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气候变化下中国城市市树适宜分布区及适生规律
1
作者
谷婧娴
杨永川
+1 位作者
牟文博
靳程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市树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气候变化使市树适生区迁移,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需了解气候变化下市树适宜分布区和适生规律。基于中国147个城市50种市树分布现状,使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研究2070s气候下市树...
市树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气候变化使市树适生区迁移,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需了解气候变化下市树适宜分布区和适生规律。基于中国147个城市50种市树分布现状,使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研究2070s气候下市树适宜分布区变化,并通过分布区与城市行政区域重合度分析市树未来适生程度,为中国城市园林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中国常见市树共50种,隶属24科42属,其中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银杏(Ginkgo biloba)应用最广,65.6%的城市选用乡土树种,89.5%的城市应用阔叶树;气候变化下,市树适生区移动方向复杂,面积趋于收缩(68%),以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和欧洲白榆(Ulmus laevis)变化最大;未来市树适生性与其来源、城市区位相关,乡土植物相较于外来种适生性高,北方城市高适生市树比例较高,而南方以低适生市树为主。未来应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引导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树
气候变化
最大熵模型
物种分布区
适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物种分布模型的新疆野生果树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会良
张玲卫
+3 位作者
张宏祥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张道远
管开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共8页
【目的】选取新疆56种野生果树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种分布区模型模拟其潜在分布区,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有效保护和管理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基于物种分布点数据,最终选取13个环境因子确定物种的生态位信息,使用...
【目的】选取新疆56种野生果树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种分布区模型模拟其潜在分布区,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有效保护和管理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基于物种分布点数据,最终选取13个环境因子确定物种的生态位信息,使用Maxent软件构建分布区模型,获得新疆野生果树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图,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野生果树在新疆具有广泛的潜在分布区,其面积占全区面积的54.5%;物种丰富度可划分为1~4,5~14,15~24和25~38这4个等级,但物种丰富度大的区域面积比较狭窄,主要分布于伊犁河谷周边的天山山脉、巴尔鲁克山-塔尔巴哈台山和阿尔泰山西部;通过计算物种丰富度格局与13个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2个降水因子(最湿季降水和最干季降水)、1个气温因子(平均日较差)和1个土壤因子(土壤碳含量)与新疆野生果树分布格局相关性高(R^2>0.35),说明最湿季降水、最干季降水、平均日较差气温和土壤碳含量显著影响新疆野生果树的物种丰富度和分布格局。【结论】从物种丰富度水平和物种保护的角度上说,具有高水平野生果树物种丰富度的天山西部的伊犁河谷、巴尔鲁克山-塔尔巴哈台山和阿尔泰山西部山地应该受到优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果树
物种
丰富度
分布
格局
物种分布区
模型
环境因子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气候变化下东北地区针茅的分布预测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建林
唐旭清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357-363,共7页
在分析1981—1990年间我国东北地区大针茅(Stipa grand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小针茅(Stipa klemenzii)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5种针茅的分布数据和相应的物种分布区气候数据,以及2041—...
在分析1981—1990年间我国东北地区大针茅(Stipa grand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小针茅(Stipa klemenzii)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5种针茅的分布数据和相应的物种分布区气候数据,以及2041—2050年的气候预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统计处理与分析的方法,提出了针茅分布关于气候因子的随机预测模型。在Ar GIS9.3界面下,应用Matlab进行程序设计与运行,获得了2041—2050年间5种针茅的最适分布区、次适分布区和可适分布区的预测图。进一步从5种针茅的3种适应分布区域预测图的动态分析表明:除短花针茅外,它们的分布区域都有向北漂移现象,且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都向东北方向漂移;克氏针茅和小针茅既有向东北方向,也有向西北方向漂移;而短花针茅的最适应分布区域、次适应分布区域和可适应分布区域比较稳定,仍在原分布区内。同时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的最适分布区、次适分布区和可适应分布区域预测图之间都有很多重叠部分,这也反映了这两种针茅具有相近或相似的生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子
针茅
物种分布区
数据统计
随机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花木属植物潜在分布区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
30
4
作者
孟艺宏
徐璕
+1 位作者
姜小龙
徐刚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16-2825,共10页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物种的分布范围。了解气候变化对濒危物种分布区的影响,是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双花木属(Disanthus Maxim.) 1种1变种,隶属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为东亚特有濒危物种和典型的中-日间断分布成分,在研究东亚...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物种的分布范围。了解气候变化对濒危物种分布区的影响,是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双花木属(Disanthus Maxim.) 1种1变种,隶属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为东亚特有濒危物种和典型的中-日间断分布成分,在研究东亚植物区系地理演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研究基于双花木属植物19个当前居群分布点的气候变量,运用MaxEnt模型预测双花木属植物在末次盛冰期(约22000年前)、当前(1950—2000年)和未来(2060—2080年)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的结果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0.9999±0.0001)接近于1,表明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气候变量贡献率和Jackknife检验评估的结果显示,制约双花木属植物分布的主导气候变量是最湿月降水量和最干月降水量。采用ArcGIS 10.0中的ArcToolbox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比较双花木属的分布动态,基于生境稳定性(N_(stab))、当前与其他时期分布区面积比(N_a)和扩张/收缩程度(N_e)的分析结果揭示,在双花木属植物进化过程中,分布范围经历了收缩过程;未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升高程度不同,其适生区呈现不同程度(30%—65%)收缩,特别是RCP 8.5气候情景下,我国武夷山山脉的潜在分布区有可能会丧失。探讨双花木属植物对不同时期气候变化的响应,重建冰期以来该属植物地理分布的变迁历史,分析限制其潜在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变量,可为双花木属植物保育措施的制定和东亚地区植物区系物种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花木属
物种分布区
模拟
气候变化
分布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东北地区水獭种群潜在分布区的预测
被引量:
7
5
作者
吕江
杨立
+3 位作者
杨蕾
李婧昕
黄木娇
栾晓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3-479,共7页
水獭是淡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指示物种,其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对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现实意义.目前东北地区水獭种群分布面积退缩和种群数量锐减,基础研究缺乏,本底不清.近10年水獭种群信息仅见于部分名录、新闻报...
水獭是淡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指示物种,其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对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现实意义.目前东北地区水獭种群分布面积退缩和种群数量锐减,基础研究缺乏,本底不清.近10年水獭种群信息仅见于部分名录、新闻报道和长白山保护区的监测结果,科研经费和研究人员匮乏,保护力度严重不足.因此,本研究基于资料搜集和访问调查的数据,利用物种分布模型模拟了东北地区水獭种群的潜在分布区,再结合现有自然保护区分布,分析了其保护现状及空缺.结果表明,水獭的适宜分布区面积为39.17万km2,占研究区域内总面积的17.99%;有保护区覆盖的水獭分布区面积为4.77万km2,占水獭分布区面积的2.19%.东北水獭种群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北段、小兴安岭中部、三江平原东北角和长白山东部,其中大兴安岭是其分布中心.主要保护空缺是在长白山林区中南部、小兴安岭南部山区和大兴安岭的北部山区.因此,建议扩大现有国家级保护区面积,升级省市级保护区,在现有保护区之间建立保护廊道,提升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獭
物种
分布
模型
物种
潜在
分布
区
东北地
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短序润楠的地理分布及潜在分布区估计
被引量:
6
6
作者
胡文强
温暖玲
+2 位作者
肖玉
钟任资
茹正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82-85,共4页
利用Diva-GIS软件分析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的适生区,并用BIOCLIM生态模型评估未来潜在分布区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短序润楠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及热带的中低山地区,水平分布范围为18°73′~30°66′N、104°02′~115...
利用Diva-GIS软件分析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的适生区,并用BIOCLIM生态模型评估未来潜在分布区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短序润楠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及热带的中低山地区,水平分布范围为18°73′~30°66′N、104°02′~115°24′E,垂直分布在海拔200~1600 m;短序润楠分布于常绿阔叶林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植被类型中;广东地区为短序润楠的现在分布中心,在279份有效标本记录中有231份来自广东,约占82.8%;短序润楠的潜在分布区为粤、桂、琼、港、赣、湘、闽、川及黔等省份;在未来气候变暖的影响下,短序润楠的适生范围略有扩大,潜在分布区往北适当扩展,但是最适分布区显著减少,且最适分布区连续性变小。研究结果对现有短序润楠野生资源的保护、扩大引种造林和园林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短序润楠
BIOCLIM模型
物种分布区
估计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变化下中国城市市树适宜分布区及适生规律
1
作者
谷婧娴
杨永川
牟文博
靳程
机构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基金
重庆英才计划“包干制”项目(cstc2022ycjh-bgzxm0204)
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专项重点研发项目(cstc2018jszx-zdyfxm X0007)。
文摘
市树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气候变化使市树适生区迁移,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需了解气候变化下市树适宜分布区和适生规律。基于中国147个城市50种市树分布现状,使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研究2070s气候下市树适宜分布区变化,并通过分布区与城市行政区域重合度分析市树未来适生程度,为中国城市园林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中国常见市树共50种,隶属24科42属,其中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银杏(Ginkgo biloba)应用最广,65.6%的城市选用乡土树种,89.5%的城市应用阔叶树;气候变化下,市树适生区移动方向复杂,面积趋于收缩(68%),以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和欧洲白榆(Ulmus laevis)变化最大;未来市树适生性与其来源、城市区位相关,乡土植物相较于外来种适生性高,北方城市高适生市树比例较高,而南方以低适生市树为主。未来应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引导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市树
气候变化
最大熵模型
物种分布区
适生性
Keywords
city trees
climate change
MaxEnt model
species range
suitability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物种分布模型的新疆野生果树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会良
张玲卫
张宏祥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张道远
管开云
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共8页
基金
新疆自治区重大专项(201330122-3)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博士资助项目"(XBBS201303)
文摘
【目的】选取新疆56种野生果树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种分布区模型模拟其潜在分布区,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有效保护和管理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基于物种分布点数据,最终选取13个环境因子确定物种的生态位信息,使用Maxent软件构建分布区模型,获得新疆野生果树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图,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野生果树在新疆具有广泛的潜在分布区,其面积占全区面积的54.5%;物种丰富度可划分为1~4,5~14,15~24和25~38这4个等级,但物种丰富度大的区域面积比较狭窄,主要分布于伊犁河谷周边的天山山脉、巴尔鲁克山-塔尔巴哈台山和阿尔泰山西部;通过计算物种丰富度格局与13个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2个降水因子(最湿季降水和最干季降水)、1个气温因子(平均日较差)和1个土壤因子(土壤碳含量)与新疆野生果树分布格局相关性高(R^2>0.35),说明最湿季降水、最干季降水、平均日较差气温和土壤碳含量显著影响新疆野生果树的物种丰富度和分布格局。【结论】从物种丰富度水平和物种保护的角度上说,具有高水平野生果树物种丰富度的天山西部的伊犁河谷、巴尔鲁克山-塔尔巴哈台山和阿尔泰山西部山地应该受到优先保护。
关键词
野生果树
物种
丰富度
分布
格局
物种分布区
模型
环境因子
新疆
Keywords
wild fruit trees
species richness
distribution pattern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ing
environmentalfactors
Xinjiang
分类号
S718.51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气候变化下东北地区针茅的分布预测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建林
唐旭清
机构
江南大学理学院
出处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357-36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71174)
环保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090907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JUSRP51317B)
文摘
在分析1981—1990年间我国东北地区大针茅(Stipa grand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小针茅(Stipa klemenzii)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5种针茅的分布数据和相应的物种分布区气候数据,以及2041—2050年的气候预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统计处理与分析的方法,提出了针茅分布关于气候因子的随机预测模型。在Ar GIS9.3界面下,应用Matlab进行程序设计与运行,获得了2041—2050年间5种针茅的最适分布区、次适分布区和可适分布区的预测图。进一步从5种针茅的3种适应分布区域预测图的动态分析表明:除短花针茅外,它们的分布区域都有向北漂移现象,且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都向东北方向漂移;克氏针茅和小针茅既有向东北方向,也有向西北方向漂移;而短花针茅的最适应分布区域、次适应分布区域和可适应分布区域比较稳定,仍在原分布区内。同时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的最适分布区、次适分布区和可适应分布区域预测图之间都有很多重叠部分,这也反映了这两种针茅具有相近或相似的生态位。
关键词
气候因子
针茅
物种分布区
数据统计
随机预测模型
Keywords
climate factor, Stipa, species distribution area, data statistics, stochastic prediction model
分类号
O29 [理学—应用数学]
TP391.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花木属植物潜在分布区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
30
4
作者
孟艺宏
徐璕
姜小龙
徐刚标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园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16-2825,共10页
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310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20183002)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8B454)
文摘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物种的分布范围。了解气候变化对濒危物种分布区的影响,是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双花木属(Disanthus Maxim.) 1种1变种,隶属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为东亚特有濒危物种和典型的中-日间断分布成分,在研究东亚植物区系地理演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研究基于双花木属植物19个当前居群分布点的气候变量,运用MaxEnt模型预测双花木属植物在末次盛冰期(约22000年前)、当前(1950—2000年)和未来(2060—2080年)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的结果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0.9999±0.0001)接近于1,表明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气候变量贡献率和Jackknife检验评估的结果显示,制约双花木属植物分布的主导气候变量是最湿月降水量和最干月降水量。采用ArcGIS 10.0中的ArcToolbox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比较双花木属的分布动态,基于生境稳定性(N_(stab))、当前与其他时期分布区面积比(N_a)和扩张/收缩程度(N_e)的分析结果揭示,在双花木属植物进化过程中,分布范围经历了收缩过程;未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升高程度不同,其适生区呈现不同程度(30%—65%)收缩,特别是RCP 8.5气候情景下,我国武夷山山脉的潜在分布区有可能会丧失。探讨双花木属植物对不同时期气候变化的响应,重建冰期以来该属植物地理分布的变迁历史,分析限制其潜在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变量,可为双花木属植物保育措施的制定和东亚地区植物区系物种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双花木属
物种分布区
模拟
气候变化
分布
动态
Keywords
Disanthus Maxim.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ling
climate change
distribution dynamic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北地区水獭种群潜在分布区的预测
被引量:
7
5
作者
吕江
杨立
杨蕾
李婧昕
黄木娇
栾晓峰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出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3-479,共7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C09B00)
文摘
水獭是淡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指示物种,其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对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现实意义.目前东北地区水獭种群分布面积退缩和种群数量锐减,基础研究缺乏,本底不清.近10年水獭种群信息仅见于部分名录、新闻报道和长白山保护区的监测结果,科研经费和研究人员匮乏,保护力度严重不足.因此,本研究基于资料搜集和访问调查的数据,利用物种分布模型模拟了东北地区水獭种群的潜在分布区,再结合现有自然保护区分布,分析了其保护现状及空缺.结果表明,水獭的适宜分布区面积为39.17万km2,占研究区域内总面积的17.99%;有保护区覆盖的水獭分布区面积为4.77万km2,占水獭分布区面积的2.19%.东北水獭种群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北段、小兴安岭中部、三江平原东北角和长白山东部,其中大兴安岭是其分布中心.主要保护空缺是在长白山林区中南部、小兴安岭南部山区和大兴安岭的北部山区.因此,建议扩大现有国家级保护区面积,升级省市级保护区,在现有保护区之间建立保护廊道,提升保护效果.
关键词
水獭
物种
分布
模型
物种
潜在
分布
区
东北地
区
Keywords
otter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
potential distribution
Northeast China
分类号
Q958.5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短序润楠的地理分布及潜在分布区估计
被引量:
6
6
作者
胡文强
温暖玲
肖玉
钟任资
茹正忠
机构
深圳市真和丽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82-85,共4页
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CXZZ20150430105402792)
文摘
利用Diva-GIS软件分析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的适生区,并用BIOCLIM生态模型评估未来潜在分布区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短序润楠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及热带的中低山地区,水平分布范围为18°73′~30°66′N、104°02′~115°24′E,垂直分布在海拔200~1600 m;短序润楠分布于常绿阔叶林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植被类型中;广东地区为短序润楠的现在分布中心,在279份有效标本记录中有231份来自广东,约占82.8%;短序润楠的潜在分布区为粤、桂、琼、港、赣、湘、闽、川及黔等省份;在未来气候变暖的影响下,短序润楠的适生范围略有扩大,潜在分布区往北适当扩展,但是最适分布区显著减少,且最适分布区连续性变小。研究结果对现有短序润楠野生资源的保护、扩大引种造林和园林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短序润楠
BIOCLIM模型
物种分布区
估计
引种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Machilus breviflora
BIOCLIM model
potential distribution estimation
introduction
分类号
S717.1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气候变化下中国城市市树适宜分布区及适生规律
谷婧娴
杨永川
牟文博
靳程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物种分布模型的新疆野生果树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
刘会良
张玲卫
张宏祥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张道远
管开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全球气候变化下东北地区针茅的分布预测
李建林
唐旭清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双花木属植物潜在分布区模拟与分析
孟艺宏
徐璕
姜小龙
徐刚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东北地区水獭种群潜在分布区的预测
吕江
杨立
杨蕾
李婧昕
黄木娇
栾晓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短序润楠的地理分布及潜在分布区估计
胡文强
温暖玲
肖玉
钟任资
茹正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