分布 生境选择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异质性视角下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差异性实证研究
2
作者 刘虹吾 陈雪婷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4期94-100,共7页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与文化环境多样,村庄在差异化的地理环境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上慢慢形成,各个村庄之间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而显示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本文基于乡村异质性的研究视角,以甘肃省“河东”地区的拉尕村与“河...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与文化环境多样,村庄在差异化的地理环境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上慢慢形成,各个村庄之间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而显示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本文基于乡村异质性的研究视角,以甘肃省“河东”地区的拉尕村与“河西”地区的南台村为实证案例,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特色保护类村庄在地域、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的异质性特征。通过挖掘其主要矛盾,明确规划编制的关键点,并进一步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差异性的对比研究。以期从理论上提升我国乡村建设在特色保护类村庄领域的研究,同时从实践层面为其他同类型村庄的发展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保护类村庄 乡村异质性 规划差异性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空间演化及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姿璇 潘方杰 +1 位作者 黄琦 王璐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2-506,共15页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类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该研究基于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网格维分析等方法,从空间分布类型、分布方向、分布密度、分布均衡性等方面识别空间演化特...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类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该研究基于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网格维分析等方法,从空间分布类型、分布方向、分布密度、分布均衡性等方面识别空间演化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空间分布为集聚型结构类型,呈现出集聚型趋势逐渐增强的演化特征,其中传统村落类集聚程度最高.2)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呈现“东(略偏南)—西(略偏北)”态势,空间分布向心力较强,方向性较为明显,且呈现出向东、西两边逐渐扩散态势.3)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高密度区呈现出由散点独立结构向块状组团结构演化的态势,大体上呈现出横“V”字形核密度结构,宜昌始终是核密度最高的区域,不同类型村庄高密度区差异显著.4)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在空间上呈不等概率分布态势,存在围绕宜昌、荆州、十堰、襄阳、恩施等集聚分布的态势,且呈现出逐渐均衡的发展趋势.5)自然环境是特色保护类村庄的选址与布局的本底和基石,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断增强,不同类型村庄受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保护类村庄 空间格局特征 影响机理 产业发展 振兴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发展策略探析——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雷丹玉 《南方农机》 2024年第5期118-122,共5页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主体之一。山西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在生态、农业、人文资源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但也存在产业基础不牢固、空心化、老龄化等劣势。在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村落保护战...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主体之一。山西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在生态、农业、人文资源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但也存在产业基础不牢固、空心化、老龄化等劣势。在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村落保护战略推进以及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应从盘活资源、夯实产业、传承文化、健全设施、人才振兴等层面发力,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规划,以实现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保护类村庄 乡村振兴 SWOT分析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产业规划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费丽娜 和春兰 刘赟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21期41-44,共4页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特色保护类村庄产业发展,该文以保山市施甸县哈寨村为例,采用现场调研法、SWOT分析法,对村庄产业发展现状及态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村庄发展定位,并将哈寨村产业发展空间规划为“三区”模式,即特色农...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特色保护类村庄产业发展,该文以保山市施甸县哈寨村为例,采用现场调研法、SWOT分析法,对村庄产业发展现状及态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村庄发展定位,并将哈寨村产业发展空间规划为“三区”模式,即特色农业种植区、生态涵养区、“金布朗”核心旅游区,以“生态+文化+旅游”模式为发展方向,对旅游产业线路进行规划,并提出村庄产业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西南地区特色保护类村庄的产业振兴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保护类村庄 产业振兴 空间规划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保护类村庄乡土景观的构成特征与营造策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何超 王慧澄 《绿色科技》 2022年第3期65-68,共4页
新时代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景观如何塑造,如何统筹保护传统地域文化和实现村民对现代生活的向往,仍是亟需探索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实地调研了贵州特色保护类村庄,阐述了特色保护类村庄乡土景观应具备地域文化性、形式美学性和田园趣味... 新时代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景观如何塑造,如何统筹保护传统地域文化和实现村民对现代生活的向往,仍是亟需探索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实地调研了贵州特色保护类村庄,阐述了特色保护类村庄乡土景观应具备地域文化性、形式美学性和田园趣味性,提出了民族文化深厚、农耕记忆传承、实现村民的建设意愿、实用功能与景观并存等4个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并归纳了乡土景观营造中元素原始运用、情景再现的传承方式,以及元素演绎和工艺更新的创新策略,以期为乡村特色保护和乡土景观营造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保护类村庄 乡土景观 构成特征 营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特色保护类村庄改造问题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汤颖 《南方农业》 2021年第30期27-28,31,共3页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现实条件、总体要求、实施重点及政策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基于此,以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泥沛村为例,着重阐述了保护特色村的规划思路...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现实条件、总体要求、实施重点及政策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基于此,以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泥沛村为例,着重阐述了保护特色村的规划思路,并对泥沛村的乡村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泥沛村的发展对策,为泥沛村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振兴之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保护类村庄 风貌改造设计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旅融合的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模式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先河 《村委主任》 2023年第6期100-102,共3页
特色保护类村庄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的冲击,特色保护类村庄面临着破坏、老化和文化传承的挑战。文章旨在探索基于农旅融合的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模式,... 特色保护类村庄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的冲击,特色保护类村庄面临着破坏、老化和文化传承的挑战。文章旨在探索基于农旅融合的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模式,研究论证了农旅融合对特色保护类村庄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农旅融合的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关于村庄定位和特色确立、制定详细的村庄规划、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策略,以期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实现村庄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传承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旅融合 特色保护类村庄 规划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