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质流方法的中国铅资源使用存量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羊建波 程晋阳 +1 位作者 常青 赵会颖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04,共8页
中国是铅资源消费大国,但铅资源保障程度并不高,再生铅作为未来铅资源供应来源,科学计算其使用存量可为铅资源供应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本文搭建了铅物质流动态分析模型,采用两种方法核算铅使用存量:采用自上而下方法剖析了1949—2018... 中国是铅资源消费大国,但铅资源保障程度并不高,再生铅作为未来铅资源供应来源,科学计算其使用存量可为铅资源供应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本文搭建了铅物质流动态分析模型,采用两种方法核算铅使用存量:采用自上而下方法剖析了1949—2018年中国社会经济系统中铅元素输入量、流出量和存量的动态演化,核算了铅使用存量;采用自下而上方法分析了最为重要的铅酸蓄电池各类型的载体保有量、电池容量的变化情况,并计算2018年铅酸蓄电池的铅使用存量,进而推算该年铅使用存量。结果显示,自上而下方法计算2018年的铅使用存量为2320万t,自下而上方法为1892万t,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率为14%,整体可靠。铅使用存量主要累积于铅酸蓄电池中,累计消费占比约为71%。我国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完善再生铅回收体系,优化再生铅企业与电池生产企业布局,逐步提高再生铅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资源 物质流方法 使用存量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铅酸蓄电池 再生铅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流分析方法在危险化学品事件物证勘验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光耀 张冠男 +2 位作者 周正 郭洪玲 朱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145,共6页
物证勘验是查明危险化学品事件发生原因的必要手段和重要环节,但危险化学品事件表现形式多为爆炸和火灾,容易引发多米诺效应,物证调查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提高现场勘验的效率、减少危险化学品事件的发生,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MFA)开展事... 物证勘验是查明危险化学品事件发生原因的必要手段和重要环节,但危险化学品事件表现形式多为爆炸和火灾,容易引发多米诺效应,物证调查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提高现场勘验的效率、减少危险化学品事件的发生,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MFA)开展事件现场情报信息分析并基于具体案例探索物质流分析理论方法在危险化学品事件物证勘验中应用价值与前景。并以“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为例,绘制“天嘉宜化工厂苯二胺项目物质流动分析图”和“危险物质分布图”,对涉事企业作物质流分析。结果表明:MFA可识别危险区域和危险物质,为现场勘验人员提供安全防护参考信息;还可为现场物证的提取和检验鉴定提供范围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分析方法(MFA) 危险化学品事件 物证勘验 爆炸事故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流分析的跟踪观察法 被引量:30
3
作者 陆钟武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第1期18-25,共8页
流动,是物质(如铜、铝等)流动和流体流动二者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基于这个论点,简要地回顾了流体力学中研究流体流动的两种方法,即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相应地提出了物质流分析的两种方法,即跟踪观察法和定点观察法。由于前者在文献中未见... 流动,是物质(如铜、铝等)流动和流体流动二者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基于这个论点,简要地回顾了流体力学中研究流体流动的两种方法,即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相应地提出了物质流分析的两种方法,即跟踪观察法和定点观察法。由于前者在文献中未见报道,因此对它进行了重点说明。强调了物质流的跟踪观察法既适用于稳态物质流(产品产量不变),也适用于非稳态物质流(产品产量增长或下降)。以钢铁产品生命周期的铁流图为例,说明了物质流的跟踪模型。在引入了物质流的非稳度后,提出了物质流各项指标的计算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瑞典铅酸电池系统为对象,计算了其中铅流的各项指标,并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的研究方法 物质的跟踪观察法 物质的基本公式 物质的非稳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生产经济系统的动态物质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夏艳清 李书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5-131,共7页
本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物质减量分解模型,研究了1990—2012年我国农业生产经济系统的物质流状况及其结构,并将之与农业经济发展指标相联系,利用分离指数等指标考察了经济增长与物质投入的脱钩关系,对物质输入进行了减量效应和反弹效... 本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物质减量分解模型,研究了1990—2012年我国农业生产经济系统的物质流状况及其结构,并将之与农业经济发展指标相联系,利用分离指数等指标考察了经济增长与物质投入的脱钩关系,对物质输入进行了减量效应和反弹效应分解。结果表明:二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输入输出不断增加,物质投入以化肥和能源为主,农业经济增长和物质投入处于相对脱钩状态,物质利用效率提高速度低于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农业经济系统呈现弱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经济系统 物质分析方法 物质减量分解模型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土高压酸浸过程中有价金属的物质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田庆华 董波 +3 位作者 郭学益 王青骜 许志鹏 李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776-1786,共11页
本研究将物质流分析方法(SFA)应用于某红土镍矿高压酸浸工艺。结果表明,虽然高压酸浸工艺已成为处理低品位红土镍矿的主流工艺,但大量固体废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制约其规模化发展。该高压酸浸工艺年处理红土镍矿能力为321万t,... 本研究将物质流分析方法(SFA)应用于某红土镍矿高压酸浸工艺。结果表明,虽然高压酸浸工艺已成为处理低品位红土镍矿的主流工艺,但大量固体废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制约其规模化发展。该高压酸浸工艺年处理红土镍矿能力为321万t,每年将排放300万t高压浸出渣、10万t硫酸盐渣、1.6万t铁铝渣、0.08万t酸浸渣。用镍、钴、锰作为前驱体制备原料,最终流入前驱体制备工艺的物质分别为2.70万t/年、0.24万t/年、0.29万t/年,占比分别为77.14%、75.00%、13.12%。最终流入提钪工艺的超高附加值钪为40.00 t/年,占比为37.70%。高压酸浸工艺可选择性去除98.11%的铁和99.86%的铝。本研究结论对红土镍矿高压酸浸工艺的排放控制和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分析方法(SFA) 红土镍矿 高压酸浸工艺 排放控制 资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资源流转成本会计评价框架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郑玲 杨密圆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75-80,共6页
2017年ISO14052的发布,为资源流转成本会计(MFCA)向供应链层面扩展提供了指南,但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鉴于生命周期成本(LCC)和生命周期评估(LCA)是在可持续决策背景下评价生命周期范围内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常用... 2017年ISO14052的发布,为资源流转成本会计(MFCA)向供应链层面扩展提供了指南,但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鉴于生命周期成本(LCC)和生命周期评估(LCA)是在可持续决策背景下评价生命周期范围内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常用方法,对MFCA和LCC-LCA综合评估的过程模型进行集成研究,构建MFCA向供应链扩展的评价框架,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出调整与修正建议,以适用其在供应链层面生命周期范围内的评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转成本会计 物质分析方法 生命周期成本 生命周期评估 供应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阳极泥全湿法处理过程中贵贱金属的行为 被引量:21
7
作者 金哲男 马致远 +1 位作者 杨洪英 刘新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5-1309,共5页
针对某铜冶炼企业在铜阳极泥回收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效率低、污染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湿法处理铜阳极泥的工艺,并且采用物质流方法对其工艺过程中的铅、铜、银、金、铂、钯等贵贱金属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湿法处理阳极泥工艺中... 针对某铜冶炼企业在铜阳极泥回收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效率低、污染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湿法处理铜阳极泥的工艺,并且采用物质流方法对其工艺过程中的铅、铜、银、金、铂、钯等贵贱金属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湿法处理阳极泥工艺中,铅、铜、银、金的分布比较集中,铅、铜对处理工艺影响较小;99%左右的金富集到粗金粉中;粗银粉富集了阳极泥中近99%的银;铂和钯的直收率较低,分布较分散,大部分金属铂和钯存在于铂钯精矿、析铂钯后液和分铅渣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阳极泥 物质流方法 贵金属 贱金属 直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智能技术集成规划——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邓雪湲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2,共6页
针对现阶段规划中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城市新陈代谢系统存在的知识与信息不完整、跨部门信息孤岛等问题,研究运用基于城市新陈代谢理论的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分区总体规划层面的生态智能技术集成规划框架。该规划框架由城市新... 针对现阶段规划中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城市新陈代谢系统存在的知识与信息不完整、跨部门信息孤岛等问题,研究运用基于城市新陈代谢理论的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分区总体规划层面的生态智能技术集成规划框架。该规划框架由城市新陈代谢子系统界定、生态智能目标与指标设定、生态模拟与规划应对及智能集成系统规划4个部分构成。生态智能技术集成规划框架被应用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中,研究从生态智能目标与指标设定、噪声模拟与控制、生态网络构建、能源规划、智能交通规划和智能集成系统规划6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能技术集成规划 城市新陈代谢 物质分析方法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16卷)总目次
9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6期210-214,共5页
关键词 可持续性发展 资源 物质分析方法 中国人口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