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作者 桂正文 施皓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坐落于安徽省南部的祁门县与石台县交界处,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境内山势雄伟,峰石奇险,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其中主峰海拔1727.6m,与黄山、清凉峰同为皖南三...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坐落于安徽省南部的祁门县与石台县交界处,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境内山势雄伟,峰石奇险,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其中主峰海拔1727.6m,与黄山、清凉峰同为皖南三座高峰。保护区于1982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安徽省第一个国家级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安徽省南部 石台县 清凉峰 祁门县 黄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的补充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倪味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84-87,共4页
从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和植被特点出发,介绍新发现的数种木本植物的分布状况和种群情况,供分类专家、有关单位和林木分类爱好者参考。
关键词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被 生物多样性 珍贵稀有植物 木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对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初步调查监测 被引量:12
3
作者 方宏明 《安徽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26-30,共5页
了解野生动物资源现状、监测野生动物种群及其动态变化是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任务。红外触发相机是野生动物研究中的重要工具,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的资源调查与监测。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利用30台红外相机在27个拍摄样点... 了解野生动物资源现状、监测野生动物种群及其动态变化是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任务。红外触发相机是野生动物研究中的重要工具,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的资源调查与监测。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利用30台红外相机在27个拍摄样点对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监测。共拍摄兽类8科、12种,鸟类3目、5科、10种。红外相机监测结果反映了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动物多样性现状,表明该方法适宜在保护区进行野生动物的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自然资源 兽类 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论 被引量:4
4
作者 顾长明 詹成林 陈文豪 《野生动物》 2001年第2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森林生态景观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规划 保护 基础设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序榆的分布状况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德云 《现代园艺》 2015年第4期204-204,共1页
介绍了长序榆的形态特征及生态特性、经济及科研价值,描述了长序榆的分布状况,分析了致濒因素,提出了保护对策。
关键词 长序榆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分布状况 致濒因素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方宏明 《农业灾害研究》 2017年第6期9-11,16,共4页
从分布区域、面积、种群、生存现状和变化趋势等方面对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银杏、红豆杉等13种珍稀野生植物资源进行描述,分析其分布的特点,并提出了加强珍稀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珍稀野生植物 资源现状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生境适应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锐 《安徽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12-16,共5页
本文基于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7个野猪分布点和12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对保护区内野猪潜在的栖息地进行评价,并对其适应性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的训练集AUC值为0.901,验证集AUC值为0.769;根据适宜指... 本文基于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7个野猪分布点和12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对保护区内野猪潜在的栖息地进行评价,并对其适应性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的训练集AUC值为0.901,验证集AUC值为0.769;根据适宜指数把研究区域划为非适生区、低适生区、适生区和高适生区4种类型,其中非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均为291 km^(2),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分别为92 km^(2)、37 km^(2);影响保护区野猪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昼夜温差月均值、坡向、最干月降水量和等温性,其综合贡献值分别为39.72%、23.94%、21.53%和5.16%,4项环境变量累积贡献值达到90.35%;保护区温湿度对野猪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在保护南北坡不同生境类型的同时,加大对野猪种群的监测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境适应性 MaxE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的自然博物院——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
作者 陈文豪 《安徽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43-43,共1页
<正> 牯牛降,位于石台和祁门县境内,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与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黄山和佛教圣地九华山毗邻,古称'西黄山'。其主峰牯牛降海拔1727.6米,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神牛从天而降,故名牯牛降。由于牯牛降具有植被... <正> 牯牛降,位于石台和祁门县境内,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与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黄山和佛教圣地九华山毗邻,古称'西黄山'。其主峰牯牛降海拔1727.6米,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神牛从天而降,故名牯牛降。由于牯牛降具有植被类型的典型性和区域的代表性,1982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自然景观 生态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探索实践——以祁门管理站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键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54-56,61,共4页
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是自然保护区主要功能之一。本文总结分析了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管理站科普宣教实践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并从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群体拓展、内容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以期为全省自然保护地开展科... 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是自然保护区主要功能之一。本文总结分析了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管理站科普宣教实践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并从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群体拓展、内容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以期为全省自然保护地开展科普宣教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牯牛 自然保护区 科普宣教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调查状况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成妹 《现代园艺》 2017年第23期62-63,共2页
介绍了祁门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的调查方法、调查状况,分析了致濒因素,提出了保护对策。
关键词 牯牛自然保护区 珍稀植物 致濒因素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丁来 《安徽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16-19,共4页
通过设置固定样地,对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共记录到胸径≥1 cm的植株964株,隶属23科35属61种,区系体现了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性;乔木以壳斗科为优势科,甜槠、栲树、马银花... 通过设置固定样地,对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共记录到胸径≥1 cm的植株964株,隶属23科35属61种,区系体现了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性;乔木以壳斗科为优势科,甜槠、栲树、马银花为优势种;样地内胸径5~10 cm的乔木占总植株比43.57%,群落结构总体表现稳定。此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为森林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牯牛自然保护区 典型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种和面积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优势树种生长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希平 杨晓军 +2 位作者 巩合德 马月伟 吴利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研究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优势树种的生态特征与生长动态,为探究马尾松—杉木优势树种的生态特征林分管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设立固定样地的基础上,调查并分析了优势树种马尾松、杉木的径级结构、胸径生长、年轮、树高和... 【目的】研究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优势树种的生态特征与生长动态,为探究马尾松—杉木优势树种的生态特征林分管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设立固定样地的基础上,调查并分析了优势树种马尾松、杉木的径级结构、胸径生长、年轮、树高和胸径关系。【结果】调查样地内的马尾松为第一优势种,但幼树较稀少,林冠下实生与萌芽大量分布的杉木为亚优势种;树木年轮显示出两优势树种的树龄相近,但马尾松的胸径生长量大于杉木,树高生长量也比杉木大。【结论】成熟林林冠层马尾松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地位会降低,而杉木的优势地位会逐渐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木 径级结构 SDI指数 相对生长 牯牛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牯牛降自然区珍稀植物紫茎群落特征研究
13
作者 桂正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20-123,144,共5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紫茎(Stewartia sinensis)群落的基本现状,为该珍稀濒危植物的科学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保护区内设置4个样地,调查分析了紫茎林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紫茎群落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29科40属53种... 为了更好地了解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紫茎(Stewartia sinensis)群落的基本现状,为该珍稀濒危植物的科学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保护区内设置4个样地,调查分析了紫茎林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紫茎群落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29科40属53种,以樟科、杜鹃花科、壳斗科种类最多;从分布区类型看,在属级水平上有9个类型,属的分布区类型温带分布略多于热带分布(21/19);牯牛降紫茎群落属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优势种有枹栎、杜鹃、紫茎、红楠、锥栗、枫香树等,灌木层优势种主要有毛柄连蕊茶、尖连蕊茶等,草本层有狗脊、淡竹叶等;紫茎群落中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紫茎群落中幼树和小树占比达84.85%,共84株,更新状况良好,建议将该群落设置为永久固定样地进行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 群落结构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黎 吴刚 《江苏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20-22,51,共4页
对牯牛降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生长着极其丰富的野生观赏植物,共有474种,隶属156科382属。报道了其开发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思路。
关键词 牯牛自然保护区 观赏植物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开发对祁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水质的影响
15
作者 程周旺 张慧冲 方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635-15636,15638,共3页
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对祁门牯牛降景区牯牛湖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经鉴定共有浮游植物99属种,隶属于5门61属。采用"污染指示种"对牯牛湖的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旅游开发对祁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牯牛湖的水质影... 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对祁门牯牛降景区牯牛湖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经鉴定共有浮游植物99属种,隶属于5门61属。采用"污染指示种"对牯牛湖的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旅游开发对祁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牯牛湖的水质影响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旅游 祁门牯牛 自然保护区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探讨
16
作者 杨金连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7期161-162,共2页
发展生态旅游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本质在于处理社会、经济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皖南山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目前保护区生态系统面临威胁,在旅游开发中,应以旅游资源保护性... 发展生态旅游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本质在于处理社会、经济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皖南山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目前保护区生态系统面临威胁,在旅游开发中,应以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为前提,通过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实现自然保护区协调发展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牯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牯牛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5
17
作者 倪味咏 《安徽林业科技》 2011年第5期50-53,共4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生物多样性,并对牯牛降丰富的自然资源提出了开发利用途径;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注重保护,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关键词 牯牛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开发利用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牯牛降北坡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其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变化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育鹏 洪欣 +4 位作者 刘坤 李建辉 周守标 张丁来 陈文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5-173,共9页
【目的】分析安徽省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坡种子植物区以及植物多样性,为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牯牛降北坡植被垂直带进行样地调查并划分植物区系,分析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保护区种子... 【目的】分析安徽省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坡种子植物区以及植物多样性,为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牯牛降北坡植被垂直带进行样地调查并划分植物区系,分析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保护区种子植物丰富,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共有种子植物145科687属1 414种(含种下分类单位);科属的优势现象明显,属的组成相对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4.32%;植物分布区类型表现出从亚热带到温带过渡的区系特点;牯牛降北坡植被垂直带谱为海拔800 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1 100 m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100~1 300 m为落叶阔叶林,300~1 500 m为针阔叶混交林,海拔1 500 m以上为黄山松针叶林;随海拔升高,植被类型表现为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大致表现出沿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受冰川影响,南坡海拔高差大,地势陡峭,土壤层薄,因而在相同海拔条件下,北坡的物种丰富度往往大于南坡。【结论】该保护区北坡具有很高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最大的物种多样性出现在中海拔地带。对牯牛降保护区北坡进行植被监测时,应以大样地为主要监测方法,以海拔700~1 000 m的落叶阔叶林作为主要监测对象。对北坡科普、旅游区域需进行全面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影响评估,建立完善生态旅游规划体系,并依照自然景观进行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区系 植物群落 海拔梯度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牯牛降地区黑麂分布状况及保护对策
19
作者 倪味咏 李健 吴成妹 《野生动物》 2000年第4期35-35,共1页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别名青麂、乌金麂等。属偶蹄目、鹿科,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分布于皖南山区和浙江、江西和福建省的部分地区。安徽省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麂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
关键词 安徽 牯牛自然保护区 黑麂 分布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牯牛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文豪 陈治平 沈能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05年第8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资源 旅游环境 容量分析 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 环境容量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