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氮素效应分析——以湖南省桃江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袁承程 刘黎明 +2 位作者 付永虎 殷冠羿 周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1-1381,共11页
为系统分析和评价农业土地利用环境效应,了解农业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提高物质利用效率,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区域尺度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物质流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桃江县为案例区,综合评价了该区域农业土地利... 为系统分析和评价农业土地利用环境效应,了解农业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提高物质利用效率,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区域尺度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物质流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桃江县为案例区,综合评价了该区域农业土地利用系统中氮素利用效率及环境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1980—2013年,桃江县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生产输入氮素量和环境输入氮素量显著增加,2013年比1980年分别增加了1.2倍和0.4倍;其中,生产输入方式是桃江县氮素输入总量的主要来源,占2013年总输入量的77%。(2)1980—2013年,桃江县氮素输出总量逐年波动增长,而产品输出氮素量却增加不多,但环境输出氮素量比1980年增长了1.4倍。(3)与此同时,桃江县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氮肥投入强度逐年增长,至2013年其值达到328.4 kg·hm^(-2),超过了警戒值(250.0 kg·hm^(-2));此外,桃江县氮素物质利用效率逐年降低,物质生产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1980—2010年桃江县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生态稳定性和环境健康质量逐年恶化,然而,在2010—2013年桃江县的环境健康质量有所好转,其氮素养分负荷由2010年的208.8 kg·hm^(-2)回落至2013年的154.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 氮素循环 环境质量 物质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被引量:49
2
作者 黄和平 毕军 +2 位作者 李祥妹 张炳 杨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578-2586,共9页
运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生态经济系统中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武进区物质输入总量及人均物质输入量也在增加,但递增速率均远小于GDP增长速率,而物质输出总量... 运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生态经济系统中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武进区物质输入总量及人均物质输入量也在增加,但递增速率均远小于GDP增长速率,而物质输出总量及人均物质输出量则呈现递减趋势;(2)在不考虑水的因素情况下,武进区物质输入量保持较快的上升速度,其中固体物质的增长速率远远大于气体物质的增长速率;物质输出量则呈总体下降趋势,其中以气体物质输出量的贡献最大,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以气体特别是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工业废气为主;(3)排除占大部分比例农业用水的上升,工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和地下水总量及人均利用强度都在减少;同时,总的废水排放量及人均排放量在减少,其中又以生活废水排放量的减少最快,其次是工业废水;(4)单位GDP物质输入量的变化处于波动状态,同期的单位GDP物质输出量则呈递减趋势,单位GDP用水量和单位GDP废水排放量则有相同的递减趋势,表征了武进区资源利用效率的稳步提高,区域经济增长和环境压力也在逐步脱钩。上述结果体现了武进区近年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但还存在较多问题,说明武进区在调整物质利用强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还需下更大的功夫,并采取相关措施,以期提高实施循环经济战略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地位和意义。文章最后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就区域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物质流分析方法在应用中的一些缺陷,为今后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MFA) 生态经济系统 物质输入与输出 武进区 物质消耗强度 物质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磷循环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被引量:37
3
作者 刘毅 陈吉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8-242,共5页
以磷元素为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了2000年全国水平上的静态磷物质流分析模型(PHOSFLOW),并对中国磷循环系统的结构特征与物质利用效率特征进行了系统识别.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磷的总物质需求量达到815.9万t,经过社会经济系统代谢... 以磷元素为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了2000年全国水平上的静态磷物质流分析模型(PHOSFLOW),并对中国磷循环系统的结构特征与物质利用效率特征进行了系统识别.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磷的总物质需求量达到815.9万t,经过社会经济系统代谢后输出到国内环境的磷物质量为744.6万t,其中进入水体磷负荷107.5万t,由于磷的生产和消费部门的磷物质利用效率水平较低,中国磷循环系统在整体上呈较为典型的单向、开放式物质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结构识别 物质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分地区经济活动物质流分析与比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红 齐建国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83,共13页
物质流分析是制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政策、克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工具。利用统计学、主成分分析和超效率DEA分析等方法,对2013年我国31个省市区经济活动的物质流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物质投入存在明显的有规律的... 物质流分析是制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政策、克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工具。利用统计学、主成分分析和超效率DEA分析等方法,对2013年我国31个省市区经济活动的物质流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物质投入存在明显的有规律的省际和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口密度、人均物质资源蓄积存量、人均GDP、产业结构、R&D投入及矿产资源禀赋强度等,社会经济综合成分、二产比重及人口密度二维成分和资源禀赋单成分是解释其大部分差异的三个主成分;天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新疆等省市区的相对物质综合利用效率大于1;根据物质投入强度和物质利用效率,31个省市区可划分为四个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区域经济 经济活动 直接物质投入 国内一次资源开采量 物质投入强度 物质综合利用效率 资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生产审核中的物料平衡操作规范 被引量:13
5
作者 叶新 李汉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0-343,共4页
基于物质流分析原理,通过归纳总结长期审核工作的经验,建立了量化追踪评估物质利用效率的物料平衡操作规范及其方法框架,以保障取得审核成效。在审核方法学层面上,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情况下的工艺流程,首次给出了较为完整的可量化追踪... 基于物质流分析原理,通过归纳总结长期审核工作的经验,建立了量化追踪评估物质利用效率的物料平衡操作规范及其方法框架,以保障取得审核成效。在审核方法学层面上,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情况下的工艺流程,首次给出了较为完整的可量化追踪物质利用效率的物料平衡操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生产审核 物料平衡 物质利用效率 规范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ndamental study on iron ore sintering new process of flue gas recirculation together with using biochar as fuel 被引量:4
6
作者 甘敏 范晓慧 +3 位作者 姜涛 陈许玲 余志元 季志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109-4114,共6页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leaner production to substitute bio-energy for fossil fuels in iron ore sintering. However, with the replacement ratio increasing, the consistency of heat front and flame front is brok...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leaner production to substitute bio-energy for fossil fuels in iron ore sintering. However, with the replacement ratio increasing, the consistency of heat front and flame front is broken, and the thermal utilizing efficiency of fuel is reduced, which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yield and tumble index of sinter. Circulating flue gas to sintering bed as biochar replacing 40% coke, CO in flue gas can be reused so as to increase the thermal utilizing efficiency of fuels,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wo fronts is recovered for the circulating flue gas containing certain CO2, H2 O and lower O2, which contributes to increasing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extending the high temperature duration time of sintering bed, and results in improving the output and quality of sinter. In the condition of circulating 40% flue gas, the sintering with biomass fuels is strengthened, and the sintering indexes with biomass fuel replacing 40% coke breeze are comparative to those of using coke breeze comple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ore sintering biomass fuel flue gas recirc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